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比赛心理研究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促进射手比赛发挥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射击射箭运动》,1996年,第48卷第1期,第1~9页。

刘淑慧 赵国瑞 王惠民 张全宁 张绍颖

1 前 言

根据射击项目特点进行科学训练,是战胜对手、赢得比赛的保证条件。射击项目的特点:一是静力性(为主),一是个体性。由于是静力项目,比赛的弹数多、时间长、时有冠军和第八名只差一环的情况,因此对心理稳定性的要求十分突出。由于是个人项目,对心理的自我调控力要求极高:无论情境出现什么变化,射手必须把握自己,认知调整与行为调控高度协调,以保证感觉—动作系统的精确操作,打出高成绩以战胜对手。基于上述,为准备第25届奥运会的心理工作前景考虑是:(1)依行为塑造理论,结合射击技术训练进行系统的心理技能应用性训练,提高“应付”能力;(2)依认知理论,通过连续的心理咨询进行认知矫正和思维控制训练,提高射手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对情境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其在大赛中积极把握自我,能动发挥技术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突出重点、面向全队。重点研究对象:男子手枪慢射、女子手枪、飞碟双向、移动靶四项共九人,见表1。

表1 被试情况统计表

2.2 研究步骤与方法

2.2.1 了解重点研究对象心理训练基本情况及心理特征

包括应用肌电反馈仪测定的放松、表象能力;马丁表象测验量表;EPQ测定;瑞文标准推理测验等。

2.2.2 组织安排心理训练

应用塑造程序使心理训练贯穿于奥运会之前的全部训练、比赛中,历时一年半,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明确基线。通过步骤方法一所了解的运动员放松、表象水平和智力、情绪与社会适应特点作为塑造的基础水平。

(2)确定起点行为。将利用生物反馈仪技术进行实验室的心理技能训练作为塑造起点,塑造目标是形成放松、表象和心理调节技能;反馈信息(数字的、图形的)就是塑造过程的强化物。

(3)选择塑造步骤。

(4)贯彻计划。要点包括:

第一,每个步骤的开始,以心理教育方式将计划的要求、目的告诉运动员。

第二,出现接近满意行为时应注意给予积极强化,出现完不成任务的行为(除去特殊原因和生理病变)则给予惩罚或不予强化。

第三,对每一塑造步骤继续分解,形成具体的训练要求,体现在周训练计划之中。如融合于技术训练中的心理技能训练可分解为:a. 训练前、中、后将心理技能与实弹射击镶嵌进行;b. 利用空枪预习呈现规范动作的清晰表象;c. 利用密度射击体会动作感觉;d. 通过预感预报去分辨好坏动作感觉,提高对动作的感受性;e. 训练后马上记或边练边记训练日记(飞碟),即刻强调好的动作感觉或程序,等等。

第四,难点的指导。对有困难、技术难点尚未突破的运动员,要个别指导、多加鼓励,寻找点滴进步做出积极的支持反应,缩短“低谷期”。

第五,同步展开心理咨询。将行为塑造中出现的心理困惑或问题通过咨询进行认知指导与矫正。

(5)确定满意行为。面对第25届奥运会的紧张情境有“应付”(Coping)能力,确保比赛的正常发挥。

2.2.3 系统心理咨询的组织

(1)咨询目标的确立。以迎战第25届奥运会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为依据,确定目标。

目标1:使运动员建立一种自信有能力控制应激的乐观态度来评价应激事件,提高对应激的“应付”水平;目标2:使运动员明确射击比赛发挥的心理要求,树立射击比赛正确心理定向;目标3:提高元认知水平,使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掌握自我谈话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并以积极的自我暗示控制情绪、注意与行为;目标4:形成自我控制策略。

(2)咨询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收集信息:了解运动员的个人背景材料及心理状况(水平与问题)。

