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秘传诀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浅谈八卦掌的健身作用

八卦掌,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不仅是一套高超的防身技艺,而且是一种老幼咸宜、雅俗共赏的健身功法。

生命在于运动。当今,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追求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愿望不断增长,体育运动理所当然地日益受到社会重视,练拳习武,盛况空前。武林拳海中,独树一帜的八卦掌,因其习练风格、招势与其它拳路迥异,强调腰腿功夫,突出拧转走圈,具有神速显见的健身效果,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顺项提顶,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曲腿、蹚泥”地拧身转走,即走圈,是八卦掌的特点,基本功。

走步,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走——两腿直立行走,实现了手脚分工,加速了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完善,进而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完成了从猿到人的最后飞跃。走——两腿直立行走,实现了迁移、种植、狩猎、战斗及各项社会活动。促进了自身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走,创造了人,完善了人。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人们以车代步,“安然家中坐,便知天下事”,走得越来越少,腿不知不觉地发生了“退化”危机。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清水馨八郎在《步行是长寿的秘诀》一文中惊呼:“腿的退化是关系到民族兴亡的大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年仅半百即已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我国历代不少医学家、养生家和武术家都十分关注这一事实:“人老先由腿上见,步履维艰手杖添”。他们经历了长时期的观察、研究、探索和实践之后,不断地提出或强调“安步当车久,人活九十九”、“朝夕百岁君须记,腰腿转动寿延年”等至理名言。我国近代已故著名武术家杨禹廷先生,依据终生体会谈过一句话:“走为百拳之长。”杨老先生晚年以步代拳,90高龄依然耳聪目明,步履矫健。

以上这些简略的历史片断,可以说就是八卦掌走圈的妙处的注脚,它也启发我们更有兴趣地去进一步研讨八卦掌的健身作用。

一、行桩是一种很有效的健身方式

行桩,顾名思义,就是不断行走的一种桩功。

它的基本练习方式就是使上身与腰髋部向圈中拧转,两膝相交,双足交互蹚步行进,配以行气走意,持续走圈。行桩的健身作用,不只是在传统上被人们所公认,经过现代医学科学的检验,更进一步证实了这种作用的可靠性。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研室高强教授,曾专门对常年练习八卦掌的老人作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生理学观察,他对练习八卦掌组与对照组作了包括身高、胸围、肢体转、X光片、通气功能、心电图、握力、十二分钟走、反应时、体前屈、体侧屈、转体等在内的多项测定后,发现经常练习八卦掌的确可以强身壮骨,并能推迟与防止衰老的各种退行性变化。据统计,练习八卦掌组老人除身高与对照组相差无几外,其余所有各项测定都明显优于对照组。高强教授特别强调了八卦掌对于增进心肺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及关节灵活程度的有益作用。

二、行桩的基础是转走

就远远逊于行桩的日常走路来说,其健身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日本《大和新闻》曾对世界上长寿人的职业作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都是邮递员活得最长。”而邮递员的长寿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常年坚持走路的结果。

我们常常看到或亲身体验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较长时间下蹲以后,再站起来时,就感觉到头晕、眼黑、昏昏欲倒,甚至需要抓扶支撑物,才免于跌倒。一个绝对卧床两个星期的人,初次下地时,也常常因头晕、眼黑、站立不稳而倒于床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是腰腿肌肉功能低下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腰腿部的静脉系统贮存着大量血液。静脉血管主要依靠肌肉的不断挤压,把血液送回到心脏。然后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结合氧气,形成动脉血。再由心脏泵出,供应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在全身的组织器官中,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一旦因静脉回心的血液减少,或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泵出血量减少,就会首先使脑组织缺氧,而出现头晕、眼黑、昏昏欲倒的现象。避免上述现象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使腰腿部肌肉坚实有力,同时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强健肌肉的周期性收缩,有力地挤压了腰腿部远心端静脉血管,加速了静脉血的大量回流,使心脏收缩前的负荷加大,泵出的血量增多,加速了包括脑组织在内的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加速了全身组织代谢的过程。其意义不仅避免头晕、眼黑,昏昏欲倒现象的发生,而且增强了整个机体功能。此外,心泵出血量的增多,还可以使冠状动脉血量充沛,减少发生心脏病的机会。对于吸烟的人来说,可以减少血液中过量的一氧化碳和烟硷。走路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韧带的活动能力,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它还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健康,首先是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正常机能。走路尚且如此,行桩收效更大。

