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道速滑项目技术细节创新的思考
短道速滑竞赛制胜的原因有诸多因素,但我认为取得好的运动成绩的核心问题是技术突破问题,谁拥有和掌握最先进的运动技术,谁就拥有制胜的主动权。运动技术的突破有两种机制:一种是训练实践中的创新;另一种是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运动技术体系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是短道速度滑冰项目运动成绩提高的基本保证。
一、问题的提出
从近几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及世界杯、世界锦标赛、世界团体锦标赛来看,韩国运动员在短道速度滑冰比赛项目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而我国短道速滑项目虽然已经步入世界强国之列,但与韩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因素较多,包括运动技术的改革与创新、训练理论、训练科研、管理制度、竞赛制度、激励机制、竞技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运动员培养体制等等,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运动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在体育竞技比赛中,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取得好成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最先进的运动技术或勇于改革已有的运动技术。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本身就是技术性很强的运动,运动员不仅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而且应具有扎实的运动技术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近几年来,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又有了较快的发展,而运动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又是此项目发展的源动力。加拿大体能教练针对项目训练的各种手段,使我认识到,教练员要敢于创新,摈弃原来的陈旧思想,细化体能训练。
二、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创新的机制
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一种是自身训练实践中技术的创新,另一种是学习国外优秀选手的先进技术(技术引进)。相比较而言,运动技术的创新更重要。如果靠引进技术发展自己,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就没有主导权、主动权。为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提供训练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有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等等。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复杂的系统,创新的主体还是由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为基础构成的一种合作群体,优秀的教练员都看重这一关系的改善和优化。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决定了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创新的效果。然而,如何把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创新效果转变为运动成绩,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与运动员来共同完成。良性的短道速滑运动训练循环体系离不开创新主体不断自我突破和求变、求新。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我们了解到加拿大的训练团队是比较健全的。因此,在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主体自主创新的权威性,也要学习运动强国的先进技术,更要注重实际,张扬个性。
三、运动技术创新的途径
(一)从寻找项目制胜规律中创新
运动技术是在竞争中通过你追我赶不断发展的,而竞赛是杠杆。通过运动竞赛实现比较优势、分出高低、知己知彼、相互切磋、相互激发、相互提高。每个运动队都需要引进、借鉴他队或其他国家运动队的先进技术。运动成绩是通过训练与竞技活动的相互促进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传统的运动训练理论,把运动训练过程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强调训练的连续性和周期性。近几年来,短道速度滑冰项目的竞赛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训练理论已明显不适应竞赛的变化。世界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以赛代训、赛训结合,是当今高水平运动竞赛的特征。只有不断地比赛,在比赛中检验技术,在比赛中学习技术,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例如:长野冬奥会之前,各个国家都认为弯道技术的关键是保持速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各国运动员都采用右脚压弧滑行的技术;长野冬奥会到盐湖城冬奥会这一训练周期,各个国家又开始强调尽可能的加大倾斜角度,压住弯道内侧,防止对手从内侧超越,技术中强调节奏的重要性。而到了盐湖城冬奥会之后,韩国人又在他们魔鬼训练的基础上,对弯道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创新:在弯道滑行时采用更大的倾斜角度,连续蹬冰,特别是在对手外侧滑行时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技术超越对手。韩国队的这种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在弯道中不减速,甚至加速。他们通过冰刀与冰面的接触,合理的节奏滑行和路线,来达到这个目的。韩国队的技术创新源于对项目制胜规律的深刻认识。我们知道,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弯道滑行技术非常重要。传统思想认为,越是靠弯道内侧滑行,越是有利,因为滑行距离短,但也存在着缺点,在压住弯道内侧的同时,弯道滑行速度要减慢。韩国队的技术创新表现在他们弯道滑行时,达到不减速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加速。所以,他们在比赛中,能在最后一圈,甚至最后一个弯道时,从外道加速,超过领先的选手。这是一整套的技术,还包括在直线上,利用重心滑行,感觉蹬冰用力不大,很容易滑入到弯道,但是前提是弯道已经滑的很顺,自然减少了直线的滑行时间,获得很好的速度效果。这使得韩国队在长距离的比赛中,越到滑行的后程比其他选手就越有力。这种滑法最早是韩国选手安贤洙在2002年1月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使用的。第一次参加世青赛,安贤洙就拿了冠军。现在,韩国运动员几乎全部都采用这种滑法。
