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术2: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影响力是怎么形成的?(1)

职位并不等于影响力

当你获得一项重要提升时,先不要暗自惊喜,因为这并不代表你的话语权提升了。事实上,一个人影响力的大小,和他的职位高低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在我们影响力的背后,是权力、实力和可以改变事情的能力,而不是虚名与头衔——哪怕它们光环闪耀。

本书的第一个话题是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一项热门讨论。这并不奇怪,因为被控制在庞大“金字塔”中的所有人都很关心职位、地位或者名声这样的问题——这些思考就像早就设定好的程序,使人们各安其位,而不会去追索那些可能影响塔基稳定的疑问。同时,这也是社会媒界的讨论和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主流热点。

那么,“获得更高的职位就代表着我在社会中地位的提升吗?”还有,“一个人的影响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是由我的位置决定的吗?”

在一些人充满期待地提出类似问题时,一定有人毫不犹豫地回应这种傻瓜式的疑问:“当然喽!这还用你问?我辛辛苦苦地工作了十几年,就为了让自己的职位再向上升两级,哪怕一级也是好的,这也意味着我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说明我可以更有力地影响别人。”人们坚定地怀有这种想法——坐在更高的位置上即意味着他能够对周围的人更有效地驱动,以使人们服从于他的意志。

可是,如果你仔细想一想,或者亲身经历一遍,你还会这样坚信?我有一个朋友,工作做得很辛苦,突然有一天他打电话跟我说,他从部门主管升为了副总,然后他到处请客,家人也很高兴。确实,他在该公司任劳任怨辛苦了十几年,从一名普通销售做到了高级销售经理,多少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终于当上了部门主管,现在又迈了一大步,成了副总经理,进入到了核心管理层。

但是不久后,他就满面愁容了,再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逐渐地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越来越低了,再也不比从前。以前在主管的位置上时,虽然职位不高,但他控制着全公司最重要的销售部门,是整个公司收入的支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公司副总有一大堆,他成了大闲人一个,有他没他一个样。这表明,他的职位增高了,却失去了独特性。

听他说完,我对他讲:“如果你追求的只是一个头衔,那恭喜你,你达到了目标。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更大的成就感,现在的情况对你来说则是非常失败的。”

这就是权力与影响力的互动秘密:那些戴着更漂亮帽子的人,他们不一定是站在塔尖的真正的成功者,比如在一个企业中,权力和影响力的大小从来不会看你坐在哪一把椅子上,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因为职位有时只是一种名号,说明不了什么。通常,“能做什么”才是一个人地位的真正体现。

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很多人把西方的职场与国内职场相比较,得出一个最“明显”的差异——公司想要“处理”掉一个人的时候,是对他升职还是降职呢?这牵扯到如何“稀释”一个人的影响力的问题:怎样才能安全地将他拉下马,不会引起大范围和多方面的震动?

西方人想整某位仁兄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是把他降职开除,或者让这家伙染上桃色丑闻,引咎辞职甚至上法庭。说白了,西方人在规则的明面上,大体是直来直去的,想整治你,就会整在桌面上。

我知道,中国的老板如果想整治某一位下属,会先给他升官,把他调离要害的权力区域,这叫调虎离山。当然,升上去的新位置,也多是有名无实的职位,名声大,没实权,喝茶遛猴的差使,走哪儿都是车接车送,人见人敬,看起来春风得意、前途无量,好像事业又发展了一步似的,可就是说了不管用。

最后,当机会合适时,突然把他屁股底下的椅子拿走,把他的“耳目”堵上,断掉了他的“手足”,再使出杀招,去彻查他的历史,挖出他的罪证。到这时,真正的杀招就要来了。这个人会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就变得一无所有了,所有的风光都成了明日黄花,朋友没了,盟友跑了,而敌人蜂拥而上,自己的未来则是一片黑暗。

你看,有时候名声和待遇提高了,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是多么危险!身在险恶的职场,职位高的人就像一天24小时坐在火山口,随时可能被屁股底下的岩浆喷上天空,掉下来摔个万劫不复。职位高,压力就大,暗井多,凶险也多。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你就得办出符合这个职位的事情。如果你做不好,那么抱歉,准备好倒大霉吧!

