“自己只干了两件事”
郝克强,1950年3月,到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报到,开始负责筹备《新体育》杂志,曾多年担任《新体育》杂志总编辑;1979年,创办了“新体育杯”围棋赛。上世纪80年代,由新体育杂志社与中国围棋协会、日本棋院联合发起主办了NEC中日围棋擂台赛,1985年开始正式改名为“中日围棋擂台赛”。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9年荣获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奖、金奖。
“小时候,学校的墙上有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存心做大官’。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认为自己就是要多干事、干实事。回顾我这一生,我认为自己只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创办了以《新体育》为代表的一系列体育杂志。
早在解放前,我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是地下学运周刊《交大生活》的总编辑,因刊登揭露、反对国民党迫害进步学生的内容,被上海警察局查封。解放后,我被送往中央团校学习。1949年10月,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决定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同时也有代表提议创办《新体育》杂志。先是我的同班同学曾宪越调往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工作,在团中央决定创办《新体育》的时候,他又向当时的体总筹委会副主任、秘书长荣高棠推荐了我。
1950年3月,我到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报到,开始负责筹备《新体育》杂志。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体育事业基本为零,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创办一本全新的专业性体育类杂志困难重重。首先是没有稿源,那时候几乎没有专业运动员,体育活动也少,都是去找大学甚至是初中的体育老师写稿,内容也几乎都是体育教学、技术介绍和一些批判旧体育的论文,光是创刊号所需的十几篇文章就用了大半年才凑齐。但是,我们的工作却得到了党中央的大力支持,毛主席亲自题写了刊名。
1950年7月,第一期《新体育》面世,印刷的1万册很快就卖完了,又加印了5千册。到1950年后期《新体育》也从月刊改成了半月刊,而且每期都能发行近2万册。我还记得当时荣高棠同志对我们的嘱咐:办《新体育》杂志,要很好宣传党的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体育运动对生产、国防和增进人民健康的意义。
但是那时候我们的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水平与外国有着很大差距。1952年7月第15届奥运会在赫尔辛基举行,我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干事参加。在奥运会上看到的体育竞技水平差距,让整个代表团深受触动。特别是在最后的酒会上,苏联代表团跟我们握手,说“祝你们下一次取得成绩”。我们非常惭愧,感觉到无地自容。那时候,我也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在政务院增设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贺龙为体委主任。体委成立后,各种比赛活动开始增多,《新体育》杂志也不再仅仅是刊登些技术性文章了。杂志发展迎来第一个高潮,主要宣传好的,同时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将这些批评意见刊登出来,《新体育》慢慢步入了一份体育期刊的正常轨迹,并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到1966年被迫停刊时,每期发行量已突破了10万册。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女排的连战连捷,《新体育》进入了黄金时期,每期发行130多万册。我们又陆续创办了《围棋天地》、《武术健身》、《健康之友》等刊物。
我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创办了中日围棋擂台赛。
早在中日正式建交之前,两国的围棋友好交流活动就已展开。从1960年开始,日本围棋代表团每年都会访问中国。1961年,日本围棋代表团第二次访华,双方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举行友谊赛。五轮比赛,中国队4胜21负,成绩惨不忍睹。尤其是有“南流北过”之称的高手刘棣怀,在与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的对弈中,一条“大龙”左冲右突,四处逃跑,最终仍不免全部被歼灭。刘老羞得满面通红、双手发抖。在旁边观战的我也感到特别难受,深受刺激。陈毅同志也到体委作报告,他说围棋是我们中国发明的,却让日本人领先了,我们一定要赶上来。
我个人很喜欢围棋,与聂卫平、陈祖德等都是好朋友,经常一起下棋、聊天。他们说国内每年只有一个全国比赛,一年下不了几盘棋,比赛太少,缺乏锻炼,水平提高得慢。相比之下,日本的职业围棋赛很多,而且都是由媒体主办的,那时候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大媒体都有自己主办的围棋比赛。我由此受到启发,想《新体育》杂志作为国内重要的体育媒体,能不能为围棋做点事?能不能也主办一个围棋比赛?这个想法得到了当时国家体委主任、围棋协会主席李梦华的支持。
1979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就创办了“新体育杯”围棋赛。从1979年开始举办第一届,至1993年初结束,共举行了14届,给职业棋手提供了一个锻炼、切磋和向公众展示才艺的机会。此后,新体育杂志社还与中国围棋协会联合举办了“陈毅杯”老同志围棋赛、“缅怀杯”职业快棋赛和中华棋童系列比赛等,推动了业余围棋、职业快棋和少年儿童围棋的发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职业围棋水平的不断上升,中国棋手对日友谊赛的成绩不断攀升。我又想能不能与日本举行一场决战性的比赛,一雪前耻。日本的《围棋俱乐部》杂志,也有这种想法,并且得到了日本“富士通”电器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协议。由新体育杂志社与中国围棋协会、日本棋院联合发起主办了NEC中日围棋擂台赛。最初,日方想用超级围棋赛的名字,而我觉得“超级”这个词在中国还不能被大众接受,而且日方提出的比赛方式很类似与中国古代的“比武打擂”,因此提议改为“中日围棋擂台赛”。
擂台赛从1985年开始正式举办,由于中日两国间特殊的关系和擂台对抗的比赛形式,这项赛事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最初,棋手也有顾虑,担心输给日本。而日本在赛前也很自信,认为根本不用他们的高手出场,在前几局就能把我们打败。但我认为体育运动不能怕输,即便是输了,也是一种刺激。结果中国队在最初的3届比赛中均取得了胜利,聂卫平还创造了8场不败的纪录,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振奋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和士气。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高兴,说“擂台赛打得好”。
擂台赛共举办了11届,中国队以总比分7∶4获胜。这成为了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不仅表明中国围棋超越了日本,更极大地扩大了围棋的影响力。使围棋从过去旧社会文人自娱自乐的雕虫小技,发展成为一项全国人民喜爱的体育文化活动,并获得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在全国城镇和大专院校中掀起了热潮,也获得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中日围棋擂台赛也引发并加速了围棋竞技国际化的进程。在此之前,只在中日两国之间有围棋的国际比赛。当中国队在比赛中战胜了日本队后,台湾企业家、围棋活动家应昌期出巨资创办了“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三星杯、LG杯、春兰杯等世界职业围棋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围棋成为一项新的热门国际竞技,世界棋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新体育》杂志社热衷于倡办围棋活动,源于我们的指导思想,即作为中国的体育传媒,应当多为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鸣锣开道,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