(二)在竞争中充分利用规则创新
规则的作用,不仅在于要求运动员被动地遵守规则,保障竞赛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在于促进运动员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高运动成绩。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充分利用和运用规则的规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运动水平,创造出优异成绩。相反,很多具有竞争实力的运动员,由于缺少对规则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在比赛中未能充分利用和运用规则的优势,最后与金牌擦肩而过,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短道速滑竞赛规则中有一项判罚规定:运动员在终点冲刺中不能将整个冰刀或者冰刀尖抬起,否则将视为犯规取消录取资格。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之前的国际比赛中,各国运动员都吃了很多苦头,韩国短道教练员们通过对短道规则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冲刺时将重心放在有利于克制对手一侧的腿上,将另一侧腿迅速前伸保持平衡冲过终点,达到既不犯规、又不影响运动员滑行速度的效果。这就是当今短道速滑比赛中经常使用的“箭步冲刺”技术。1998年长野冬奥会,韩国人正是使用“箭步冲刺”这一创新技术,从李佳军手中抢走了中国选手最有希望夺取的金牌,使中国人又多等待了4年,才实现了冬奥会金牌的梦想。
四、运动技术创新的外部保障
(一)深化对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
在运动训练中经验固然重要,但离不开科学指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作为教练员,要想让运动员的成绩不断进步,运动训练水平就要不断提高,即训练工作实现“增值”。“增值”是智慧的产物,这种“增值”中往往积淀着许多理性的思考和认识,都是需要理论来支撑的。运动训练工作的复杂性告诉我们,运动训练是一个复杂系统,引领这个系统的发展变化,需要依靠理性思维认识和把握,而智慧因素极为重要。任何绝对的、封闭的、自满的认识都不足取,要考虑运动训练中理性进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靠训练智慧的拓展来实现的。只有开放的理性能够承认非理性的事物,人体运动和竞赛中常存在和发生非理性事物。封闭的理性是起简化作用的,它不能处理主体—客体、有序—无序关系中的复杂性。因此,教练员要重视训练智慧的拓展,重视训练科学理论的研究才能产生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的合作
运动训练过程,等同于体育教学上的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处于主导地位,其个人威望和技术权威将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影响着本项目的发展,影响着运动员是否出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运动训练的对象是人不是物,而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这就要充分地考虑到训练对象的个性,要保持运动训练中合作的相互认同,教练员应该充分尊重科研人员和运动员个性的态度。在加拿大培训期间有一位老师讲到:目前还没有办法去评判教练员水平的高低,因为实际上我们还没有科学依据去证明教练员水平的高低。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只有教练员和运动员、科研人员相互合作才能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作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不论名气的大与小,都应认识到合作是一种捷径和约束,以及合作对个人压力的合理性。自由与约束,自主与服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有更好的收益,运动成绩会得到尽快的提高。运动技术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有好主意,更重要的是应用于运动训练的实践过程,科学的指导运动训练,在比赛中出成绩、夺金牌。也只有这样,理论与实践才能相互依存,才能被证明是有价值的。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技术创新从来都是在实践过程中被检验和证实的。
五、结束语
运动技术创新是短道速度滑冰项目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韩国短道速滑水平之所以长期占据霸主地位,主要是得益于韩国高度重视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术创新。第20届都灵冬奥会女子3000米中国运动员失利后,中国短道速滑部佟立新部长道出了韩国队胜利的秘诀:“这已经不是队伍管理、比赛作风、心理素质方面所要谈的问题,这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韩国队这次能够在都灵获得巨大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短道速滑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距离越长,他们的优势就越明显”。他认为,如果我们不在技术方面创新,那么我们和韩国或者其他的国家的竞争就是马车与汽车的赛跑。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需从小抓起,打好基础,不断地进行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