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图形化,分析更给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高薪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在同一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同事还在原地踏步时,有的同事则“不声不响”地升职加薪了。说到这个,有人瘪瘪嘴,不以为然,“或许他跟上级领导有什么亲戚关系呢,或者在暗地里偷偷讨好老板去了”。没错,在很多小公司里面,只要八面玲珑,讨得老板欢心,不管业绩如何,很容易就能受到重用。

但在大中型公司里面,每个基层员工都有自己固定的岗位,工作任务由直属主管直接分配,和上层管理者打交道的机会极少,甚至一年见不到几次面。这种情况下能很快受到重用,除了极少部分人确实可能有些背景关系外,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实打实闯出来的。

作为市场人员,凭借自己的销售业绩,能明明白白地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升职加薪自然不必多说。但对于大部分“幕后”工作的办公室白领,如售后、策划、公关等,他们的工作业绩通常都是“隐性”的,难以广为人知,如何才能受到领导的赏识呢?

秘密就在我们经常提交的各类工作报告、总结之中。许多人的工作能力都很出色,能够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但在写报告时却泛泛而谈,参照前辈或者网上的模板随意填上了事。

这是一个对自己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虽说金子总是会发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埋在沙堆中的金子、难得有人来的巷子,得到贵人赏识的几率有多高?或者说要经过多长时间?我们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了,所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英雄只在等待机会。而在职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等待机会远不如创造机会。

那么,该如何编写报告,才能吸引管理层的注意力?善用数据分析!说千道万,还不如列出实实在在的数据,更能让人信服。比如一份部门的年度总结报告,A君用大量华丽的语言,称今年的销售业绩如何如何好,而B君则用数据说话,清晰呈现销售业绩的发展状况。

A君:今年我们部门的业绩与以前比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出口产品的集装箱数量多了好几倍!同时,国内的销售额也增长了一大截……

B君:今年,我们部门圆满完成了预期销售计划。按计划今年的销售额应该达到1500万,实际达到了1950万,是预期计划的130%……和去年1123万的销售额相比,增长了73.6%……

看看,虽然A君的话语很有鼓动性,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集装箱数量多了几倍,究竟是多少倍?2倍和9倍的差距可是相当大,还有这个是和什么时候作的比较?销售额增长了一大截,这个一大截究竟是多少呢?天知道,哦,或许A君知道吧,看报告的人只知道是增加了。而B君的描述,虽然语气平淡,但实实在在的销售增长数据,让人一看就明!

如果你是报告的阅读者,你更中意A君还是B君的陈述方式?

久坐领导椅子的人,大都有一种控制欲,希望一切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生怕下属事务脱离自己的控制。A君的报告让人觉得飘渺,看了跟没看差不多,只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分公司今年的销售业绩似乎比以前好很多”,而B君的报告则清晰、明确地呈现了公司销售业绩的变化。孰优孰劣,谁更能受到领导的赏识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在报告中罗列数据时,我们不可能直接将所有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搬上去,这可能会起到反面效果。比如上司要了解当月某产品3个型号的商品的订单情况,图1-4是未经任何整理的原始数据。这份数据很真实、很具体,但看起来会让人眼花缭乱,越看越迷糊,我们称之为材料堆积综合症。

图1-4 未经整理的原始数据

将图1-4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再放上去那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如图1-5所示。

图1-5 简要的分析结果

做到这一步,我们的工作可以说已经尽到责任了,上司通常也会满意。不过还能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将这个月的订单金额和前面几个月相比较,得出各型号产品的月订单变化趋势,并用图表呈现出来,如图1-6所示。

图1-6 用图表呈现订单走向

公司上层人员,通过阅读类似这样的报告,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的具体运作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还能将它充当管理、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又如,部门经理正在为部门内有大量客户流失而烦恼,想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此时你上交的报告中的数据反映了下面几方面的内容。

流失了多少客户?

哪些行业的客户流失比较多?

客户是在哪些时间段流失的?

客户对公司哪些地方比较满意?对哪些地方不够满意?

……

通过你的报告,经理可以清楚地了解客户的流失情况,并以此想到相关的对策。作为报告的实际编写者,很自然就进入了管理层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