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好习惯好人生(3)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歌: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T--Yc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平淡对人心清静的重要。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10岁时被点心、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有位老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自由人”。有人问他何故要给自己加上这么个头衔,他说:“我现在离了婚,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他的话语刚落,包里的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手机听了不大一会儿,脸色骤变,匆匆向别人告辞说:“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其实,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这位老总虽然有权有钱,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自由。因为别人告他,除了诬陷之外,八成与自己随心所欲有关。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但他们整天心惊胆战,心里却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唯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的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帮你事业有成。有了它,上帝不会忘记你,会教你彻悟人生的真谛,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即使上帝忘了你,也不要紧,最起码你还会落个淡然适然,不急不躁,不至于让心猿意马把你搅得心神不安。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心,那么他在行走时,就会因这些重负而寸步难行。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单身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单身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一个人如果物欲太盛,那么他的心就永远难以平静,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曾在孩提时,有一个人的故事深深震撼我的心灵,那就是海伦·凯勒。“我要把别人的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里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海伦·凯勒,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创建了一家又一家慈善机构。能创造这一奇迹的,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超越自我,驾驭自我的能力。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成功的光环往往笼罩在那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们身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才会焕发最顽强、最富生命力的内在力量。你要相信,只要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一切困难和挫折都好比是那黎明前的黑暗,太阳总会升起。

开展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习惯好与坏是成功与失败的同义词。因此,“成功计划”就是“习惯养成计划”。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常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记得还是很多年前的时候,素质教育开始被人提出来,当时出现得最多的让人担忧的现象是“高分低能”,有的学生成绩一流,却在一些小小的日常生活问题上显得极其低能,比如不会系鞋带什么的;后来,开始有一些高分学生做出骇人的暴力事件来,他们是留学国外的高材生,也有要保送的优秀高中生,于是我们又越来越多地看到身边一些事,年轻人和老人抢座位,排队的时候加塞,考试的时候旁若无人地偷看……

这些现象让教育学家们惊呼,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有家长一直在依靠学校来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其实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责任也很重大。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品德、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提高孩子素质的教育目的。而家长又怎样对幼年子女实施素质教育呢?把所有的话综合一下,提炼一下,简单地说出来,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但它又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做好的。一方面要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才是促进孩子素质提高的出发点,要看到孩子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盯着他能认识多少汉字、数数可以数到一千、可以背两百首唐诗等等,这仅是一方面,聪慧的智力之外还要加上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和各种能力才能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好习惯导致成功,坏习惯导致失败,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的规律和特点。3岁至12岁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能否抓住这9年的关键时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成了决定孩子命运的重大问题。也可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习惯好与坏是成功与失败的同义词。因此,“成功计划”就是“习惯养成计划”。

说到好习惯,也许有不少家长会首先想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一些讲卫生、讲礼貌的习惯,但仅知道这些,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有着好习惯的人还有很大的距离。不清楚哪些好习惯能帮助孩子成人,不清楚这么多的好习惯究竟怎么样去培养,也许这会是很多家长的遗憾。

我们应该明白,好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一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只有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热情、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也只有有着这样健康人格的人,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事业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