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5)
现在很多父母急着让子女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不够丰富,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太多有趣的事,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子女身上。现在大城市出现了一种“新潮婆婆”,她们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不会把子女的婚姻、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主题。我有个同事的婆婆就经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跳伦巴,还喜欢到处旅行,哪里有闲心催着儿女生孩子?也不会去管小夫妻家务活怎么分配。按她婆婆的话说,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她也有自己的生活。以后如果生了孩子让她帮忙带,她当然愿意,但不能指望由她完全照顾,孩子还是应该由妈妈带,她只是帮帮忙。我的这位同事和婆婆相处得非常好,婆媳矛盾基本没有,婆婆出国旅行回来还会给儿媳带化妆品。当然这类“新潮婆婆”也会和儿媳闹矛盾,比如有的儿媳就会觉得:我们夫妻俩这么忙,你这婆婆怎么就顾自己玩乐,不帮我们做家务,不帮我们带孩子?我觉得这是沟通的问题,双方没有把权利和义务讲清楚,这并不是婆婆的错。我在豆瓣上看到好几篇写自己婆婆的日记,好几位豆友的婆婆都很有情趣,有会弹钢琴的,有会画画的,还有会做刺绣和布艺的,可以看出她们的老年生活不会寂寞和无趣。
二、找到另一个自己
我以前的上司是个工作狂,是一个大龄单身女青年,和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经营多年,算个女强人吧。在她手下干活很辛苦,我常常跟着她出差,也经常加班,最忙的时候在机场候机时都在赶方案。某个周一,我们一起出去开会,路上谈起周末怎么过。她说:“我喜欢工作,周末不工作我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什么,很无聊。”我忽然觉得那么强悍的她好可怜,只能靠工作填充生活。被工作奴役是不是人的一种残疾呢?其实像她那样,工作是生活全部的人很多,不工作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做什么。如果你有自己的爱好,不工作的时候就会过得比较快乐,不会茫然无聊。
世界广,生活苦,你得有个爱好,不然老了自己寂寞、孤独,没生活情趣不说,还会不自主地插手子女的生活,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我个人认为兴趣爱好对于人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会让你过得更快乐、更充实、更温暖,也会给你带来新的人生平衡,为你开辟新的事业方向,或者让你获得更多的财富。
前两天在周报上看到一个专题很有意思,叫《另一个自己》,里面讲了好几个人的故事。其中一个男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上海念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户外观鸟活动,从此喜欢上了观鸟,也非常注重保护鸟类。看到别人捕鸟、卖鸟就去报案。一来二去,在民警圈混了个脸儿熟,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毕业时,杭州公安局招人,他应聘成功了。当民警之余,给当地的报纸写写观鸟趣闻,后来获得了一份国际奖学金,他去国外读了环境教育的硕士。毕业回国后,他的工作却不理想。有一回,他去了西双版纳观鸟,邂逅了当地的热带植物园,受到震撼,就加盟了园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文章结尾,他说:“永远充满喜悦地看每一朵花。”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经历都跟“观鸟”爱好紧密相连,如果不是观鸟,他当不上民警,也无法去留学;如果不是观鸟,他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他的爱好带给了他真正想要的生活。
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好几个。台湾作家侯文咏是台大的博士,麻醉医师,因为热爱写作,在医院工作之余写故事,随着自己的声名鹊起,写作收入的增加,他辞去了医院的职务,开始了职业作家的生涯。另一个医生作家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他是加州的一名内科医生,但是他的爱好是写小说,常常把小说念给家里人听。随着《追风筝的人》的畅销,他的收入增加了,还可以利用休假的时间继续写小说。他的第二本小说《灿烂千阳》也获得了成功,这使他步入成熟作家之列。他们的兴趣爱好都使他们获得新的人生和财富。
三、因为爱好,痛苦不会要了你的命
