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光盘安装
以下所有安装过程都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进行仿真。
2.2.1 新建虚拟机
运行VM,依次选中菜单项File→New→Virtual Machine…,将出现如图2-1所示的新建虚拟机向导,选择Typical单选按钮,单击Next按钮。在图2-2中选择I will install the operating system later.单选按钮,单击Next按钮。
图2-1 使用典型配置方式
图2-2 稍后安装客户机系统
如图2-3和图2-4所示,选择客户机操作系统为Linux,其版本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单击Next按钮。然后输入虚拟机名字及其存放位置。
注意:安装客户机操作系统的分区至少要保留10GB以上的剩余空间。
如图2-5所示,为虚拟机分配硬盘空间,并选中Split virtual disk into multiple files单选按钮,便完成了虚拟机的添加。单击Next按钮即可查看该虚拟机的有关硬件信息,如图2-6所示。
单击Customize Hardware按钮,即可修改VM虚拟机的默认设置。主要的设置项如下。
◇ 设置Memory:如果物理机内存不小于1GB,建议分512MB给虚拟机;如果物理机内存为512MB,建议分256MB给虚拟机,如图2-7所示。
◇ 设置CD/DVD:选中Use ISO image file单选按钮,并选择RHEL 5安装光盘的ISO文件,如图2-8所示。
◇ 设置Network Adapter:选择默认的桥接网络,如图2-9所示。
以上项目设置完毕后单击OK按钮,就可以启动了,如图2-10所示。
图2-3 选择客户操作系统
图2-4 虚拟机的名字及安装位置
图2-5 指定虚拟机磁盘容量
图2-6 完成虚拟机的添加
图2-7 为虚拟机分配内存
图2-8 使用ISO镜像文件
图2-9 设置网络连接类型
图2-10 启动虚拟机
2.2.2 修改BIOS中的引导顺序
如果是在物理机上安装,一般在开机时按住Delete键;如果是VM虚拟机,则在开机时按住F2键,即可进入BIOS设置画面。在菜单项中寻找Boot Sequence,将光盘作为第一个引导设备,并放入RHEL 5的安装光盘。
2.2.3 文本界面下的安装
1.使用光盘安装方式
启动后将出现如图2-11所示的RHEL5开机界面,按Enter键即以图形界面开始安装。这里在出现引导提示符“boot:”后输入linux text并按Enter键,即开始CLI文本界面的安装过程。建议使用文本界面安装,速度更快。
图2-11 RHEL 5开机界面
若希望从本地硬盘引导或从网络服务器安装,则应在引导提示符下输入linux askmethod。这里可以使用F2键查看其他的安装选项:
◇ linux noprobe——取消硬件自动检查,手动设置硬件参数。
◇ linux mediacheck——校验介质是否完整,光盘是否被破坏。
◇ linux rescue——在无法正常引导时,可以使用救援模式引导基本Linux系统。
◇ linux dd——如果有驱动软盘,可以使用第三方驱动程序来驱动现有硬件。
◇ linux askmethod——如果不使用光盘安装,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安装。
◇ linux updates——把以前安装过的Linux升级为新的版本。
2.检查安装介质
如图2-12所示,安装之前首先要检测安装光盘的完整性,这一步也可以跳过。之后系统会自动检测硬件设备,如果通过检查就开始初始化安装,出现如图2-13所示的欢迎界面,单击OK按钮继续。
图2-12 检查CD安装介质
图2-13 RHEL 5欢迎界面
3.选择语言环境和键盘布局
选择你希望在安装过程中及以后使用的语言环境,如图2-14所示。由于文本界面中不支持中文环境,若选择中文则会出现乱码的情况,因此这里选择默认的English,单击OK按钮继续。在如图2-15所示的界面中选择希望在本次安装和今后使用的系统默认键盘布局类型,一般选择默认的us(美国英语式),单击OK按钮继续。如果要在安装结束后改变键盘布局,可以在shell提示符下输入system-config-keyboard命令来启动键盘配置工具。
图2-14 选择安装语言
图2-15 选择键盘布局
4.输入安装序列号
在如图2-16所示的安装号码界面中输入RHEL 5相应版本的序列号,此处可跳过不填,对安装应用影响不大。
图2-16 输入RHEL 5安装号码
5.磁盘分区
接下来在如图2-17所示的警告中,系统提示已自动检测到硬盘sda,并提示要初始化该硬盘,单击Yes按钮继续。接下来的图2-18~图2-27都与分区操作有关。分区允许你将硬盘驱动器分隔成各自独立的区域,当运行不止一个操作系统时,分区就特别有用。
图2-17 提示要初始化硬盘
在如图2-18所示的分区类型界面中提供了四个选项:
◇ Remove all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选定驱动器上删除所有分区(包括由其他操作系统创建的分区)并创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 Remove Linux partitions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选定驱动器上删除所有的Linux分区(以前安装Linux时创建的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 Use free space on selected drivers and create default layout.——在选定驱动器上保存所有的分区,并使用现有的空闲空间(只要够用)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 Create custom layout.——自定义分区结构。如果你对在系统上分区信心不足,建议不要选择此项,而是让安装程序自动帮助你分区。
这里我们选择Create custom layout。在图2-19中显示了磁盘sda当前的分区信息,其中,device表示分区的设备名,start表示分区在磁盘上的开始柱面号,end表示分区在磁盘上的结束柱面号,size表示分区的大小(MB),type代表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如ext2、ext3、vfat等),mount point为挂载点,表示分区将被挂载的位置。其后就是对磁盘“/dev/sda”进行分区的过程。可以看出,目前磁盘sda还未作分区。
图2-18 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图2-19 开始对/dev/sda进行分区
在图2-19的分区界面的底部,有一些操作按钮,作用如下:
◇ New 建立新的分区。当选择后,一个对话框就会出现,其中包括的字段(如挂载点和大小等)都必须被填充。
◇ Edit 更改选定的已有分区的属性。
◇ Delete 删除选定的已建立的分区。
◇ Reset 取消刚才的设置,把分区恢复到其最初的状态。
◇ Raid 磁盘阵列,用来给部分或全部磁盘分区提供冗余性。要制作一个RAID设备,必须首先创建(或重新利用现有的)软件RAID分区。一旦已经创建了不少于两个的软件RAID分区,就可以选择此项来把软件RAID分区连接为一个RAID设备。
◇ LVM 逻辑卷,在图形界面下会出现此项。LVM(逻辑卷管理器)的目的是用来表现基本物理贮存空间(如硬盘)的简单逻辑视图。LVM管理单个物理磁盘,更确切地说,是磁盘上的单个分区。要创建LVM逻辑卷,必须首先创建类型为物理卷(PM)的分区。一旦已经创建了至少一个物理卷分区,即可以选择此项来创建LVM逻辑卷。
下面开始分区。我们在/dev/sda这块磁盘上规划了5个分区,分别是:/boot(100MB)、/(5GB)、swap(500MB)、/home(1GB)、/var(所有剩余空间)。
(1)建立/boot分区。如图2-20和图2-21所示,该分区应是磁盘第一个分区,首柱面号是1。挂载点为“/boot”(注意,挂载点目录若存在,则原先的文件将自动放在新的分区下,若目录不存在,则系统将自动创建),文件系统为ext3。引导分区一般使用100MB左右的固定大小,因此选中Fixed Size,填写大小为100。
图2-20 建立/boot分区
图2-21 /boot分区的起始柱面号应为1
(2)建立/(根)分区。如图2-22所示,设置根分区的挂载点为“/”,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大小(Fixed Size)为5000MB。如果选中Fill maximum size of (MB)选项,则允许先输入一个比较大的值,如果硬盘空间不够用,可以自动调整得小一点。
图2-22 建立/(根)分区
(3)建立swap分区。如图2-23所示,设置其固定大小(Fixed Size)为500MB。
图2-23 建立swap分区
(4)建立/home分区。如图2-24所示,设置该分区挂载到目录“/home”下,使用ext3文件系统,其固定大小为1000MB。
图2-24 建立/home分区
(5)建立/var分区。如图2-25所示,设置挂载点为/var,使用ext3文件系统。通过选中Fill all available space,将磁盘剩余空间全部分配给这个分区。最终的分区结果如图2-26所示。
图2-25 建立/var分区
图2-26 /dev/sda的分区结果
在如图2-27所示的警告框中单击Yes按钮,继续安装。
图2-27 分区警告信息
6.配置引导装载程序
在如图2-28所示Boot Loader配置界面中选择Use GRUB Boot Loader。如果不需要Linux从硬盘引导的话,可选择No Boot Loader不安装引导装载程序。引导装载程序默认安装在引导扇区。接下来,在如图2-29所示的界面中我们暂不设置GRUB加载内核时的内核参数,直接单击OK按钮继续。
图2-28 配置Boot Loader
图2-29 不设置GRUB加载内核时的内核参数
在如图2-30所示的界面中可以设置GRUB密码,该密码用于保护开机时的系统选单,例如防止通过单用户模式进入系统,提高安全性。这里暂不设置,直接单击OK按钮。在如图2-31所示的默认系统选单界面中单击OK按钮继续。GRUB默认安装在MBR中。
图2-30 不设置GRUB密码
图2-31 选择引导的操作系统
7.设置网络
在如图2-32所示的界面中单击Yes按钮配置网卡。在如图2-33所示的界面中选中启用IPv4支持。
在如图2-34所示的界面中选择默认的automatically via BOOTP,即通过DHCP自动配置网卡。如果你手工输入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信息,那么可能还需要输入默认网关、第一、第二和第三DNS服务器的地址。在下一个界面中选择使用默认主机名,即localhost。
