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政府与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因而研究财政问题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1.1.1 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称之为“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因而是分析和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为了对付垄断,政府可以实行公共管制,即由政府规定价格或收益率,政府也可以在垄断部门建立公共生产,并从效率或社会福利角度规定价格。
(2)信息不充分。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生产者要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以及需求瞬息万变的变化,消费者要知道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生产者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都不可能掌握必要的信息。在这里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供求状况、价格趋势及宏观经济运行和前景预测资料。政府提供信息,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是一种社会性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围。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资料库1-1
外部效应案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一边欣赏风光,一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 年后的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勒(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苗,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奔驰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所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2.市场缺陷
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市场经济即使是有效率的,也不可能兼顾社会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旦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公,也就失去了效率。自发的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这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是经济学的常识问题,这里不必赘述。这就需要政府介入或干预,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保证公平分配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1.2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居住的房屋、人行和车行的道路及各种日用消费品,还要通过国防提供国家领土的安全,通过公安机关维持社会秩序,通过行政机关提供行政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等等。从商品和服务需要的主体来看,有的是各社会成员的个人的需要,如吃的食品、穿的衣服,有的则不是某个人的需要,而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如国防和社会安定。
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给的主渠道是市场,即凡是市场上有的东西人们可以到商店里购买。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2)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物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一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3)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许多公共物品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种特征,属于纯公共物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中有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
2.公共需要
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
公共需要是与私人需要对应的。市场与政府作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它们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但它们的目的或目标却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目标。人类社会的需要尽管五花八门,但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是两类需要:一类是私人个别需要,一类是社会公共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
如前所说,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就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1.1.3 政府的经济作用
1.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分析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行政、法律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
(3)财政手段。
2.政府机制的缺陷和干预失效
应当指出一点,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存在失灵和缺陷问题,政府机制同样存在缺陷和干预失效问题。政府的运行总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机制的缺陷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政府缺陷和失效可能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治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而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等。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相辅相成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相互适应,政治体制改革迟滞,必然会损伤经济改革的效率并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统一、高效、公正、廉洁”的政府,健全政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当今世界已经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趋势,各国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是,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市场经济体制自然有所不同,甚至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即使社会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会形成不同的模式。
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里明确而科学地表述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失灵,这就要求政府发挥应有的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是生产或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所谓“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则是指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与生产的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如前所说,政府干预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的缺陷。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的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伤了市场效率。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财政,例如财政职能“缺位”。该由财政办的事情财政没有办,或财政“越位”,代替了市场职能,都是政府干预失效或财政失职的表现。当然,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的规范和转变,要靠政治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逐步到位来实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可以说,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政府的经济行为缺乏规范,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没有真正转变,就不能说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