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历史遗迹
一、石器时代遗址
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广西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活动文化遗存,首推百色盆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分布在田东、田阳、百色、田林等县市境内的右江两岸阶地上,其年代距今约8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从1973年起,历年考古采集到的石器标本总数在4000件以上。百色盆地的旧石器用料一般为石英岩、石英、硅质岩、砂岩等,为砺石工具,又称“重型工具”。器型有各式砍砸器、尖状器、端刮器、手斧、手镐、薄刃斧、石锤、石片、石核等。以砍砸器居多,尖状器次之,手斧再次。
旧石器时代晚期,壮族地区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已有十余处。分别被命名为柳江人、麒麟山人、灵山人、荔浦人、干淹人、都乐人、九头山人、九楞山人、宝积岩人、定模洞人、白莲洞人、甘前人、祥播人、宾山人、云南西畴人,均属晚期智人。
柳江人遗址位于广西柳江县新兴农场西面通天岩内。麒麟山人遗址位于广西来宾县桥巩乡北部1.5公里处。九楞山人遗址位于广西都安县地苏乡九楞山溶洞。灵山人遗址位于广西灵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马鞍山洞穴内。西畴人遗址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西洒镇东南约0.5公里的石灰岩溶洞。定模洞人遗址位于广西田东县城西部13公里的定模山、右江以南约3公里的山间小盆地中。白莲洞人遗址位于广西柳州市东郊都乐生产队白面山南麓。宝积岩人遗址位于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附中校园内的宝积山宝积岩内。
壮族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与石器散布点至少有数百处,其中重要的有桂林甑皮岩遗址、柳州大龙潭鲤鱼嘴遗址、南宁贝丘遗址、钦州独料遗址、防城贝丘遗址、隆安大龙潭遗址。甑皮岩遗址位于桂林市南部;鲤鱼嘴遗址位于柳州市南郊龙潭山南部;石脚山遗址位于广西平南县正南大新乡新和村石脚山灯盏岩;感驮岩遗址位于广西那坡县城北后龙山山脚岩洞;小河洞遗址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栗坡县城畴阳河西岸约150米远的暗河道上;八宝铜木犁遗址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江西岸遗址位于广西扶绥县城西南,左岸拐弯北岸;顶蛳山遗址位于邕宁县蒲庙镇新村九碗坡自然村东北约1公里的顶蛳山;豹子头遗址位于南宁市柳沙园艺场那坝村豹子头;西津遗址位于广西横县西津东约750米的西竹坑处邕江南岸;大塘城遗址位于桂平县寻旺乡大塘城村西北的河岸台地上;上塔遗址位于桂平县寻旺乡上塔村西南浔江南岸台地上,西南约1公里处便是大塘城遗址;兰家村遗址位于柳州市东郊约5公里的柳江西岸台地上;鹿谷岭遗址位于柳州市西郊约7公里处;田坡遗址位于都安县三弄乡兴利村东南约500米远的田坡,在红水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尚来岭遗址位于马山县那陈村里记屯西北约500米的红水河南岸;北大岭遗址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旺乡八甫村那浩屯刁江与红水河交汇处的北大岭上(北大,壮语意为“河口”);革新桥遗址位于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东南约300米的右江台地上;南沙湾遗址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沙兰行政村南沙湾自然村柳江左岸的一级台地上;晓锦遗址位于广西最北面越城岭西麓资源县东北的延东乡晓锦村后龙山上;独料遗址位于广西钦州县那丽乡独料村西侧的禾塘岭上;大龙潭遗址位于广西隆安县乔建乡博浪村的平缓山坡上。
淡绿色玻璃托盏(东汉)摄影:李桐
重环纹双耳铜盘(西周)摄影:李桐
二、左江流域崖壁画
