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五计见机说话
把话说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绝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技巧,何愁在谈话中不能详略得当、运用自如呢?
说话得体是一门艺术,只有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说话时机。
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变化便贸然开口,叫闭着眼睛瞎说。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住说话时机。说话是直接的语言交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双方当场对面,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的种种限制。该说话时不说,马上时过境迁,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说到点儿上,很快拍板,事情就办成了。说话时机的把握,有时就在瞬息之间,稍纵即逝,时不待我,失不再来。因此,说话时机的把握,比掌握、运用其他说话技巧更难更重要。
说话的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说话的时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一个人说话是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要把握准说话的时机,就不能不对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说话的时境具有客观性的风格,对于说话的主体而言,时境构成的诸种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说话行为发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以客观的形式独立着,这一点早已为哲学家们所证明。心理环境和语言环境虽然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随时生成,但一经生成,就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样对说话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人说话的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说话要注意场合”,这是提醒你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具体时境对你的限制。
“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该那么说。”这是自己因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失去统一、和谐而产生的懊悔。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必须保持统一,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
多嘴的新媳妇
卫国有户人家娶媳妇。婆家借来两匹马,加上自己家里的一匹,用三匹马驾着车,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十分隆重地去迎接新娘子。
到了新娘家,迎亲的人将新娘子搀上马车。一行人告别新媳妇的娘家人之后,就赶着马车往回走。
不料,坐在车上的新娘指着走在两边拉车的马问赶车的仆人说:“边上的两匹马是谁家的?”驾车人回答说:“是向别人家借来的。”
新娘又指着中间的马问:“这中间的马呢?”驾车人回答说:“是你婆家自己的。”新娘接着便说:“你若嫌车走得慢,要打就打两边的马,不要打中间的马。”驾车人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这位新媳妇。
迎亲的马车继续前进,终于到了新郎家。伴娘赶紧上前将新娘扶下了车。新媳妇却对还不熟悉的伴娘吩咐说:“你平时在家做饭时,要记住一做完饭就要把灶膛里的火熄掉,不然的话会失火的。”那位伴娘虽然碍着面子点了点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这个新媳妇的多嘴。
新媳妇进得家门,看到一个石臼放在堂前,于是立即吩咐旁边的人说:“快把这个石臼移到屋外的窗户下面去,放在这里妨碍别人走路。”婆家的人听了这个新娘子没有分寸又讲得不是时候的话,都不免在心里暗暗发笑,认为新娘子未免太爱讲话又太不会见机讲话了。
其实,这新媳妇所说的三件事,对婆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可是她刚踏进婆家门就俨然以主妇自居、多嘴多舌的做法却引起了旁人的反感。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人说话、办事,要有理、有利、有节,讲究策略和方式。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即使是好话、好事,也不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往往还会被别人笑话;结果是一个本来很有智慧的人,反而被别人当成了傻瓜,以至于他以后的事情就难办得多。
“爹爹”与“民贼”
宋代名相钱良臣特别忌讳别人提到他的名字。他有个小儿子,也还算机灵,每次读经史子集看到有“良臣”二字,就特意改为别的字,以便为爹爹避讳。儿子小小年纪能这么有心计,钱良臣自然感到非常高兴。
有一天,小儿子读《孟子》一书,正好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一句。于是他不假思索,马上把“良臣”二字改读为“爹爹”。当钱良臣在一旁听到儿子读到”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这句时,鼻子都气歪了!
说话的效果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钱良臣的小儿子尊重父亲却反把父亲得罪了,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注意语言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发送了不得体的信息。这是典型的生搬硬套、讲话不分状况和场合的例子。
枕上之言轻易勿说
明朝的时候,永新地方有个叫刘髦的人,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在京城中了进士。大儿媳将去京城与大儿子团聚时,刘髦送她到河边,并拉着她的手上船。别人见此情景,都笑着与刘髦开玩笑。
刘髦说:“你们干嘛笑我?如果不拉着她,万一掉下水去,不就更可笑了吗?”不久,二儿媳也要去京城。当时刘髦正卧病在床,不能出门,就把二儿媳叫到床前,用手拍着枕头说:“我年纪大了,最怕风寒头痛,你到京城后可赶快买块头巾寄来。”第二天早上,二儿媳将要上路时,各家亲戚都来相送。刘髦忽然又叫来二儿媳,嘱咐她说:“别忘了昨夜我在枕上说的话!”二儿媳的脸羞得“刷”一下子全红了。
众亲友听了都很惊讶,因为枕上之言是指夫妻间的私房话啊!
