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懂心理 会沟通 巧搭讪,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2)
面对陌生人,出于礼貌,你总要以一定的称呼来跟对方交谈。正确、适当的称呼,它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重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不过要注意合乎常规、入乡随俗这两个特点。
另外,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细心掌握,认真区别。
(1)
行政职务。它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活动中使用的。比如,“李局长”“王总经理”“刘董事长”等。
(2)
技术职称。比如,“李总工程师”“王会计师”等。称呼技术职称,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说话算数的。
(3)
学术头衔。这跟技术职称不完全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比如,“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等。
(4)
行业称呼。比如,“解放军同志”“警察先生”“护士小姐”等。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可采用行业称呼。
(5)
泛尊称。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面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比如,“小姐”“夫人”“先生”“同志”等。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和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此外,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可以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叔叔”“阿姨”等。你这样称呼人家,并不意味着他(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
国际交往中,因为国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称呼就显得千差万别。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二是要注意国别差异。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对于关系密切的,不论辈分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称姓。比如,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中国一样,不同的是姓名字数较多。日本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要特别注意,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不可肆意为之,大而化之。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其共同的特征,是失敬于人。
(1)
无称呼。就是不称呼别人就没头没脑地跟人家搭讪、谈话。这种做法要么令人不满,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要力戒。
(2)
替代性称呼。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床号“十一床”、服务行业称呼顾客几号、“下一个”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3)
易于引起误会的称呼。因为习俗、关系、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切勿使用。比如,中国大陆的人,很传统的一个称呼就是同志,但在海外一些地方,甚至包括港澳地区,就不适用了。“同志”在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同性恋。所以当你到香港去玩时,千万不要到“同志电影院”“同志酒吧”里去。
(4)
不适当的简称。比如,叫“王局(长)”“李处(长)”一般不易引起误会,但如果叫“王校(长)”“李排(长)”就易产生误会。
(5)
错误的称呼。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6)
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7)
使用不当的称呼。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8)
使用庸俗的称呼。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比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总之,称呼是交际之始,交际之先。慎用称呼、巧用称呼、善用称呼,将使你赢得别人的好感,有助于你的人际沟通自此开始顺畅地进行。
掌握必要的交际语
在大街上,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说:“对不起,打扰一下。”这时候,你可能会说:“哦,没关系。您有什么事?”“请问您一下,到广安大街怎么走?”通常的做法是热情地给对方解答,最后那个人连连道谢。
但是,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说:“喂,喂,喊你呢!”你疑惑地看看他,心里很不痛快:“我哪知道你喊我,什么事?”“知道不知道广安大街在哪?”“不知道!”
为什么你会热心地给第一个陌生人作解答呢?因为他有礼貌,使用了“对不起”“打扰”“请问”“您”四个礼貌用语,充分看出对方的诚意,你心中高兴,也乐意为他解决难题。第二个人没礼貌,你当然不愿意答理他。
礼貌和教养对于社交中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装饰人或体现人的其他一切优良品质和天资的表现。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望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于是产生了礼貌。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人解决很多人的问题。在与陌生人的对话中,你要使用很多的交际语,这样才能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乐于跟你交朋友。平时,用到最多的交际语是“请”“谢谢你”“对不起”。
(1)
请。文明社会里,几乎在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时候,“请”都是必须挂在嘴边的礼貌语。比如,“请问”“请原谅”“请留步”“请用餐”“请指教”“请稍候”“请关照”等。频繁使用“请”字,会使话语变得委婉而有礼貌,是比较自然地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将对方的位置抬高的最好办法。
(2)
谢谢。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倍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用“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3)