左江流域崖壁画始于最南的宁明珠山,终于扶绥县仙人山,沿江200余公里分布两岸,共73个崖画点183处。绝大部分的崖壁画画面地点选择在河流转弯处的陡峭绝壁上,上插云天,下临深渊,距水面高20~40米、最高达120米。崖画以人物画像最多,约占所有图像的80%,余者为动物画像和器物画像,还有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等。宁明花山崖壁画画面宽221.05米,高约40米,尚可辨认的种种画像1800余个,除上面提到的画像种类外,还有男女交媾图、渡船图、雄性狗图、扁茎剑、各式铜鼓纹饰、路线等图像,堪称壁画的代表作,规模之大,画像之多,气势之磅礴,在国内已发现的壁画中首屈一指。画面中的中心人像人身蛙形,有些超过2.5米接近3米,铜鼓图像直径在1米左右,与出土实物差异不大,体现了博大为美的艺术特点。崖画反映的是壮族祖先打扮成蛙图腾过节的欢歌狂舞盛况。
铜壶(西周)摄影:李桐
三、罗泊湾墓葬群
位于贵港市城郊,古墓葬分布密集,连绵不断。目前已发现最大的古墓有4座,即罗泊湾一号墓、罗泊湾二号墓、风流岭西汉椁墓和南江村古墓。从1954~1988年,已发掘古墓500多座,出土文物达10000余件。
罗泊湾一号墓包括封土堆、墓道、墓坑、椁室、车马坑、殉葬坑、器物坑等部分。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陶、铜、铁、金、银、锡、玉石、玛瑙、玻璃、竹、木、漆、麻、丝等。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车马器、乐器、兵器、木牍、木简、植物种实等。其中,陶器50件,铜器192件,铁器25件,尺2件,木器仅存208件,漆器保存完整的22件,复原31件,木牍、木简和封泥共19件,丝麻织品原物均已腐烂。根据墓葬结构风格和随葬品,专家推测此墓时代为西汉初期,上限至秦末,下限不会晚于西汉文景时期,即赵佗称王的南越国时期。墓主人生前很可能是当时地方机构的最高官吏,布山县是南越王国的桂林郡治,桂林郡守、郡尉死后葬在这里,完全是可能的。
罗泊湾二号墓由封土、墓坑、墓道、椁室、殉葬品等五个部分构成。此墓历经盗掘,主要发现数量较多的车盖弓帽(已残破不全)、漆皮和漆器残片。在前室中部还发现铜车器和铁箍各一件。后室东边厢存有陶罐、五联罐、盆木桶、铜壶、铜鼎、弩机、木炭和植物种实等,西边厢有陶罐、五联罐、陶甑、三足盒、纺轮、温壶、盆、铜镜、铜鼎、铜熏炉、无字玉质章、木梳(置于一漆奁内)、猪牙及猪的骨髓。中厢有少量的车盖弓帽和一件小型铜车器,头厢有一方“夫人”玉质印章,还有陶罐碎片。棺室还有玉璧、玉璜、玉镯、玉龙形拐杖、金饼、铜镜、铜矛、铁斧、封泥等。出土陪葬品共计123件。其中以陶器为主,间有玉、铁、木和金器,还见到了漆器、竹器和纺织品痕迹。从器物用途分为兵器、炊器、储容器、货币和随身用品等类。其中陶器83件,铜器15件,铁器3件(包括盗墓者留下的一件),玉器8件,木器3件,金饼、铜扣及封泥共5件,漆器残片,植物实种计有青梅、橄榄、李、花椒、菜子、瓜子等7种。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推测,此墓葬时间为西汉初年南越王国时期,墓主人可能是赵佗王国派驻当地的相当于王侯一级的官吏的配偶。
玻璃龟形器(西汉)摄影:李桐
玻璃环(西汉)摄影:李桐
漆绘铜盆(西汉)摄影:李桐
风流岭西汉木椁墓位于今贵县北郊风流岭。该墓早已被盗,今出土文物主要有大铜马,高约83.3厘米,雄性,体形高大,昂首张嘴,前腿后翘,呈奔驰嘶鸣状,为广西出土文物中较珍稀的一件。另有一件牵马架车铜俑。俑为一带须老者,面目端庄朴实,戴帽、披肩,身着盔甲,双腿跪坐,两手在胸前紧握作牵马状。同时出土的还有镏金铜四辖、马衔、铜弩机、铁车戟和车马饰等文物共40多件。
南江村古墓葬位于贵港南面郁江南岸的南江村西面。此墓直径20米,高6米,经勘探已发现陪葬漆器木屑出土,还有蓝色穿孔料珠一粒和墓壁。墓呈馒头形,高顶,初判为汉、晋古墓。属古墓葬群中较大的墓葬之一。
四、钦州隋唐碑与隋唐古城
清道光六年(1826年),在今钦州市久隆镇新明村石狗坪发现隋朝宁越郡钦州市正义大夫墓志碑一方,系当地豪酋宁氏家族族人宁贙墓内所出。碑属石质,铭文分30行,每行39字,出土时损伤13字。1920年在钦州平吉公社平心村后背山山冈又发现唐朝钦州刺史宁道务墓志碑一方。碑系陶质,出土时碎为十片,修复方能识别拓印。铭文分30行,每行有40~50个字。1977年和1981年,又分别在钦州久隆公社的新明大队、草青大队两地发掘了七座宁氏族人的墓葬,共出土文物130多件,这两方墓碑及出土文物成为研究宁氏一族及相关历史的珍贵资料。
宝塔形尖顶活链锡铜壶(元)摄影:李桐
钦州隋唐古城遗址在钦州市东北50里的久姓镇上东坝村东北。城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80米,开有东、西、南、北四城门。古城坐北朝南,城墙用红色土夯筑而成,极坚实,墙高出地面5~10米,墙底部厚8米,墙顶厚3~4米。城址四周护城河尚依稀能够辨认。城址内出土文物有板瓦、筒瓦、莲花纹瓦当、绳纹红砖、菱纹红砖、青瓷碗片、玉璧形碗足、青瓷罐等。
