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中国改革已走了三十多个年头了,改革的成绩有目共睹,改革的影响十分深远。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阻力在增加,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对改革的质疑在增加,改革的步伐有所减缓。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严重、社会道德滑坡等问题的持续发酵,改革重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似乎又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是加快推进全面改革、走向现代法治的“人本市场经济”,还是继续维持“过渡型扭曲体制”,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或是走回头路、重回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条道路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每一条道路背后都有相应的利益集团做支撑,都有其权益诉求和理论依据。近年来,各种主义之争甚为激烈,其实质都是在争议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道路的选择是大事,按吴敬琏老师的说法,属于“顶顶层设计”。道路选对了,则会走向伟大复兴;道路一旦选错,则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三岔路口的选择必须登高望远,十分慎重。
中国在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其实已选择了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以致出现了“权贵市场经济”的特征。加之“过渡型扭曲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并复杂化,使得道路的选择重新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选择了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成功,因为市场经济需要有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政治和文化制度。若这种配套制度不具备,市场经济也可能步入歧途。由于配套状态的不同,现实中的市场经济有很多种,既有“好的市场经济”,也有“坏的市场经济”。
我们可以将市场经济大致分为资本市场经济、权本或权贵市场经济、人本市场经济三类。其中,资本市场经济是大资本控制的市场经济,权本或权贵市场经济是大政府权力控制的市场经济,人本市场经济是各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曾走上了资本市场经济道路,但随着其劳资矛盾的加剧,有的国家对大资本的权力进行了一定的限制。拉美、亚洲一些后发国家以及改革中的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先后陷入到权贵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经济和权贵市场经济都不是理想的市场经济,都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伤害。
毫无疑问,我们未来需要的是人本市场经济。根据我曾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五人理论”),人本市场经济强调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满足人”),强调依靠人的高效行为(“依靠人”),强调通过制度设计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度“引导人”),强调为每个人装备良好的资源要素条件(资源“装备人”),强调每个人和其他各种主体各得其所、分工协作(分工“安置人”)。这样的人本市场经济既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原则,也符合人权、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还符合市场经济的效率准则,因此是可持续的市场经济,是前途光明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还未走上人本市场经济道路,需要对“过渡型扭曲体制”形成的“权贵市场经济”进行再改革,需要对过于强大的政府、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等进行全面改革,需要按照公平公正原则优化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需要转变“改革推进方式”,推进“人本改革”和“人本发展”,需要通过建设人本市场经济,努力实现“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这就是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和主要任务。
本书是在对我过去几年写作和发表的数十篇有关改革的文章,进行逻辑梳理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部分文章写作和发表于2008年前后。2008年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当时有关方面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许多媒体开辟专栏进行纪念。因此,我当时应邀写了60余篇纪念改革30周年的小文章,分别发表在不同媒体和刊物上。
我在写作这些文章时,并非随心所欲、零零星星而写,而是事先拟定了一个较完整的写作框架,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一篇一篇往下写。因此,尽管每篇文章起初零星发表在不同媒体和刊物上,但现在将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串起来,并根据我最新的思考进行全面修订后变成了一部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专著。这是本书与一般的文集不同之处。
2009年以来,尤其是2012年,针对中国改革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形势,我又陆续写了十多篇改革方面的新文章,也大多收录到本书中。还有个别文章是在2008年以前发表的,由于其与本书主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也一并收录进来。其中有几篇是采访文章,也经过加工整理后并入本书中。所有这些文章在录入本书时都根据书稿体例要求,由丛书总编、组稿编辑和我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完善。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对过去三十多年来改革的起因、过程、成就、问题、经验和启示等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和解释。中篇主要对中国改革的前景、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改革中需要警惕的问题和误区等进行了分析。下篇主要对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新思路、新任务和新举措等进行了阐述。
本书力图在分析思路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主要运用我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对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进行了解释,对未来的改革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提炼,提出了“人本改革”“人本市场经济”“人本社会主义”“科学改革”“转变改革推进方式”“相机改革”“过渡型扭曲体制”“过渡性改革经验”等新分析概念。同时,力图做到将理论分析与历史经验分析相结合,将国际经验分析与国内经验分析相结合,将经济分析与非经济分析相结合,将宏观分析、中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将逻辑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
由于本书涉及主题宏大而复杂,本书的探讨无疑是初级的、不成熟的,甚至会有许多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笔者将继续努力,就有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