当代的许多疾病,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胆囊炎、胆石症、脑血管病等都和肥胖有关。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表明,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减轻体重。对此除了合理的饮食疗法和严格的药物治疗外,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是最安全、最有效、最易获得成功的捷径。美国医学博士斯塔曼在美国《读者文摘》上发表的《增强体质、减肥和长寿的最好锻炼方式》一文中指出:“利用走路来消耗热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认为,减少1磅体重需要消耗3500卡热量。正常姿势、正常速度行走1小时可以消耗300~360卡热量。每隔一天走1小时,1个月可以减轻体重1磅半。如果按八卦掌要求“空胸拔顶下塌腰,扭髋摆膝抓地牢”地拧身走转1小时,最少能消耗700~1000卡热量。以斯塔曼博士“消耗3500卡热量可以减少一磅半体重”的理论计算,每日转圈1小时,1个月最少可减少体重6磅。坚持练习八卦掌能安全迅速地减肥,有助于体型健美,有助于预防由肥胖而产生的各种疾病。

英国生物学家哈拉里德说:“走路对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对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来说,是一种生理活动的最好方式。”进而言之,练习八卦掌行桩可以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产生热量,提高思绪,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

此外,八卦掌的走圈,可以使全身活动,有效地防止血管管壁出现沉淀物,还可以使内脏器官受到有规律地刺激和按摩,有利于胃、肾等内脏下垂的各种疾病的恢复。两腿交互蹚步行进,有效地锻炼了单腿直立时身体的平衡,加强了神经系统的运动协调性。走圈时上身持续地向圈中拧转以及掌势的变换,使得脊椎的附属韧带,如黄韧带、棘间韧带、前后纵韧带等不断地受到牵拉,增强了这些韧带的牢固性,可以防止椎间盘脱出症、脊椎滑脱症等疾病的发生;可以使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对骨质增生导致椎体“骨形态变”的耐受性增强,加速了椎关节周围软组织产生符合“骨形态变”的“适应性变”,减少或缓解骨质增生病引起的疼痛。上身持续拧转还能提高腰肌的负荷,防止腰肌劳损症的发生。

总之,练习八卦掌是符合现代医学、生理学的一种安全、有效地健身延年的运动方式,它是比一般走路更为优越的健身运动方式。

三、行桩能补益脾肾而强身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经常练习八卦掌的人,显得精神充沛,面色红润光泽,两目炯炯有神,步履矫健。这里面的奥妙是不难理解的。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强弱可以在精神上表现出来。神,是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人体生命活动在外部表现的高度概括。无神,预示着人体的衰弱,甚至预示着死亡。神产生于精,有精才有神,合而谓之“精神”。《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这就说明了精对于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精,可以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对于饮食水谷的化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这就告诉我们,先天之精依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的充实。

《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指出了肌肉与产生后天之精的脾脏功能密切相关。在祖国医学看来,肌肉运动依赖于脾脏功能的健运,同时肌肉的运动又能增强产生后天之精的脾脏功能,使后天之精更加充实。正像前面说过的那样,后天之精的旺盛,就会充实了先天之本,使肾精也充实起来。先天与后天两精充实旺盛,使得人体有精生神,身强体壮,耳聪目明。因此,最优的健身方式应该是最有效地增益脾肾之精。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脾肾经络的走行路线吧。后天之本的脾属足太阴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经足内踝,沿下肢内侧,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先天之本的肾属足少阴经,起于足小趾跖侧,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终膀胱。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八卦掌行桩的练习方式,就不难发现:八卦掌要求两足平踏抓地,双腿交膝蹚步行进,转动腰脊及腹部,牵动腰、腹及腿部的肌肉、韧带及关节,正好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的走行路线。八卦掌拧身走圈的练习方式,使得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精得到锻炼,增强了脾肾功能,充实了后天之精和先天之精。由此看来,无怪乎说八卦掌行桩可以补益脾肾而强身了。

四、行桩适于老幼强弱各界人士

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说过这样的话:“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体需要坚持运动,但又不能使运动过量。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合理地选择适量的体育运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八卦掌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因人制宜,适应各种人。八卦掌不受固定数目招数的限制,可以随意调整。年轻力壮者,可走中盘,乃至下盘掌。可走圈持续数个小时而掌势变换不重;年老体弱者,可走上盘掌势,行桩数圈而止,掌势变换自行掌握。走圈速度可快,也可慢。快,敏捷利落;慢,气沉意专。对于各种人来说,练习八卦掌都没有勉强或不足之感。此外,练习八卦掌所用的场地甚小,仅直径2~3米的小圈即可。总之,八卦掌适于老幼强弱的各界人士。坚持练习,可以使老年人健康长寿,年轻人体格健美;可以使健康者精力饱满,羸弱者身强体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