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特征建模
在SolidWorks建模中,基本特征包括拉伸凸台/基体特征(简称拉伸特征)、拉伸切除特征、旋转凸台/基体特征(简称旋转特征)、扫描特征、放样特征、筋特征、孔特征、圆角特征、倒角特征和抽壳特征等。
3.1 拉伸凸台/基体特征
选择【插入】|【凸台/基体】|【拉伸】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拉伸】属性设置框,如图3-1所示。
图3-1 【拉伸】属性设置框
1.【从】选项组
该选项组用来设置特征拉伸的“开始条件”,其选项包括“草图基准面”、“曲面/面/基准面”、“顶点”和“等距”。
(1)“草图基准面”:从草图所在的基准面作为基础开始拉伸。
(2)“曲面/面/基准面”:从这些实体之一作为基础开始拉伸。
(3)“顶点”:从选择的顶点处开始拉伸。
(4)“等距”:从与当前草图基准面等距的基准面上开始拉伸,等距距离可以手动输入。
2.【方向1】选项组
(1)“终止条件”下拉选框:设置特征拉伸的终止条件。单击(反向)按钮,可以沿预览中所示的相反方向拉伸特征。
• “给定深度”:设置给定的(深度)数值以终止拉伸。
• “成形到一顶点”:拉伸到在图形区域中选择的顶点处。
• “成形到一面”:拉伸到在图形区域中选择的一个面或者基准面处。
• “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拉伸到在图形区域中选择的一个面或者基准面处,然后设置(等距距离)数值。
• “成形到实体”:拉伸到在图形区域中所选择的实体或者曲面实体处。
• “两侧对称”:设置(深度)数值,按照所在平面的两侧对称距离生成拉伸特征。
(2)(拉伸方向):在图形区域中选择方向向量,并以垂直于草图轮廓的方向拉伸草图。
(3)(拔模开/关):可以设置【拔模角度】数值,如果有必要,选择【向外拔模】选项。
3.【薄壁特征】选项组
该选项组中的参数可以控制拉伸的(厚度,不是(深度))数值。薄壁特征基体是做钣金零件的基础。
• “单向”:以同一(厚度)数值,沿一个方向拉伸草图。
• “两侧对称”:以同一(厚度)数值,沿相反方向拉伸草图。
• “双向”:以不同(方向1厚度)、(方向2厚度)数值,沿相反方向拉伸草图。
3.2 拉伸切除特征
选择【插入】|【切除】|【拉伸】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拉伸切除)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切除-拉伸】属性设置框,如图3-2所示。
图3-2 【切除-拉伸】属性设置框
该属性设置框与【拉伸】的属性设置框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是,在【方向1】选项组中多了【反侧切除】选项。
【反侧切除】(仅限于拉伸的切除)选项用于移除轮廓外的所有部分,如图3-3所示。在默认情况下,从轮廓内部移除,如图3-4所示。
图3-3 反侧切除
图3-4 默认切除
3.3 旋转凸台/基体特征
选择【插入】|【凸台/基体】|【旋转】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旋转凸台/基体)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旋转】属性设置框,如图3-5所示。
图3-5 【旋转】属性设置框
1.【旋转参数】选项组
(1)(旋转轴):选择旋转所围绕的轴,根据所生成的旋转特征的类型,此轴可以为中心线、直线或者边线。
(2)“旋转类型”下拉选框:从草图基准面中定义旋转方向。
• “给定深度”:从草图以单一方向生成旋转。
• “成形到一顶点”:从草图基准面生成旋转到指定顶点。
• “成形到一面”:从草图基准面生成旋转到指定曲面。
• “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从草图基准面生成旋转到指定曲面的指定等距。
• “两侧对称”:从草图基准面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生成旋转相同角度。
(3)(反向):单击该按钮,反转旋转方向。
(4)(角度):设置旋转角度,默认的角度为360 度,角度以顺时针方向从所选草图开始测量。
2.【薄壁特征】选项组
该选项组主要用来设置旋转厚度的方向,有如下3个选项。
(1)“单向”:以同一(方向1厚度)数值,从草图沿单一方向添加薄壁特征的体积。
(2)“两侧对称”:以同一(方向1 厚度)数值,并以草图为中心,在草图两侧使用均等厚度的体积添加薄壁特征。
(3)“双向”:在草图两侧添加不同厚度的薄壁特征的体积。
3.【所选轮廓】选项组
在使用多轮廓生成旋转特征时使用此选项。
单击(所选轮廓)选择框,拖动鼠标指针,在图形区域中选择适当轮廓,此时显示出旋转特征的预览,可以选择任何轮廓生成单一或者多实体零件,单击(确定)按钮,生成旋转特征。
3.4 扫描特征
选择【插入】|【凸台/基体】|【扫描】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扫描)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扫描】属性设置框,如图3-6所示。
图3-6 【扫描】属性设置框
1.【轮廓和路径】选项组
(1)(轮廓):其设置用来生成扫描的草图轮廓,在图形区域中或者【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草图轮廓。
(2)(路径):用于设置轮廓扫描的路径。
2.【选项】选项组
(1)【方向/扭转控制】:控制轮廓在沿路径扫描时的方向。
• “随路径变化”:轮廓相对于路径时刻保持同一角度。
• “保持法向不变”:使轮廓总是与起始轮廓保持平行。
• “随路径和第一引导线变化”:中间轮廓的扭转由路径到第一条引导线的向量决定,在所有中间轮廓的草图基准面中,该向量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
• “随第一和第二引导线变化”:中间轮廓的扭转由第一条引导线到第二条引导线的向量决定。
• “沿路径扭转”:沿路径扭转轮廓。可以按照角度数、弧度或者旋转圈数定义扭转。
• “以法向不变沿路径扭曲”:在沿路径扭曲时,保持与开始轮廓平行而沿路径扭转轮廓。
(2)【路径对齐类型】(在设置“方向/扭转控制”为“随路径变化”时可用):当路径上出现少许波动或者不均匀波动使轮廓不能对齐时,可以将轮廓稳定下来。
• “无”:垂直于轮廓而对齐轮廓,不进行纠正。