灵山县唐旧城古城址位于灵山县旧州镇驻地西南部约300米,北靠山冈,东南临旧州河。城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50米,四周土墙均有残留。城墙残高2~3米,厚约2米,系用黄色泥土夯筑。北门尚残存,其余城门已全部毁坏。城址遗物有筒瓦、板瓦、陶罐口沿残片。
侈耳兽足铜鼎(战国)摄影:李桐
越州唐古城位于浦北县泉水镇坡子坪村前,北距县城约65公里,西距公社约12公里。古城南濒南流江,依山势建成,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地势极为险要,可扼今浦北、合浦、博白三县交界一带。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南墙长360米,西墙长280米,北墙、东墙依山势构筑。整个外城面积为250亩,包括四个小山包在内。城内东北面三个山包,呈品字形。内城构筑在西部一个山包旁,呈长方形:南北宽约130米,东西长约160米,外城四周均有护城池。故城遗址中发现大量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瓦当、城砖以及一件唐朝乾元年间的铜钟。
浦北县唐旧州古址位于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北依南流江,北距镇所在地约1公里。因破坏严重,无法从地表丈量城址尺寸,但从整个地势观察,城址分为内城和外城。在城址内发现的遗物有筒瓦、布纹板瓦、莲花纹瓦当、玉璧形碗足、青黄釉陶片等。
五、唐代智城峒遗址
上林县唐代智城峒遗址已无地面建筑,非常荒凉,分内城与外城两部分,中间有城墙隔开。总体形状呈弯月形,东西最宽处为530米,南北最宽处为250米,内城面积1.15公顷,外城面积为5.04公顷,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城内文化遗存有4道城墙、3个池塘和1个水井,并发现有石磙、石臼、石碾槽、智城峒碑等遗物。智城峒碑是智城峒址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属于摩崖石刻。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碑文由序文、诗两部分组成,内容为盛赞智城峒及附近的自然环境,颂扬韦敬办的文治武功。全碑共24行,直书,字径1.5厘米,首行42字,末行32字,其余每行47字,行文1108字。碑文中的“日、月、星、天、地、年”皆用武则天自造字,还杂有变体字、异体字和俗字。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则在澄泰乡洋渡村石牛山脚下,与前者距离约4.5公里,大宅颂所称颂的是智城峒唐朝时期的整体建筑及周围的生态环境。
捶碟花鸟摩羯纹高足银碗(宋)摄影:李桐
六、土司城遗址
明清时期,壮族地区各地土司都建有城垣,城垣规模大小视其管辖范围及经济基础而定,土司城外墙基本都是夯筑土墙,衙治既是办公判讼的地方,同时也是土司家属起居之地和土司祠堂之地,一般都用建筑物作围墙。
平果思恩土府遗址先建于今平果县,后又迁至马山县。平果县思恩土府遗址位于今平果县旧城乡政府驻地,原是唐宋时期思恩州州治,明初为思恩土府治所。旧城依山而造,四围是山,凡低矮处皆垒筑城墙,城墙周长约3公里。目前保存较好的是八峰山上的一段及东部的一段。东城墙残长200米,宽8米,残高5~6米,两侧用石块垒筑,中间填土,垒彻门石头很大,有些重一百余公斤,一般也有二三十公斤,城墙非常牢固。
壮族忻城土司衙门
忻城土司衙门旧址,坐落在忻城县城的翠屏山脚下,被誉为壮族“故宫”,是目前所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土司衙署建筑群,系莫氏第八代世袭土知县莫镇威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所建,后多遭兵火毁坏,新中国成立后修复。忻城土司衙门坐南朝北,高于旧有街道,背后是翠屏山,山南有芝江河,是天然的护城河。土司衙门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现仍保留的建筑群有衙门和祠堂两大部分。衙门由照壁、前门、正堂、长廊、二堂、三堂、后院组成轴线,另有西辕门、东花厅、西花厅、东厢房、西厢房和兵舍、牢房分布左右。祠堂分照壁、大门、祭堂和正寝四个部分,是祭祖圣坛。二者建筑群占地9500平方米,全部是砖木结构,飞檐挑脊,镂空花窗,庄严雄伟。另有附属建筑,三清观、代理土司府第、练武场、关帝庙、伴云亭等,另有亭榭、小桥和土司官塘,西北有土司陵园,园门立有华表和石牌坊,神道旁立着石俑、石鼓、石马、石牛、石狮、石象。