第二步,心理诊断: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与各枪种教练的共同研究(共26人次),跟踪运动员的训练、选拔赛、亚洲射击锦标赛、总结归纳奥运会前各次比赛的赛前准备方案和比赛总结(共32份)以及个案咨询共66人次,概括出奥运会之前多数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七:a. 想赢怕输;b. 对奖金问题关注,表现敏感;c. 对比赛结果期望过高,用平时训练中的高成绩指标确定目标值;d. 对外部条件要求太多、太高(枪弹、气候、靶场、时间、他人等),对如何把握自己,壮大竞赛心理优势考虑较少;e. 对射击比赛的心理定向及信息回避持怀疑态度,认为做不到;f. 怀疑自己,怀疑技术动作,怀疑自己身体某部分出现不适感,怀疑枪弹等;g. 不愿多想困难与对策,比赛方案和动作程序笼统,不愿细想,对写方案应付了事。

第三步,帮助与改变——以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两种形式进行。

——个体咨询:第一,主要应用谈话法摸清问题,找出运动员所存在的不合理观念,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以合理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第二,介绍心理学知识:如合理情绪理论(RET技术),心理控制点理论,认知行为矫正方法等。第三,掌握自我谈话等方法,强调自我监测意识,要求记好训练日记,如列出自我谈话更改表和自我暗示等内容。第四,结果评定。

——团体咨询:针对共性问题在比赛前半个月进行《自强者胜、自胜者强》的心理动员报告,运用心理能量控制理论、目标设置与自信心训练理论、心理控制点理论、应激控制理论解决运动员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四步,比赛心理准备方案的制定。在上述步骤进行中,概括出运动员对第25届奥运会应持的态度,确立正确的比赛指导思想和心理定向;明确比赛程序及实施过程;思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心理对策,将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落实在文字上,形成比赛的心理准备方案。一次比赛的心理准备往往是过去多次比赛的经验总结,所以,王义夫、许海峰等在1991年12月就写出心、技、战、体动作规范和操作程序,经1992年上半年各次国际比赛的实践,逐渐补充、修改、完善成第25届奥运会的心理准备方案。

第五步,结果反馈。主要是在比赛之后通过赛后总结方式进行。1991年9月亚洲射击锦标赛,1992年2月奥运会选拔赛,1992年4月巴塞罗那热身赛,1992年5月德国慕尼黑和意大利米兰的世界杯赛,1992年7~8月,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后都要求队员写出比赛总结(队里统一要求),心理咨询人员帮助队员从心理学方面进行评价,明确必须坚持和需要修正之处,并体现在后继方案的补充与修改之中。

3 结果与分析

3.1 具备了放松、表象和心理调节的基本心理技能,满足了对塑造程序起点行为的要求

在放松训练中,对三名自愿受试者的5、6次训练后所得的结果见表2。

表2 放松训练结果

其中两名运动员在备战亚运会的训练中,经过较系统的基础心理技能训练,另一名队员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但具备掌握心理技能的迫切感和强烈愿望,故能认真坚持,进步很快。图8为经半个月训练后的放松效果。

图8 张××调整阈值负反馈形式EMG图

表象训练是在放松基础上进行,并将其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由于大部分队员有前期系统训练的基础,只对张××进行了表象基线水平测试,表象简单动作EMG值,表象射击完整动作测试,通过马丁自我表象问卷的前后对照,可表明表象能力的提高。见表3。

表3 表象测定得分比较

3.2 在训练中完成心理与技术的统一和结合(塑造程序一的目标)

表现在心、技训练结合观点的确立和对技术要求的准确表述两个方面。

3.2.1 心、技训练结合观点的确立

以往的理解大多认为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是两件事,因此认为应该分开抓。而到了训练场似乎只有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便被抛之脑后。事实上,实际训练要求既是技术的,又是心理的,通过实验和要领分析来实现心、技结合观点的确立。

(1)实验。以手枪慢射为例,先进行100发实弹射击,休息半小时后再进行实验。实验要求1:尽量看清准星与目标,瞄准要求严、一丝不苟,尽量做到一点儿不偏,其他动作不变;实验要求2:尽力看清准星与照门的关系,击发瞬间视力回收,目标要模糊,放开瞄区,其它动作不变。在上述两种要求下各射10发子弹,结果见表4。

表4 自选小口径慢射手枪实验

结果表明:实验要求2和实验要求1相比,10发子弹平均成绩提高1环;10环范围内中心密度提高20%。以此说明实验要求2是合理的动作要领。

但上述实验中所提到的看清准星与照门的关系,击发瞬间视力回收等即属于动作要求,又是心理要求。可表述为:

因此,首先,实验对运动员的启示是:用对比的方法证明了视力回收、适度放开瞄区,能有效提高技术,其本身就是对运动员接受动作要领的认知训练;其次,明确了要把握实验条件2的动作要领,必以掌握注意控制技能为基础,只有心理技能提高,才能使技术水平提高;因此实弹射击训练过程必然会起到提高心理技能和提高技术水平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2)要领分析。进而对动作要领的心理要求做了细致的分析。如视力回收,盯牢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属注意技能;敢于在一定晃动范围内均匀不断扣引扳机,属动作—感觉控制技能;心平气和坚持到自然击发属情绪控制技能;敢于扩大瞄区则还包括认知问题;发发组组都要进行心理调节和表象重现,做到心到、意到、力到的结合,更是技术与心理的结合,技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的同步齐行。心技结合观点的确立使训练出现了质的飞跃。

3.2.2 对技术要求的准确表述

在心、技训练观点确立的基础上,强调运动员对技术要求的准确表述。各枪种教练在平时训练中要求运动员讲或写动作规范,明确动作环节和动作要领,但运动员往往有体验而用语言表述不出来,变成文字写到训练日记中就更感到困难。持续要求表述的结果,运动员学会把正确动作的本体感受加以概括,又变成自我暗示语。把暗示语与正确的动作表象反复结合于实弹射击的过程,即提高了技术动作的再现能力。复述是运动员主体对动作要求(外部的)和动作体验(内部的)的反映形式,是对动作认知的体现,是针对掌握技术动作的思维训练过程,因此,它与技术训练相辅相成,成为更为能动的心、技结合训练的重要手段。

综上可知,通过把心理技能训练揉合在技术动作的训练中,在技术训练时就会提高心理技能,在心理技能训练时,也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两者又分又合,合二为一,这实际是射击训练的最佳模式。

3.3 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心、技结合的动作规范与行为程序(塑造程序二的目标)

放松、表象、情绪调节、注意控制等心理技能应用于技术动作之中,有明显的个人特点。

许海峰的程序:装子弹挂上待发后,先是调整好握把力量,自然舒服即可(感受性)。然后开始调节心理,感觉心理的平静(情绪调节),时间约7~10秒。

王义夫的程序:动作开始之前,做到入静(放松技能)、念动训练(表象技能)、“试射换记分射要果断,想换又不想换时坚决不换”(思维决断)、“改记分射前的两发试射,要以记分射的心情打;报记分射后不停歇,要与试射衔接好。”(心情控制)、“注意盯好平正,视力回收”(注意分配),“击发瞬间力量保持,心情不变”(情绪稳定),“击发后力量要保持1~3秒”(表象再现)。

李对红的程序:先做准备活动,后做表象训练。

张秋萍的程序:每发发射分为准备、瞄准、击发三阶段,准备阶段要求回收视力(注意分配)、调节心情(情绪控制)。

动作规范与行为程序是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形成的“内化”了的关于动作规格和过程的要求,它是在后继的训练中实现自我要求、自我监测、自我评价的标准。因此,它是使运动员的训练从被动形式(被别人支配练)向主动形式(自己把握练习)转变中的关键因素。实施的结果则是动作习惯的形成,并使习惯化行为方式转化为“品质”。心、技结合的品质,就会像合金一样,产生高于原始品位的性能,有更强的实效性。

3.4 心理承受力和适应性的提高(塑造目标之三)

在备战第25届奥运会的训练中,使用逐渐加大训练要求难度的方法,从难、从严、从比赛需要出发组织训练。促使运动员在应激情境中仍能表现出正常的技术,使训练条件逐渐向比赛环境靠近。

主要采用的不同负荷的训练形式很多。

要求弹数射击有:单发、几发、单组、几组、标准练习、超标准大负荷练习。

采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自由体会(起点练习)、共同练习、单人考核、共同考核、表演赛、对抗赛、循环赛、打下台、决赛等。

采用的考核等级有:班考、队考、场考、委考等。

国内比赛有:邀请赛、达标赛、冠军赛、锦标赛。

国际比赛有:双边友谊比赛、多边邀请赛、单项和综合的亚洲锦标赛、世界杯赛、世界杯决赛、单项和综合的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热身赛等。