• “最小扭转”(只对于三维路径):阻止轮廓在随路径变化时自我相交。
• “方向向量”:为方向向量所选择的方向对齐轮廓,选择设置方向向量的实体。
• “所有面”:当路径包括相邻面时,使扫描轮廓在几何关系可能的情况下与相邻面相切。
(3)【合并切面】:如果扫描轮廓具有相切线段,可以使所产生的扫描中的相应曲面相切,保持相切的面可以是基准面、圆柱面或者锥面。
(4)【显示预览】:显示扫描的上色预览;取消选择此选项,则只显示轮廓和路径。
(5)【合并结果】:将多个实体合并成一个实体。
(6)【与结束端面对齐】:将扫描轮廓延伸到路径所遇到的最后一个面。扫描的面被延伸或者缩短以与扫描端点处的面相匹配,而不要求额外几何体。
3.【引导线】选项组
(1)(引导线):在轮廓沿路径扫描时加以引导以生成特征。
(2)(上移)、(下移):调整引导线的顺序。选择一条引导线并拖动鼠标指针以调整轮廓顺序。
(3)【合并平滑的面】:改进带引导线扫描的性能,并在引导线或者路径不是曲率连续的所有点处分割扫描。
(4)(显示截面):显示扫描的截面。单击箭头,按照截面数查看轮廓并进行删减操作。
4.【起始处/结束处相切】选项组
(1)【起始处相切类型】:其选项包括
• “无”:不应用相切。
• “路径相切”:垂直于起始点路径而生成扫描。
(2)【结束处相切类型】:与【起始处相切类型】的选项相同,不再赘述。
3.5 放样特征
选择【插入】|【凸台/基体】|【放样】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放样)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放样】属性设置框,如图3-7所示。
图3-7 【放样】属性设置框
1.【轮廓】选项组
(1)(轮廓):用来生成放样的轮廓,可以选择要放样的草图轮廓、面或者边线。
(2)(上移)、(下移):调整轮廓的顺序。
2.【起始/结束约束】选项组
(1)【开始约束】、【结束约束】:应用约束以控制开始和结束轮廓的相切。
• “无”:不应用相切约束(即曲率为零)。
• “方向向量”:根据所选的方向向量应用相切约束。
• “垂直于轮廓”:应用在垂直于开始或者结束轮廓处的相切约束。
(2)(方向向量):根据所选实体而应用相切约束,放样与所选线性边线或者轴相切,或者与所选面或者基准面的法线相切。
(3)【拔模角度】:为起始或者结束轮廓应用拔模角度。
(4)【起始/结束处相切长度】:控制对放样的影响量。
(5)【应用到所有】:显示一个为整个轮廓控制所有约束的控标;取消选择此选项,显示可允许单个线段控制约束的多个控标。
3.【引导线】选项组
(1)【引导线感应类型】:控制引导线对放样的影响力。
• “到下一引线”:只将引导线延伸到下一引导线。
• “到下一尖角”:只将引导线延伸到下一尖角。
• “到下一边线”:只将引导线延伸到下一边线。
• “整体”:将引导线影响力延伸到整个放样。
(2)(引导线):选择引导线来控制放样。
(3)(上移)、(下移):调整引导线的顺序。
(4)【边线<n>-相切】:控制放样与引导线相交处的相切关系。
• “无”:不应用相切约束。
• “方向向量”:根据所选的方向向量应用相切约束。
• “与面相切”:在位于引导线路径上的相邻面之间添加边侧相切,从而在相邻面之间生成更平滑的过渡。
(5)(方向向量):根据所选的方向向量应用相切约束,放样与所选线性边线或者轴相切,也可以与所选面或者基准面的法线相切。
(6)【拔模角度】:只要几何关系成立,将拔模角度沿引导线应用到放样。
4.【中心线参数】选项组
(1)(中心线):使用中心线引导放样形状。
(2)【截面数】:在轮廓之间并围绕中心线添加截面。
(3)(显示截面):显示放样截面。单击箭头显示截面,也可以键入截面数,然后单击(显示截面)按钮跳转到该截面。
5.【草图工具】选项组
使用【Selection Manager(选择管理器)】帮助选择草图实体。
(1)【拖动草图】:激活拖动模式,当编辑放样特征时,可以从任何已经为放样定义了轮廓线的三维草图中拖动三维草图线段、点或者基准面,三维草图在拖动时自动更新。如果需要退出草图拖动状态,再次单击【拖动草图】按钮即可。
(2)(撤销草图拖动):撤销先前的草图拖动并将预览返回到其先前状态。
6.【选项】选项组
(1)【合并切面】:如果对应的线段相切,则保持放样中的曲面相切。
(2)【闭合放样】:沿放样方向生成闭合实体,选择此选项会自动连接最后一个和第一个草图实体。
(3)【显示预览】:显示放样的上色预览;取消选择此选项,则只能查看路径和引导线。
(4)【合并结果】:合并所有放样要素。
3.6 筋特征
选择【插入】|【特征】|【筋】菜单命令或者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筋)按钮,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筋】属性设置框,如图3-8所示。
图3-8 【筋】属性设置框
(1)【厚度】:在草图边缘添加筋的厚度。
• (第一边):只延伸草图轮廓到草图的一边。
• (两侧):均匀延伸草图轮廓到草图的两边。
• (第二边):只延伸草图轮廓到草图的另一边。
(2)(筋厚度):设置筋的厚度。
(3)【拉伸方向】:设置筋的拉伸方向。
• (平行于草图):平行于草图生成筋拉伸。
• (垂直于草图):垂直于草图生成筋拉伸。
(4)【反转材料方向】:更改拉伸的方向。
(5)(拔模开/关):添加拔模特征到筋,可以设置【拔模角度】。
(6)【向外拔模】(在(拔模开/关)被选择时可用):生成向外拔模角度;取消选择此选项,将生成向内拔模角度。
(7)【类型】(在【拉伸方向】中单击(垂直于草图)按钮时可用)。
• 【线性】:生成与草图方向垂直而延伸草图轮廓(直到与边界汇合)的筋。
• 【自然】:生成沿草图轮廓延伸以相同轮廓方式延续(直到筋与边界汇合)的筋。
(8)【下一参考】(在【拉伸方向】中单击(平行于草图)按钮且单击(拔模开/关)按钮时可用):切换草图轮廓,可以选择拔模所用的参考轮廓。
3.7 孔特征
1.简单直孔
选择【插入】|【特征】|【孔】|【简单直孔】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孔】属性设置框,如图3-9所示。
图3-9 【孔】属性设置框
(1)【从】选项组。
• “草图基准面”:从草图所在的同一基准面开始生成简单直孔。
• “曲面/面/基准面”:从这些实体之一开始生成简单直孔。
• “顶点”:从所选择的顶点位置处开始生成简单直孔。
• “等距”:从与当前草图基准面等距的基准面上生成简单直孔。
(2)【方向1】选项组。
• “终止条件”下拉选框:与拉伸切除特征的设置一致。
• (拉伸方向):用于在除了垂直于草图轮廓以外的其他方向拉伸孔。
