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100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弹棋球

岳新坡

1 项目简介

弹棋球是由中国象棋演化而成的一种体育游戏,始于西汉,至清代仍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中,在我国流传十分广泛,辛亥革命后失传。弹棋球的棋艺是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局形式的理解,对棋艺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技术掌握的娴熟程度,调动车马,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棋盘这块特定的战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事战斗。历史上弹棋球的场地需中间隆起,象征以山峰分界,现在为了便于推广改为在水泥平地上竞赛。

(1)场地:5米×4米的放大了的象棋盘。

(2)棋子:与中国象棋棋子相同,木制,直径3厘米的圆型棋子,厚度1.5厘米。

(3)器材:不长于50厘米的击球棒。

(4)规则:将、士、相不得过河。车、马、炮可以回防。兵、卒过河后不得回防。

(5)行棋方法:双方各持一棒,轮流击本方棋子。进攻对方棋子,除把对方被击中棋子“吃”掉外,可连击一次。欲击对方主帅时,必须先到对方士、相位置后,方可出击。凡掉入河中或出界均视为自毙。凡击球时碰到盘中棋子,碰到本方棋子则把被碰棋子退出局;碰到对方棋子停止一次弹棋球,主帅被击出紫禁城外,对方可在任何出击点进行攻击。

(6)胜负:把对方主帅击出棋盘外为胜利。

弹棋球对比赛者的要求较高,它不但要求参赛者的智能水平,属于一种双方对阵的智力竞技体育项目,又要求参赛者具有娴熟的技术,属于技能类运动项目。弹棋球的比赛并不仅是一般的胜负之争,在更大的程度上乃是一种思维的竞赛和智慧的较量,是斗智和斗勇体育项目。从它诞生至今上千年的历史之中,始终都伴随着人们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检验着人们是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提高人们思维的能力、身体素质与技巧。弹棋球运动是适合各种性别、年龄、体态、体能状况者的运动项目。弹棋球运动是民族体育项目中具有以选手自身为对手的特征(在击球过程中)突出的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十分强调传统的讲文明重礼貌的运动,是一项对打球者文化素质和智力水平要求较高,运动创伤最少的项目。弹棋球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讲求文化含量的竞技与娱乐一体的民族体育运动。

2 基本技术

弹棋球是智能、体能相结合的富有技巧性的运动项目。从运动中有效地击球的角度来看,技术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击球的准确度和思维能力决定着比赛的结局。击球分为,正面击球、侧面击球。正面击球是用本方棋子撞击对方棋子时所对的瞄准点在棋子的中心位置叫正面击球。侧面击球是用本方棋子撞击对方棋子时所对的瞄准点不在棋子的中心位置叫侧面击球。

2.1 弹棋球的握棒方法及击球姿势

2.1.1 弹棋球的握棒方法

掌握正确的握棒的方法,有利于准确击球。弹棋球握球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常用的握棒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2.1.1.1 纵向击球握棒方法(以右手为例)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虎口向下,掌心向前。右手拇指在棒柄左侧,食指可以伸直或接近伸直,贴在棒柄正后面,其余三指自然弯曲,贴在棒柄左侧。左手拇指贴在棒柄的左侧,其余四指贴在棒柄右侧。一般来说左手以固定棒柄与地面角度,使棒头不左右转动为主,同时也可协助右手发力,而右手则以控制击球方向和击球力量为主。(见图)

2.1.1.2 纵向体侧击球握棒方法(以右手为例)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虎口向下,掌心向前(也可以右手掌心向前,左手掌心向侧)。而掌心向前的右手,拇指贴在棒柄的右侧,食指贴在棒柄的正后面,食指可以伸直或接近伸直,其余三指贴在棒柄的右侧。一般来说右手是以控制击球方向和击球力量为主,而左手固定棒柄与地面角度,使球棒不左右摆动。

2.1.1.3 横向侧打握棒方法(以右手为例)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掌心相对,拇指在前。右手食指可以伸直贴在棒柄右侧,其它三指在棒柄左侧。左手食指伸直贴在棒柄左侧,其它三指贴在棒柄右侧。一般来说右手以控制击球方向和击球力量为主,左手固定棒柄与地面角度,使球棒不左右转动为主。

2.1.2 弹棋球的击球姿势

弹棋球的击球姿势各式各样,各有所长,采用什么姿势要因人而异,选用的姿势要以有利于击球为原则。弹棋球击球的基本姿势分为纵向骑式击球、纵向弓步击球、纵向体侧击球、横向侧打四种。

2.1.2.1 纵向骑式击球(以右手为例)

两脚开立,略比肩宽,两腿伸直或自然弯曲,站在球正后面,使球在两脚之间的中线上,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两眼注视在瞄准线上。