对不起。社交场合学会向人道歉,是缓和双方可能产生的紧张关系的一帖灵药。如你在公共汽车上踩了别人的脚,一声“对不起”即可化解对方的不快。道歉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诚意,切忌道歉时先辩解,好似推脱责任。在需要别人帮忙时,说句“对不起,你能替我把茶水递过来吗”,则能体现一个人的谦和和修养。
交际中的礼貌用语除上述以外,还有很多,如下所示:问候的用语:早晨好、您早、晚上好、晚安。挂念的用语:身体好吗、怎么样、还好吧。征询的用语: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您做什么;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做……吗?答谢的用语: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
赞赏的用语:太好了、真棒、美极了。
谦让的用语:愚、愚见、寒舍、太客气了、过奖了、为您效劳、多指教、没关系、不必、请原谅、惭愧、不好意思,等等。
理解的用语:太忙了只能如此;深有同感;所见略同。
道歉的用语:对不起、请原谅、实在抱歉、真过意不去、完全是我们的错。
常用的客套话:慢走、留步、劳驾、少陪、失敬、久违、久仰、恭喜、包涵、打扰、借光、拜托、高见等。
中国传统中约定俗成的礼貌谦辞如下:初次见面说久仰,看望别人说拜访;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用留步;请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拜托;请人指导说请教,请人指点说赐教;客人来到说光临,中途要走说失陪;送客出门说慢走,与客道别说再来;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等。
善于观察,迅速识人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七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韬武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皇帝。这样一位出色的皇帝也必然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品貌。
且说在长安城外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有一户人家,住着老两口,他们膝下无儿无女,靠几亩山地过着艰苦的日子。
有一天,太阳已经下山了,老两口吃完了饭准备熄灯休息,这时,忽听门外有人马的喧哗声,老头就出门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把老头的胆吓破。只见门外尘土飞扬,一群人骑在高头大马上,有的拿着棍棒,有的背着弓箭。老头以为他们是盗匪,于是不敢怠慢,赶紧打拱施礼,叫老伴出来请那些人到屋里休息,小心翼翼地侍候着。
等到那些人歇下后,老头子跟老太婆商量,想去招呼集结其他后生小伙子来攻打这群“强人”。老太婆急忙止住老头子,说:“我看那领头的人气度不凡,容貌之间有种顶天立地的气概。这不应该是普通人的容貌,根本不是一般盗贼所能比的。他们肯定不会加害我们,只要我们小心侍候就会没事的。”
其实,这帮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武帝和他的一些大臣及护卫。因为汉武帝非常喜欢打猎,有时是群臣一块去,盛况浩大,有时则是轻服便装,只带小队人马。这一次他只带了几个人出去打猎,因为天气已晚,所以在这个村子借宿。
虽然汉武帝就寝了,但他的护卫都没睡,老太婆的话被一个护卫听到了,他赶紧报告给汉武帝,说这个老太婆不简单,看出了一些问题,请示汉武帝是不是把这两个人抓起来或杀掉。汉武帝摆了摆手,照旧休息。
第二天早起,汉武帝一行人告辞了。一夜无事,老头子心中稍安。不过数日,朝廷下旨,不光给了两个老人很多赏赐,还封了老太婆一个官做。
真是多亏了老太婆的眼力独到,看出了这些人不是一般的人。如果像老头子那样把他们当成强盗,相信他们不光没有赏赐和封官,恐怕他们的性命都会有危险。由此可见,善于观察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想与一个陌生人结交,细心的观察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碰了钉子”或者无所作为,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人的观察不够,从而了解就很单一,因此也就不懂得根据对方的一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不懂得观察也就不能读懂对方的心理,也就不会作出顺应对方的举动并争取对方的好感。
很多人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观察别人、读懂他人的心理是“琢磨人”,是件不光彩的事。这其实是一种托词,古今中外的很多伟人大都是观察别人、读懂对方心理的行家。
至于如何观察,以到一个陌生人家去拜会为例:如果有条件,首先应当对拜会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对方一些情况,关于他的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陌生人住所时,你可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墙上挂的是什么:国画、摄影作品、乐器……都可以推断主人的兴趣所在,甚至室内某些物品会牵引出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线索,不就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当你抓住一些线索后,就不难找到开场白。
如果你不是要见一个陌生人,而是参加一个充满陌生人的聚会,观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一旁,耳听眼看,根据了解的情况,决定你可以接近的对象,一旦选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绍,特别对那些同你一样,在聚会中没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动是会受到欢迎的。
出其不意,解除戒备
陌生人见面,开始时通常都说一些无关轻重的话,比如,“你也是来参加会议的?”“这里的环境还不错”“刚才领导的讲话真有启发性啊”,等等。虽然这样可以让对方接上话题,但是,如果你想与对方深谈下去还需要转换话题。
有一句话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战场上用这招常常能够取得迅速的胜利。在与陌生人的开场白中,你也可以拿来一用,效果奇佳。
美国的宾夕法尼亚有一个富庶的荷兰农民区,但很奇怪的是,这里的人都不爱用电。费城电气公司几次派人向他们推销产品都失败了。后来一个叫特斯的年轻人来电气公司应聘销售员,公司说:“只要你能在荷兰农民区推销出一件产品,我们马上聘用你。”
特斯满口答应,他来到了农民区,经过一户整洁的农家时,问该区的代表:“这些人为什么不爱用电?”那代表显得很烦恼地说:“他们都是些守财奴,你绝不可能卖给他们任何东西。而且他们对电气公司很讨厌,我已经跟他们谈过,毫无希望。”
特斯相信区代表所讲的是事实,可是他愿意再尝试一次。他轻敲这农家的门,门开了个小缝,年老的特根保太太,探头出来看。“你是不是电气公司派来的?”特斯刚说了一个“是”字,那位老太太马上把门关上了。
特斯又上前敲门,她再度把门打开,特斯说:“特根保太太,我很抱歉打扰了你,我不是来向你推销电气的,我只是想买些鸡蛋。”
她把门开得大了些,探头出来怀疑地望着特斯,特斯说:“我看你养的都是特种鸡,所以我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她说:“你怎么知道我养的是特种鸡?”她似乎感到好奇起来。特斯说:“我自己也养过这种鸡,可是没有你这里的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