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经营策略想要事业成功,先“经营”好自我(3)
李嘉诚总是说: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不会总结的人就难以战胜失败。创业、成功,要把握商业道德,要有勇气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去克服过程中的艰辛。从清贫困苦的学徒少年到“塑胶花大王”,从地产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从商界的超人到知识经济的巨擘,从行业的至尊到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李嘉诚一路走来,几乎都能占得先机,发出时代的新声,争得巨大的财富。他一生勤奋学习,博览群书,靠知识引导前行,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未曾涉猎的领域,并屡有丰厚的收获。他的每一次战略抉择,既能适应产业、行业趋势的变迁,又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学者评价李嘉诚说:“他是跃进到现代化的永无止境的变动之中的人。”
曾经有记者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依靠知识。”有人问李嘉诚:“李先生,你成功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是的,“不断地学习”就是李嘉诚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
在六十多年的从商生涯中,李嘉诚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半个小时的书或杂志,学习知识、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他说,读书不仅是乐趣,而且启迪心智,刺激思考。据他自己讲,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但不读小说。他不看娱乐新闻,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他在回忆过去时这样说过:“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我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进步,这样离我的目标就不远了,现在仅有一点学问是不行的,要多学知识,多学新的知识。”
李嘉诚荣膺世界华人首富以后,并没有退休养老的打算,他仍在不断地学习,每天继续在他的办公室里工作。他是一位真正身体力行“活到老,学到老”的杰出企业家。他说:“不读书,不掌握新知识,不提高自己的知识资产照样可以靠吃‘老本’潇潇洒洒过日子,是旧时代不少靠某种‘机遇’发财致富的生意人的心态。如今已经不可取了。”李嘉诚正是这样奋力追逐着时代的脚步,在现代社会的激流中领跑急行。
李嘉诚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人们:“知识改变命运。”他坚信:“今天的商场要以知识取胜,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这是李嘉诚几十年从商历程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善于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是指广泛意义上的学习。中国的电池大王——深圳比亚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目前积累的财富已经超过20亿元,生产的镍镉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与他爱好学习有关系。1987年,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就读期间,他刻苦学习,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仅仅5年后,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这为他后来成立比亚迪公司奠定了基础。他经常阅读电池行业的信息,一次从报纸上得知日本公司要停止在本土生产镍镉电池,他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便毅然下海创办了后来的比亚迪公司。
无论是创业还是给别人打工,技能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习也罢,边工作边学习也罢,都有可能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嘉诚一生中无数次地把握住财富的机会,每每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和垂青,别无他法,不过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必然收获。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全球迈向一体化,科技不断创新,先进的资讯系统制造新的财富、新的经济周期、生活及社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财富源自于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
6.由小到大,积沙成塔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李嘉诚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不仅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也塑造了一套独有的人生哲学。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精明能干,更来自于他真诚坦荡地做人方式。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对少年李嘉诚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李嘉诚的许多优秀品德就是在这深厚的家学中得到了培养。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自幼聪颖好学,15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名,由于家境贫寒无力继续求学,只得秉承家训,走上了治学执教之路。李嘉诚3岁时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等诗文,正是幼童时代的启蒙读物,使李嘉诚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李嘉诚5岁时入小学念书,“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与观海寺的诵经声交相混杂,回荡在街头巷尾。年幼的李嘉诚并不满足于先生教授的诗文,极强的求知欲带领他展开了更为广泛的阅读,尤其对那些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他更是沉醉于其间,这在少年李嘉诚的心里,深深埋下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李氏家族的故宅,有一间珍藏图书的藏书阁,李嘉诚每天放学回家,便泡在这间藏书阁里,孜孜不倦地阅读诗文,由此,他被表兄弟们称为“书虫”。年少的李嘉诚读书非常刻苦自觉,经常点灯夜读。
李嘉诚在这样的求学、求知的氛围中,读完了小学,也完成了对他一生都有深刻影响的少年时代对国学知识的汲取,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李嘉诚对儒学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看很多哲理的书,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他又说:“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者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进取方面是不够的。”
李嘉诚摒弃家族式管理,而采取将中西方管理的优长糅合在一起的管理机制。李嘉诚常说:“唯亲是用,必损事业。”
唯亲是用,是家族式管理的习惯做法,这无异于表示,对“外人”不信任。在李嘉诚的长实系,有他的亲戚,更有他的老乡,他们都没有因这层关系而获得任何照顾。相反,得到他重用和擢升的,大部分不是他的老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
加拿大记者John Demont记录过李嘉诚的一件小事,为此赞叹不已:“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一一关心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的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