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良仕择主而事(4)
才能平平的勤快人,同样可以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假如才思敏捷而做事勤快,更是可以建大功、成大业。师爷的学问另说,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勤”字,否则,就办理不好幕主的事务。
汪辉祖认为,怠政的危害比贪污和酷刑还严重。他对这种官场恶习非常痛恨,始终在自己的著述中倡导勤政作风。
怎样才能成为得民心的称职好官?对此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总结了四字口诀——“清、勤、慈、惠” ,其中“勤”是根本中的根本。
勤政不光是为政品德问题,也是避免司法工作混乱的重要保障。汪辉祖说:“兢兢焉,守绝一尘矣,而晏起昼寝,以至示期常改,审案不结,判稿迟留,批词濡滞,前后左右之人,皆足招摇滋事,势必不清,何慎之有?”
刑名师爷执掌刑狱,轻则涉及经济损失,重则关乎人命安危。有些官衙因为懒于政事,常常修改公示日期,审案也不及时结案,判词也不及时宣读,这就让那些试图钻法律空子左右案情的人有了活动的空间,司法不公现象也由此产生。因此,汪辉祖把勤政看作是衡量官吏是否称职的首要标准,在他看来,唯有勤勉做事之人,才能真正处置好政务。
历史上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有很多,但归根到底,不离“才、德”二字。其中“德”主要指为官廉洁不贪,有忠孝操行。在儒家以德治为主旋律的思想中,清官就是好官,无论其政绩是否突出,办事是否快捷,都会被提拔升迁。
汪辉祖阅官无数,也曾接触过官品廉洁却处置不好政务的“好官”。这些“好官”未必真的毫无能力,只不过他们和大清朝多数官员一样,不得不依赖师爷和胥吏来办公,当个只会盖章的“甩手掌柜”。这样的“好官”看上去是 “无为而治”,实际上却完全失去了对下属的控制,给师爷和胥吏创造了营私舞弊的条件。到头来,下属的不法之举被查出来,“好官”也被连带问责,那就连“盖章”的工作都没得做了。
如何避免这个教训?汪辉祖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一个“勤”字。做官应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是假手于人。
《学治臆说》中有言:“事无巨细,权操在手,则人为我用。若胸无成见,听人主张,将用亲而亲官,用友而友官,用长随吏役,而长随吏役无一非官。人人有权,即人人做官,势必尾大不掉,官如傀儡。稍加约束,人转难堪,甚有挟其短长者矣。国人知有穣侯、华阳,而不知有王,速败之道也。故曰:官须自做。”
汪辉祖主张主官要牢牢把握决定权,否则,反而会被他人操控。假如胸无一策,事事听人主张,肯定会沦为他人的傀儡。为了避免主客颠倒,主官应当亲自操办政务。自己勤于政事,则胥吏百弊自然消除。
勤政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清朝官场有很多繁文缛节,迎送应酬之事极多,大大干扰了衙门的日常工作。汪辉祖素来洁身自好,不参加这种与公务无关的活动。但主官出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为此分心。汪辉祖从幕期间常常劝主官应酬从简,提高办事效率,而他自己做官时,也主动申请在“简僻地区”工作,因为那种穷乡僻壤少有迎送应酬,更利于专心尽职。
无论是做师爷还是做县令,汪辉祖都兢兢业业,因为他很清楚,勤政不光影响政绩考核,还关系官吏乃至朝廷的政治信用。
《佐治药言》中有这样的言论:“官能予人以信,人自帖服。吾辈佐官,须先要之于信。凡批发呈状,示审词讼,其日期早晚,俱有定准,则人可依期伺候,无废时失业之虑。期之速者,必致与人之诵,即克日稍缓,亦可不生怨言。第欲官能守信,必先幕不失信。盖官苟失信,幕可力尽。慕自失信,官或乐从。官之公事甚繁,偶尔偷安,便逾期刻,全在幕友随时劝勉。至于幕友不能克期,而官且援为口实,则它之不信,咎半在幕也。”
官员想得到治下百姓拥戴,就必须示人以诚。例如战国政治家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先徙木立信,方赢得了秦国百姓的支持。佐官为治的师爷,同样要树立起自己的政治信用。
刑名师爷审批法律公文与宣示讼词,都要遵循一个固定的日期,这样才能让人根据日期来办公。若能提前完成工作,自然能得到称颂,假如因故进展稍缓,只要合理说明情况,也不致招来埋怨。
汪辉祖认为,想要保护主官的政治信用,幕友自己首先要诚信做事。幕友讲究诚信,即便是主官失信了,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力挽狂澜;假如幕友自己不讲信用,那么主官恐怕也不会在乎自己的信誉,因公务繁重难免心生倦怠,忍不住偶尔偷闲。官府上下这一松懈必定会导致公务逾期,引发一连串的不良反应。所以汪辉祖强调,幕友不仅要随时劝勉自己的幕主勤勉施政,更切忌连自己都荒疏懈怠。
比起官府失信,怠政对百姓的杀伤力更是巨大。特别是对不幸遭遇饥荒的灾民。
当时各地灾害频发,开仓赈济是各官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懒散惯了的官吏们,往往延续着平时的怠惰恶习,公布开赈日期后又经常改动,搞得民怨沸腾。
汪辉祖对这种做法提出了尖锐批评:“开赈既示日期,饥人四面将至,万不可改,致误民命。如示期本迟,而欲改早者,愈早愈妙。”
吃赈灾粮是饥民们唯一的生存希望。一旦得知开仓日期,四面八方的饥民都会聚集到官府。到那时候官府再说变更日期,只怕会生出民乱。所以,官府一旦贴出告示,万万不可再改动。假如实在要改的话,越早越好,不要等事到临头再改。这种人命关天的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拖沓。
总之,官员或幕友必须勤于政事,连勤政都做不到的人,不是称职的大清官吏。
七、宾主各有本分
师爷并非幕主可以呼来喝去的附庸,而是幕主的佐臣与师友,双方的关系更接近战略合作伙伴。因此,师爷在幕府的地位很高,几乎可以说是仅次于幕主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汪辉祖脾气比较硬,敢于据理力争驳回幕主的决定,甚至主张“就馆宜慎,不合则去”。在他看来,师友与幕主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但与此同时,汪辉祖也特别强调对待幕主要恭敬,不能简慢忘形,事上也有正道可循。
汪辉祖以刚直著称,却也深知圆通处世的必要性,他说:“获上是治民第一义,非承奉诡随之谓也。为下有分,恃才则傲,固宠则谄,皆取咎之道。”
与上司搞好关系,是打通职场的基本原则。官大一级压死人,没有上级的支持,为官治民寸步难行。但“获上”并不等于要阿谀奉承幕主,因为那样的话,还不如“不合而去”。汪辉祖的“为下有分”学说,讲究一个中庸之道。从幕之人既不能恃才傲物,当处处得罪人的刺头,也不能为了邀宠而谄媚无度,这两种做法都不会有好下场。
那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汪辉祖认为幕友佐治幕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取信于上,以朴实自居,以诚信对待幕主。
如何在不拍马屁不行贿的前提下取得上司的信任呢?汪辉祖的答案是朴实做人,诚信做事,总之是不要欺瞒上司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