除根据比赛安排和班内自行组织外,队内有意安排的加重心理负荷训练实施情况为:

由于加重心理负荷训练是连接训练和比赛的“桥梁”,所以我们用特尔菲法对不同层次的负荷形式做了调查统计,其中,规定以自由体会一个标准练习的心理负荷指数为1。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性质的训练、比赛形式心理负荷统计表

(注:调查对象除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外,还有省市优秀运动队参加)

将上述统计结果图示出来,如下图所示。

图9

图表表明:加强心理负荷形式是递增的,在应用中,尽量考虑以渐进方式安排(但固定安排的国内外大赛就不在我们控制之内),使运动员从接触强度较小的应激情境,克服“微弱”焦虑刺激开始,并使用心理调节技能去抑制应激情境带来的消极反应,经过几次的重复,这种应激情境就会失去“作用”,运动员就会对它产生“习惯化”反应。继而再引入更强一步的焦虑诱发情境,运动员等于在一个新的“应付”起点上去接受它,继续努力使用原有心理技能,与情境刺激发生交互抑制,“应付”水平可再次提高。

在实施中为提高实效性,我们强调四点:

(1)循序渐进、讲究效果。除依从易到难的安排原则外,还要注意量的合理。如“要求射击”、要求环数的有奖有罚射击不可不要,也不可多要;完整练习的考核不可不考,也不可多考。在要求上要明确:不是要求环数越高越好,要求射击的次数越多越好,也不是压力和难度越大越好,而是要把握适度原则。

(2)要求环数和要求动作结合。因为射击比赛有了好动作,就有了好环数、好成绩,要求环数只是要求动作的外在反映,所以,要求某种动作标准,抓住某些关键技术应该是经常的、主要的。但在具体要求上,可以是要求环数、密度、远弹比率、正确动作比率、时间、节奏、发射成功率、关键技术动作标准等。

(3)抓好决赛练习。由于决赛采取发公布成绩,成绩标准降至十分位,并和资格赛成绩相加,所以,射手心理负荷较大,对射手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在一年多的时间中共组织八次有奖有罚、有声有色的决赛练习,使运动员经得起压、经得起要,决赛已成为我国运动员获胜的有利因素,在第25届奥运会前近两年的各项国际比赛中,我国运动员通过决赛名次保持和上升的比率为83.25%;在第25届奥运会进入决赛的选手(七人次),除一名选手从第六变为第七外,其余六人次均保持和上升,占85.71%,其中王义夫手枪慢射从资格赛第五经决赛升为第二,男子气手枪从资格赛第二名升为冠军得主。

(4)结合咨询进行,逐渐形成正确的射击心理定向。加重心理负荷的训练形式是从外部增加了紧张刺激,但运动员的表现取决于对紧张情境的认知。因此,在外部给予压力的同时要将解决运动员的心理困惑,树立心理优势的咨询工作紧紧跟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宣传心理控制点的理论,让运动员树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为主;打一发丢一发,发发从零开始;想动作,不想结果”的心理定向,在有压力之时,培养运动员去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压你的,我打我的;你看你的,我打我的;你罚你的,我打我的”;“旁若无人,无动于衷”;“心平气和、全神贯注、老老实实,抓好关键技术动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把好动作关”的心理定向。在这种注意指向和心理准备状态下,才能得到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同时,也才能在25届奥运会万分紧张的情境中,“有能力去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及处理问题”——这就是正趋向发展的一门新科学“应付科学(Science of Coping)”中对“应付”所下的定义。

3.5 通过咨询与思维控制训练结合,形成和发展对应激情境的积极“认知应付”能力

通过塑造程序所做的努力在形成“积极的行为应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人类行为以认知为中介,认知的偏差所引起的情绪失调又会破坏积极的“行为应付”。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和思维控制训练来形成“积极的认知应付”就不可缺少。与行为应付相辅相成。

(1)利用RET技术通过咨询帮助找出不合理观念(iB),通过辩论树立合理观念(rB)。经过几年的咨询,取得了多数运动员的信任,他们多能敞开心扉袒露内心,但他们有些消极想法自认为是有道理的,只有经过分析才能辨别它的不合理性。因此,咨询的第一步是要通过谈话使运动员明确导致应激反应并影响比赛发挥的不合理观念(iB)。下面是与队员的对话片断。

甲(队员):5号靶位是难打靶位。

乙(咨询者):比赛中5号靶脱过吗?