8.设置时区
在如图2-35所示的时区界面中选中默认的System clock users UTC,即使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并且从列表中选择时区为Asia/Shanghai。
图2-32 配置网卡eth0
图2-33 配置网卡eth0选项
图2-34 选择自动配置网卡
9.设置root口令
在如图2-36所示的界面中为超级用户设置一个复杂密码,务必记住该密码。
图2-35 设置时区
图2-36 设置root口令
设置根账号及其口令是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Linux的根账号和Windows的管理员账号类似,用来安装软件包、升级RPM,以及执行多数系统维护工作。作为根用户(又称超级用户)登录可使你对系统具有完全的控制权。也正因为如此,建议最好在执行系统维护或管理时才使用根用户,并创建一个非根账号来处理日常工作。基本的原则是:在仅需要修复某项事物时,使用“su-”命令暂时登录为根用户,这样会减少因输入错误的命令而损害系统的机会。此外,应该把根口令设为你可以记住但又不容易被别人猜到的组合,建议混合使用数字、大小写字母,口令长度在5位以上,并且口令中不包含任何词典中的现成词汇。
10.定制软件包并开始安装
在如图2-37所示的定制软件包列表界面中选择要安装的RPM包。可以直接单击OK按钮,以便日后自主定制服务器软件。安装之前系统会进行软件包依赖性检查,如图2-38所示。
图2-37 定制软件包
图2-38 软件包依赖性检查
如图2-39所示,即将开始安装,并提示安装过程日志记录在文件“/root/install.log”中,在安装结束重新引导系统后可以查看到,以备日后参考。图2-40~图2-42显示了从格式化到解压缩光盘数据并复制到硬盘中,直至安装各个软件包的详细工作进度。若要取消安装进程,可以使用Ctrl+Alt+Delete组合键来重启机器。
图2-39 即将开始安装
图2-40 格式化文件系统
图2-41 即将安装软件包
图2-42 软件包安装进度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按下Alt+Fn组合键换到其他终端上;使用ls命令查看系统已安装的软件包;通过命令“ls /proc”查看硬件设备的信息;通过命令“more /proc/cpuinfo”查看内核中有关CPU的信息;通过命令“more/proc/meminfo”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执行df命令查看已挂载的磁盘分区的使用情况,等等。
安装的快慢取决于所选择的软件包数量和主机的速度。如果出现了如图2-43所示的界面,则表示Linux安装成功。单击Reboot按钮重启计算机。
图2-43 重启计算机
11.其他设置
在如图2-44所示的Linux登录界面,以root账户登录。在CLI界面下输入“startx”即可启动图形界面。如果要设置为默认在图形界面下启动Linux,则应编辑文件“/etc/inittab”,把id一行的第二个字段值由3改成5,如图2-45所示,保存退出。
图2-44 以root账户登录
图2-45 编辑文件“/etc/inittab”
运行reboot再次重启计算机,之后将直接进入图形界面,如图2-46~图2-49所示。
接下来进行防火墙设置。由于Red Hat厂商预设的过滤规可能会影响网络功能的使用,因此这里选择Diabled来禁用防火墙(但RHEL 5默认允许SSH服务),以免以后出现类似服务器无法ping出、FTP服务不能被访问等问题。建议SELinux选择默认的强制,但为了实验方便,这里选择禁用,如图2-50和图2-51所示。
图2-46 重新启动
图2-47 进入图形界面
图2-48 欢迎界面
图2-49 同意许可协议
图2-50 设置时区
图2-51 设置root密码
Kdump是在系统崩溃、死锁或者死机时用来转储内存运行参数的一个工具和服务。系统一旦崩溃,将导致正常的内核无法工作,此时将由Kdump产生一个内核,用来捕获当前内存中的所有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并将该运行信息收集到一个dump core文件中以便Red Hat工程师分析崩溃原因。一旦内存信息收集完成,系统将自动重启。在如图2-52所示的Kdump界面中直接单击Forward按钮即可。在如图2-53所示的界面中设置日期与时间。
图2-52 设置Kdump
图2-53 设置日期与时间
在图2-54和图2-55所示的设置软件更新界面中可以不用更新,单击Forward按钮继续。
图2-54 设置软件更新
图2-55 不使用更新
在图2-56所示的界面中,系统会要求添加一个普通用户账号。在如图2-57所示的界面中进行声卡的测试。单击Forward按钮继续。
图2-56 建立用户并设置密码
图2-57 测试声卡
在如图2-58所示的附加光盘界面中单击Finish按钮,然后在如图2-59所示的界面中单击OK按钮,系统将立刻重新启动,并且前面的设置也将生效。
图2-58 设置附加光盘
图2-59 设置附加光盘
在如图2-60和图2-61所示的图形界面中输入正确的账户名及密码,将登录成功。
如图2-62和图2-63所示,进入桌面环境后单击右键,在打开的终端工具中即可输入命令。
图2-60 输入用户名
图2-61 输入密码
图2-62 打开终端工具
图2-63 输入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