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盈心态养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自序 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世界

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旁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有一段碑文:“当我年轻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会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英国皇家的墓地,这里也埋葬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等。

其实这段碑文正应了中国儒家文化里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探索者,这本书是我探索历程的记录。

成为最佳父母消费者

人生是场马拉松,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需要不同的应对策略。这本书中谈及的问题,我都是从父母而不是专家的角度去理解的。我陪伴我的三个男孩慢慢成长,做了十多年的全职妈妈,算得上是“专业父母”。这么多年来,这样的身份使我对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是“儿童教育”市场上各种各样为人父母哲学和理论的实验者和践行者。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如果我想要买一件衣服,我有可能会直接出门,选择路过的第一家店,不问价格直接将第一件看中的衣服打包带走,懒得与其他衣服比较,也不管它是否是最佳选择。这样做,我可能反而满意于自己的选择,因为我对其他的衣服不了解。简单迅速的选择能节省我的时间,从而让我能把精力放到其他更有价值的追求上。或者我也可以这样做:看到别人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直接上前问她购买地点,然后转身买件一模一样的。既然那件衣服穿在她身上效果不错,我想穿在我身上也应该八九不离十。当然,我还可以通过一番细致研究,通过查找、搜索、考察众多商店和款式,最后选择一件性价比最高的衣服。或者更进一步,我可以研究自己的体型,选定最搭配自己肤色气质的颜色和款式,秉着扬长避短的原则,找到手艺最好的裁缝,用亲自选择的面料,做一套最能展现个人外在优势的衣服。

一个消费者可能非常抗拒穿红颜色的衣服,只因为她母亲喜欢红色,而她们母女关系恶劣;另一个消费者可能偏爱蓝色的,这也许是因为当她想选红色衣服时,她信赖的母亲认为蓝色更适合她。在衣服的选择上,有些理由是理性的,有些理由是感性的。随着“地球村”的形成,这一比喻逐渐适用于父母选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过程。父母“消费者”也会遇到那些令人迷乱的选择:在各种哲学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及具体的方式方法中,我要“购买”哪套,如何去“购买”?

作为全职母亲,我没有时间去研究我所学的专业流体动力学、探索市场经济或运用最新算法来解决客户的问题。我成为一名学生,专心研究和了解我的孩子,学习“读懂”他们和他们的需求。我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理解我家庭的类型、限制和需求上,并研究和“尝试”各种理论。比如,我花大量时间学习现在流行的各种教育哲学、心理学和教育方法。除了自己的几个孩子,我还通过担任学校和社区教学志愿者,长期对更多孩子进行观察和研究。我的专注点是,如何成为“最佳父母消费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去满足我家人的需求。在本书中,我将尽可能不带偏见和偏爱地引述一些研究和理论,但是我对教育的个人看法,必然建立在我与家庭的价值观上面。

作为父母消费者,我的目标是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从各种教育理论、方法云集的大杂烩中选择最适合我的孩子及其同龄人的理论方法。我自己曾在中国台湾以及加拿大和美国就读,我的孩子们则先就读于美国的学校,并参加了当地的天才儿童项目;到中国后,先后就读于本地的私立小学、重点中学及国际学校。作为MIT的中国区总面试官,我与来自中国各类学校的申请者面谈过,他们来自全国各类民办学校、各省市重点高中,以及采用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美国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和英国的A级(A-Level)的国际学校。因此我关于教育的经验建立在自身经验知识的广度以及家庭需求的深度上,同时糅合了我一路的研究探索结果。

目前,大部分父母都被市场上充斥的阐述各种育儿理念及方法的书籍淹没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育儿专家自身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专家的观点自相矛盾,有些专家甚至自身都缺乏养育孩子的第一手经验。有些全职父母确实在践行流行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孩子要么还小,要么因为自己过去的伤痛与负面经历,选择让孩子不在目前中国主流的教育体系内成长,因此缺乏客观的正面体会与洞察。这样的父母实践者给其他父母的建议偏于理论,缺乏实际经验。