• (深度)或者【等距距离】:在设置“终止条件”为“给定深度”或者“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时可用。
• (孔直径):设置孔的直径。
• (拔模开/关):添加拔模到孔,可以设置【拔模角度】。
2.异型孔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异型孔向导)按钮或者选择【插入】|【特征】|【孔】|【向导】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孔规格】属性设置框,如图3-10所示。
图3-10 【孔规格】属性设置框
(1)【孔规格】的属性设置包括两个选项卡。
• 【类型】:设置孔类型参数。
• 【位置】:在平面或者非平面上找出异型孔向导孔,使用尺寸和其他草图绘制工具定位孔中心。
(2)【收藏】选项组。用于管理可以在模型中重新使用的常用异型孔清单。
• (应用默认/无常用类型):重设到【没有选择最常用的】及默认设置。
• (添加或更新常用类型):将所选异型孔向导孔添加到常用类型清单中。
• (删除常用类型):删除所选的常用类型。
• (保存常用类型):保存所选的常用类型。
• (装入常用类型):载入常用类型。
(3)【孔类型】选项组。
• 【孔类型】选项组会根据孔类型而有所不同,孔类型包括(柱孔)、(锥孔)、(孔)、(螺纹孔)、(管螺纹孔)、(旧制孔)。
• 【标准】:选择孔的标准,如“Ansi Inch”或者“JIS”等。
• 【类型】:选择孔的类型。
(4)【孔规格】选项组。
• 【大小】:为螺纹件选择尺寸大小。
• 【配合】(在单击【柱孔】和【锥孔】按钮时可用):为扣件选择配合形式。
(5)【截面尺寸】选项组(在单击【旧制孔】按钮时可用):双击任一数值可以进行编辑。
(6)【终止条件】选项组中的参数根据孔类型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 【顶点】:将孔特征延伸到选择的顶点处。
• 【面/曲面/基准面】:将孔特征延伸到选择的面、曲面或者基准面处。
• 【等距距离】:将孔特征延伸到从所选面、曲面或者基准面设置等距距离的平面处。
(7)【选项】选项组:该选项组包括(螺钉间隙)、(近端锥孔直径)、(近端锥孔角度)、(下头锥孔直径)、(下头锥孔角度)、(远端锥孔直径)、(远端锥孔角度)等选项,可以根据孔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8)【自定义大小】选项组:该选项组会根据孔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8 圆角特征
选择【插入】|【特征】|【圆角】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圆角】的属性设置框。在【手工】模式中,【圆角类型】选项组如图3-11所示。
图3-11 【圆角类型】选项组
1.等半径
在整个边线上生成具有相同半径的圆角。单击【等半径】单选按钮,属性设置如图3-12所示。
图3-12 单击【等半径】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圆角项目】选项组。
• (半径):设置圆角的半径。
• (边线、面、特征和环):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进行圆角处理的实体。
• 【多半径圆角】:以不同边线的半径生成圆角,可以使用不同半径的三条边线生成圆角,但不能为具有共同边线的面或者环指定多个半径。
• 【切线延伸】:将圆角延伸到所有与所选面相切的面。
• 【完整预览】:显示所有边线的圆角预览。
• 【部分预览】:只显示一条边线的圆角预览。
• 【无预览】:可以缩短复杂模型的重建时间。
(2)【逆转参数】选项组:在混合曲面之间沿着模型边线生成圆角并形成平滑的过渡。
• (距离):在顶点处设置圆角逆转距离。
• (逆转顶点):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顶点。
• (逆转距离):以相应的(距离)数值列举边线数。
• 【设定未指定的】:应用当前的(距离)数值到(逆转距离)下没有指定距离的所有项目。
• 【设定所有】:应用当前的(距离)数值到(逆转距离)下的所有项目。
(3)【圆角选项】选项组。
• 【通过面选择】:应用通过隐藏边线的面选择边线。
• 【保持特征】:如果应用一个大到可以覆盖特征的圆角半径,则保持切除或者凸台特征使其可见。
• 【圆形角】:生成含圆形角的等半径圆角。必须选择至少两个相邻边线使其圆角化,圆形角在边线之间有平滑过渡,可以消除边线汇合处的尖锐接合点。
(4)【扩展方式】选项组:控制在单一闭合边线(如圆、样条曲线、椭圆等)上圆角在与边线汇合时的方式。
• 【默认】:由应用程序选择【保持边线】或者【保持曲面】选项。
• 【保持边线】:模型边线保持不变,而圆角则进行调整。
• 【保持曲面】:圆角边线调整为连续和平滑,而模型边线更改以与圆角边线匹配。
2.变半径
生成含可变半径值的圆角,使用控制点帮助定义圆角。单击【变半径】单选按钮,属性设置如图3-13所示。
图3-13 单击【变半径】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圆角项目】选项组:该选项组中的5 个选项含义与【等半径】类型的【圆角项目】相应选项含义相同,不再赘述。
(2)【变半径参数】选项组。
• (半径):设置圆角半径。
• (附加的半径):列举在【圆角项目】选项组的(边线、面、特征和环)选择框中选择的边线顶点,并列举在图形区域中选择的控制点。
• (实例数):设置边线上的控制点数。
• 【平滑过渡】:生成圆角,当1 条圆角边线接合于1 个邻近面时,圆角半径从某一半径平滑地转换为另一半径。
• 【直线过渡】:生成圆角,圆角半径从某一半径线性转换为另一半径,但是不将切边与邻近圆角相匹配。
3.面圆角
用于混合非相邻、非连续的面。单击【面圆角】单选按钮,属性设置如图3-14所示。
图3-14 单击【面圆角】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圆角项目】选项组。
• (半径):设置圆角半径。
• (面组1):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混合的第1个面或者第1组面。
• (面组2):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与【面组1】混合的面。
(2)【圆角选项】选项组。
• 【通过面选择】:应用通过隐藏边线的面选择边线。
