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络与气血流注
一、经络
(一)经络论述
经络之起止出入部位穴等,每若其难,今约言其概,再按铜人图,经穴与十二经起止表,十六络表则得矣。手太阳肺脉起于中焦、腋膀中府穴,横出腋下循臂内、出手大指、少商穴、历次指而交于手阳明之大肠,大肠之脉,起于大指之次指、商阳穴,循臂外入缺盆穴,上面接鼻孔、迎香穴,而交于足阳明胃脉。胃脉起于鼻额中,目下承泣穴至頞颅循喉咙、下膈挟脐,入膝膑下足跗出足大趾次明,历兑穴,而交于足太阴之脾脉,脾脉起于足大指,隐白穴,上膝股之前,入腹上隔连舌本,注心中,循腋下大包穴,而交于手少阴之心脉,心脉起于心中,出腋下极泉穴,上肺挟咽出腋下,循臑内,抵掌骨,注手少指之内,少商穴,而交于手太阳之小肠,小肠之脉,起于手小指少泽穴,出手踝循臑外,交肩上,入耳中听宫穴,至目内觜即交于足太阳之膀胱之脉,起于目内觜睛明穴。从头下项脊循背膂下腿后至足小趾侧至阴穴,而交于足少阴之肾脉。肾脉起于足小趾循足心涌泉穴、上腘肢,贯肝膈入肺挟舌本,注胸中胸前俞府穴,而交于手厥阴之心包,心包之脉,起于胸中池后大穴,循胸出肋,入肘循臂过掌中,注手中指、中冲穴,循小指之次指,即无名指、关冲穴,循手臂次出臂外,贯肘上肩入耳中,出耳前后,上眉尾丝竹空穴,至目锐眦童子髎穴,循耳后至肩合缺盆穴,下胸中,过季肋,出膝循足腑下足四指、窍阴穴,出足大指,而交于足厥阴之肝脉。肝脉起于足大指,丛毛之际、大敦穴,从腘股而上过阴器抵有所属,而为周身之部位。小腹上入乳下,期门穴,而交子手太阴之肺脉,是为十一络脉之一周,乃头面胸背手足各
十六络诀
肺经列缺络 偏历属太肠 胃有中隆络 脾则公孙详 此经络通里
支正属小肠 新阳膀胱络 肾络大钟彰 内关手心主 外关三焦存
(二)十六络穴表
1.手太阴—列——缺
手太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列缺,起于腕后侧十五太阴本经并行,直入于掌中,散布干大鱼际部,别行于手阳明经。
2.手少阴—通——里
手少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通里,距腕一寸别而上行,别行于太阳经。
3.手厥阴—内——关
手厥阴的别行络时,穴名内关,在距腕二寸的两筋间,别行于手少阳经。
4.手太阳—支——正
手太阳的别行络脉,络于肩骨禺穴。穴名支正:在腕上五寸,向内注于少阴经,别出分支上行肘部,
5.手阳明—偏——历
手阳明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偏历,距腕三寸,别行手太阴经。
6.手少阳—外——关
手少阳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外关。距腕二寸,向外绕行臂部,上行注于胸中,别行合于手厥阴经。
7.足太阳—飞——扬
距外踝七寸,行别于足少阴经。
8.足少阳—光——明
足少阳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光明,距外踝七寸,别行于足厥阴经,向下络于足背。
9.足阳明—丰——隆
足阳明经的别行络脉,穴名丰隆,距外踝八寸,别行于足太阴经。
10.足太阴—公——孙
足太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别行于足阳明经。
11.足少阴—大——钟
足少阴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大钟,在内踝后面,绕过足跟而别行于足太阳经。
12.足厥阴—蠡——沟
足厥阴的别行络脉,穴名蠡沟,距内踝五寸,别行于足少阳经。
13.任脉—尾——翳
任脉的别行络脉,穴名尾翳即鸠尾穴,在剑突下面,散布于腹中。
14.督脉—长——强
督脉的别行经脉,穴名长强。依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太阳经,入而贯穿于脊骨中。
15.—脾之大络—大—包
脾的大络,名穴 大 在包。渊腹下三寸散布于胸肋部。
血行血头行走穴道口诀
周身之血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伤损,七日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往心窝穴,丑时须向井泉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凤头。
午时郤与中原会,左右蟾宫分在未。
凤尾属申屈井酉,丹肾俱为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不教乱缚斯为贵。
春伤在肝,经东方甲乙木,其色青。
夏伤在心,经南方丙丁火,其色赤。
秋伤在肺,经西方庚辛金,其色白。
冬伤在肾,经北方壬癸水,其色黑。
三六九和十二月份在脾,中央戊已土,其色黄。七不须打法之要穴,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皆不可使用,所以不论述密诀法,以免以后不慎误使点穴法,有损武德。
二、气血流注
(一)气血流注口诀
气血流注口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时酉肾注。
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血头行走穴道口诀