甲:脱过。是在一场关键比赛中脱的。

乙:比赛中5号靶经常脱吗?

甲:也不经常脱。

乙:比赛中其他靶位脱过靶吗?

甲:也脱过。

乙:训练中5号靶位怎么样?

甲:训练中打得还可以。

乙:在比赛中,到5号靶位你会怎么想?

甲:“这是难打的靶位,可千万别脱。”

乙:这样想,结果有效吗?

甲:往往没有效。

……

根据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的ABC原理分析该队员的问题是:

诱发事件(A)——在比赛中的5号靶位;

不合理想法rB1——“过去经验决定现在行为的效果”;

rB2——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5号靶位是难打的靶位”(消极暗示语);

不良表现(C)——到5号位就担心,心情一变动作也跟着变,脱靶的可能性就大了。

根据上述分析,运动员不难得出:5号靶位的脱靶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不合理观念(iB)引起的情绪变化造成的。

在此基础上,帮助运动员建立相应的合理观念(rB):

rB1——“我在5号靶位练习了很长时间,已成为自动化动作,训练成绩证明5号靶位技术良好,所以,并不是难打靶位;”

rB2——“脱靶必定有原因,任何一个靶位的脱靶都应该总结原因,加以改变。因此,过去的(消极)经验与现在的行为结果就没有必然联系。”

这名队员事后多次回忆谈话内容,悟出iB与rB的区别,并补充了两条积极看法:我能在比赛中像训练那样自如地打好这个靶(rB3),要求自己在这个靶位上做一个打好靶的辅助动作,打好的把握性就更大(rB4)。当运动员对RET的ABC原理比较相信和熟悉之后,也可缩短谈话过程,iB与rB可一次“置换”完成。如对一名处在成绩下降阶段,内心矛盾冲突的尖子队员谈话片断是:……

甲(队员):我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如果打不好,别人会看不起我。

乙(咨询者):是否持这种想法,每次都能打好?

甲:不是的,如选拔赛的比赛。(说明iB对C的影响)

乙:你没有打好,是否别人看不起你了?

甲:……真的没有察觉出别人看不起我。

乙:那么是谁看不起你呢?

甲:……是自己。

乙:你用ABC原理说明一下,你思维的不合理之处在哪里?

甲:对自己自责的想法。

乙:你应该怎样想就合理了?

甲:从自己观念上改,只要努力去打,我就问心无愧。即使不理想,也没有关系,我首先要承认现实,接受自我。

咨询之后必须以留作业的形式反复修通,并结合积极的表象进行,达到强化rB之目的。

这种性质的咨询在本课题的实施中重点对象为7人,共进行66人次(不完全统计)。其中进行最多的一名队员为14次。分布情况如下:

此种咨询的目的是分辨现存思维活动的不合理之处,并经“辩论”用合理观念取代之。因此,它是运用RET技术进行积极性思维控制训练的基础步骤。

(2)通过咨询培养运动员积极自我谈话技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多以自我谈话形式出现。在比赛中,运动员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谈话能决定比赛行为的优劣和结果。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运动员将消极的自我谈话改变为积极的自我谈话内容就十分重要。在执行中就是将上述步骤的对话形式(咨询员与运动员间)变成自问自答形式,这是对RET技术的较高水平的应用,是通过识别与辩论逐渐积累积极思维观念的过程。实施时,咨询者一是强调跟踪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敏锐地意识到运动员可能出现的负性思维或多余思维(指对技术表达有妨碍的思维);二是多用提问与倾听方式进行咨询,以充分保证运动员有进行自我说服、树立rB、并形成积极思维习惯的机会。

下例说明了这一过程:在一次重要的考核中,上述那名尖子队员抽签在最靠边的靶位上(环境因素A)(和其它靶位相比,风大,对射击准度有影响)。

该队员的自我谈话内容:

“倒霉,风比别的靶位大!”(iB)

……“我这个想法对吗?”(“辨别”)

“其实我的目标是25届奥运会。巴塞罗那是海滨城市,风更大,我现在在风大的地方训练,不正是适应大赛的赛前练习吗?”(rB)