• 【包络控制线】:选择模型上的边线或者面上的投影分割线,作为决定圆角形状的边界,圆角的半径由控制线和要圆角化的边线之间的距离来控制。
• 【曲率连续】:解决不连续问题并在相邻曲面之间生成更平滑的曲率。
• 【等宽】:生成等宽的圆角。
• 【辅助点】:在可能不清楚在何处发生面混合时解决模糊选择的问题。单击【辅助点】选择框,然后单击要插入面圆角的边线上的一个顶点,圆角在靠近辅助点的位置处生成。
4.完整圆角
生成相切于三个相邻面组(一个或者多个面相切)的圆角。单击【完整圆角】单选按钮,属性设置如图3-15所示,其【圆角项目】选项组中有三个选框。
图3-15 单击【完整圆角】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 (边侧面组1):选择第一个边侧面。
• (中央面组):选择中央面。
• (边侧面组2):选择与(边侧面组1)相反的面组。
以上介绍了【手工】模式中的参数设置,此外还有【FilletXpert】模式。在【FilletXpert】模式中,可以帮助管理、组织和重新排序圆角。
使用【添加】选项卡生成新的圆角,使用【更改】选项卡修改现有圆角。选择【添加】选项卡,其参数如图3-16所示,分别介绍如下。
图3-16 【添加】选项卡
(1)【圆角项目】选项组。
• (边线、面、特征和环):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圆角处理的实体。
• (半径):设置圆角半径。
(2)【选项】选项组。
• 【通过面选择】:在上色或者HLR显示模式中应用隐藏边线的选择。
• 【切线延伸】:将圆角延伸到所有与所选边线相切的边线。
• 【完整预览】:显示所有边线的圆角预览。
• 【部分预览】:只显示一条边线的圆角预览。
• 【无预览】:可以缩短复杂圆角的显示时间。
选择【更改】选项卡,其参数如图3-17所示,分别介绍如下。
图3-17 【更改】选项卡
(1)【要更改的圆角】选项组。
• (圆角面):选择要调整大小或者删除的圆角,可以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个别边线,从包含多条圆角边线的圆角特征中删除个别边线或者调整其大小,或者以图形方式编辑圆角,而不必知道边线在圆角特征中的组织方式。
• (半径):设置新的圆角半径。
• 【调整大小】:将所选圆角修改为设置的半径值。
• 【移除】:从模型中删除所选的圆角。
(2)【现有圆角】选项组只有一个选项,即【按大小分类】:按照大小过滤所有圆角。从【过滤面组】选择框中选择圆角大小以选择模型中包含该值的所有圆角,同时将它们显示在(圆角面)选择框中,如图3-18所示。
图3-18 【过滤面组】选择框
3.9 倒角特征
选择【插入】|【特征】|【倒角】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倒角】属性设置框,如图3-19所示,其有如下参数。
图3-19 【倒角】属性设置框
(1)(边线和面或顶点):在图形区域中选择需要倒角的实体。
(2)【角度距离】:在所选倒角边线的一侧输入距离值和角度值。
(3)【距离-距离】:在所选倒角边线的一侧输入两个距离值,或单击相等距离并指定一个数值。
(4)【顶点】:在所选顶点的每侧输入三个距离值,或单击相等距离并指定一个单一数值。
(5)(距离):边线一侧的倒角距离。
(6)(角度):倒角的角度。
3.10 抽壳特征
选择【插入】|【特征】|【抽壳】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抽壳】属性设置框,如图3-20所示。
图3-20 【抽壳】属性设置框
1.【参数】选项组
• (厚度):设置保留面的厚度。
• (移除的面):在图形区域中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面。
• 【壳厚朝外】:增加模型的外部尺寸。
• 【显示预览】:显示抽壳特征的预览。
2.【多厚度设定】选项组
• (多厚度面):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面,为所选面设置(多厚度)数值。
3.11 弯曲特征
弯曲特征以直观的方式对复杂的模型进行变形。
1.折弯
围绕三重轴中的红色X轴(即折弯轴)折弯一个或者多个实体,可以重新定位三重轴的位置和剪裁基准面,控制折弯的角度、位置和界限以改变折弯形状。
选择【插入】|【特征】|【弯曲】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弯曲】的属性设置框。在【弯曲输入】选项组中,单击【折弯】单选按钮,属性设置如图3-21所示。
图3-21 单击【折弯】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其中:
(1)【弯曲输入】选项组。
• 【粗硬边线】:生成如圆锥面、圆柱面及平面等的分析曲面,通常会形成剪裁基准面与实体相交的分割面。
• (角度):设置折弯角度,需要配合折弯半径。
• (半径):设置折弯半径。
(2)【剪裁基准面1】选项组。
• (为剪裁基准面1选择一参考实体):将剪裁基准面1的原点锁定到模型上的所选点。
• (基准面1 剪裁距离):沿三重轴的剪裁基准面轴(蓝色Z轴),从实体的外部界限移动到剪裁基准面上的距离。
(3)【剪裁基准面2】选项组:该选项组的属性设置与【剪裁基准面1】选项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三重轴】选项组:使用如下参数来设置三重轴的位置和方向。
• (为枢轴三重轴参考选择一坐标系特征):将三重轴的位置和方向锁定到坐标系上。
• (X旋转原点)、(Y旋转原点)、(Z旋转原点):沿指定轴移动三重轴位置(相对于三重轴的默认位置)。
• (X旋转角度)、(Y旋转角度)、(Z旋转角度):围绕指定轴旋转三重轴,此角度表示围绕零部件坐标系的旋转角度,且按照Z、Y、X顺序进行旋转。
(5)【弯曲选项】选项组中只有一个选项,即(弯曲精度):控制曲面品质,提高品质还将会提高弯曲特征的成功率。
2.扭曲
扭曲特征是通过定位三重轴和剪裁基准面,控制扭曲的角度、位置和界限,使特征围绕三重轴的蓝色Z轴扭曲。
选择【插入】|【特征】|【弯曲】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弯曲】的属性设置框。在【弯曲输入】选项组中,单击【扭曲】单选按钮,如图3-22所示。
图3-22 单击【扭曲】单选按钮
其中的参数(角度)用来设置扭曲的角度。其他选项组的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锥削
锥削特征是通过定位三重轴和剪裁基准面,控制锥削的角度、位置和界限,使特征按照三重轴的蓝色Z轴的方向进行锥削。
