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见证时代
翻开陶永灿先生的这本书,我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曾经书写在破旧的墙壁上、镌刻在我们脑海深处的许多老标语,竟然在恍惚中渐行渐远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最主流的标语形式就是用红漆刷写的一些字体简单的宣传文字,墙壁上是清一色的革命口号和毛泽东语录。无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精神,还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至理名言;无论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迈佳句,还是鼓舞战士为了“人民的胜利”,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国家初安,百废待兴。领袖寄予马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勉励之言,一夜之间就被迅速悬挂在全国校园的墙壁上,伴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一晃几十个春秋。还有那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也在最短时间内写在全国各个操场的墙壁上。这些语句,满怀着领袖对青少年的期望与关切,影响极其深远。时至今日,这些勉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话语,仍旧没有过时。
六十年代,“超英赶美”的苦果让人难以下咽。梦醒后,大家才知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个荒诞的伪命题。在那个满眼荒山、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早在延安时期就已诞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时又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依托。这时,一个身材矮小、内心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向雷锋同志学习”也顺应潮流并成为家喻户晓的标语和口号。再之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口号将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改造成了农民,即便“文革”结束,仍有许多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中国步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琳琅满目的商品、鳞次栉比的楼房、更新换代的汽车、把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互联网,伴随着我们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的巨大转型让很多人失去了思考,也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浮躁、冷漠与迷失。
再翻开这本《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看到那段“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打工农”的标语,仿佛回到了战火激昂的年代,为红军战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斗争智慧叫好;看到“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标语,我能体会到父辈们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的艰辛与酸楚;看到“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标语,我又想起了“民以食为天”的古语。
正如作者所说,随着古旧建筑日渐减少、年代久远、风雨侵蚀,老标语越来越少。然而这些标语所承载的那一段历史和时代的精神,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苦难、不屈、坚韧和乐观。时至今日,仍然值得人们纪念、品读和反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何时,都要有一种精神。
黑明
2011.12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