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版前言

本书是根据“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编写的。这份教学计划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在研究、学习、借鉴了1990年12月ACM和IEEE/CS联合专题组发表的“ComputingCurricula1991”报告,并结合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电路与电子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应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包括:简单电路的分析,线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定理,一阶网络分析,三相电路的基本知识,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稳压电源。把电子学中的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电路等有关内容放到另一本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中去讲授。本书内容仅包括两方面:一是电路基础;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总结汲取了多年为计算机专业讲授电子技术课的经验。

多年来尚无一本计算机专业使用的全国统编的电路和电子学方面的教材。但任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的老师往往根据专业的需要,从多本教材中选择内容讲授。为了进一步适应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课的教学需要,东北大学电子技术教研室的同志曾于1989年8月会同几所兄弟院校的同行编写了《计算机电子线路与逻辑设计基础》,经过几届本科生的使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正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内容。使之更加适应计算机专业的需要,编写出这本《电路与电子学》。

二、保证基础,突出集成。

本书上篇为电路基础,下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上篇是下篇的基础。我们根据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需要,认真汲取了电路课的教学经验,筛选出最基本的内容进行重点阐述,以保证基础。在下篇中删除了大量陈旧的分立元件电路,而以集成运放为主线进行讨论。这样既节约了篇幅,又可与目前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相适应。作为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地要介绍元器件知识及基本放大电路,本书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保留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免在内容叙述上出现割裂和跳跃,并采用了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为主的分析方法,这样既保证了基础,又为集成运放的讨论做了准备。

三、讲清概念,立足应用。

全书授课总学时为60,其中上篇20学时,下篇40学时。篇幅有限,但涉及内容很多。因此,本书在论述方法上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而舍弃了很多烦琐的推导过程,尽量简化定量分析。本书作为技术基础课的教学用书,重点放在讲解基本知识方面,但从应用角度,对于新知识、新器件我们也给以应有的注意,并进行了概要的介绍,用以扩展读者的眼界。

本书在内容讲述过程中精选了大量例题,每章后面附有习题,这些例题和习题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深浅适当。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以供校核。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0章,其中第1,2,3章由刘淑英编写,第4,5章由蔡胜乐编写,第6,7章由李晶皎编写,第8,9章由王文辉编写,第10章由王永军编写。全书由王文辉、刘淑英主编。

本书由东北大学田志芬教授主审,田老师仔细审阅了书稿,写出了详细的评审和修改意见。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的教材编委会编委、东北大学教授朱家铿对本书做了全面细致的审阅,东北大学电路教研室副教授陈绍林、孙玉琴对本书的上篇也进行了审阅,他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本书正是遵照这些评审意见修改而成。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按照“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的要求,为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编写电路与电子学教材,应该说这还是一种尝试,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94年8月于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