2.1.2.2 纵向左弓步击球(以右手为例)

左脚在球的左斜后方,脚尖离球5 ~8 厘米,左脚与瞄准方向线平行。右脚在斜后,成弓步站立。球棒放在左脚内侧的瞄准方向线上,棒头前端略超出左脚尖,两眼盯住击球点。

2.1.2.3 纵向右弓步体侧击球(以右手为例)

两脚前后开立,右脚站在球左斜后方,右脚尖离球5 ~8厘米,左脚站在左斜后方成弓步站立,重心在两脚之间,上体略向右侧偏转,两眼注视瞄准线。球棒放在右脚外侧的瞄准方向线上,棒头前端略超过右脚尖,离球5厘米左右。

2.1.2.4 横向侧打(以右手为例)

两脚开立,略比肩宽或与肩同宽,两脚尖连线与击球方向线平行,球在两脚中间线偏左。两腿微屈,上体微前倾,两眼在击球方向线上方,头向侧转动进行瞄准。

2.2 弹棋球比赛的击球方法

击球是弹棋球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它是指比赛者有目的地用球棒棒头的任一端面部分把球击向预定的目标。无论撞击吃子或行棋都需要准确地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一技术。如果击球不准确造成击球失误,就可能使本方优势变成劣势,甚至导致全场比赛失利。相反,如果击球准确就可能使本方的劣势转为优势,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有时还可以起到一杆定乾坤的作用。

击球技术按具体击打部位可分为正打击球、擦打(擦边球),而正打是最常用的技术,这种击球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2.2.1 正打击球方法

瞄准时用眼睛目测一条瞄准线,将球棒棒头放在这条瞄准线上,离球5厘米左右。然后垂直向上提起球棒,棒柄与地面垂直,棒头离地面,并与地面保持平行,使棒头面中心点正对球中心点、本方棋子和对方棋子三点成一直线。

击球时以小臂、手腕、手指发力击球正中部,力量大小根据场地软硬度、光滑度及战术需要而定。击球后顺球前进方向随势向前摆棒,使球沿着瞄准方向线撞击目标。

2.2.2 打擦边球

打擦边球是指击本方球擦其它球左侧或右侧表面,实现战术目的的击球方法。擦边球技术是弹棋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比赛中可以擦边击球得分,将对方的球击出界外等实现战术需要。总之擦边球技术掌握得好,可以更多更好地运用战术。擦边球击球方法与前面讲的正打技术动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瞄准时用本方球球心瞄准对方球球心右侧或左侧实现战术目的的击球方法。

打擦边球时,两球距离越近效果越好,撞击越薄,本方球滚动越远,对方球滚动距离越近。撞击很薄时,本方球几乎按直线滚动,对方球只在原地稍转动。打擦边球时应根据两球距离、角度和远近决定用力大小和撞击他球的厚薄。

3 竞赛规则

弹棋球的规则和中国象棋的规则基本相同,只是行棋方法不同。

3.1 棋子、棋盘和击球棒

3.1.1 棋 盘

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放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表示。

3.1.2 棋 子

弹棋球的棋子和象棋完全相同共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各十六个,由对弈双方各执一组,兵种是一样的,分为七种:红方:帅、仕、相、车、马、炮、兵;黑方:将、士、象、车、马、炮、卒。其中帅与将、仕与士、相与象、兵与卒的作用完全相同,仅仅是为了区分红棋和黑棋。棋子活动的场所叫做“棋盘”,在长方形的水泥或大理石平面上,为5米×4米的放大了的象棋盘,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中间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整个棋盘就以“河界”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方将帅坐镇画“米”字方格的地方,叫做“九宫”。棋子木制,直径6厘米的圆型棋子,厚度3厘米。

3.1.3 击球棒

击球棒的棒长一般不多于100厘米,分为棒头、棒柄和棒杆三部分,见下图。

弹棋球棋盘示意图

弹棋球棋盘棋子示意图

击球棒的组成:

3.1.3.1 球棒由棒头和棒柄组成,呈T字形,重量及材质不限。

3.1.3.2 棒头长20厘米,材质坚硬,为圆柱形。

3.1.3.3 棒头两端面为击球面,直径为2厘米。

3.1.3.4 棒长一般不长于100厘米,棒柄长15厘米。

3.1.3.5 棒杆长度一般为40厘米左右。

3.2 棋子的移动范围和规则

3.2.1 弹棋球的对弈

在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或走成和棋为止。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到另一个空着的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叉点,都算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了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3.2.2 棋子的移动范围

3.2.2.1 将或帅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帅和将是棋中的首脑,是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它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动只能按竖线或横线走动一格。帅与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时行棋者可以直接将对方帅或将击出棋盘。