焦虑使教育成为当下最火的行业

我遇到的那些数以万计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因为他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使得他们没有拨乱反正的机会,生怕一步错步步错。这种焦虑使得教育成了中国当下最火的行业,为人父母者不惜一掷千金,只为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找到学业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学业成功往往又跟将来是否能获得一份好工作、能否拥有幸福的人生挂钩。孰轻孰重,父母别无选择。有些父母认为,成功从来都不能一蹴而就,于是使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试验品,“早教消费”愈演愈烈。一旦到了入学就读的年龄,升学压力疯狂地压到父母和孩子身上,于是父母疯了般地给孩子报读各种课外班,只为在重压下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认证与技能,因为小升初的录取标准不能仅靠分数了,还要靠孩子的各种才艺与特长。一旦进入初中,这些父母随即抛弃孩子小学阶段的“兴趣”,尽心尽力地让孩子成为考试专家。拜高考所赐,很多高中生一直都在郁闷、叛逆和放纵等各种负面情绪之中苦苦挣扎。于是这时,很多父母和学生转而求助留学中介,想换一个环境在国外重新开始。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始终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总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得到最好的,总是害怕他们会落于人后。这种典型的“难民心态”早就应该摒弃了。今天的父母更应该用一种丰盈的心态去教育孩子,耐下心来,放松自己的神经,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关注更本质的东西,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些。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快乐,而自己也才能真正享受人生。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也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以及人生没有完整的长期规划,有的只是被动的见招拆招,只想解决当下最直接和最迫切的问题。

育儿就是育己,是自我救赎

我与广大父母面对面地交流、微博交流,以及我参加的各种讲座、电视节目以及广播节目,激发了我很多奇怪的设想。举例来说,父母当中,最习以为常的一种说法就是育儿就是育己,甚至是自我救赎。在我看来这一观点有些奇怪,因为从未有人可以在即将被淹没的时候实现自我救助,这时需要有外界的干预。对于溺水之人,即使抛给他一个救生圈,也需要有人能指引着他安全游往岸边,“指引者”是必需的。同样,溺水的人也救不了另外一个溺水的人,只有真正会游泳、会施救的人才有那个能力。

如果说为人父母这一过程是一个运动项目,那么跟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它同样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际训练。就像我不可能通过读书学会游泳,即使我可以通过分析其他专业选手,就“如何游泳”做一个精彩绝伦的演讲或是展示,或是写一本令人信服的书。然而,除非我身体力行,否则我永远都无法体验在水下,我要如何呼吸才能不使水灌到鼻子和肺里。同理,我虽然非常清楚自己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完全无条件的爱,但除非我曾经得到过这样的爱,否则我无法给予他人。对于那些我从未经历过、从未获得过的,我也没有能力给予他人。再加上平衡各项教育需求的复杂性——各项需求似乎永远是两极对立的,所以“为人父母”绝对是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平衡自由与责任、爱与管教、创造力与掌握基本知识、热情与毅力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往往很容易走到一个极端,简单地将其他人称为不负责任的父母,这恰恰才是过于简单化和危险的。很多孩子就是被极端的教育方法带大的。父母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论家,而是更多本身就是过来人的教练与导师,来装备和提高父母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的分辨能力与实践能力。

有些教育理论者或是专家总是教条主义地对父母说,一定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而一旦他们的学生反过头问,为什么这些理论有时不起作用时,他们不是帮助可怜的父母找到可能出错的地方,或是教给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那些原则,而是强势地指责困惑无助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没有正确地运用他们那些“万能理论”。这样一来就似乎在暗示,其他人就是更好的父母。最终,求助者只好莫名其妙地离开,不但没有得到帮助,甚至受到了指责,回家以后只能继续压抑自己的情绪与困惑,劝勉自己“更耐心一点儿”,直到有一天实在压抑不了了,然后爆发,收拾后果,继续压抑……自始至终没有得到能够处理内心根本问题的帮助。