周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伤损,七日不治命要休。
时辰气血流注口诀
肺寅卯火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戍,亥三子胆丑肝通。
按十二时辰血行在十二经络如打伤即且治之。
子时血行在胆(夜11~1点) 丑时血行在肝(夜1~3点)
寅时血行在肺(3~5点) 卯时血行在大肠(5~7点)
辰时血行在胃(7~9点) 巳时血行在脾(9~11点)
午时血行在心(11~1时) 未时血行在小肠(1~3时)
申时血行在膀胱(3~5时) 酉时血行在肾(5~7时)
戌时血行在包络(7~9时) 亥时血行在三焦(9~11时)
(二)气血流注时辰
子时气血流注于胆
胆者,中正之宫,决断出焉,属木,肝之腑也,为中清之府,十一络皆取决于胆。人之勇,怯邪正于此胆之,故从胆有胆量方足担天下之事。胆主仁,故以胆断之,胆附于肝之短叶中,仁者无穷也,属足少阳之脉,少血多气。
丑时气血流注于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木脏,魂所藏居于隔膜之下,亦有系络,上击于心包其经叶中有胆附焉,盖肝者干也,以其体状有枝干也,其合筋也,其容爪也,开窍于目,属足厥阴之脉,多血少气。
寅时气血流注于肺
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肺为金脏魄所藏为五脏之长,心之盖生气之原,上接喉窍,下覆诸脏,主呼吸出入,为人身之菅,盖肺者沛也。中有二十四孔,分布清浊之气,以行于诸脏使肺然莫御也,其合皮也,其索毛也,开窍于鼻,属于太阴脉,少血多气。
卯时气血注于大肠
大肠者,传道之官,五味出焉,属土脾之俯也,故从田,田乃五谷所出,以为五谷之市也,又胃者卫也,水谷入胃游溢精气,上出于肺,畅达四肢,布护周身,足以卫外而固也,上接喉窍,居于隔膜之下,其左有小肠,属足阳明之脉,多血少气。
辰时气血流注于胃
胃居中焦,五行亦属于土。(灵枢·玉版)曰:胃能容受消化,饮食以生气血。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素问《玉机真藏论》中说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为五脏之本也,胃气以降为顺。
巳时气血流注于脾
脾居膈下,位于中焦,为阴中之至阳,在五行中属土,主至于长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脾主运化,有流摄血之功能。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灵枢本神》曰:因志而存变,谓之思,思为脾之志,少血多气。
午时气血流注于心
心者,居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脏,故不欲。其炎上盖心者新也,心主血脉,日新,新新不停,则为平人,否则病矣。其合脉也,其荣色也,开窍于舌,其位居于肺之下,心包之上,其有系络上击于肺,凡脾胃肝胆两肾膀胱各有一系络,击于包络之旁以通于心,故包络为心之外卫,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属于少阴之脉,少血多气。
未时气血流注于小肠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属火为心之腑,居于胃之左,上接于胃,其下即大肠、膀胱,斗之粗者出大肠,清者渗入膀胱,盖人纳水谷,脾化气而上升,肠则化而下降,以肠者畅也,所以畅达胃中之气也,畅通则为平人,否则病矣,有于太阳脉、多血少气。
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属水为肾之腋,盖膀胱者,膀胱光也。言气血之元气足,则津液旁达不穷,而肌膝皮毛皆因以光泽也,为足太阳之脉,多血少气。
酉时气血流注于肾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水脏藏,精与志为先天之本,精神之含,性命之根也,盖肾者引也,能到引气通干骨髓,又肾者任也,主骨即任因房之事,故强弱系之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阳,属足少阴之脉,少血多气。
戌时气血流注于膻中(心包络一名手心主)
膻中者,臣使之官,乐出焉,为水脏之外卫,故曰相火。代君王而行事,亦有主名,何以击之以手盖以平厥阴之脉,出属于心包手三肠之脉,散络心包是手与心主合,所以心包络称手心主五脏,加此一脏实六脏也,即手厥阴足络,多血少气。
亥时气血流注于三焦
三焦者,决三实之官,水道出焉,属火为心、包络之腑,盖焦者热也,三者上中下三焦之气也,满腔中热气布护始能通水道,上焦不治则水流高源,中焦不治,则水流留中腔,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三实之官,属于少阳脉也,少血多气。
十二络气血多少口诀
多血多气君须记,手络大肠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穴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分四络,膀胱小肠肝包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