3.2.2.2 士或仕

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士是帅的贴身保镖,它也只能在九宫内走动。它的行棋路径只能是九宫内的斜线。

3.2.2.3 象或相

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走田”。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3.2.2.4 马或马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

3.2.2.5 车或车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3.2.2.6 炮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移动起来和车很相似,但它必须借助对方或本方一个棋子才能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3.2.2.7 兵或卒

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步只能向前移动一点。过河以后,它便增加了向左右移动的能力,兵不允许向后移动。

3.3 走步与吃子

任何棋子走动时,如果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用这个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击中时将对方棋子拿出棋盘,本方棋子占据这个位置(即“吃子”)。除把对方被击中子“吃”掉外,可连击一次。凡掉入河中或出界均视为自毙。凡击球时碰到盘中棋子,碰到本方棋子则把被碰棋子退出局;碰到对方棋子停止一次弹棋球。走步指的是为了下一步吃子或将军为目的的行棋方式,此步看似“空招”实际是为下一步吃子做准备。

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吃子时必须与被吃棋子之间隔一个棋子,它必须借助对方或本方一个棋子,击中目标位置上的对方棋子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若借助棋子也没有击中目标棋子则炮出局,由对方行棋。击中目标棋子后将被借助的棋子放回原来位置,炮占据被吃掉棋子的位置,不再进行连击。在行棋过程中这三个棋子同样不允许碰到盘中的其它棋子。

欲击对方主帅时,必须先到对方士相位置后,方可出击。主帅被击出紫禁城外,对方可在任何出击点进行攻击。

3.4 自 毙

自毙的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

(1)击球时本方棋子掉入河中。

(2)击球时本方棋子出界。

(3)击球时击中本方棋子(炮除外)。

(4)炮击球时,击中炮架而没有击中目标棋子。

3.5 比赛的胜负与和棋

3.5.1 比赛的胜负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输棋,对方得胜:

(1)对局中主帅(将)被击出棋盘外;

(2)在规定时限内未走满应走着数;

(3)超过了该次比赛规定的因迟到判负的时限;

(4)走棋违犯禁例,应当变着而不变;

(5)在同一局棋中,单方面出现第三次“违例”;

(6)自己宣布认输;

(7)因违犯纪律被判输棋。

3.5.2 比赛中的和棋

对局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就算和棋:

(1)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棋,双方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已达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可由任何一方提议作和棋,经审查局面属实,即使另一方不同意,裁判员也有权判为和棋。

(4)如双方都没有提议和棋,而循环反复局面还在延续,裁判员有权不征得双方同意就决定判和棋。

3.6 球出界与到位的判罚

球出界指的是棋子的整体出了棋盘,压线时不算出界。同样,棋子压河界时不算掉河自毙。球到位指的是棋子离目标位置的交叉点最近。

3.7 时间设定

为适应不同水平比赛者的需求,在比赛中时间设定为每一步一般为不超过30秒,一般活动中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设定行棋时间。

3.8 术语介绍

(1)将军:对局中一方的棋子要在下一着棋将对方的帅吃掉,称为“将军”。

(2)应将:被“将军”的一方所采取的反击、躲避或防卫的着法。应将的方法有:

[1]吃掉对方进行“将军”的棋子。

[2]帅从被攻击的位置上避开。

[3]用自已的棋子置于对方“将军”的棋子和自已帅之间,俗称“垫将”。

[4]遇到对方炮“将军”时,除以上“应将”的办法外,还可以把本方被当作炮架子的棋子撤开。如遇马“将军”时,还可以用本方的棋子蹩住马腿。

(3)将死:如果被“将军”而无法“应将”,就算“将死”。形成“将死”局面时不一定能“将死”,还要看对方的击球是否准确的将帅击出棋盘。

(4)困毙:轮到走棋的一方,帅虽然没有被“将军”却被禁在一个位置上无路可走,同时本方其他棋子也都不能走动,就算被“困毙”。

(5)河界线:构成河界的两条横线。

(6)巡河:一方棋子在已方“河界线”上时,称为“巡河”。

(7)骑河:一方棋子在对方“河界线”上时,称为“骑河”。

(8)中线:棋盘中第5条竖线,通常用“5”(红方)或“5”(黑方)来代表。

(9)肋道:棋盘中第4,6两条竖线,通常用“四”、“六”(红方)或“4”、“6”(黑方)来代表。

(10)兵行线(卒行线):棋盘中“河界线”下面的第一条横线,兵、卒就摆在这条线上。

(11)宫顶线:兵行线(卒行线)下面的那条横线,因是“九宫”的顶线,故得名。

(12)底线:棋盘两端的第一条横线。

(13)全局:指对局的全部过程。包括“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

(14)起着:开局第一着。

(15)局面:指对局中某一阶段双方棋子分布的状态。通常包括“先手”、“后手”、“优势”、“平稳”、“对攻”、“复杂”、“均势”等等。

(16)胜势:对局中,局势大体已定。胜利在望的一方,称“胜势”。

(17)胜定:对局中,一方多子并占优势,另一方少子,又无手段反击和变化,形成必败的局势。其多子并占优势的一方称此棋局为“胜定”。形成“胜定”时不一定输,还要看对方的击球是否准确。

