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人生是场找寻自我的旅程(2)

12岁的柯莱特这样抱怨他的学校。虽然他渴望上学读书,但上学后不久就开始对学校感到失望。老师的搪塞极其严重地打击了他在学校的学习热情。当孩子们进入了学习单词、背诵和理解课文的阶段。这时,聪明儿童再次发现同学们无法和自己保持相同的进度,这种状况让他们烦躁不安。为了保证全班同学都掌握课堂内容,老师们会不断地重复诵读课本上的句子。而在聪明儿童看来,这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另一种失望情绪可能会占据他的内心--学校并不是学习的地方,老师们似乎也不那么喜欢自己。于是,在未来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中,上课变成了一件漫长而索然无味的事情。聪明儿童在学校里既无法充分发挥自己智商上的优势,也得不到老师的鼓励。老师甚至会觉得他们的提问是在故意挑衅,这使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极为紧张。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强大的思维能力不停运转。演变到最后,他们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肆意奔驰,课堂成为了他们“自由思考”的地方,不仅思维难以集中,而且过多的思绪还会令这些孩子感到焦虑。很多聪明儿童都会对学校产生反感。然而每个学期依旧周而复始,不断来临,让聪明儿童觉得上学没完没了。

这种烦躁感挥之不去。

大部分时间,我和班上的其他小朋友都可以玩儿得很好。我们可以一起玩玩具,一起画画。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没办法与他们分享。他们不在乎我的画中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没有脸的人,他们也不关心为什么我走路的时候会突然间停下来看看天。因为他们不明白我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会这样想。这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他们只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夸奖。

五岁的辛迪还在上幼儿园,但年纪小小的她已经开始感到迷惑了。与人交往,获得他人的关爱,永远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但聪明儿童却总是难以找到和他人心心相印的感觉。他们感到自己和他人既相似又不同,时常无法理解他人的反应与态度。虽然聪明儿童看上去与人处得不错,但内心却很迷茫。与人交往成为了他们的负担。更糟糕的是,他们还经常感觉遭到排斥、遗弃或是讥讽,因而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会内心受伤。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在人际交往上会重复地遭受攻击,为什么身边的同学不能理解自己,甚至觉得自己很讨厌。聪明儿童成为了同学间的“丑小鸭”,有时候会被讥讽为“书呆子”。

为了保护自己,聪明儿童会变得越来越沉默,独自承受遭人排斥所带来的孤独感。然而,聪明儿童有时还会做出另一种反应--发号施令。你在上学时是不是也有想要指挥别人的冲动?你的潜意识里是不是也觉得自己知道面对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发号施令并非是因为聪明儿童自认为高人一等,而是觉得自己的决定对大家都好。他们反复强调自己的理由,摆出一系列的道理,对真相和事实过于执着。但是,聪明儿童的领袖才能经常得不到认可。这个问题在聪明的男孩中十分明显,因为他们在争取领导权力的时候总是急于表明立场,干涉他人,甚至与人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相对来说,女孩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会少一些,因为她们更善于妥协沟通,获取大家的一致认可,而不是像男孩那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在学校的种种经历会影响信心

聪明儿童在学校的遭遇会逐渐影响他们的信心,从词义上看,信心指的是信仰坚定(法语里的信心confiance源于拉丁文fides,后者即为信仰)。因此,一个自信的人也会对他周围的一切确信不已。他会相信人们之间可以彼此沟通,互相扶助。而聪明儿童的想法经常相反;他既无法相信自己,也不指望他人能够理解和帮助他。

●温暖的家庭在哪里?