不要认为老板给你升职了就是好事,如果升职没加权,你该做的是找个墙角大哭一场,而不是忙着笑开颜,到处去报喜。实际上,实权比职位的大小重要得多。

对于一个被公司认定“有问题”的人来说,升职有时候就是一剂迷魂药、断神散,你不要觉得自己升职了、上调了,就是领导重视自己,前途一片光明,然后得意扬扬,尾巴撅得老高,那种云端漫步的得意之情,仿佛遍览五岳,可以大展抱负,从此雄鹰一样高飞了。

其实,持这种想法的人再天真不过,想要在职场混下去还得再遁进山里修炼五百年。因为权力的大小有时不在于你头衔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背景的深浅,重要的是“地位”,也就是说看你真正的分量,手里掌握了什么样的部门资源,拥有多大实质性的话语权。办事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头衔和名号有时只是一个空架子。

很多人混淆了“职位”和“地位”的含义,误把职位当成了地位的象征。这两者之间有着莫大的区别,职位不过是个代号,除了听上去不错外,没有一点实际意义。最有含金量的是地位,一个人职位再低,但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很高,那么哪怕他只是个管杂物的小办公室主任,也照样能让高职位的人为他办事。

权不在大,管用才行;位不在高,在于威慑力和说服力。当我们为那些中高阶管理人员进行影响力培训和秘密的“员工驾驭”训练时,总会向他们讲到“职位武器”的巨大威力:“你怎样用一个漂亮的职位去驾驭员工,让他努力为你工作,却又不可能实质性地超越你在公司的影响力,威胁到你的位置?”

HBO电视网的营销主管渥菲斯显然是一位个中老手,他说:“当我遇到特有干劲和富有才华的员工时,我通常会告诉他,嘿,杰克,我这儿有个营销经理的位置,你愿意试试吗?当他兴奋地接受邀请,成为HBO营销部门最年轻的业务经理时,他会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全是这个部门的人最不想接下来的活儿,他找不到人帮忙,就连以前那些觉得他很有前途而乐意与他勾肩搭背的同事也都消失了。没过两个月,杰克就成了HBO最疲惫的一个家伙,他不得不申请调职到频道部门,去做一名每天坐在机房调试机器的蓝领员工。”

就这样,行径让人鄙视的渥菲斯用这种手段“干掉”了无数威胁到他位置的新人。他主动把那些人升职,让他们得到一个看起来引以为豪的职位——可当他们上任以后——如果他们缺乏拒绝的智慧和足够精明的远见,他们马上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职位与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诡异,一个头上扣着一顶高帽子的人,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却什么都说了不算,连手底下一个小小的助理都敢不把你放在眼里,那么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吗?手里没一手资源,说了没人听,那么你的位置坐得再高,也经不起风吹雨打。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从天而坠,自己摔一个粉身碎骨。

因此,对于权力而言,说话的分量才是最重要的,实际的权力才是最关键的。至于屁股下坐的是什么型号和颜色的椅子,是不是比别人的椅子上档次,有时反倒不那么打紧的。

升职未必是好事

我们的老板想惩罚他旗下的“叛徒”时,经常采取的办法并不是直接的对抗,也不是降薪和解雇,而是把他捧到很高的位置,将他架在“火上烧烤”。

“有时站得越高,却摔得越惨。”这就是“升职其实是很危险的”这句话的最好写照。升了职却给自己带来了危险,这种事情在国内是屡见不鲜的,在国外当然也是常见之事,不知灭掉了多少奸恶枭雄,也害苦了太多英雄豪杰。能从这招底下逃出生天的,那都不是一般的人物。

有一次,一位从国内来的年轻毕业生,和我有过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交谈。他向我请教如何制定他的绩效发展计划,怎样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在国内的职场上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他很自信,对于前途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努力,凭着他的才华,是不可能“混不好”的。

但是我给予他的第一个忠告,并非是像升职加薪、发展事业、提高地位这样的明规则,而是希望他先清楚并从心理上接受一些难以避免的“潜规则”。而且,这些“潜规则”通常不像“明规则”那样有规律可循。

“你必须有所准备,去接受失败,提前预知不好的苗头,然后安全地脱身。这是我们面对某种困局的聪明之举。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没有这么想,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很难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他们容易被表面的荣誉和成功俘获,从而看不透假象背后的真相。”

