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灵性要用心来感应
和所有人世间真善美的东西一样,灵性要用心去感应,而不是用脑去思索。
现代社会,人人被日常的琐事所包围,每天都在不停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每个人都是思考的高手,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纠缠于对问题穷追不舍的思考中,却丧失了心灵感受的能力。很多时候,表面上我们找到了貌似正确的答案,却对奥妙和难以控制的事物失去了耐心。于是,我们越思考,焦虑和痛苦就越多越深,它们犹如游离心头的鬼魅,招之即来,挥之不去。
面对这样的困惑和伤感,我们应何去何从?或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思考,用心感受。《承认不完美,心灵才自由》一书中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主教乘的船要在一座荒岛逗留一天,于是他打算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他沿着海滨慢慢地踱着步,不期遇到了三个在补网的渔夫。三个人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告诉他,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皈依了基督教。俺们都是基督徒!三个人相互指着对方,骄傲地说。主教深受感动,问他们可知道祷文?他们说从没听过,主教听了大为震惊。
“那么,你们祈祷的时候说些什么?”
“俺们抬头向天,念叨:俺们三个人,你们三个人,可怜可怜俺们吧!”
这种原始、直白的另类祷文让主教惊讶不已,于是他花了一整天的工夫教他们祈祷。渔夫们学起来很吃力,但三个人也很卖力。第二天离岛之前,听着三个人一字不落地背诵整段经文,主教心满意足。
几个月后,主教碰巧又经过这座小岛。在甲板上做晚间祈祷时,他想起荒岛上的三个人,心里一阵欣慰,由于他的耐心教导,现在,这三人已学会了如何祈祷。他正想着,猛一抬头,只见东方有一点亮光,随着亮光离船越来越近,主教大吃一惊,他看到三个身影在水中向船奔来。船长下令停船,乘客们一下子全挤到船舷边,扒在栏杆上,探身观看这点亮光。
等三人走近了,主教认出,那正是他的三个渔夫朋友。“主教!”三个人喊道,“俺们听说你的船从岛边过,就赶紧跑来见。”
“你们有什么事?”主教肃然起敬。
“主教,真……真不好意思。俺们忘了那些祈祷词了。俺们说:‘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声显扬,愿你的天国降临……’然后俺们就忘词了,俺们经常为此争论,祷告时俺们常常思考应该用哪些词语,后来,奇怪的事发生了,俺们越祷告越焦虑,越祷告越烦恼,与以前大不一样了……麻烦你再教教俺们吧。”
主教顿时羞愧难当,连忙说:“你们回去吧,我的朋友,以后祈祷,你们还继续按以前的说吧,‘俺们三个人,你们三个人,可怜可怜俺们吧!’”
在这个故事里,渔夫们为了记住那些华而不实的祈祷词,用脑的思考取代了心的感受,于是他们再也无法虔诚地祈祷了,因为他们在思考中丧失了心的感应力,越祷告就会越痛苦。
灵性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是心的本来智慧。人心灵智慧的退化,是心性外弛的结果,只要我们能收敛心性,恢复到心的本体上来,一切智慧、灵性、能量都能爆发出来,我们的生命质量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灵性的感受中,有三个关键的因素:所见、所感和所选。灵性的感受来自健全的心智,是所见、所感和所选三者的结合。感受高于感知,因为它还涉及到了解;感受不局限于所见,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感受不局限于知道,还需要实践;感受不局限于观察生活,而是要去生活;感受不仅要思考爱,更要去体验爱;感受不仅要思考痛苦,更要去经历痛苦。一句话,不完美不是思考出来的,而是感受出来的。
在灵性感受的三要素中,“所见”有着不争的地位。然而它绝不是指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肉眼所见,而是用内心的视角去感受整个世界。内心清净,没有杂念,我们才能看见真实的世界,但很多人都是从内心的欲望、愤怒和恐惧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人的内心就像一面镜子,欲望、愤怒和恐惧就像是镜子上面的污垢,如果内心有了这些污垢,那么他看见的事物就会是扭曲的、不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对别人生气的时候,要看看自己内心的愤怒;当我们胜利的时候,要看看自己内心的骄傲;当我们抱怨的时候,看看自己内心的焦虑。因为感受随我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