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ERP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E:ERP服务于哪些企业

ERP项目调研笔记

赵总经理的困惑:

我们是一家典型的商贸企业,经营规模不算小,人数也挺多,工作地点分散,感觉需要通过信息化来加强管理,但我们没有加工制造的业务。据我了解,ERP是从MRPⅡ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生产制造企业的,我们能用ERP解决我们的管理问题吗?

调研顾问:王晨光

1990年,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分析员L.Wylie发表分析报告《ERP:下一代MRPⅡ的远景设想(ERP:A Vision of the Next-Generation MRPⅡ)》,第一次提出ERP这一概念。在其后的十几年里,ERP已经迅速发展到这样一个规模:2007年的ERP市场高达180亿美元(数据来自佳工网,http://erp.newmaker.com/news_42123.html),成千上万家软件商与咨询公司在提供ERP产品与服务,数以十万计的公司在通过ERP完成自己的业务流程,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使用ERP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但ERP的世界也因此而迅速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从各自的视角阐述、发挥ERP这一概念,除了对它的名字——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没有争论之外,对于ERP的定义,或者说联系在一起的ERP这三个字母所包含的内容,则是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在美国库存与生产管理协会出版的词典《APICS Dictionary》中,对ERP的定义每一版都不一样,引用时要注明是引自第8版、第9版还是第几版。即使是ERP概念的提出者加特纳公司,在随后几年里陆续发布的《ERP的功能性(ERP Functionality)》、《实现MRP Ⅱ到ERP的跨越(Making the Jump from MRP Ⅱ to ERP)》、《ERP:远景设想的定量化(Quantifying the Vision)》等报告里,对ERP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可见ERP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

阐述含义复杂的概念,中国古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剖析,比如程老夫子阐释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ERP,我们也不妨效法先贤,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分析其字面背后的含义。那么,在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一词中,第一个字母E,也就是Enterprise(企业),它真正的所指是什么?

1.1 什么是企业

企业,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340.htm)中有这样的基本定义: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Enterprise,在计算机与互联网专业在线词典Webopedi(a http://www.webopedia. com/TERM/E/enterprise.html)中的定义则是:A business organization.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the term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any large organization that utilizes computers. An intranet, for example, is a good example of an enterprise computing system.(一个经济组织。在计算机行业中,这个术语用来描述那些应用计算机的大型组织。例如,内联网就是一种企业计算系统。)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任何一个通过经营商品或服务来体现自己职能的组织,都是企业。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不但包括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股份公司、私营或合伙企业,也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甚至政府机构也可以看成是通过服务来体现自己职能的“企业”。

通过观察组织与ERP市场,可以看到这样两件事实:第一,今天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过软件系统进行管理的组织,的确包括上述所有的组织类型;第二,今天ERP厂商提供的产品,大多针对上述组织类型中某一细分市场,而所有厂商加起来,完全覆盖上述的“企业”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ERP中所说的企业(Enterprise),其概念是相当宽泛的,宽泛到甚至可以把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看成是“企业”中的某一具体类别、某一特殊行业,或者ERP的某一类个性化应用主体。

1.2 从ERP发展历史看企业

ERP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先破而后立”的发展性的概念,它的提出就建立在对原来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概念突破与扩展的基础上。因此,回顾历史上ERP发展的脉络对认识其中基本概念是非常有帮助的。

20 世纪40 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当时计算机系统还没有出现,这一方法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应用。在这一阶段,订货点法管理的对象是仓库中某一品种的物料,是库存管理者站在单个仓库的角度,对主要物料品种逐一进行管理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短时间内对大量数据的复杂运算成为可能,20世纪60年代,人们为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而提出了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理论,即物料需求计划。在这一阶段,MRP管理的对象通过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扩展到了与采购、制造环节相关的所有物料,它站在成品、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整个企业仓储职能的角度上对各种物料进行管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MRP认识加深,计算机系统进一步普及,为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出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与MRP一起作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即闭环MRP(Closed-loop MRP)。在这一阶段,闭环MRP通过工艺路线、资源能力等方法将各个环节的“能力”也加以管理,管理视角从仓储等职能扩大到车间班组等生产环节。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资金流与物资流匹配起来,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形成了MRPⅡ系统。可以看出,MRPⅡ已经以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将工厂(单体制造企业)内部的经营环节全部囊括了。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MRPⅡ面向制造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企业内外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随之产生。那么,留给ERP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在企业内部有多家分支机构甚至是多级法人结构的时候,在企业多地点甚至是多国家经营的时候,在企业跨行业运营的时候,如何将集团内部各个经营单位的各类资源连成一体,进行有效管理呢?。

由表1-1可以看出,在专门对ERP进行分析时,企业主要指那些多机构、多地点、跨行业的集团型企业。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上述的MRP、MRPⅡ、ERP并不是各有各的细分市场和同台竞争的关系。今天的企业管理系统已经发展到了ERP阶段,正如人们常说的,ERP对以前的系统是继承与发展而不是推翻,因此,ERP要为上述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者、管理视角服务。

表1-1 ERP与其管理对象、管理视角的发展过程

1.3 企业职能一定很全面吗

企业(Enterprise)与公司(Company或Corporation)不同,公司强调的是其股份、责任限制等特性。企业与生意(Business)也不相同,后者强调的是商业氛围中一笔笔业务的交易特点。为什么用Enterprise的E,而不用Company的C或者Business的B呢?相比较而言,企业更加强调生产运作过程中自成一体的持续增值的特性,ERP更加注重的也是这一点。

