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次,在电台做心理访谈类节目时,有听众发来信息,问:“心理学源于西方,它是否也适用于中国呢?毕竟,两边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心理学应该起源于文化背景之下,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人吃着西餐时还要对中国的饭菜评头论足呢?”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说,起源于西方的心理学是否适用于中国社会。其实这正是我研究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从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起源于西方的心理学,若照本宣科地拿来,的确不易贯穿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因为中西方的思维差异较大,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取决于生存环境。
这就没办法了,寒带和热带的人,饮食结构和衣着等的确大相径庭。是的,一切生存活动均取决于生存环境,那么思维方式肯定也有所不同。比如古希腊以航海业为主的阿卡德人,他们就是以种植和贩卖橄榄油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因为他们所生存的地中海式气候沿岸物产贫瘠,不益种植其他作物。可中国就不同了,自从河姆渡氏族试种水稻成功,半坡氏族试种小米成功后,长江、黄河流域就已经被所有人定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于是人们不必通过航海、交易去换取生活必需品,只需要守好家业从事生产,便可安居乐业。
那么,阿卡德人为了生存,必须恪守交易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生存方式影响到整个欧洲,逐渐发展出以契约为基础的法制社会体系。这就是人本主义,其主要涵义为人人生来皆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那么,一切行为、思维均要围绕着这项基本权利而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生活方式较侧重个人发展,而不太将人们约束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细胞之内。
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它的起因主要来源于避免你争我夺,进而逐渐形成资源共享式的家族模式。而它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足够的生活资源,比如小米和水稻。所以,中国人的行为、思维方式,自古便较看重家庭关系,其引申至政治理念及法律手段,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且,中国人也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媳妇把自己的父母家称为娘家,甚至把养育自己的河流称为母亲河,把自己上过的学校称为母校……以此将中国人成家立业的根本,牢牢锁定为父精母血的血缘关系。
中国人的生命态度,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因此要顾全大局,才能家和万事兴。
所以,中国人的心理学其实就是家庭关系学,它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后天成长,它是性格的起源,而性格决定命运。
这部书主要阐述的就是性格之源——心灵,用现在比较时尚的话讲,叫做个人成长。但若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支撑,便无法尽然地为广大读者,包括我自己所接受。再者,若不将人类最伟大的华夏文明贯穿于此,并服务于华夏子孙,便谈不上中国人的心理学。而这部著作,就是以上述理念为基础,剖析中国人的性格特质。因此,这是一部写给中国人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学读物,借鉴了不少西方的故事与个案材料,这些西餐点缀的目的在于:丰富我们如今日新月异的多元化思维,并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满足我们偶尔需要调换的口味,以达到见智见仁的效果。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