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要打我,我就告诉爷爷去——老人溺爱孩子怎么办
昨天,丹丹的妈妈很生气,事情是这样的:下午四点,丹丹打电话来,说:“妈妈,我回家了,爷爷不让我去学琴,说下雨了就别去了。”
妈妈:“现在雨不是停了么?你让爷爷再送你去吧,再说学琴的地方离家不远,走路也就5分钟。”
丹丹:“爷爷不在家,只有奶奶在家。”
妈妈:“哦,那你让奶奶接电话。”奶奶接过电话。
妈妈:“妈,你送丹丹学琴去吧。今天中午老师打电话来了,说她今天休息,让丹丹去学琴呢。丹丹一个月只能学这四天,不要浪费了时间。”
奶奶:“下雨了(可是现在停了),孩子的衣服该淋湿了,我要做饭。”
妈妈:“那算了吧,叫丹丹来接电话。”
丹丹拿起电话后,妈妈说:“宝宝,没人送你去你就自己去吧,反正你也是大孩子了,以前天气好的时候,你也自己去过,好么?”
丹丹听话地说:“行。”丹丹挂了电话后就走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年轻的父母工作负担重、压力大,可能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是把孩子交给老人(爷爷、奶奶或是姥爷、姥姥),或者是和老人住在一起。这样,老人就可以帮着照顾孩子,父母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这当然是件非常理想的事。
但同时,这其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老人出于对孩子的心疼与爱护,一般可能都比较偏向孩子,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溺爱!这时候,如果孩子出现错误或是过失的时候,在爸爸、妈妈教育的时候,老人可能会出面干涉,这样就会影响教育孩子的效果。时间一长,势必危害到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养成。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与老人呆在一起,原因是,老人一来,孩子就会得到许多好吃的食品、好玩的玩具,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满足。有些老人乐于从孩子那里得到乐趣,但对孩子的发展不负任何责任。作为孩子的父母,该如何面对长辈过于溺爱孩子这一棘手的问题呢?
父母该怎么办?
耐心说服老人。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在思维方法、生活经历、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社会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教育晚辈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见、态度和方法是正常的。
因此,父母要看到老人溺爱孩子的“必然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爱之心,尊重老人的劳动成果,对老人的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后,向老人陈述正确教育孩子的责任以及溺爱孩子的危害性,希望老人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例如:不偏袒孩子的短处,不娇惯孩子,孩子来看望时,不要给孩子零花钱或唠叨“你妈不会照顾你”之类的话。
如果老人忍受不了约束孩子的规定,就只好作些暂时的妥协,但不能过份,要和他们讲清楚:“我们打算把你们在这里的时间算作是孩子的特殊时间,你们走后,我们还得让他遵守原来的规定。”
采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这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但父母也应看到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因此,父亲、母亲在向老人说理的同时,可通过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坚持下去,不妥协。但切忌没有耐心、态度粗暴,更不可打骂孩子。另外,父母如经常带孩子出外远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便可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意见。
目前,越来越多的奶奶、爷爷、姥姥、姥爷,投入到看管孙辈的行列中。无论是在社区的大院中,还是在幼儿园的大门前,都可以看见有许多老人在看管或接送着他们的孙辈们。老人带孩子既有优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老人帮助儿女带孩子的优点:
老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育儿经验,对孙子辈关怀备至
老人退休后时间也比较充裕,照顾孩子更有耐心、更爱抚,责任心更强,会给孩子更多的爱。
给年轻的父母更多空余时间
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是他们的一块心病,有了老人的帮助,可以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孩子可以给老人带来欢乐
对老人有利。老人最怕寂寞,儿孙围绕在老人身边,对老人来说是晚年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快乐;同时,老人还可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老有所为,给发挥余热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过分疼爱导致溺爱
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再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出差错,怕儿女怪罪。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又是百般哄劝。这样,孩子会发现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孩子就会通过发脾气和哭闹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非分要求。因此,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祖辈的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与现实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因此,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
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同之处是爱的形式不同,父母爱孩子偏于“严”,老人爱孙子偏于“慈”、“宽”、“容”。连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祖辈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正是祖辈的干预,才使做父母的无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利,这势必导致老人与父母的矛盾,以致关系疏远。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们认为,谁不打他、不骂他,谁事事依着他,那就是对他好。而父母对他的要求严,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予以满足,他们就认为父母对他不好、不爱他,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
祖辈往往把孙辈封闭在小环境中
儿童时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动力量。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里,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总把孩子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带出来的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阻碍了孩子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