说到观鸟爱好者和作家,我想到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小说《自由》的作者),他的好友华莱士的自杀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的随笔中有一段谈及了和好友观鸟的情景。“有一次,我们驾车到加州斯汀森海滩(Stinson Beach)附近,我停下车来,让他拿望远镜看一种长嘴鹬。这个品种之高贵,在我看来无须赘言。他用望远镜看了两秒钟,便颇为厌倦地转过头去。‘嗯,’他带着特有的那种空泛的礼貌腔调说,‘挺漂亮。’在他去世前的那个夏天,我们一起坐在他家的露台上,他抽着烟,我眼睛一刻不离房子周围的蜂鸟,而他却可以一眼不看,我不禁为之悲伤。在他下午服药后小睡时,我则在研究厄瓜多尔的鸟类,为下一次的出行作准备。我明白了,他难以排解的苦恼与我尚可排解的不满,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我可以在观鸟之乐中逃避自己,而他不能。”
这段文字有人解读为深表同情,有人解读为洋洋自得,我则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对比之后的悲悯,他的好友除了写作再无其他爱好,而自己还可以逃避到观鸟这一爱好活动中。有的时候,因为有爱好,你觉得一切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
有不少豆友给我写信抱怨自己的工作,说非常不喜欢,觉得空虚毫无意义,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如果你没办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培养一个爱好,即使每周只花几个小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其中,也会使一切看起来更加舒服,对本职工作也会更有耐心。爱好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平衡、充实与健康。
肯·罗宾逊在《让天赋自由》一书中说:“即使精疲力竭的时候,我们所热爱的活动也会让我们充满能量;而我们在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去做不热爱的事情,也会在几分钟内就精力耗尽。”所以与自身真正的爱好紧密相连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给你的生活带来快乐,也能振作你的精神,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书中他讲了一个叫比尔的汽车配件销售员。他的工作是给客人推销各种各样的汽车配件,功能、颜色、款式、型号非常多,常常要帮客户从几百甚至上千种样式中作出一个选择,工作非常琐碎,但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拍冲浪的摄影师。肯·罗宾逊说:“比尔在为冲浪拍照的过程中找到的满足感和兴奋感,使他更容易高效率地从事这个看起来相对单调乏味的工作。他在摄影中找到的创造性出路使他在自己正式的工作中也更加有耐心和乐于助人。”通常来说,如果你的工作令你不满意,那你的爱好就有补偿的作用。我觉得爱好使一切痛苦变得更容易忍受。坦诚地讲,我最痛苦的时光都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的。投入自己的爱好中,这是我逃避痛苦的方式之一,它会让我的内心获得真正的平静。
我有个朋友喜欢弹吉他,工作压力很大时,他只要一回到家,拿起吉他弹一曲,压力就烟消云散了,觉得一切好像也没有那么痛苦。他说弹吉他还让他变得更有耐心和细心了。有个男同事在公司干了六年,因为公司组织架构扁平,他并没有做到很高的职位。他有机会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但是当初由于没钱,另外两名合伙人创业的时候他就没加入。现在公司发展成有上百人、年产值达上千万的规模,很多人会认为他会觉得生活没意思,但是他依然快快乐乐地上班、下班。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爱好,他每年都组织并领队去沙漠等偏远地方旅行,也有自己玩户外的朋友圈,有非常丰富的自助游经历,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改变行业,但是他告诉我,他喜欢自己这种平衡的生活状态。我想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的人生也很成功——他做到了平衡地生活,更好地生活。
迈克尔·福代的《人类幸福》中这样写道:“幸福的人们似乎总是比其他的人有着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感觉自己生活得不幸福,也许只是你缺乏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些幸福的人有更多只是为了快乐而做的事情,他们也会花更多的时间,比如在特定的某一天或者一个周末,去参加一些有趣的、让人振奋的、令人愉悦的活动。爱好会给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带来很大的满足感。肯·罗宾逊说:“情感的满足与精神的成就感能为个人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与我们所从事的创造物质财富的工作所带来的快乐不相上下。”
四、关于如何找到你的爱好的几点方法