这其中就包括升职、加薪这种极易迷惑人的“奖励”行为。坦率地讲,在公司这个名利场里,你努力工作不一定就有很高的地位,得到应有的收获。即便你被老板加了薪、升了职,看起来得到了奖励,实际上也可能是危险的信号!对此,并不因为你在外企或者国内的企业就有所不同。

后来,这个年轻人就回国发展了。过了大概七个月,他就给我发来一封电邮,告诉了我他的遭遇,果然如我预料到的。他的能力很强,又有志向,进了那家公司后,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但与此同时,他由于地位不断上升,也得罪了其他的同事甚至是管理层的一个高管。所以,在上层的利益博弈中,他这样的一个新人被牺牲掉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不过,他的工作表现是如此出色,刚硬地通知他“你被解雇了”这种事情,如果不是理由十分充分或是管理者足够笨,通常发生的几率并不大。“整人”是一种“艺术”,尤其是整这种没有犯错的人。因此,老板宣布他升职了,像以往那样继续升职,只不过这次是把他调到了另一个部门,任职后勤部门的主管。年轻人说:“我们公司的后勤部门,管的事情很多,水、电、卫生、订机票,诸如此类,连行政的活都干,但是没有一点存在感。先生,正如您讲的,我应该辞职了。”

你看,这就是我在前面讲到的“明升暗降”:明升职位,暗降权力。这通常用来炒掉高管或者有功的员工,先把你从自己的地盘拔出来,晋升一级,当然不用说,肯定是一个位高没权的副职或者闲职,把你架空了,再派自己人去你原来的地盘,查你以前的劣迹。如果你以前的屁股真的不干净,那么不消多时,老账新账就会和你一起算了。如果你以前做事还算仔细,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把柄,那也没有关系,反正你今后只能在一个虚职上混日子了,早晚你会觉得待在这里没有前景而主动离去。

一个在广州做得好好的销售经理,并且他已在这座城市安了家,娶了妻甚至生了孩子。假如上司突然外派他去东北,让他在东北某座偏远城市长期工作,并且告知他说:“这是公司的决定,你可要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呀!”说这话的时候,上司通常的潜台词是:“这就是我的决定,一切要以我的利益为重。”或者是:“公司不想开除你,给你面子,想让你主动辞职。”

三国时的司马懿是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对他我们耳熟能详。他当然很有能力,不然也不会跟诸葛亮斗了那么多年,可以一直熬到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又熬到了魏国政局混乱,成全了自己的儿孙夺位。但即便这么牛的人物,也曾经被以这种升职加薪但剥夺权力的手段整得很惨,差点就成了别人的案上鱼肉。他在魏文帝曹丕当政时就受到了重用,能力初展,地位逐渐显赫。

魏明帝曹睿在位时,他成了魏国的支柱,多次带兵出征,立下了赫赫战功,曾经以坚守的战法,使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无功而返,后来又平定了公孙渊的叛乱,军权在手,政治威望也极高,朝野内外遍布他的党羽。魏明帝死前,把年仅8岁的太子曹芳也就是魏少帝托付给他和大将军曹爽,让他们二人共同辅佐。

一山有了二虎,形势就变得很微妙。曹爽当然不会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于是,以魏少帝的名义将司马懿提升为太傅。跟军队的统帅相比,这个官位是明显提升了,但失去了最重要的军权。曹爽就用这种给他升职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手中的兵权,把他给架空了。

试想,在古代党同伐异的残酷年代里,如果手中没有一点兵,抓不住枪杆子,即使官位再高又有何用?还不是别人案板上的鱼肉,想割就割,想剁就剁!所以给司马懿“升职”,从三军统帅升到太子的老师,其实就是曹爽想最终杀他而做的第一步绝妙的铺垫。

好在司马懿的政治智商在历史上是排得上号的,跟诸葛亮都能斗得不分上下,乃三国的一代大奸之才,岂能识不破曹爽的这点浅薄伎俩?于是,一场猫逗老鼠的装病游戏开始了。他装病示弱,自毁形象,暗中准备,隐忍待机。曹爽每次派人去看,老司马都在床上病恹恹地躺着,仿佛立刻就要断气了,气若游丝,魂不附体。别说跟曹家争权,就是下地行走,都得两个人扶着,去个厕所,都要四个人抬着去,不是尿一裤子,就是拉一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