聪明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足够的关爱以及耐心的陪伴,这些对聪明儿童来说大有裨益。但对其他家庭成员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付出。聪明儿童遇到问题会不分昼夜地刨根问底,他们无法满足于敷衍式的回答,有时候还会不停地争辩。在聪明儿童眼中,大人和小孩没有区别。因此在与大人相处时,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大人”会训斥自己,不明白为什么由“大人”来决定事情的对错,更不明白为什么由他们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会不断提出质疑:为什么我要做这个?做这个有什么用处?为什么这件事必须我做不可?……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在挑战家长的底线,让家长感到心力交瘁,有时甚至会忍不住大发脾气。

这种时候聪明儿童就会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无法包容这类行为,于是他们在无法找到答案的困扰之上又增加了焦虑感。如果爸爸妈妈大发脾气了,我该怎么办?于是聪明儿童渐渐将大人的反应理解为自己行为举止的“信号灯”--我们绝不能向大人提问,因为这样会打扰他们,给他们造成困扰。为了避免产生矛盾,他们努力将父母的行为举止当作是自己的榜样,但心中又充满了不确定,这使他们的自我认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从而陷入窘境。这种状况迫使聪明儿童不得不自己对事情做出判断,独自完成自我构建,而这种事情往往并非易事。

有时候家长会发现,虽然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极度幼稚。面对问题时会突然情感爆发,做出各种让人觉得过分或是难以理解的行为:过度兴奋,经常大声哭闹,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发怒,经常因为小事反应过度,不可理喻的感到恐惧,有时候喜欢赌气不愿意妥协……事实上,聪明儿童之所以会有这些过激表现,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过于丰富。尽管他们事后也会因为自己无法控制情绪而羞愧不已,但是家长很难理解他们的心理波动,这也是聪明儿童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于是,这些孩子越来越沉默,逐渐走向自我封闭。

扭曲的童年镜像:潜伏的危机

你知道吗?对自我形象的感知和认识很可能会在童年阶段遭到破坏和扭曲。你感觉自己十分强大,同时又感到万分迷茫。一方面,你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又因为与周遭一切格格不入而感到无助和脆弱。世界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你的内心渴望长大,可又害怕去面对未知的事物,害怕去面对所有纷繁复杂的情况,因而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之中无法成长。

但这个问题并不明显,你在小时候看上去身心健康,与他人关系融洽。你不会去寻求心理帮助,所以别人对你也知之甚少。但为了预防危机在其他聪明儿童身上发生,曾经受到困扰的你应当学会去理解和正确陪伴这些不同寻常的孩子们--也许你的孩子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和你有着同样的境遇,需要你引领他们度过不同寻常的童年,收获属于他们的幸福。

问题重重的青春期

童年过后,青春期随之而来。这种变化让聪明儿童感到更加茫然,因为他们发现身边的一切突然变得艰难、躁动和危险。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社会为青少年成长所设立的统一标准和规则。进入青春期之后,无论是衣着、举止还是情绪表现和需求都必须与其他青少年保持一致,市场上的广告宣传和社会观念也为这种观点推波助澜。聪明少年在青春期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在自我转化的同时努力保持自我。两者都以自我身份的建构为基石,而这也正是青春期的成长目标。

其实从词源上看,法语里的“青春期”一词Adolescence,源于拉丁文adolescere,本意为“成长”。因此,“青春期”实际上是指一个变化过程,它包括个体在身体、心理、智力、情感和人际关系上的转变。青春期是个人成长的一个动态阶段,而非仅属于某种独特的身份或是群体。这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其实,每个人在青春期都曾经有过或者即将感受狂风暴雨一般的体验。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你在这个时期有可能遭遇到各种严峻的挑战和痛苦的经验。因此,你需要保持理智,正确、客观地看待人们对青春期的不同态度,然后帮助聪明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

曾经有家长向我咨询:“您知道吗?我的孩子才刚满6岁,但是他的各种表现都像是一个青少年。他会不会是青春期提前到来了?”在这位家长的眼中,青春期似乎就意味着躁动不安,而且这种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无法避免的。作为孩子家长,他十分担心这个阶段会提前到来。