ERP最为关注的企业,是那些职能全面、价值活动丰富的企业。在迈克尔·波特看来,一个企业的营利就是从客户处获得的价值减去创造产品所花费的各种成本。企业为买方提供价值,是通过从事物质上和技术上界限分明的各项价值活动完成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指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则是指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支持整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的进行,不但决定一个企业在成本方面相对竞争能力的高低,也将决定它对买方需求以及标新立异的贡献。

从图1-1 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企业,其价值链的完整与复杂程度是完全不同的。企业价值链上的各类活动越完备,整个价值链的运作越复杂,各职能之间业务数量与重要性越均衡,企业管理越复杂,ERP能够带来的帮助就越大。至于那些以“对缝”、“寻租”活动为主的经纪人式的公司,虽然同样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其管理职能过于简单、价值活动种类太少,无法充分运用ERP中的计划与控制模型,也就无法全面充分地发挥ERP的作用。

图1-1 制造企业与信息服务企业的价值链

1.4 企业规模一定要很大吗

除了职能完备、价值活动复杂外,ERP所关注的企业,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托马斯H.达文波特在《ERP必备指南》一书中,用收入规模来区分实施ERP的企业。他认为年收入超过10 亿美元的大企业,除非自己已经开发出类似ERP的系统,都应该实施ERP。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一起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大中小型企业划分的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例如,工业企业需要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等标准,才可以界定为中型企业。

收入、产能、职工人数、资金与资产规模、产品品种与运营特点、客户数量等标准均可以用来描述企业的规模,但不论怎样描述,那些大型企业是最积极的ERP选择者。大型企业具备能够利用ERP诸多特点和功能的规模、复杂性和全球化的实体,而且也更有可能需要进行ERP化整合。中等企业之所以选择ERP,其中很多原因都与大型企业相同,但最普遍的原因是为公司未来发展建立平台。这些中等企业的经理们指出,公司的规模也许还相对比较小,但这维持不了多久,没人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信息系统的限制。真正的小企业一般不愿意为昂贵且耗费时间的ERP自寻烦恼。实践中,小型企业可以借鉴ERP的思想与方法,也可能投资于ERP软件,但是不能够充分发挥ERP的作用。

市场上有很多针对不同规模企业设计、具备不同功能与性能特点的ERP产品,甚至可以覆盖到很小的企业。但是,典型的ERP应用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运行,典型的ERP所能带来的价值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体现。企业规模永远是ERP必须关注的问题。

1.5 企业结构一定很复杂吗

一般来说,人数多、销售收入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也更为复杂。这些结构复杂的企业,是ERP的主要服务对象,例如,多组织、多地点经营的集团企业。因此,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组织制定的《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一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中,要求ERP产品达到这样的能力:各个分公司或营业点的数据库能分散运作,并能定时或人工启动复制到总部;各个分公司或营业点的数据库在无连线状态下能独立运作,并能于连线时将修改纪录整合至总部;同一套软件可以处理不同公司的账务。ERP的很多功能是用来处理企业在多单位、多地点经营条件下的结构复杂性的。从满足客户应用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的角度出发,软件商比协会规范的要求更重视企业内的多组织处理,“在统一平台下无缝处理分支机构业务以提高内部订单管理能力”与“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降低成本”一样被软件商列为使用其ERP产品的关键收益之一。

按照供应链紧密程度,集团企业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五类:互不相干、偶有交易、大量买卖、统购统销、统一运营计划。按照总部对下属机构的管理控制内容,集团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运营控制法、战略控制法、财务控制法三种类型。在运营控制法下,总部决定整体战略方向并参与子公司的战略计划、统筹详尽的运营计划和资本分配流程。在战略控制法下,总部只制定基本的战略方向和财务指标,子公司根据总部要求制定自己的战略、资本和财务计划。财务控制法下的总部仅制定财务指标并进行财务控制,其他工作则由子公司完成。集团企业内部供应链越紧密、内部交易越多,集团总部的工作内容越多、责任越大,越需要通过ERP来完成相互间的协调运行,优化流程。那些单体运营、组织简单的工厂或公司,或者内部关系简单的集团型企业,不能全面地发挥ERP的功能,也就不能指望ERP能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6 弄清楚什么是ERP中的E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ERP中所指的企业是有其特殊含义的。从广义上讲,企业包括公司、股份公司,也包括私营或合伙企业,甚至包括公益性组织与政府机构,ERP都可以为之提供帮助。从狭义上讲,ERP中的企业专指那些职能完备、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集团型组织,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充分发挥ERP的效能,也只有ERP这样的系统才能为之提供帮助。

专门分析ERP中的Enterprise(企业),是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审视自身、理解概念,又好又快地取得成效。那些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集团型企业,需要多方面考察ERP软件,除了是否可以满足自己当前需要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ERP思想与规范的要求。而那些单一组织的企业,要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例如,一家只有一两个生产车间的小型工厂,MRP/MRPⅡ就是很充分的解决方案了;一家人数不多的贸易公司,进销存储软件也足以满足要求了。这样的企业——职能、规模、结构均达不到ERP中特指的企业标准,即使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而选择了ERP软件,也没有必要在那些复杂的功能上浪费时间和金钱。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什么是ERP中的E.AMT前沿论丛.2006(3)

[2] 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托马斯H.达文波特著.宋学军译.ERP必备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邓超.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应用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