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敦煌莫高窟的“废纸箱”
古代人们的家里常常会把墙做成两层,人们叫它“夹壁墙”。小朋友从电视中常常看到以前人们转动某个机关后,墙“咔咔”地就打开了,里面有一个小空间,或者通过密道连接一个地下室,很多宝贝以及重要的东西都会在这里被收藏。有一天,一个道士在看壁画的时候,墙突然开了,道士被惊呆了,道士发现了什么呢?呵呵,那就继续看下去吧!
一个道士的意外发现
自古以来,佛教在我国广为传承。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西部小城,因身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十几代王朝都在这里修建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
但是300年后,在几乎没有什么人还记得敦煌的时候,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却总在这里转来转去。他本是一个农民,因为家乡连年干旱,就逃到了现在的甘肃酒泉当了一个边防小卒,退伍后做了道士,云游四海。到了莫高窟后,他给敦煌寺院讲经诵道,于是定居下来。
王道士在有了一定积蓄后,想按照自己信仰的道教来改造石窟。于是在1900年的一天,王道士先从现在的莫高窟第16号石窟改起,他先把一个约7米长的甬道里的积沙清除掉,通道两壁露出了宋代人画的菩萨像,画得并不精细,但因为积沙保护,所以保存得相当完好。当他正不经意地欣赏着壁画时,突然通道的北壁墙“轰”地裂开了一道缝儿,把他吓了一大跳。他轻轻地凑上前去,用烟管在裂了缝的墙上敲了几下,这下他更加吃惊了,原来墙壁是空的!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像这样的墙在古时十有八九会是藏储宝物之地,但他不知道这里其实就是藏有近50000卷经书的藏经洞。
藏经洞发现后的尴尬
王圆篆道士是个很贪心的人,等到天刚黑,他又一次悄悄来到了这个地方,发现里面有一个紧闭的小门。打开门,里面是一个高约160厘米,宽约270厘米的内室。室中堆满了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本以为会是什么珠宝,却是一些这样的东西,他以为不值几个钱,于是取出几份经卷送给了县长汪宗翰。
县长汪宗翰见多识广,知道这些古物的价值,他什么也没有告诉王道士,依仗权势向王道士索要了一批画像和写本,并送给当时的甘肃学台叶宗炽一部分,其中就有北宋乾德六年的水月观音像。
汪宗翰建议把洞中文物运到省城来保存,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却没有理睬,他们觉得花取高昂的路费运送这些“废纸”根本不值得,于是只发了条命令让王圆篆道士封起藏经洞。但是这个王道士也没有按命令认真保管。就这样,消息悄悄地传到四面八方,最后许多经书因此不知去向了。
佛学艺术的圣地——藏经洞
百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次了解一下这个藏经洞。这里面保存的一万多册著作中的绝大多数是佛教著作。这些著作几乎包括了各个佛教宗派的经典,这些经卷不仅门派齐全,还把经、律、论包括其中。因此,可以说藏经洞所保存的佛教经典非常完整。在藏经洞中发现的写本数量最多的是《妙法莲花经》、《四分律》、《佛名经》等。这些写本的年代较早,所以可以用来校勘。
但是其中也包括一些被历代视为疑似伪经的经典,并不是从印度传教过来的译本。这些“伪经”在当时确实给佛教界造成了混乱,但现在看来这正是中国佛教的特点,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宝贵资料。
藏经洞中除了大量的佛经外,还有一些道家、儒家的经典及一些历史名著,甚至还有一些有关敦煌历史、文化、风俗的著作。
是谁建了藏经洞
敦煌莫高窟的藏品令世界十分震惊,这个封闭了近千年的藏经洞更让人感到疑惑不解,是谁把几万册的经书藏到了这里?又为什么要藏起来呢?
有人认为,可能是宋初时莫高窟僧人为了躲避战乱,临走前把经卷、佛像、杂书等藏到洞里封闭起来。本来等待战乱过后再回来用,结果不知什么原因让这些僧人一去不回,最终没有人再记得这些经卷。
也有人认为,大约公元1000年,折页式的经卷已从中原传到敦煌。因为折页式经卷阅读、携带十分方便,很多僧侣就把不用的卷轴式佛经换了下来,于是这些卷轴式佛经以及许多杂物都被放到了石室内封存起来。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在敦煌的窟洞中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成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最好资料。
猜猜看
你知道中国的石窟吗?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修建了大量的寺庙,还开凿了很多石窟。从规模或艺术成就来说,我国有四大著名的石窟,除文中提到的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这些石窟大多分布在新疆地区、甘肃西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这些地区居民很多,商业贸易来往也非常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