马山思恩土府城址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乔利街西侧的那旧屯,南为石山,北为土坡,中有小河自西向东流经,东西两侧为开阔地带,城墙沿土坡北面砌筑。思恩土府从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到嘉靖七年(1528年),在乔利建署长达86年之久。现仅在拉旧屯侧保留有长50米、宽5米、高2米的墙基,其上外侧保留有高0.7~1.2米、宽0.3~0.5米的护体墙,城中皆辟为耕地。
迁隆峒遗址位于广西宁明县那堤乡迁隆村。宋朝时曾在此设迁隆州,明朝洪武初年因黄氏土司丢失州印而降为迁隆峒巡检司。遗址内未见有宋代建筑遗迹,几乎都是明清时期文化遗存。现仍有两千余居民居住,全部为壮族。城址呈“十”字形,分东、西、南、北街,各有城门,城墙为土夯,少有保存。街道宽约5米,铺青石板,两侧民房较低矮而整齐,旧时街道以东街保存较好。州署设在北街,地势较高,目前仍看到衙署地面上有26个石墩,分两行排列,石墩与地表平。衙署遗址内还有一个石刻狮子,刻工古朴流畅,为明代文物。南门外有石狗两只,东街有北帝庙和迁善书院,北帝庙仍留有石柱础,饰仰莲纹,似为明代产物。
忻城莫土司衙门建筑图案 摄影:何敏
靖西归顺州衙遗址在广西靖西县旧州街上,北靠高山,前有旧州河,土司衙门已无地面建筑,但在遗址当中仍可看见明朝的花砖、铺地砖、柱础等文化遗存。
下石西州衙门遗址位于凭祥市夏石小学校内,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从下石旧州迁徙茶柳(即今凭祥市夏石小学校内)建筑。衙门已毁,现仅存石柱础及残损的土城墙和碉楼。土城墙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残高20米,厚0.4米。碉楼呈正方形,用石灰、泥沙夯筑。现有3层,每层长3.4米,宽3米,高2米,有3个小窗口,入口处是泥土夯成的通道。碉楼顶部已毁,每层隔板已失,其他基本完好。
江州土州衙门遗址位于今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州街南100米处。主体建筑几经拆迁,现已毁坏,仅存衙署大门前台阶、石狮、石鼓。
下旺土司故治位于今广西平果县海城乡那海街,石城。正南倚靠观音山,其余三面长500米,高2米,东、西、北面各设一石门,东门名“古”,西门名“律”,北门名“绍兴”。
归德土州故址在今坡造乡归德村,清代辖四地,东接武鸣县,西接上林县,南接隆安县。
广西忻城县土司衙门简洁的木窗花纹
果化土州在今百色市平果县果化镇槐前村太平屯。旧筑有土城墙。
西林岑氏家族建筑群位于今百色市广西西林县那劳村驮娘江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群占地面积共8971.61平方米,皆为明清时期建筑。主要建筑有岑氏土司府、宫保府、南阳书院、增寿亭、荣禄第、岑家祠堂、思子楼、孝子孝女牌坊等。
远街寨遗址位于今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思林镇西南3公里的远街村,是南宁市上林县黄氏土官的衙门所在地,为清代所建。寨建于台地上,高出四周约3米。寨址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40米,总面积在1万多平方米。旧有砖砌围墙,其东西南三面有护城河环绕,河宽15米。寨门设在东面,门宽3米。地面建筑已全毁,仅余寨基部分。
广南侬氏土司衙门遗址在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第一小学内。衙署占地11000多平方米,原有大堂、鼓棚、监狱、代办房、签押房、书房、议事厅、五凤楼、土司家属起居室等建筑,现在大部分已毁坏,仅存衙门大堂部分。遗址内的石刻如大门前的石狮、石台阶、望柱、柱础、花砖等,都有保存。
阿用古城遗址坐落于云南省富宁县阿用乡西北面阿用街后面约300米远的山坡顶上,城依山势而筑,墙为土夯。原城墙约500米长,现仅存23米,残高2米,宽2.3米。
錾花摩羯纹花口高足银盘(宋)摄影:李桐
阿雅龙氏土司遗址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八寨北面。城依山而建,居高临下,地势险峻,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分前、中、后三营,设东、西、南、北四门。石垒城墙,全长约530米,最高处3米,墙体除东、西、南局部坍塌外,北面保存基本完好。
壮族土司城址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