结果此次考核成绩很好。运动员马上告诉咨询者,她是用心理认可原则完成了对消极自我谈话内容的转化。同时,她说:“尝到了积极自我谈话的甜头。”

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咨询后,我们以作业的形式要求运动员归纳出主要的消极自我谈话更改表。见表6。

表6 自我谈话更改表(一)

另有一名队员我们在咨询中对他辅之以有关人生哲理、思想修养的教育,在原来消极自我谈话较多的情况下,也有了明显的改变,见表7。

表7 自我谈话更改表(二)

这一步工作难度很大,因此,运动员的进步情况不一。凡认真坚持者,积极自我谈话明显增强。正如邓廷楠教练以往所论述的:运动员的积极思维有两种含义,一是勤动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遇事多从积极方面考虑,学会自己鼓励自己。通过实践也证明了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促进积极自我谈话习惯的形成,它作为积极的心理定势必将对大赛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认知应付。我们认为进步很大的三名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获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本人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3)形成思维策略,调控比赛行为。比赛的个体性要求运动员必须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上述(1)、(2)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培养运动员形成思维策略,诚然,这也是思维控制训练的内容。实践中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根据本人特点和弱点形成策略;一是在赛前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列出,运动员逐一匹配相应的策略,并用反复叙述、表象训练来强化策略。(在第25届奥运会前射击队共集中了四十多个问题,队里组织了“奥运会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的全队讨论。)在此基础上,再书写个人的比赛方案。可见,为第25届奥运会服务的思维策略形成,最突出、最集中地体现在比赛方案的形成中。

个人策略形成举例:

队员:快上场比赛了,我的注意力总不能集中。

问: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队员:出现过。

问:怎么解决的?

队员:数山上的电线杆,共12根(注:飞碟项目每个靶位之间有间歇)。用此方法调整了自己,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我也采用过数石子的方法。

问:这些方法说明了什么?

队员:想出办法,变换方式,注意力就能集中。

问:下次怎么办?

队员:数杆与杆之间的圆环。

对运动员来说,比赛思维策略决定于两个条件:一是积极的思维定势;一是以往比赛中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方式(成功经验)的积累。因此思维策略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训练过程,有时需要心理咨询者及时的认知指导,有时需要帮助运动员对经验进行认真总结。

其一,通过认知指导形成思维策略:

女子手枪队员李××在奥运会前总是按训练的较好水平来确定比赛的成绩指标,希望自己在奥运会上打出590环的高水平。此前的国际比赛,她也曾以这一成绩定向参加比赛,均未如愿,甚至造成比赛成绩与自己的愿望相悖,对自己不满,降低自信心和怀疑自己动作的不良后果。心理咨询者对她的咨询一是让她懂得心理状态、训练成绩、比赛状态、比赛成绩四个观念的含义;一是让她理解成绩定向与成绩获得之间的关系。根据心理能量控制理论,向她讲明。

图10

成绩期望高于实际能力或技能水平,易进入焦虑式应激区,导致比赛失常;成绩期望低于实际能力或技能水平,易进入厌倦式应激区,成绩难以充分发挥;只有当所期望的成绩需要与所感知的能力与技术水平相一致时,才能进入最佳能量区(流畅状态)。然后,与她的教练朱家新同志认真分析了她的情况,并对她自1990年8月莫斯科第45届射击世界锦标赛以来所参加的八次国际比赛进行了平均,平均成绩为584.65环。因此,奥运会的成绩指标定为585正负2环比较适宜,她欣然接受了这一指标,并顿感紧张心情缓解,其他的思维控制策略也油然而生。奥运会比赛资格赛打了586环,获得了银牌。

其二,对比赛经验的认真总结(括号内加注的是张山首次提出该要求的时间):

第25届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张山,在参赛前的比赛方案中提出——

——全身心地投入(1991年4月全国冠军赛)

——大声报好,集中精力看靶,坚持以看带动的技术主线(1990年5月汉城亚锦赛)

——射击间歇保持一个“静”字;上场射击做到一个“净”字(1990年世界射击锦标赛)

——已经过去的不再去想,自己的起点在零位上(1990年9月45届世界射击锦标赛)

——打第一个靶开始,直到最后一靶始终只有一个程序(1990年世界杯赛)