选择【插入】|【特征】|【弯曲】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弯曲】的属性设置框。在【弯曲输入】选项组中,单击【锥削】单选按钮,如图3-23所示。
图3-23 单击【锥削】单选按钮
其中的参数(锥剃因子)用来设置锥削量。调整(锥剃因子)时,剪裁基准面不移动。
其他选项组的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4.伸展
伸展特征是通过指定距离或者使用鼠标左键拖动剪裁基准面的边线,使特征按照三重轴的蓝色Z轴的方向进行伸展。
选择【插入】|【特征】|【弯曲】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弯曲】的属性设置框。在【弯曲输入】选项组中,单击【伸展】单选按钮,如图3-24所示。
图3-24 单击【伸展】单选按钮
其中的参数(伸展距离)用来设置伸展量。其他选项组的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12 压凹特征
压凹特征是通过使用厚度和间隙而生成的特征,其应用包括封装、冲印、铸模及机器的压入配合等。根据所选实体类型,指定目标实体和工具实体之间的间隙数值,并为压凹特征指定厚度数值。
选择【插入】|【特征】|【压凹】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压凹】属性设置框,如图3-25所示。
图3-25 【压凹】属性设置框
1.【选择】选项组
(1)(目标实体):选择要压凹的实体或者曲面实体。
(2)(工具实体区域):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实体(或者曲面实体)。
(3)【保留选择】、【移除选择】:选择要保留或者移除的模型边界。
(4)【切除】:选择此选项,则移除目标实体的交叉区域,无论是实体还是曲面,即使没有厚度,仍会存在间隙。
2.【参数】选项组
(1)(厚度):确定压凹特征的厚度。
(2)【间隙】:确定目标实体和工具实体之间的间隙。如果有必要,单击(反向)按钮。
3.13 变形特征
变形特征是改变复杂曲面和实体模型的局部或者整体形状,无须考虑用于生成模型的草图或者特征约束。变形特征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虚拟改变模型,在生成设计概念或者对复杂模型进行几何修改时很有用,因为使用传统的草图、特征或者历史记录编辑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变形有三种类型,包括【点】、【曲线到曲线】和【曲面推进】。
1.点
点变形是改变复杂形状的最简单的方法。选择模型面、曲面、边线、顶点上的点,或者选择空间中的点,然后设置用于控制变形的距离和球形半径数值。
选择【插入】|【特征】|【变形】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变形】的属性设置框。在【变形类型】选项组中,单击【点】单选按钮,其属性设置如图3-26所示。
图3-26 单击【点】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变形点】选项组。
• (变形点):设置变形的中心,可以选择平面、边线、顶点上的点或者空间中的点。
• 【变形方向】:选择线性边线、草图直线、平面、基准面或者两个点作为变形方向。
• (变形距离):指定变形的距离。
• 【显示预览】:使用线框视图或者上色视图预览结果。
(2)【变形区域】选项组。
• (变形半径):更改通过变形点的球状半径数值,变形区域的选择不会影响变形半径的数值。
• 【变形区域】:选择此选项,可以激活(固定曲线/边线/面)和(要变形的其他面)选项。
• (要变形的实体):在使用空间中的点时,允许选择多个实体或者一个实体。
(3)【形状选项】选项组。
• (变形轴):通过生成平行于一条线性边线或者草图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或者基准面、沿着两个点或者顶点的折弯轴以控制变形形状。
• 、、(刚度):控制变形过程中变形形状的刚性。可以将刚度层次与其他选项(如(变形轴)等)结合使用。刚度有三种层次,即(刚度—最小)、(刚度—中等)、(刚度—最大)。
• (形状精度):控制曲面品质。
2.曲线到曲线
曲线到曲线变形是改变复杂形状更为精确的方法。通过将几何体从初始曲线映射到目标曲线组而完成。
选择【插入】|【特征】|【变形】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变形】的属性设置框。在【变形类型】选项组中,单击【曲线到曲线】单选按钮,其属性设置如图3-27所示。
图3-27 单击【曲线到曲线】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变形曲线】选项组。
• (初始曲线):设置变形特征的初始曲线。
• (目标曲线):设置变形特征的目标曲线。
• 【组[n]】(n为组的标号):允许添加、删除,以及循环选择组以进行修改。
• 【显示预览】:使用线框视图或者上色视图预览结果。
(2)【变形区域】选项组。
• 【固定的边线】:防止所选曲线、边线或者面被移动。
• 【统一】:尝试在变形操作过程中保持原始形状的特性,可以帮助还原曲线到曲线的变形操作,生成尖锐的形状。
• (固定曲线/边线/面):防止所选曲线、边线或者面被变形和移动。
• (要变形的其他面):允许添加要变形的特定面,如果未选择任何面,则整个实体将会受影响。
• (要变形的实体):如果(初始曲线)不是实体面或者曲面中草图曲线的一部分,或者要变形多个实体,则使用此选项。
(3)【形状选项】选项组。
• (重量):控制如下影响度,对在(固定曲线/边线/面)中指定的实体衡量变形;对在【变形曲线】选项组中指定为(初始曲线)和(目标曲线)的边线和曲线衡量变形。
• 【保持边界】:确保所选边界作为(固定曲线/边线/面)是固定的。
• 【仅对于额外的面】:使变形仅影响那些选择作为(要变形的其他面)的面。
• 【匹配】:允许应用以下三个条件,将变形曲面或者面匹配到目标曲面或者面边线。
■ 【无】:不应用匹配条件。
■ 【曲面相切】:使用平滑过渡匹配面和曲面的目标边线。
■ 【曲线方向】:使用(目标曲线)的法线形成变形,将(初始曲线)映射到(目标曲线)以匹配(目标曲线)。
3.曲面推进