而当聪明儿童真正进入青春期并且出现各种问题之后,有些家长则会用这种话来安慰自己:“您也知道,他现在正处在青春期呢,出现这些问题很正常。”事实上,这种借口并不成立。如果把聪明儿童在这段时期内遭遇的种种独特痛苦和问题都归咎于青春期,就难以给予他们切实有用的帮助。

以上就是家长们看待青春期时的两种典型态度,这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青春期的忧虑以及偏见。如果把眼光放到那些正在经历人生重要时刻--青春期的聪明儿童身上,就会发现家长们最应当做的就是不偏不倚地履行自己做父母的职责,给予这些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克服不必要的恐惧、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最后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些也正是聪明儿童在青春期的成长中真正需要的东西。

迷茫过后是厌烦

虽然我只有10岁,但是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因为我的成绩非常好,学校允许我两次跳级。我很想和班上的女孩子一起玩,可是我和她们的爱好完全不同。如果要配合她们的兴趣,我就要装作很成熟的样子。现在,她们已经开始发育了,这让我更加难堪。每当她们聚在一起过夜时,我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她们总是笑话我还是小孩子,也不会和我一起聊关于男生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不正常的小矮人,每天跟在一群白雪公主的身后。

小小的茱莉亚一本正经地和我探讨同班女生的事情。聪明儿童往往会遇到身体发育滞后于智力发育的问题,这会让他们感到羞愧。而且,当聪明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一般都会产生强烈的集体认同感,总是不断尝试融入同龄人群体之中,希望自己和同学们融为一体,由此获得存在感和接纳感。因此,进入青春期的聪明的青少年都会对自己独特的人格感到排斥:智商高有什么用?这毫无意义,什么都不算!童年时期那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在青春期并未减弱,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好朋友之间似乎也总是存在距离,因此始终无法和同龄人真正地走到一起,总觉得自己不太合群。

这时,他们便会遭遇到青春期的第一个难题--行事方式和思维机制明显与他人不同。他们十分排斥自身的这些不同之处,由于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他们自己也难以认同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其他人一样,聪明青少年需要集体的肯定来给自己定位。由于难于融入同龄人的群体,他们逐渐陷入孤独和痛苦之中,有些人甚至完全自我封闭,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开来。如果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他们可能就会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排斥,因为不合群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与众不同的感受让他们陷入囹圄,难以脱身,更让他们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

你在青春期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不确定感?曾经有一位名叫美兰的16岁小姑娘一大早跑来向我抱怨:“有没有什么药能让我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停下来?”她看上去疲惫不堪,一副深受思维折磨的样子。聪明青少年的思维运作是无穷无尽的,复杂的思维网络可以联想衍生出无数的问题和假设,因此很难满足于精确统一的答案,而是从每一个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因此,无论是自我还是外部世界,在他们眼中始终是解不开的难题。这样的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做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并且不断思考:每个选择都会出现那么多的可能性,究竟哪一个才正确?如果每一种选择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那么哪一个才是相对更好的选择?这究竟是在做出选择,还是在否定其他可能性?

由此可见,如果聪明青少年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那么高智商不仅不能为生活带来便利,反而会导致焦虑。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早发现这些聪明孩子的心理问题,趋利避害,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难以选择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选择的阶段,需要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选择发展方向,选择未来。如果他们在面对诸多选择不知如何是好,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给出指示。诸如“你必须做出选择,因为你已经别无选择了”这种矛盾的说话,只会使处在青春期的聪明少年更加迷茫。正如我们所知,对他们来说做出选择本身就并非易事,现在人们又逼迫他们必须做出选择,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不知所措。

世界的正义在哪里?

“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为什么呢?”“和以前一样,我不舒服。”“你生病了吗?”“我很伤心。”“为什么呢?”“原因很多。”

“比如说?”“我们家冰箱里面有肉有奶,什么都不缺。可街上却有人在打架,有交通事故,还有拉里…….”“拉里?拉里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