——做到目中无人,心中只有我自己(1990年亚运会)

——比赛中不管出现什么问题,相信自己,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1991年4月全国冠军赛)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自己都要保持平常心(1992年7月第25届奥运会之前)

以上说明,这是她自1989年入国家队以来历次比赛方案和总结中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也是刘继昇教练和咨询人员对她不断进行肯定和强化的结果。正是这些根据比赛要求和情况所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重要的“认知应付方式”是她在奥运会上获得桂冠的重要心理保证。

(4)通过监测与评价提高自我指导能力。监测与评价指运动员提高思维活动对比赛(或训练)过程与结果的认识、看法和控制。在本课题的实施中,监测与评价的手段有:1)动作规格与程序监测;2)心理活动状态及表现监测;3)利用训练日记进行评价;4)赛后总结。监测与评价的作用是能够利用自己思维活动去随时发现问题,给出改正指令,找出补救策略,并做为活动的反馈环节,保证比赛(或训练)在自我指导的基础上顺利进行。例如,一名飞碟运动员在四天的比赛中,有意识地监测身体感觉与发挥的关系。前者取比赛中的脉搏(HR)指标,后者是用打中的靶数来记录。监测结果如下:

于是,该队员找到自己成绩发挥最好的HR值应该是90~100之间,超过100不能保证打好。在后继的比赛中,自己根据摸到的规律进行调控和监测,仍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说明监测的功能是使自我指导加强。

对结果的评价包括对胜败的归因,对自己能力、努力、对任务难度、机遇等因素的分析。由于比赛前有心理准备方案,因此,评价又必须与方案相核对,从中找出自己比赛中心理表现的长与短。长处是心理财富,短处提示改进的目标。使运动员既能提高元认知(对自己认知的认知)水平,促进心理的成熟;又能形成驾驭自己、指导比赛的能力。经过四年多的指导,张山在思维控制训练中进步最为明显,监测与评价能力非常突出。在第25届奥运会的总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写到“整个比赛过程让我陶醉。三天的比赛,日子好长,但我始终以一种平常的心情,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在比赛中真正达到忘我的超脱境界。虽然经历了上场、结束、休息、再上场、再结束、再休息,但三天的共9组比赛对我来讲好像只进行了一次,从根本上做到了一切从零开始。虽然过程中也有过杂念,但是一切从零开始,坚持好自己的程序,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投入比赛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直到最后赢得比赛。整个过程我都对自己说:“张山,你现在仅仅是一台机器,一切按部就班。当150靶打完以后,我对自己说,我就是冲着200靶来的,有了对200靶的渴望,但在对自己的要求上却还是平常心,还是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重新开始。”

从队里总结中也谈到了“张山在巴塞罗那的表现令人感动。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在比赛中完全判若两人。她每打完一组就半躺在墙角的沙发上,闭目养神,戴着耳机听轻音乐,和谁也不接触。成绩公布栏就在门口,来回路过时她也不看,专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静心情。在节节胜利,即将摘取桂冠时,张山以一种平常的心情,‘一切从零开始’,这需要多强的心理自控能力啊!”这种自控能力的本质是思维控制技能(也包括其它心理技能)在长期严格训练中逐渐发展成了强大的认知应付能力,足以使其在世界最高水平的奥运大赛中能够“通过个体的努力来改变应激环境或由该环境所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有能力“选择继认知和评价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成功有坚实的心理能力做基础,成功也就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系统心理咨询与思维控制训练的结合是本课题实施的特点。归结起来可表现为:

4 结 论

(1)根据射击项目特点,运用塑造程序进行心、技结合训练能有效提高射手的“行为应付”能力;

(2)将心理咨询与思维控制训练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射手的“认知应付”能力;

(3)“行为应付”与“认知应付”的结合所带来的应付水平的提高与应付方式的改进,是射击运动员在第25届奥运会创造佳绩的重要心理保证。

5 参考文献

(1)刘淑慧,赵国瑞等:《高级射手比赛发挥的心理研究》(1992年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刘淑慧:《对国家射击队运动员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效果的探讨》(入选1990年亚运会科学大会)

(3)(加)马丁等著:《行为矫正一一有效的心理疗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

(4)张雨新编著:《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光明出版社,1989年。

(5)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6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