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者序
《理智与情感》的英文名字为Senseand Sensibility,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小说之一,由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著。
作者简·奥斯丁,出生于英格兰汉普郡斯蒂温顿村,她的父亲乔治·奥斯丁系牛津大学毕业,兼任两个教区的主管牧师。简·奥斯丁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一年,只写了六部小说,《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丁一生未婚,生活比较富足。因为她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都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在当时,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较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理智与情感》是奥斯丁最富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该书出版两百年来,一直畅销至今,不仅被译成几十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而且还多次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华人导演李安根据该部小说执导过的同名电影《理智与情感》,曾获得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第四十六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五十三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多个奖项,足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之广。
《理智与情感》与作者的另一部名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在这部作品中,简·奥斯丁以她现实主义的笔调打破了当时英国以假浪漫主义为主流的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它讲述的是生活在英国一个乡绅家庭中的两姐妹--艾利洛和梅莉爱,以她们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用非常细腻的笔触以及生动形象的对白,描述了没有丰厚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理智与情感》展示了两姐妹的性格对比,姐姐艾利洛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梅莉爱则对感情充满幻想。因此,面对爱情的时候,两姐妹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小说正是通过这种“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从姐姐艾利洛的人生观、伦理观和社交观出发,叙述了大部分的故事,从而塑造了艾利洛这个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这也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而妹妹梅莉爱性格天真、善良,对爱情充满无限的遐想。当她们知道维罗宾只是利用他的社会地位玩弄梅莉爱真挚的感情,最后和富有的格雷小姐成亲时,梅莉爱才彻底认识到自己的愚蠢,她的母亲也非常懊悔当初对维罗宾的赞赏。这一切都衬托出了艾利洛一贯对事对人的态度是多么地明智。梅莉爱终于清醒了过来,后悔自己的幼稚,从此决定以姐姐为榜样,慎重处理恋爱和婚姻的问题。这时她才想到早就爱上她的勃朗德上校。上校和她们姐妹初次见面时,年纪已经超过了三十五岁,在当时十七岁的梅莉爱眼里,“他一定是个老光棍”,“他老得都能做我的父亲了”。上校一开始就爱上了她,由于他知道维罗宾品性卑劣,担心天真善良的梅莉爱会受到伤害,便密切关注着梅莉爱的幸福。经过长期的接触,艾利洛和她母亲都深深认识到上校心地善良、品格高尚。在梅莉爱病倒后,他去接坦斯沃特太太时,终于向她透露了对梅莉爱的爱意。梅莉爱吸取了教训,克服了十七岁时天真的恋爱观,愿意嫁给上校,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然而,对于维罗宾,作者却并没有刻意加以丑化。正当梅莉爱在别墅附近爬山不慎失足扭伤了脚时,他打猎路过,便把她抱起送回别墅。这是维罗宾的第一次出场,他英俊的容貌立刻征服了梅莉爱母女。此后他每次出现,作者总是通过别人的眼光,对他进行赞美。奥斯丁也并没有正面描写他犯下罪行的经过,而是通过上校首先讲出来的,最后还让他本人来自我表述一番,说他追悔莫及,对梅莉爱从未变过心。这一番话竟然博得了艾利洛的同情,这样看来,作者分明把维罗宾也当作那个制度的受害者来看待,并把埃登霍跟他作对比。两人都依赖富有的家庭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为了继承遗产不得不听命于富孀(丈夫去世的有钱女人)。但埃登霍为人正直,做事有原则,在个人的幸福面前最终违背母命,而维罗宾则屈服于环境所加的几乎毁灭性的影响,为了金钱牺牲了对梅莉爱的爱情,和格雷小姐结婚,后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在这部作品中,奥斯丁强调了一点:在当时来说,制度与人相比,制度才是最大的敌人,每个人都是这种制度下的受害者或者潜在受害者。
对于艾利洛,当她听到罗茜·司笛尔私下说她和埃登霍私订终身已有四年之久时,她强忍失恋的痛苦,并保证为罗茜保守秘密。在梅莉爱遭到维罗宾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甚至病倒时,她竭力安慰妹妹,帮助妹妹振作起来。当罗茜与埃登霍交往遭到埃登霍母亲弗朗司太太的反对,又让他与莫顿勋爵的独生女结婚,埃登霍因为拒绝而被剥夺继承权的时候,艾利洛的心胸依旧十分宽广,在受人之托后去通知埃登霍,他得到了一个牧师的职位,他有条件和罗茜结婚了。但谁也没想到罗茜反而去追求罗伯特,并且和他结了婚。这样,艾利洛和埃登霍二人才终成眷属。全书从喜剧开始,以悲剧进行,结果又以喜剧告终。
在该部作品中,奥斯丁对当时英国女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把笔下的女主人公放在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来考察当时社会中的财产所有权问题。由于以往的财产继承人都是男人,她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只能屈服于男人。处于这样的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带有敌意的世界上,女性又应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呢?奥斯丁的告诫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审慎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意行事。她认为情感对于女性来说,往往是危险的向导。如果遇到一个条件优越而用情不专的男子来追求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往往是可悲的。男方不是由于个人喜新厌旧,就是由于家长的反对而选择条件更好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方感情用事,就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难以自拔。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伦纳德·伍尔夫在“简·奥斯丁文中的经济决定论”一文中这样说道:“情节和人物在大多的程度上取决于金钱问题,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理智与情感》的整个开头部分环绕着坦斯沃特遗嘱中的财产问题以及年收入一万镑的雅亨·坦斯沃特太太的贪心不足而展开。”奥斯丁的创作意图是非常明确的。她干脆把原来的书名《艾利洛与梅莉爱》改为《理智与情感》,以强调她这个主题。
奥斯丁看到了当时英国社会制度问题的要害。但是,她并没有像后来的大部分作家如雪莱那样,成为时代的批判者。她在作品中揭示了社会制度的弊端,但基本上相信这种制度是健康的,而且能够自我完善的。所以,最多是用犀利的手法对个人的行为作温和的讽刺,并不流露出深恶痛绝的情绪。这正是她创作中的一大特色: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客观地勾勒出那些拥有财产和特权、贪婪自私的富裕阶层的丑恶嘴脸。这种绝妙的讽刺,在奥斯丁其他作品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如今,奥斯丁几部作品都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各种语言的译本层出不穷,读者也越来越多,许多学者对她和她的作品做了深入的研究。这说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