(18)绝杀:对局中,一方下一着要将死对方,而对方又无法解救,称“绝杀”。形成“绝杀”时不一定输,还要看对方的击球是否准确。

(19)羊角士:把士支在九宫上角,称“羊角士”、是防守的一种方法。

(20)花士象:指对局中双士象或双仕相,在中线联防时左右分开的一种形式。

(21)单缺士:对局中,有双象而缺一士(仕),称“单缺士(仕)”。

(22)单缺象:对局中,有双士而缺一象。

(23)闲着:一种适宜于对局相持阶段的着法,目的在于等待时机。

(24)空着:毫无作用的一着棋,容易贻误战机,导致输棋。

4 简要训练方法

4.1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的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根据弹棋球比赛的基本技术特点,对灵敏、柔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对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要求是第二位的。

灵敏指人体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弹棋球比赛中,由于裁判法规定击球动作的完成时间很短,这就要求队员在激烈纷繁的竞争局面中立即理出头绪,做出最快的反应,并完成击球动作。灵敏素质的训练可在平时多进行一些躲闪游戏、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练习赛,以及跳绳等。老年人要注意运动量和剧烈程度,相应地制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上活动的关节应以腕关节为主。柔韧指人体各个关节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弹棋球比赛的击球动作,场上来回走动涉及到腕、肩、颈、膝、踝主要关节和其它身体部位。如果柔韧性好,身体舒展灵活,有益于技术的发挥。它的训练主要以关节为重点做一些简单活动,如转腕、压腿等,并选择某些能培养柔韧能力和素质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来进行练习。

速度、力量和耐力,虽然由于弹棋球比赛活动量小、对抗性小而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但也不是毫无用处。任何体育项目的竞争,都离不开全面的身体素质的竞争。青少年朋友应选择活动量大、激烈程度强的体育项目来提高身体素质,如长跑、举重等;老年朋友则可选择散步、郊游等方法锻炼。

4.2 技术训练

弹棋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运动,对动作的规范度要求严格。弹棋球竞技运动是一项考验智力和身体素质的运动,也是一项经验性的运动,青少年处在身体机能的上升期,体能恢复快,而且对动作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较强,是养成挥杆动作的较好时期。弹棋球技术的训练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经过日积月累才能练就一手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提高技术水平。

4.3 持棒训练

根据持棒的技术要领要求,依次演练。可以做有球训练,也可以做无球训练。

4.4 击球训练

熟悉击球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常用的击球方法。短、中、长各种距离的击球要循序演练,从易到难,尤其要注意难度大、长距离击球。一般先进行直线球训练,即练习击球走直线,是进行正确击球姿势和握杆方法的基础训练之一,也是练习击球能否平直的一种方法。以此达到准确掌握击球点、瞄准点和击球力量适中的要求。

5 竞赛注意事项

弹棋球运动中要防止准备活动不当或不足及整理活动不当或不足。训练前和比赛前的身体准备活动有很重要的生理意义:[1]准备活动使人的整个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中动员起来,逐渐投入到运动中去。能防止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并有助于发挥人的运动能力。[2]准备活动能克服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使肌体达到运动前的最佳状态。[3]准备活动还能使韧带、关节得到充分伸展、润滑。总之,准备活动决非是可有可无的“陪衬”,而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重头戏”。准备活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伸展活动,背部、肩部、胸部、腰部、四肢、踝、腕、膝、足趾及手指等部位均要活动到。

整理活动是指比赛或训练结束后所做的轻量的放松活动。它可以使人体从紧张的活动状态逐渐过渡到安静状态、以达到休息的目的。人在紧张运动后不能立刻停下来,这样会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整理活动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准备活动、整理活动方式不当,就无法使身体各部分充分的放松,无法保证韧带、肌肉的润滑,从而使人体机能处于僵硬、呆滞的状态,为运动损伤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准备活动、整理活动量太大,会使过度疲劳的病症产生,运动量太小,则人体各部分达不到最佳状态,仍然容易出事。所以采用形式正确、量度适当的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是减少运动员损伤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