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手足头耳按摩对症速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体穴位按摩常识

穴位的定义及分类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奇经,以及附属于正经的十二别经、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正经有十二条,称为“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称为“奇经八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分为别络、浮络、孙络。别络是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别络”。

经络的发现源于穴位的发现,穴位的发现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比方说一个人不小心伤到了自己合谷穴所在的部位,虽然手受伤了感觉到很痛,但他发现自己的牙痛减轻甚至消失了。因此,他便学会了在牙痛时用捏掐或刺破合谷穴所在部位的方法来止牙疼。而诸如此类的经验被推广后,合谷穴就被大家知道了。数千年的经验不断积累,人们逐渐发现了人体的各个穴位。将具有类似作用的穴位用线连接起来,在病人的身上进行多次试验,将其按照医治效果分类,从而创造了经络学说。

中医学将穴位称为“腧穴”。穴位可分为经穴(指在经络上的位置固定且具有标志性的穴位)、经外奇穴(指在十四经穴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穴位)、阿是穴(没有名称和位置的压痛点,因人而异)三种。

在十二经脉以及督脉和任脉上所排列的人体穴位,称为“正穴”,共365处。

而我们平时的穴位按摩,具有平衡阴阳、调节机能、疏经通络、调和营卫、宣通气血、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增补先天、开闭通窍、增强免疫等多重功效。中医特别强调按摩时经络穴位的重要性。在按摩时找到正确的穴位,会增强疗效。

按摩的特点

按摩是一种物理疗法,它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手法或器械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理疗目的。

按摩的功效

按摩的应用范围和治疗范围很广,在内科、儿科、妇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运动等方面都适用,尤其对功能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机体功能。

◎按摩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能够调节脏腑和身体器官的功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活血化瘀。

◎按摩能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对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具有良好的疏导作用。

◎按摩能通窍醒脑,宣通气血,提高机体的整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在紧急的情况下,按摩一定的穴位还可以用来急救。

◎按摩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和美容作用。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身体疲劳,预防疾病,对减肥、消除色斑、延缓衰老、增强体质和机体的灵活性有独特的功效。

按摩注意事项

◎按摩者可将双手搓热,以提高按摩效果。

◎被按摩者要排空大、小便,衣服要舒适合体。

◎按摩者应保持心境平和,轻松闲适地进行操作,按摩同时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

◎可以涂抹一些皮肤润滑剂,如按摩膏、精油等。

◎刚出生的婴儿因脐带伤口尚未愈合,不宜做腹部按摩。

◎按摩后可饮用500毫升的温开水,具有排毒的功效。

◎按摩后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手和脚,要注意手、脚部的保暖。

◎经期妇女及孕妇的腰、腹和髋部不宜按摩。

◎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按摩。

常用取穴法

取穴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3种简单实用的取穴法。

体表标志定穴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及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腓骨小头前下方的阳陵泉,眉头的攒竹,两乳头之中间的膻中等穴位。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位于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当微张口时呈凹陷的听宫穴等。

手指同身寸定穴法

这是依据被按摩者手指的分寸度量选取穴位的方法。

将被按摩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被按摩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此法主要用于四肢部位取穴)。

将被按摩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其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骨度分寸定穴法

指以人体骨节为主要标志度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下图为全身骨度分寸定穴的综合表格,供参考。

人体骨度分寸表

加强穴位刺激的小工具

在按摩时,使用一些特别的按摩工具,可以增强穴位刺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身捶

用健身捶经常敲打全身的主要经络穴位,可对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起到良好作用。

颈部按摩器

双手握住两端,以球状物按摩疼痛部位。

腰部按摩器

双手握住两端,以凸起处按摩疼痛部位。

脚部按摩器

脚部按摩器有很多种,一般以脚部按摩踏板较为常见,也有夹趾器、按摩环等。

踏板

手部按摩器

用带有凸起的小球和专业的按摩戒指来按摩手部。

比较柔软的刷子

对身体大部分部位都可以进行按摩。

夹子

可用夹子夹住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网球

可以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从而达到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米粒或王不留行

用胶带将米粒或王不留行固定在穴位上,可起到长时间刺激作用。

电吹风

可用电吹风沿经脉吹烤穴位,有热敷或艾灸的疗效。

选用两端圆滑的笔在面积较小、难以保持足够压力的穴位(如足三里等)上直接按摩。

梳子

用梳子梳头或手心,可以较好地刺激这两个部位的穴位;梳背和梳柄则可以用来拍打或按摩背部、颈部等部位,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牙签

可将其绑扎为一捆进行穴位按摩。

棉棒

使用棉棒可帮助准确按压指尖、耳朵等窄小部位上的穴位。

常用按摩介质

按摩时使用按摩介质,可以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增强疗效。

滑石粉或爽身粉

多在夏天使用,一些易出汗的被按摩者也可使用。

按摩膏

多用于皮肤较干燥的被按摩者。

麻油

活血润肤。多用于产后虚弱者、年老体弱者及婴幼儿。

白酒或药酒

温经止痛,通络活血。对跌打损伤或肿痛等外伤有显著疗效。

生姜汁或葱姜汁

散寒温经。多适用于伤风感冒、寒凝气滞之症。

鸡蛋清

滋养美容。按摩面部时使用疗效显著。

最佳按摩时间

一般保健性的按摩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掌握,在空腹、饱食、刚进食完毕或过度疲劳时,不宜按摩。按摩最佳操作时间为清晨、睡前或饭后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