曲面推进变形通过使用工具实体的曲面,推进目标实体的曲面以改变其形状。目标实体曲面近似于工具实体曲面,但在变形前后每个目标曲面之间保持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可以选择自定义的工具实体(如多边形或者球面等),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工具实体。在图形区域中使用三重轴标注可以调整工具实体的大小,拖动三重轴或者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进行设置可以控制工具实体的移动。
选择【插入】|【特征】|【变形】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变形】的属性设置框。在【变形类型】选项组中,单击【曲面推进】单选按钮,其属性设置如图3-28所示。
图3-28 单击【曲面推进】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推进方向】选项组。
• “变形方向”选框:设置推进变形的方向,可以选择一条草图直线或者直线边线、一个平面或者基准面、两个点或者顶点。
• 【显示预览】:使用线框视图或者上色视图预览结果,如果需要提高使用大型复杂模型的性能,在做了所有选择之后才选择此选项。
(2)【变形区域】选项组。
• (要推进的工具实体):设置对(要变形的实体)进行变形的工具实体。
• (变形误差):为工具实体与目标面或者实体的相交处指定圆角半径数值。
(3)【工具实体位置】选项组。该选项组中的选项允许通过输入正确的数值重新定位工具实体,此方法比使用三重轴更精确。
• 【Delta X】、【Delta Y】、【Delta Z】:沿X、Y、Z轴移动工具实体的距离。
• (X旋转角度)、(Y旋转角度)、(Z旋转角度):围绕X、Y、Z轴,以及旋转原点旋转工具实体的旋转角度。
• (X旋转原点)、(Y旋转原点)、(Z旋转原点):定位由图形区域中三重轴表示的旋转中心。
3.14 圆顶特征
圆顶特征可以在同一模型上同时生成一个或者多个圆顶。
选择【插入】|【特征】|【圆顶】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圆顶】属性设置框,如图3-29所示。
图3-29 【圆顶】属性设置框
在【参数】选项组中包括以下内容。
• (到圆顶的面):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平面或者非平面。
• “距离”文本框:设置圆顶扩展的距离。
• (反向):单击该按钮,可以生成凹陷圆顶(默认为凸起)。
• (约束点或草图):选择一个点或者草图,通过对其形状进行约束以控制圆顶。
• (方向):从图形区域选择方向向量以垂直于面以外的方向拉伸圆顶,可以使用线性边线或者由两个草图点所生成的向量作为方向向量。
3.15 包覆特征
包覆特征可将草图包覆到平面或非平面上。
选择【插入】|【特征】|【包覆】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包覆】属性设置框,如图3-30所示。
图3-30 【包覆】属性设置框
在【包覆参数】选项组中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 (包覆草图的面):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平面或非平面。
• (包覆高度):设置包覆的高度。
• 【反向】:勾选该选项,可以反向生成包覆特征。
3.16 自由形特征
自由形特征用于修改曲面或实体的面。每次只能修改一个面,该面可以有任意条边线。
选择【插入】|【特征】|【自由形】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自由形】属性设置框,如图3-31所示。
图3-31 【自由形】属性设置框
1.【面设置】选项组
(1)(到变形的面):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平面或非平面。
(2)【方向1对称】:在第一个方向添加穿过面对称线的对称控制曲线。
(3)【方向2对称】:在第二个方向添加对称控制曲线。
2.【控制曲线】选项组
(1)【控制类型】:设定可用于沿控制曲线添加的控制点的控制类型。
• 【通过点】:在控制曲线上使用控制点。
• 【控制多边形】:在控制曲线上使用控制多边形。
• 【添加曲线】:切换“添加曲线”模式,在该模式中,将指针移到所选的面上,然后单击可添加控制曲线。
• 【反向(标签)】:反转新控制曲线的方向。
3.【控制点】选项组
(1)【添加点】:切换“添加点”模式,在该模式中可添加点到控制曲线。
(2)【捕捉到几何体】:在移动控制点以修改面时将点捕捉到几何体。
(3)【三重轴方向】:控制可用于精确移动控制点的三重轴的方向。
(4)【整体】:定向三重轴以匹配零件的轴。
(5)【曲面】:在拖动之前使三重轴垂直于曲面。
(6)【曲线】:使三重轴与控制曲线上三个点生成的垂直线方向平行。
(7)【三重轴跟随选择】:将三重轴移到当前选择的控制点。
3.17 分割特征
分割特征可将现有的特征分割成多个实体。
选择【插入】|【特征】|【分割】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分割】属性设置框,如图3-32所示。
图3-32 【分割】属性设置框
在【剪裁工具】选项组中有如下内容。
(1)(剪裁曲面):选取用来将零件剪裁为多个实体的曲面。
(2)【切除零件】:使用剪裁工具将几何体剪切为多个实体。
3.18 拔模特征
拔模特征是用指定的角度斜削模型中所选的面,使型腔零件更容易脱出模具,可以在现有的零件中插入拔模,或者在进行拉伸特征时拔模,也可以将拔模应用到实体或者曲面模型中。
在【手工】模式中,可以指定拔模类型,包括【中性面】、【分型线】和【阶梯拔模】。
1.中性面
选择【插入】|【特征】|【拔模】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拔模】的属性设置框。在【拔模类型】选项组中,单击【中性面】单选按钮,如图3-33所示。
图3-33 单击【中性面】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1)(拔模角度):垂直于中性面进行测量的角度。
(2)【中性面】:选择一个面或者基准面。如果有必要,单击(反向)按钮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拔模。
(3)【拔模面】选项组。
• (拔模面):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要拔模的面。