怎么老公公和儿媳妇说起这样的话呢?后来问明了事情的原委,才知虚惊一场,都拍掌大笑起来。
这位刘髦虽然已经儿孙满堂,却仍然不懂得说话要看场合,结果闹出了笑话。
皇帝减税
申渐高是南唐时候的一个优人(即职业演员),敢于为民众说话。南唐建国之初,国力薄弱,军粮储备不足,官府横征暴敛无度。
此时久旱不雨,祈雨也不应验。
一天,皇帝在宫苑中同群臣饮酒,便对群臣说:“离京城三五十里外的地方都报告说雨水充足,为什么偏偏京中无雨,到底是什么缘故?”群臣都答不上来。
申渐高进来说:“雨水害怕抽税,不肯下在城里。”皇帝猛然醒悟,申渐高是在暗示京城中赋税过重,当日就下了诏书,停止一切额外的税收。此诏一下,接着下了两夜雨,京城的干旱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申渐高的见机说话不但显示了他的机智聪明,还为京城的百姓们带来了好处,从此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这是善于利用环境和场合说话的绝好例子。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
唐朝中后期,各地藩镇割据一方,自己制定不少“土政策”来搜刮民财。岐王李茂贞就是这样一个小割据者。他为了筹措军费,决定实行油类专卖,包括点灯油,都要统一到政府有关部门购买,不许私下交易。当时,老百姓已经叫官府搜刮得没有钱了,可是又不能不点灯呀,于是就寻找代用品。最后,人们终于找到了代用品松薪(俗称松树明子)。松薪这种东西很容易点燃,还是很好的照明物。
过了一段时间,手下人纷纷向岐王报告,说老百姓都不来买油了。李茂责问道:“那他们都在点什么呢?”手下人说:“回大人,听说老百姓都在点松薪。”李茂贞于是大怒,一条禁伐松薪(禁止砍伐松树明子)的法令又出笼了。
有个叫张廷范的优人对岐王说:“不让人们砍松树,老百姓还可能不买油,你的禁令还是没用啊。”“听你那意思,我还应该禁什么呢?”岐王李茂贞大惑不解地问。
张廷范一本正经地答道:“应该禁止月亮再亮。”岐王一听,哈哈一乐,对下面的人说:“算啦,把禁伐松薪的禁令取消了吧。”
智辩总统
1933年1月,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后,便开始疯狂地推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并着手研究核武器;对内残酷迫害人民,特别是犹太人。一大批犹太人科学家不得已流亡到美国。
在这些科学家中,有一位曾在德国从事核研究的利奥.西拉德博士。他与同事们商量:为了防止核裂变情报泄露给德国,科学家们必须对所有情报严格保密。同时,他鼓励爱因斯坦给罗斯福统统写信。信中说:核裂变能产生极大的能量,如果应用核研究的最近成果,摧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就有可能制造出来。信中还提到:据悉,纳粹德国正千方百计地加紧研制原子弹,因此美国必须尽快着手研制原子弹。
然而,科学家们的这个信怎样才能传给美国总统,并能说服他接受这个建议呢?经大家研究,决定推选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因为他是罗斯福总统的密友。人们寄希望于他。
萨克斯来到白宫,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的信,并读了科学家们的备忘录。谁知,总统听不懂那艰深生涩的科学论述,对科学家们的建议反应十分冷淡。萨克斯口若悬河,想说服总统,但总统毫不为之所动。总统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就干预此事,看来还为时过早。”这个回答,使萨克斯大失所望。他不得不十分沮丧地告别总统。总统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歉意,邀请他第二天再来共进早餐。
萨克斯喜出望外,他面前又出现了生机。怎样才能三言两语使总统大彻大梧、顿开茅塞呢?他一夜未眠,苦思冥索。
第二天早晨7点,他胸有成竹地坐在总统面前。想不到他还没有开口,罗斯福就以攻为守地说:“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许谈,明白吗?”“是的,一句也不谈。我只想讲一点历史。”萨克斯说道:“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法国的战舰砍断桅杆,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上钢板,可以大大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可是我们这位伟大的拿破仑以为这简直是笑话,船没有帆能航行吗?木板换成钢板能不下沉吗?拿破仑眉头一皱,把富尔顿轰了出去。总统先生,如果当时拿破仑稍稍多动一动脑筋,郑重考虑一下富尔顿的建议,那结果将是什么样子呢?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说完,萨克斯用深沉和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默了几分钟,然后取出了一瓶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白兰地,斟满了杯,递给萨克斯,说:“你胜利了!”于是,才有了1945年7月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看清场合见机说话
见机说话是指说话要看场合和环境。环境千变万化,随时还会有情况出现,我们需要在交谈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见机说话,这也是一种本领。
某法: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被告对作案时间交代不清。为了核实,审判长决定传被告之妻到庭作证。由于过分着急,审判长脱口而出:“把他老婆带上来!”法庭顿时哗然,严肃的气氛被冲淡了。
当时,审判长应该运用法庭用语,宣布“传证人某某某到庭。”由于以日常用语取代了法庭用语,不适应场合,因而很不得体。由此可见,说话要区分不同的场合,否则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语言是很丰富的词汇,只有依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说话除了要有适当的场合,还要适时。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但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有效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是对方愿意听你的讲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都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这有如一个参赛的棒球运动员,虽有良好的技艺、强健的体魄,但是他没有把握住击球的决定性瞬间,或早或迟,棒就落空了。所以,时机非常宝贵。但何时才是这“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判明并及时抓住,并没有一定的规则,主要是看谈话时的具体情况,凭你的经验和感觉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