今天的家长最需要什么

当下家长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理论,也不是更多的个案研究,而是切实帮助他们了解养育、教给他们如何做好准备的指导。新生代的年轻父母们掉在理论的海洋中,一边苦苦挣扎,一边困惑地向其他同样困惑的父母寻求“秘方”。他们没法指望能从父辈手中学些什么,因为那些旧的方式与他们从专家那里学习到的理论有着最直接的对立冲突。作为父母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有着清醒头脑的教练,由已经成功上岸的父母引导我们渡过难关,如此才能为下一代服务。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零敲碎打的分阶段的专家咨询,而是既能从长期计划出发,又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智者。

因此,我希望我的这本书它的角度和视野能够比较广,横向包括国内、国外的教育,纵向包括育儿过程的不同阶段。这些收获建立在我跟先生常年在社区里为年轻群体做辅导和为母校MIT做招生面试工作的经验之上,也受益于我们养育三个儿子的实践,尤其是已经读MIT的大儿子。因为是理工科出身,我比较喜欢理智地分析,系统化地了解与客观地比较,而不过度依赖感觉、朋友的建议或者过去的传统来行动。在这本书中,我增加了“出国留学”部分,为那些想出国留学的青少年补充了跨度很大的背景,强调了父母必须提前考虑所有教育途径的优劣然后再选择。我特意不去讨论与分析一些发展得还不成熟、“另类”的、尚未被国内主流社会广泛接受的教育体系。(通过某些非主流教育体系获得的学分不被中国的院校或是雇主所认同,这些少数人的选择在中国因为还缺乏可信度高的监督和认证,没有获得与国外相同教育体系的待遇,使得从这些体系毕业的学生若想出国留学,其选择会被局限在少数院校,而难以从欧美主流大学中选择。)这些“非主流教育体系”尚缺乏明确的发展路线,不能实现与主流社会有效的接轨。

希望通过本书,读者朋友们能得到五大收获

在这本书中,我重组了4Q这一章的内容。根据每个方面的特征,我扩展了理论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所欠缺的那一方面。最后一章则包括了如何准备为人父母这一历程、如何发现和诊断自身的问题和缺陷、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问题等内容,然后用一种健康的、不被以往负面经历与创伤影响的方式抚养子女。我希望我的读者们能够有以下收获:

1.父母如果选择西式教育,让孩子直接出国上大学,绕过高考的约束,可以通过本书看到出国留学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而不是盲目地放飞年幼的孩子,觉得让他们自由发展就能成长得很好。现在很多西方输入国内的早教理念被父母们全盘接受,却发生了严重的文化接轨问题,因为这些“个性化”“让孩子自由”的育儿理念是建立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跟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水土不服(对于经过国内严厉管教、在批评教育下长大的父母,他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即完全不愿意给孩子任何约束或批评)。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足够的能力让孩子长大以后不必就业,因此,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最后还是需要解决孩子的就业与生活问题,至少能够让其心理健全,并能养活自己。在经济下滑的欧美国家,中国公民还是要面临竞争非常激烈的就业环境,而回国就业也会面临同样的教育认证的挑战。自由长大的西方孩子不一定会比国内长大的孩子少一些迷茫或更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孩子们还是需要父母的管教和引导,父母不能因为害怕失去他们的爱就对他们百依百顺。国内的家庭教育常常会过度女性化和感性化,缺乏男性化的理智与分析。因此,父亲们需要用他们的理智、分析能力与冒险倾向来平衡母亲们丰富的情感与呵护。

2.对于选择让孩子在国内就读的父母,他们中有很多继续笼罩在过去升学压力的阴影里,焦虑地鞭策孩子考高分去重点学校,让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和学业压力继续摧残孩子的灵魂。其实,父母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帮助在高压体系内的孩子们减压,而不是施压,同时不要因为忽略孩子其他能力的装备而削弱他们以后在社会里工作、创业的竞争力。