• 【拔模沿面延伸】:可以将拔模延伸到额外的面,有如下几项。
■ “无”:只在所选的面上进行拔模。
■ “沿切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与所选面相切的面。
■ “所有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从中性面拉伸的面。
■ “内部的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从中性面拉伸的内部面。
■ “外部的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在中性面旁边的外部面。
2.分型线
选择【插入】|【特征】|【拔模】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拔模】的属性设置框。在【拔模类型】选项组中,单击【分型线】单选按钮,如图3-34所示,可以对分型线周围的曲面进行拔模。
图3-34 单击【分型线】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选择【分型线】选项后的属性设置参数如下。
(1)【允许减少角度】:只可用于分型线拔模。在由最大角度所生成的角度总和与拔模角度为90°或者以上时允许生成拔模。
(2)【拔模方向】选框: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条边线或者一个面指示拔模的方向。如果有必要,单击(反向)按钮以改变拔模的方向。
(3)【分型线】选项组。
• (分型线):在图形区域中选择分型线。如果要为分型线的每一条线段指定不同的拔模方向,单击选择框中的边线名称,然后单击按钮。
• 【拔模沿面延伸】:可以将拔模延伸到额外的面,有以下两项。
■ “无”:只在所选的面上进行拔模。
■ “沿切面”:将拔模延伸到所有与所选面相切的面。
3.阶梯拔模
阶梯拔模为分型线拔模的变体,阶梯拔模围绕作为拔模方向的基准面旋转而生成一个面。
选择【插入】|【特征】|【拔模】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拔模】的属性设置框。在【拔模类型】选项组中,单击【阶梯拔模】单选按钮,如图3-35所示。
图3-35 单击【阶梯拔模】单选按钮后的属性设置
【阶梯拔模】的属性设置与【分型线】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19 特征阵列
特征阵列包括线性阵列、圆周阵列、表格驱动的阵列、草图驱动的阵列和曲线驱动的阵列等。选择【插入】|【阵列/镜像】菜单命令,弹出特征阵列的菜单,如图3-36所示。
图3-36 特征阵列的菜单
3.19.1 特征线性阵列
特征的线性阵列是在一个或者几个方向上生成多个指定的源特征。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线性阵列)按钮或者选择【插入】|【阵列/镜像】|【线性阵列】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线性阵列】属性设置框,如图3-37所示。
图3-37 【线性阵列】属性设置框
其中:
(1)【方向1】、【方向2】选项组:分别指定两个线性阵列的方向。
• 旁的“阵列方向”选框:设置阵列方向,可以选择线性边线、直线、轴或者尺寸。
• (反向):改变阵列方向。
• 、(间距):设置阵列实例之间的间距。
• (实例数):设置阵列实例之间的数量。
• 【只阵列源】:只对源特征在【方向2】中生成线性阵列。
(2)【要阵列的特征】选项组:可以使用所选择的特征作为源特征以生成线性阵列。
(3)【要阵列的面】选项组:可以使用构成源特征的面生成阵列。在图形区域中选择源特征的所有面,这对于只输入构成特征的面而不是特征本身的模型很有用。
(4)【要阵列的实体】选项组:可以使用在多实体零件中选择的实体生成线性阵列。
(5)【可跳过的实例】选项组:可以在生成线性阵列时跳过在图形区域中选择的阵列实例。
(6)【选项】选项组。
• 【随形变化】:允许重复时更改阵列。
• 【延伸视象属性】:将SolidWorks的颜色、纹理和装饰螺纹数据延伸到所有阵列实例。
3.19.2 特征圆周阵列
特征的圆周阵列是将源特征围绕指定的轴线复制多个特征。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圆周阵列)按钮或选择【插入】|【阵列/镜像】|【圆周阵列】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圆周阵列】属性设置框,如图3-38所示。
图3-38 【圆周阵列】属性设置框
其中:
(1)旁的“阵列轴”选框:在图形区域中选择轴、模型边线或者角度尺寸,作为生成圆周阵列所围绕的轴。
(2)(反向):改变圆周阵列的方向。
(3)(角度):设置每个实例之间的角度。
(4)(实例数):设置源特征的实例数。
(5)【等间距】:自动设置总角度为360度。
其他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19.3 表格驱动的阵列
【表格驱动的阵列】命令可以使用X、Y坐标来对指定的源特征进行阵列。
选择【插入】|【阵列/镜像】|【表格驱动的阵列】菜单命令,弹出【由表格驱动的阵列】对话框,如图3-39所示。
图3-39 【由表格驱动的阵列】对话框
其中:
(1)【读取文件】:输入含X、Y坐标的阵列表或者文字文件。单击【浏览】按钮,选择阵列表(*.SLDPTAB)文件或者文字(*.TXT)文件以输入现有的X、Y坐标。
(2)【参考点】:指定在放置阵列实例时X、Y坐标所适用的点。
• 【所选点】:将参考点设置到所选顶点或者草图点。
• 【重心】:将参考点设置到源特征的重心。
(3)【坐标系】:设置用来生成表格阵列的坐标系,包括原点、从【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所生成的坐标系。
• 【要复制的实体】:根据多实体零件生成阵列。
• 【要复制的特征】:根据特征生成阵列,可以选择多个特征。
• 【要复制的面】:根据构成特征的面生成阵列,选择图形区域中的所有面,这对于只输入构成特征的面而不是特征本身的模型很有用。
(4)【几何体阵列】:只使用特征的几何体(如面和边线等)生成阵列。此选项可以加速阵列的生成及重建,对于具有与零件其他部分合并的特征,不能生成几何体阵列,几何体阵列在选择了【要复制的实体】时不可用。
(5)【延伸视象属性】:将SolidWorks的颜色、纹理和装饰螺纹数据延伸到所有阵列实体。
3.19.4 草图驱动的阵列
草图驱动的阵列是通过草图中的特征点复制源特征的一种阵列方式。
