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我是你们骄傲的资本吗
晨晨一家是个很典型的现代三口之家,父母都是高知白领阶层,晨晨聪明可爱。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晨晨的妈妈一说起儿子就特别激动,“我们辛辛苦苦为了什么呢?把最好的条件都给了他,可他就是不给我们争气。我妹妹的孩子,比他还小一岁呢,人家那英语说的,都能跟外国人对话了。我横看竖看,我们家晨晨并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啊,别人行,他为什么就不行呢?”
“其实我们也知道孩子不容易,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可是没办法啊,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能照顾他一辈子,现在不好好努力,以后怎么出人头地?现在的竞争多激烈啊,我真怕他以后被社会淘汰。我觉得我的要求也不高,我只拿他和他周围的同龄孩子比,因为以后他还是要面临同他们的竞争。大家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如果他比别人差,那我只能认为是他自身的努力还不够。”晨晨的爸爸如是说。
再看看旁边的晨晨,耷拉着小脑袋,就像霜打的茄子。其实,孩子何尝不愿意成为父母的骄傲呢?孩子们都在尽力做到最好,但在家长盲目的期望下,他们还是不得以承受着很多的挫败感。现代社会的竞争对个体的能力要求已经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孩子也不能幸免:你能自己去上幼儿园吗?你有什么擅长的技能吗?英语能说几句了?社交能力怎么样?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要求和比较,这时,他们心理的紧张和恐惧可想而知。
如果父母能够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安慰,事情也许还不会那么糟糕。可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求胜心切!容忍不了孩子暂时的落后和普通,还把自己的急躁、烦恼压迫在孩子身上。这样下去,孩子不反抗才奇怪。
生命不是用来比较的,你应该也必须觉得你的孩子是最好的、最优秀的。试想看,如果你都不相信他能行,他自己又如何获取自信呢?即使孩子现在的表现还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不能让你满意,你也要学会忍耐,体验等待的美好,期待即将到来的惊喜!多想想孩子的可爱,多以感恩的心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为他的成功高兴,也体谅他暂时的失败,他们才会有信心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妈妈的困惑
“我觉得我们家小力特别不上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什么都不会。隔壁邻居家的燕燕,人家还是个小姑娘,比他厉害多了。代表幼儿园参加市级的英语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呢。业余时间人家还去学舞蹈和美术,这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不得了。”说到这儿,万女士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与憧憬。可话锋一转,只要提到她的宝宝儿子,她的眉毛就又扭在了一起,“再看我那儿子,吃啥啥没够,干啥啥不行。在家里挺大方的,一出去就脸红,更别说去参加什么比赛了,估计连当众表演都演不下去。之前也曾经跟我说要去学跆拳道、学溜冰,我觉得这些没什么用就又给他报了个英语班,就这三样,现在一个都不去了。如果说英语是他不喜欢,那另外两个班是他主动要求的啊,还不是一样虎头蛇尾!我真怀疑我给他起名字取错了!‘小力’这名字听起来就像女孩子,结果他还真比小姑娘还没出息!”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存在这样的困惑:孩子不争气,做不到自己期望的样子;感觉自己辛辛苦苦付出的一切都白费了,孩子一点也不领情;以后怎么能经得起社会竞争的考验,会不会被社会淘汰,等等。现在的家长,的确是比过去难当多了,也累多了。
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好像越来越不快乐了,他们与父母的对抗和战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阶段。我们的压力太大了,家长根本不理解我们;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他们就是看不见;总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相比,比得很心烦,等等。现在的孩子也的确不容易。
既然都不容易,为什么不能互相理解和支持,反而互相伤害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孩子的发展存在距离。一方面,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过高,而且巴不得孩子一步登天,自己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另一方面,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但又得到来自家长的近乎填鸭一样的逼迫和威胁,这种“又爱又恨”的感情不断折磨着孩子,让他们越来越易怒暴躁,自私也自卑。
曾有调查显示,我国的家长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成为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成为人上人;而为子女选择当工人、服务人员、中小学教师的,都不足百分之一。可大家有没有想过,社会成员的分工中,占绝大多数的仍然是普通劳动者,高级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永远不能比普通员工更多。期待孩子出人头地、才华出众,如果每个人都能出众,那“出众”二字也就没有意义了。
虽说我们的高期望看起来有些荒唐,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在努力实践着。他们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为孩子的智力开发能力提高到处奔波:早期教育培训班,双语幼儿园,钢琴、书画各种兴趣辅导班,然后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如果他们的表现与其他孩子相比稍有逊色时,批评、加压、变本加厉的学习与锻炼都会接踵而至。哪怕表现的十分优秀,家长还是一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逻辑,高强度的继续训练仍然不可避免。
期望本身并没有错,没有期望,人类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孩子更需要期望去敦促和鼓励。但期望只是美好的愿望,如果家长只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树立了对孩子的期望,就把它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当成理所当然肯定会实现的目标,那对于孩子而言就太不公平了,也会丧失期望原有的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变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