3.孩子还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父母们可以参考本书前面写给要出国留学的青少年的内容。了解孩子青少年期间要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父母能够避免只关注眼前年龄阶段的盲点和误区,也许能少走一些需要很大精力来掉头或弥补的弯路与伤害。国内的父母还需要思考如何在高考环境下跟学校互补,不为了冲过高考这个狭窄的瓶颈而牺牲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创造力与激情。记得我刚刚开始学习开车时,既紧张又焦虑,视线总是不敢离开地面,以此来确保自己是开在既定轨道上的。我越是紧张,便越是关注眼前的几平方米路面,越是容易毫无目的地向左或向右闪避,对小错误的反应就更激烈。然而,随着我开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信心也大增,注意力更易集中在远处道路上。我的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远处,我握住方向盘的手就越发坚定。当我面对路上的小坑小石时,就不再惊慌失措。为人父母也是如此。你的目光越是长远,在为子女指引方向时,你就更能看得真切,因为你知道,现在某些微小的矫正有些真的不需要,或者没多大的意义。

4.对于那些打算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的父母来说,他们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在那些令人费解的学院应用论文背后,海外高校对申请者的要求是什么。同时,他们也必须意识到,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成绩不是一切,如果仅有一张好看的成绩单或是测试分数,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那么优秀的孩子竟会被海外的顶尖高校拒之门外。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我希望你能花更多的时间在孩子身上,多多了解他,帮助他认识自我,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生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变得有责任心,能对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狭隘地将一切定位于孩子未来的就业、住房和婚姻等问题上,使孩子最终成长为一位社会的消费者而不是做出贡献的问题解决者。无论经济环境好坏,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总是求贤若渴,人才是不会沦落到找不到工作的。退一万步讲,即使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真正的人才也总能运用自己的创新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父母的责任,不是迫使子女拿到那些额外分数,而是使其心甘情愿地运用自己的天赋、才干和兴趣去改变世界。而这些天赋、才干和兴趣,需要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引下才能得到发展。

5.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值得年轻人参考的书。多年来,我都担当着母校MIT以及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我见过形形色色的青少年,听他们述说过各种各样的困惑,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懂得他们内心的挣扎。他们试图与父母沟通,思考着如何圆梦。我一直特别喜爱朝气蓬勃的青少年,特别是从我们夫妇开始为青少年提供咨询帮助以来,这样的感情更是与日俱增。鉴于我与家里几个青少年儿子的良好关系,我相信有一些建议能帮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自己想要的教育,以及想要实现的梦想。尤其是如果你想出国留学,那效果更佳。但就算你从未将留学列入计划选项,我也希望通过这本书,能使你停下一直奔跑的脚步,好好地思考你真正想要的生活,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期望。改变世界的人从来都是年轻人,他们有冲劲、有理想,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直面风险,做出牺牲。而那些年长的人历经岁月的磨炼,往往变得胆怯或疲惫不堪,不再敢于做出改变。这种改变的诀窍就在于如何将理想和激情转换成一些建设性的事情,更重要的则是记得一路保护你的梦想和能量,这样等到机会降临时,你不会将自己的梦想和激情抛诸脑后,被一份饭票或者稳定收入死死圈住。

用丰盈心态育好下一代

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曾经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上。如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立足于未来的技术和科技的创新。因此,我们既不应该否定传统,也不应该毫无选择地捡起西方已经淘汰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理论,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相反,我们应该审视自身的文化和传统,结合东西方最好的教育理念,将下一代培养成为最好的他们。展望未来,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局限在如何赶上西方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很快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国家,我们应该学着如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人类当下面临的问题规模远超先辈的预期,我们需要培养最优秀的一代人来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将过去的枷锁打破,拥抱未来的挑战,从今天起,用丰盈的心态好好地教育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