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内容和任务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围绕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三个指标来穿插和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首先是加工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数量,也就谈不到生产率和经济性。为满足产品性能和耐用性而提出的零件加工质量有两方面含义,即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前者包括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后者包括零件的表面完整性(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物理、机械性能)。
规定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产品设计师的任务,而在最低成本下达到设计要求则是工艺师的职责。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及采用国际标准的迫切性,我国机械工业对零件的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来深入研究加工过程中各种误差因素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的方法和手段,是保证产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重要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中另两个指标是要求生产时消耗的物质、能源和劳动量要尽量地少,也就是生产率要高,生产成本要低,这就需要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优化和选择。机械零件的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过程的最终阶段,它包括安装、调试、检验和试车等环节。近年来在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方面实现的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及新的工艺方法,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费用;相比之下,装配工作在整台机械制造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所以装配工艺中同样存在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的指标要求。机械制造中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三者具有密切的辩证关系和灵活性。在解决某一具体工艺问题时,需要全面考虑。例加,提高零件加工精度可以提高互换性,减少钳工修配劳动量,但在采用新工艺方法或装备时,必将牵涉到前后工序的平衡和机床的负荷率。又如,改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和质量要求下提高生产率,但又涉及毛坯制造工艺和原设计零件结构形状的修改,这就需要工艺部门和设计部门联合商讨和协调。工艺部门在完成一台机械的零件加工和装配工艺的全面分析和方案比较、抉择以后,最终将以工艺文件(卡片)的方式记录下来,通常就是工艺规程,供生产准备和车间实施使用。为培养担当这项任务的人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内容中就要阐明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还要通过一些常见的典型零件在不同批量的生产纲领下的实例,传授思考方法、分析途径和决策要点。本课程中还应适当地介绍机械制造的新发展,运用系统的观点和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前瞻,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为后续的工作学习穿针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