选择【插入】|【阵列/镜像】|【草图驱动的阵列】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由草图驱动的阵列】属性设置框,如图3-40所示。
图3-40 【由草图驱动的阵列】属性设置框
其中:
(1)(参考草图):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草图用做阵列。
(2)【参考点】有两个子选项。
• 【重心】:根据源特征的类型决定重心。
• 【所选点】: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点(如草图原点、顶点或者另一草图点)作为参考点。
其他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19.5 曲线驱动的阵列
曲线驱动的阵列是通过草图中的平面或者三维曲线复制源特征的一种阵列方式。
选择【插入】|【阵列/镜像】|【曲线驱动的阵列】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曲线驱动的阵列】属性设置框,如图3-41所示。
图3-41 【曲线驱动的阵列】属性设置框
其中:
(1)旁的“阵列方向”选框:选择曲线、边线、草图实体或者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草图作为阵列的路径。
(2)(反向):改变阵列的方向。
(3)(实例数):为阵列中源特征的实例数设置数值。
(4)【等间距】:使每个阵列实例之间的距离相等。
(5)(间距):沿曲线为阵列实例之间的距离设置数值,曲线与要阵列的特征之间的距离垂直于曲线而测量。
(6)【曲线方法】:使用所选择的曲线定义阵列的方向。
• 【转换曲线】:为每个实例保留从所选曲线原点到源特征的ΔX和ΔY的距离。
• 【等距曲线】:为每个实例保留从所选曲线原点到源特征的垂直距离。
(7)【对齐方法】,有如下两个子选项。
• 【与曲线相切】:对齐所选择的与曲线相切的每个实例。
• 【对齐到源】:对齐每个实例以与源特征的原有对齐匹配。
(8)【面法线】:选择三维曲线所处的面以生成曲线驱动的阵列。
其他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19.6 填充阵列
填充阵列是在限定的实体平面或者草图区域中进行的阵列复制。
1.填充阵列的功能
选择【插入】|【阵列/镜像】|【填充阵列】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填充阵列】属性设置框,如图3-42所示。
图3-42 【填充阵列】属性设置框
其中:
(1)【填充边界】选项组下只有一个选项,即(选择面或共平面上的草图、平面曲线):定义要使用阵列填充的区域。
(2)【阵列布局】选项组:定义填充边界内实例的布局阵列,可以自定义形状进行阵列或者对特征进行阵列,阵列实例以源特征为中心呈同轴心分布。【阵列布局】选项组中有四个选项按钮,选择不同选项按钮会对应出现不同参数,分别介绍如下。
① (穿孔):为钣金穿孔式阵列生成网格。
• (实例间距):设置实例中心之间的距离。
• (交错断续角度):设置各实例行之间的交错断续角度,起始点位于阵列方向所使用的向量处。
• (边距):设置填充边界与最远端实例之间的边距,可以将边距的数值设置为零。
• (阵列方向):设置方向参考。如果未指定方向参考,系统将使用最合适的参考。
② (圆周):生成圆周形阵列。
• (环间距):设置实例环间的距离。
■ 【目标间距】:设置每个环内实例间距离以填充区域。
■ 【每环的实例】:使用实例数(每环)填充区域。
• (实例数,在选择【每环的实例】单选按钮时可用):设置每环的实例数。
• (边距):设置填充边界与最远端实例之间的边距,可以将边距的数值设置为零。
• (阵列方向):设置方向参考。如果未指定方向参考,系统将使用最合适的参考。
③ (方形):生成方形阵列。
• (环间距):设置实例环间的距离。
• (实例间距):设置每个环内实例中心间的距离。
• (实例数):设置每个方形各边的实例数。
• (边距):设置填充边界与最远端实例之间的边距,可以将边距的数值设置为零。
• (阵列方向):设置方向参考。
④ (多边形):生成多边形阵列。
• (环间距):设置实例环间的距离。
• (多边形边):设置阵列中的边数。
• (实例间距):设置每个环内实例中心间的距离。
• (实例数):设置每个多边形每边的实例数。
• (边距):设置填充边界与最远端实例之间的边距,可以将边距的数值设置为零。
• (阵列方向):设置方向参考。
(3)【要阵列的特征】选项组。
① 【所选特征】:选择要阵列的特征。
② 【生成源切】:为要阵列的源特征自定义切除形状。
③ (圆):生成圆形切割作为源特征。
• (直径):设置直径。
• (顶点或草图点):将源特征的中心定位在所选顶点或者草图点处,并生成以该点为起始点的阵列。
④ (方形):生成方形切割作为源特征。
• (尺寸):设置各边的长度。
• (顶点或草图点):将源特征的中心定位在所选顶点或者草图点处,并生成以该点为起始点的阵列。
• (旋转):逆时针旋转每个实例。
⑤ (菱形):生成菱形切割作为源特征。
• (尺寸):设置各边的长度。
• (对角):设置对角线的长度。
• (顶点或草图点):将源特征的中心定位在所选顶点或者草图点处,并生成以该点为起始点的阵列。
• (旋转):逆时针旋转每个实例。
⑥ (多边形):生成多边形切割作为源特征。
• (多边形边):设置边数。
• (外径):根据外径设置阵列大小。
• (内径):根据内径设置阵列大小。
• (顶点或草图点):将源特征的中心定位在所选顶点或者草图点处,并生成以该点为起始点的阵列。
• (旋转):逆时针旋转每个实例。
⑦ 【反转形状方向】:围绕在填充边界中所选择的面反转源特征的方向。
其他属性设置不再赘述。
3.20 镜像特征
镜像(软件界面图中用“镜向”)特征是沿面或者基准面镜像以生成一个特征(或者多个特征)的复制操作。
单击【特征】工具栏中的(镜像)按钮或者选择【插入】|【阵列/镜像】|【镜像】菜单命令,在【属性管理器】中弹出【镜像】属性设置框,如图3-43所示。
图3-43 【镜像】属性设置框
其中:
(1)【镜像面/基准面】选项组:在图形区域中选择一个面或基准面作为镜像面。
(2)【要镜像的特征】选项组:单击模型中一个或者多个特征,也可以在【特征管理器设计树】中选择要镜像的特征。
(3)【要镜像的面】选项组:在图形区域中单击构成要镜像的特征的面,此选项组参数对于在输入的过程中仅包括特征的面且不包括特征本身的零件很有用。
其他属性设置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