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章法必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

在书法理论上,章法是独成体系的。但是,它又与运笔的力量、气势和节奏,与墨色的浓淡、润燥和韵致,与结字的造形、变化和意境等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章法不是孤立的,它与笔法、墨法和字法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启功论书札记》说得明白: “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致。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而不见字。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很难用最精练的语言予以准确表述。愚以为,字法是基础,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起统帅作用。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

弘一大师生前谈到书法批评时,曾以极其通俗的语言谈到书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甚至用打百分的方法来说明这种关系。他说,论起一幅字的优劣来,有四个要素必须注意,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分别为: “章法50分,字35分,墨色5分,印章10分。”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要紧,为什么章法反而占的分数最多呢?弘一大师回答说,章法之所以很重要,占分多,“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协调”。可以说,这三者正是章法关注的核心所在。弘一大师举例说: “我们随便写一张字,无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相互联络互相关系才好。但是单止统一也不能的,呆板也是不可以的,须当变化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也不好,所以必须注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这与前面所引用的启功先生论运笔、结字和章法的关系那段话,真可谓异曲同工。

下面再深入地分别探讨一下笔法、墨法、字法和章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一)笔法

人们常说,书法创作,笔法为要。确实,精妙的运笔是一幅书法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摩挲的首要因素。王羲之以“管”为将军,意思是说,书道之机枢在于运笔。他在《笔势论》中写道: “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汉大军事家萧何论笔道: “变通正在腕前,文武贵于笔下。”明代解缙说: “今书之美在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清人程瑶田在《书势》中则直截了当地说: “书成于笔。”总之,这些书法巨子都强调笔法的极端重要性。蒋和《书法正宗》则具体地谈到笔力的问题,他说: “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使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送之。”胡小石先生曾以非常形象的比喻谈及笔力的问题。他说,书法线条“须如钟表中常运动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总之,笔下有力,精神气韵才能赖以存在。

(二)字法

所谓字法,即结字法,习惯上称“结构”、 “结体”或“间架结构”。一幅书法作品是由一个一个的字组成的,必须追求字构美,强调结构变化。汉字在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其中,合体字又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几种。不管哪种结构,都要写得有精神,站得起来才好,松松垮垮不行。同时,字字要有变化,无变化则不成其为书。前人论及: “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寥寥数语,已经讲明了结字必须变化的通规。同样一个字,要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有的疏朗,有的严密,有的舒展,有的流丽,有的古朴,有的欹宕,有的峭瘦,有的丰腴。就是一个字中,相同的笔画也要有不同的变化,方可称得上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有二十个“之”字,写法都不一样;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数撇并施也好,诸横齐列也好,众点相聚也好,其形、其势迥异;米芾的行书《苕溪帖》,洋洋300来字,捺脚竟然没有一处相同的。元代赵孟兆页说: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他的意思非常明白:笔法和字法都重要,但比较起来,运笔更重要一些。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启功先生讲得好,他说,从艺术的角度看,“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不能强调哪一个更重要。启老曾做过一个试验,选碑帖上的范字,用透明纸蒙上,拿硬笔照着字的笔道中线画出轨迹,结果呢,原来的笔迹不见了,但是字的间架犹存,看上去仍然美。

(三)墨法

运笔离不开用墨,书法就是墨色通过运笔留在宣纸上的轨迹。或者说,运笔时线条推进的全过程,包括运笔的力量、顺序、速度和方向,都通过墨色完整地保留在作品中,产生了具有生命律动的“时间流”。而墨迹极其讲究枯涩晕染,轻重有序,有的重若崩云,有的轻如蝉翼;有的晕染堆积,雄浑厚重;有的温润亮丽,风姿照人;有的淋漓酣畅,一泻千里;有的干枯涩革及,力敌千钧;有的润中有涩,涩而不滞;有的带润方燥,将浓遂枯。总之,不同的墨色产生不同的神韵,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要达此,须笔墨饱蘸,中锋为主,笔不直过,使墨入纸。

(四)章法

书法史上有关章法的论述不是很多。有些专家讲,章法是技法中几乎无法言说的。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探索。愚以为,章法就是关系法,就是强化书道中各种矛盾关系并最终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方法。如主与从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轻与重的关系,方与圆的关系,涩与疾的关系,浓与淡的关系,疏与密的关系,开与合的关系,等等。章法作为矛盾结构,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非排斥与冲突。既要善于强化矛盾,又要使其在强烈的对比中归于和谐统一。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即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往往诉诸于章法的艺术构思效果,然后才是其它。行书和草书作品尤其如此。我们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美就美在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那种和谐自然的,或者欹险而又协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这里,别说一笔一画,就是单个字的独立性都相对地减弱了。所以,有时拿到一件书法作品,从整体上看很精妙,但是取其一个字或一行字来孤立地欣赏,也许效果就完全不同。相反,有些作品,就其单个字来看,相当不错,甚至很美,但由于未注意在章法上精心营造,而乱杂无章,最终归于失败。可见,章法对于书法艺术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明代董其昌总其前人论述称: “古人说书以章法为一大事。”(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的章法独具特色,成为千古绝唱。 (图1-1)它首尾呼应,一气贯底,顾盼生姿,气韵生动,偃仰起伏,似欹反正,或长或短,参差错落,或大或小,疏密有致,纵意所如,自然天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行云流水般的流动之美。明代解缙《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云: “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喋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就是这样一件艺术珍品,假如我们把它拆散开来,重新编排,上述这一切的美感必将丧失过半,其道理很简单:这些单个的字赖以生存的环境——章法被破坏了。

图1-1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冯承素摹本)

毛泽东酷爱书法艺术,生前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墨迹。他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无论运笔、结字,还是章法,都极具笔情墨趣,宛若天成,而且气魄沉雄,令人击节称绝。 (图1-2)

图1-2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然而,今人集毛字而成的报刊名或斋堂号,却大异其趣,甚至毫无美感可言。集字作品,除楷书、隶书、篆书一般尚能被人接受外,集行草书而成的“书法”多数要失败,难以引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是败在生拼硬凑,破坏了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章法,失去了作品的和谐美。当今大街上流行的电脑刻字牌匾,应该说好过某些不谙书道的人物所题,起码规范得多。但是,万字一同,千门一貌,了无变化,未免单调。其原因就出在电脑并不谙章法,只会从字库中将字挑选出来,像算盘子那样一个一个地排列起来。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章法是关乎书法艺术全局的大事。

还应提及的是,书体不同,章法变化的方式和程度各异。篆书、隶书和楷书主要是在方格中求变化,因此,变化的程度相对平和,章法多呈庄重严谨之姿;而行书和草书的章法变化就极诡谲奇崛,简直可以说,有一幅作品,就有一种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