有豆友问我,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觉得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怎么办?还有许多豆友发邮件问我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你投入其中、忘记了时间和自我。这里只能提供一点个人化的方法,仅供参考。
1.找一张白纸,列出5~10个自己相对喜欢做的事情。看电视、打麻将、吃零食、睡懒觉都不算,它们称不上爱好,诸如写作、旅行、做手工之类的才行。写得稍微详细一点比较好,比如喜欢阅读小说,尤其是日本推理小说,喜欢跳舞,尤其是拉丁舞,喜欢养花,尤其是养那种肉肉的植物……这会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2.从列表中找到1~3个自己相对喜欢的事情,长期坚持去做。你说你爱好读书,但是一个礼拜都不去翻一页书,我就会觉得你说你爱读书很假。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不是说那就是你的爱好。爱好类似终身伴侣,它是你每天都会去做的事情(做不到每天,至少每周都会花几个小时去做),既然它是你的伴侣就应该经常和你在一起。我因为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才开始跑步的,跑了近一年才形成爱好。现在跑了近两年,从跑1500米都气喘吁吁到现在10公里跑完还能谈笑风生。
3.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愿意尝试的勇气。天天死宅在家里看韩剧、看美剧、打游戏是找不到爱好的。我一个同事的妻子,爱好是做甜点。起因很偶然,有个朋友约她去看一场做蛋糕的比赛,她就去了,从此以后爱上了做甜点,现在已经会做好吃又好看的曲奇了,还有带玫瑰花的蛋糕。当她做蛋糕时,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你可以看到她双眼闪耀的光芒,可以在她的脸上看到一种令人动心的喜悦之情,那是一种沉醉的幸福和满足,怪不得她的丈夫说:“我老婆做甜点的时候最美。”我还认识一个朋友,他的爱好是听讲座。开始也很简单,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免费讲座的介绍,就去了,听完之后爱上了那种听讲座的感觉,现在已经听了近百场免费讲座。我喜欢上一个人旅行是在两年前的春节,因为买不到回老家的火车票,决定一个人在鼓浪屿过年,从此就爱上了那种一个人自由自在旅行的感觉,然后才有一个人去西藏旅行20天的美好经历。大胆尝试是非常美好而不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找不到自己的爱好,至少可以解自己,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4.持好奇和持续学习的心态。对于很多事情,你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不会。你不识字,又怎么会爱上阅读呢?你不会游泳,又怎么会爱游泳呢?你每次都把菜烧焦又怎么会爱做菜呢?持续学习的心态和精神很重要,我的偶像村上春树就有这股学习精神。铁人三项不会,去学;英语讲不好,去学;不懂翻译,去学。所以他的爱好才会那么广泛,既能写小说、翻译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也能写爵士乐和古典乐乐评,还能跑超级马拉松,写体育专栏。人都喜欢做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当你持续学习有进步时,就会越来越喜欢去做这件事。友邻水湄的公公就自学了拍摄和剪辑,因为做得好,现在打算开自己的工作室。拥有持续学习精神的人才会有爱好傍身,一生乐趣多多。
慢生活——恋恋图书馆
一、一人一座“纯真博物馆”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写了一本我看了半年都没看完的厚重小说《纯真博物馆》。讲了在伊斯坦布尔,一个30岁、有婚约的阔少爷凯末尔爱上了自己的穷亲戚——18岁的清纯美少女芙颂的故事。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似乎并不单一,爱情、时间、寻找、欲望和占有都是他要表达的内容。凯末尔爱芙颂的一切,也爱芙颂爱过的,甚至触碰过的一切。他痴情又忧伤地收集着心上人摸过的所有物品:“盐瓶、小狗摆设、顶针、笔、发卡、烟灰缸、耳坠、纸牌、钥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针……甚至是4213个烟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纯真博物馆”,纪念永失的爱人芙颂。每当伤心难过时,他就去那里待着,触摸那些与爱人有关的物件,以此缓解内心的痛苦。这种行为后来成了顽固的习惯,甚至成为他生活中无法割裂的重要存在。看这本书时,我会想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座自己的“纯真博物馆”,在那里,敏感、脆弱、受伤、压抑、痛苦的心总能暂时得到恰如其分的抚慰,或者说,在那里,内心的痛苦总能得到暂时的、完美的消融,即使只有一刻也是好的。那个地方可以是咖啡馆、公园、教堂、游泳馆、某个小镇的小旅馆,也可以是母亲的后院、自家的厨房……对我来说,这座“纯真博物馆”则是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