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实现民族复兴,离不开中国人的自信,离不开中国的自信。自信不是自大,而是实事求是,既承认不足,也肯定长处;谦虚谨慎而不必妄自菲薄,埋头苦干而不是好高骛远。只有自信才能使旺盛的中国有充实的灵魂,只有自信才能使我们无所畏惧地面对和克服所有的困难。中国曾经有过无尚的光荣,它应该成为今天我们自信的雄厚基础,成为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
本书第一章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梦”的中近期具体目标,以及从大历史观上对实现“中国梦”意义的评价,还分析了某些人反对“中国梦”的原因。由于“中国梦”并不是一个平白无故出现的空想,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延续,因此,第二章的内容是对中国几千年来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做一个简单回顾和总结。我力求对这部分内容的阐述能够不落俗套,并且将其放在与西方文化比较的背景下,这样会使得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和成就有更鲜明的参照。
“中国梦”之所以会在今天被提出来,关键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了巨大的失败和挫折。第三章讲述中国为何会遭遇一百多年的屈辱。我力图澄清西方中心论对于欧洲战胜中国理由的编造与美化。批判“西方中心论”是真正理解“中国梦”的一个基础,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第四章回顾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让中国重新崛起而做的努力,以及他们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成功,为何能够在一百多年来各种各样拯救中国的努力中脱颖而出,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成功的真正原因究竟何在?第六章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国内外原因,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的明确针对性,即从否定中国五千年历史,到否定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再到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这种否定成为颠覆中国、全盘西化的思想工具。因此,这部分内容还对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给出具有历史感的评价,并试图探讨根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办法。
第七章论述改革,尤其强调对于“改革霸权”的警惕,即,“只有我认可的改革才是改革,凡是我不认可的改革都不是改革”。这种“改革霸权”在当今中国或公开或隐蔽地存在。希望读者能通过此章节理解一个道理:当今中国“改不改不是问题,如何改才是问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这也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之一。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对其分别加以讨论。第八章关于“道路自信”的讨论,希望能够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容,批评“左右派”对“特色”的不屑与抵触,强调“中国特色”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其中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展开了讨论和分析,指出它可能只是一个理论陷阱,而非真实的发展陷阱。第九章关于“制度自信”主要讨论几个热点问题,即,民主、宪政和国有经济,批驳了一些关于中国制度的流行错误观点,并试图总结中国制度的合理性。
第十章讨论“理论自信”,对理论构建、理论创新的讨论不多,主要讨论在理论自信基础上的话语权问题,以及对建立理论自信的一些不可忽视的方面,例如,对毛泽东的评价。我认为,如果没有话语权,理论自信就会遭遇巨大挑战。第十一章讨论中国文化自信。自信的基础是文化的自信,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具有难以替代的优越性,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自信既关系到政治,也关系到经济,同样也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
第十二章着重通过中国传统的一个方面,讨论现代社会最热点的民主问题,以区分民主的本质和民主的手段,并分析它们在中国和西方社会的不同体现。希望读者通过这一章明白一个道理:民主并非西方独创,中国也绝非过去没有民主,以后要向西方慢慢学习民主,中国自古以来便在民主的本质上做了大量实践,并不逊色于西方。第十三章讨论“实干兴邦”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即教育问题、科技创新问题等,它们与“实干兴邦”应该是怎样的关系。此外,由于“实干兴邦”涉及每一个中国人,因此,“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也是一个问题,有人说,“美国梦”是个人梦,“中国梦”是国家梦,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
第十四章讨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中国梦”中最具生长性、最具不确定性的一个问题,因为,它不只是中国单方面的问题。美国能否正确理解“中国梦”,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建立有着密切的关联,于“中国梦”的长远前景也有影响。其中的关键在于,美国能否像基辛格所理解的那样,理解中华文明同它所代表的西方文明一样,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另一种文明?而非注定被取代的“落后文明”?最后,第十五章讨论“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及“中国梦”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我认为对于“中国梦”应该有一个超脱具体内容的理解。它并不是一个中国人做了几千年、一直没能实现,而现在很可能实现的梦,而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旧的梦想一经实现,便会有新的梦想。永远有新的梦想,意味着我们永远有新的追求和新的目标,永远有实现新梦想的强大动力。事实上,现在所提“中国梦”的具体内容、目标,与过去完全不同。未来,“中国梦”也会增添新的追求目标。在生活中,人们常说人要有精神追求,有理想,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中国人共同的理想,这就是“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是共同的理想。也许有人会对实现这一共同理想的手段有不同看法,但这并不影响共同理想的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对中国也开始担心,担心未来中国强大后会像它们历史上一样,后来者与先行者发生战争冲突。尤其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遭受了西方的很多欺辱,中国强大之后,会不会向西方复仇?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以及把当今中国比喻为昔日德国,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本书对此也做了分析,指出这完全是由于西方对中国不了解,自以为是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然,为了消除西方社会的这一狭隘心理,也有必要向西方社会更有效地传播我们高尚的文化和精神。长期以来,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西方只认为它们自己是正确的,对于中国声音,它们要么不听,要么不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这需要长期的工作,尤其需要我们的自信。
“中国梦”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目标,也是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全球化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只不过由于交通、通信等手段的发展,全球化在今天显示出同过去不同的特征,全球每个角落的联系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紧密。因此,人类需要更合理的世界秩序,实现“中国梦”对于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也有重大意义。实现“中国梦”对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也大有裨益。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中国曾经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仍将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中国人过去不比任何人差,现在和未来也绝不会比任何人差。中国需要这种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强大而坚定的自信,也是重塑这一自信的过程。
书中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刘仰
2014年2月1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