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情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我与预科

汪菊芬

我还记得那是1958年,当时国家正值“大跃进”时期。全国各行各业都宣扬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当然体育界也不例外。在1958年3月份的全国院长会议上,国家体委提出《体育运动10年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体育院校应当树立“师资、教练员和运动员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并且体育院校学生毕业时技术要达到规定的标准,会上提出要办预科和运动系。

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就像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在1958年8月从本科体育理论教研组教师调任预科任副主任。当时预科主任由本科基础理论系主任王幼良兼任,但因王幼良老师工作繁忙,于是由我负责处理预科的日常工作。我很庆幸北体给我这个机会接手预科这项工作,能为北体、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后备力量,我感到由衷的兴奋与自豪。

严师出高徒

当时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方面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可是,我们在预科的时候,丝毫不敢马虎。钟师统院长提出要打好“思想、文化、素质和技术”四个基础;徐英超副院长提出“要业务上最好的教师到预科任教”;邓乙真副院长则提出“要保证预科的一切教学设施”。所以,可以说是当时把一切最好的教学资源都调配给了预科。

那个时候,预科的孩子们除了要上专项训练课外,文化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基本与普通高中相等。同时,院委与院领导也制订了诸如《北京体育学院高中、初中教育实施方案》来规定、标准教学绩效,这在无形中给预科的老师、学生增加了压力。可是,我们都没有放弃。

一周6天的课,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这对于十五六岁的孩子们来说,我知道是苦的。但是后来当我看到他们进入了本科,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庆幸曾经经受的磨难与艰苦,那才是他们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可爱的孩子们

预科的孩子大多都是初高中生,是孩子就会贪玩,他们也不例外。我还记得当时学校晚上总会在一片空地上放电影,本科的孩子因为晚上没有课,都会聚在一起看电影。可是预科的孩子们不行,他们晚上有自习。于是,他们就趁上厕所的时间,经过放电影那里,然后偷偷瞄上几眼,这个时候班主任就会开始催促他们赶紧回教室。有时想想,他们真的挺可爱的。

除此之外,我觉得那时预科的孩子虽然条件不好,但是他们都很单纯。那时晚上会有老师和学生干部查寝,看看有哪些宿舍还没睡,还在聊天。表现好的宿舍能得到一面红旗,并且在隔周的会议上得到表扬,孩子们都很团结,都希望能为自己的集体争光,所以都表现得很好。另外,新年晚会上,每个人、每个集体都争相表演节目,展示自己。那个时候,预科的孩子表现的团结精神,让我记忆深刻,如今也无法忘怀。

传承,是一种精神

1958年开始,到1964年结束,预科在北京体育学院存在的这几年,为体院带来了不一样的青春活力,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我很感激领导让我接触到预科的工作,让我有机会与那么可爱的孩子们相处,让我能为体育事业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如今我早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可是我依旧在关注着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举一动。时光荏苒,我看见过无数孩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北体大,在这里学习生活,然后他们慢慢成长,毕业离开。我相信北京体育大学没有让学生失望,那种追求卓越,团结拼搏的精神依旧在学校的血液中流淌。

在最后,祝北京体育大学60岁生日快乐!

(作者为1953级专科校友,原任职于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