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从做朋友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人脉是财脉,朋友是取之不尽的商务资源(2)

50万盒清凉油,以每盒0.2美金成交,总金额就是10万美金!张利拿到对方开具的不可撤回的银行信用证,立即回国,赶到制药厂。两个月后,50万盒清凉油抵达新加坡港口。张利从中得到5000美金的佣金。而在这笔交易中,获利最大的是制药厂,扣除运费和外贸公司代理费、税收等费用,厂方净赚30万元人民币,该厂停产一年多的清凉油生产线恢复了生产。

张利再次出征东南亚,雅加达一个华人医生朋友给了她结识当地名流的机会。朋友请张利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宴会上,朋友介绍张利认识了被当地华侨称作“丝绸陈”的陈·约翰,张利就自己的生意虚心向他请教。陈先生听完张利的情况后,说:“利润小不应该是主要矛盾,关键看需求量。目前当地人用的大多是台湾、香港地区的清凉油,中国内地的清凉油还没有打进市场。从整体上看,你的产品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产品可以打入平民阶层,而他们正是消费清凉油最主要的人群。我相信,你应该能创造奇迹——一个把世界上利润最少的产品作出最高效益的奇迹!”

第二天,陈先生专门为张利请来4位当地有名的药商,他们联合起来向张利要了一个货柜的清凉油。这笔生意为张利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让张利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任何一种产品要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打开市场,必须借助当地商界名流的“肩膀”。

张利专心做清凉油,生意越做越红火。清凉油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中成药膏,无论在配方还是香型上,都不能适应现代人的消费心理和更高消费要求,急需改造。张利拎着笔记本电脑遍访东南亚知名的中医,请他们为现有的清凉油“会诊”。之后,张利请了两名著名的国际香型配料大师,针对清凉油中天然薄荷香占主要成分的“先天缺陷”,进行多香型品种的改造;同时,向国内制药厂投入大批资金,组织科研人员配制新型清凉油。最后,张利从20多家制药厂配齐了34个品种的清凉油,把几十年来单一的清凉油“玩”出了“花样”。

印度尼西亚是清凉油最大的集散地,特色清凉油能否打开销售市场,就要看它是否能占领印度尼西亚市场。张利带着特色清凉油,奔波于印度尼西亚20多个岛屿之间做推销。不多日,第一张订购新型清凉油的传真传了过来,两天后又接到一张,一个星期后,传真上的要货总量可以拼成一个货柜了。

张利成功了!1999年,她的公司在东南亚各国首都的黄金商业地段,都设立了自己的清凉油专营销售公司,建立起星罗棋布的销售网络。她依靠朋友的介绍结识东南亚商界名流,以销售小小清凉油,创下商界神话。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在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屏障里面,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点,但它也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心理倾向。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朋友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大有作为的。

在依靠朋友作为中介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一是找“力”,即要与有影响力的人做朋友。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你应该随时留意周围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响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为赢得他人的真诚相助,你必须先付出某些东西,如真心或物质,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天长日久的付出总会有所回报。所以平时与人交往时,要看准谁有能力帮助你。当然,与任何人相处都要以友善、真诚为本,《围城》中的方鸿渐就靠这一点获得了他岳父的信任,从而在银行里谋得了一个职位。

二是借“力”,即寻求朋友的帮助。朋友能否帮你的忙,还看你平时为人处世如何。这就要求你与人交往时,目光要放远些,不因小利而不为。如果你与有所帮助的朋友发生了不愉快,你应首先谅解他。平时的基础打好了,量变积累终会成为质变,也就会“得来全不费工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对你自然有真心,关键时刻帮助你引见一些对你来说十分重要的人物也就理所当然了。可以说,借“力”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之中。

这里还需要说的是,有很多人并不是不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是难为情而不愿意求人,总觉得这样做有失体面,好像是贬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的。什么时候也别忘了,即使是拿破仑也需要别人帮他架起成功的桥梁,何况你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呢。

朋友可以支持和帮助你成功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可以通过朋友的支持帮你成功,包括逆境时的鼓励,挫折时的扶持等。

东汉末年黄巾乱世,刘关张邂逅相逢,桃园结义,成就了千古美名,也奠定了西蜀王朝的根基。刘备虽是汉室皇亲,却落得流浪街市,贩席为生。张飞只不过是个屠夫,粗人一个。关羽杀人在逃,无处立身。三人结义后,彼此借重,相得益彰,此后三分天下。刘备没有关张两人的支撑是成不了皇帝的。董卓之乱时,吕布何等英雄,刘关张三人也不过与他堪堪打个平手。但他匹夫无助,枉自豪勇,最终却被曹操所杀。

西汉刘邦出身低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他天生豪爽,善于结交朋友,胆识无双。早年穷困时,他身无分文,却敢独座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斩白蛇起义后,依靠萧何、曹参、张良等朋友的支撑,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

帝王将相成就霸业需要借助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一般人要想事业有成又何尝不是如此。

“时装女皇”香奈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小镇索米尔。1899年春天,她经人介绍来到一家缝纫用品商店当售货员。这期间,她经历了初恋。当地有个名叫艾蒂安·巴尔桑的富家子弟,他与她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他见到她,总爱喊她的小名“可可”。他对她说:“‘可可’这名字特别适合你,能显示你活泼、随和的性格。”“可可·香奈尔”从此叫开了,以致她成名之后,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不多。20世纪初,他把乡下孤女的她带到了大都市巴黎。他根本没想到此行的意义是多么的深远,是他把改变世界妇女穿着习惯的“时装女皇”送到了她的“皇宫”里,从而使巴黎变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时装之都”。他们来到巴黎后,在康蓬大街31号公寓里租了个小房间住下来。可惜,他对香奈尔的雄心壮志不甚理解,两人经常发生口角。巴尔桑的英国朋友亚瑟·卡佩尔从中做了不少调解工作,但最后他们还是分手了。

在举目无亲的巴黎,香奈尔作为一个弱女子,要开拓事业的确不容易。在这窘迫而又关键的时刻,朋友卡佩尔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生性随和、不拘小节、家境富裕的外国人,是香奈尔在巴黎进入服装业的强力支撑。

1912年,卡佩尔出资帮助香奈尔开了一家帽子店。“香奈尔帽子店”开张后,善于经营的香奈尔以低价从豪华的拉菲特商店购买了一批过时、滞销的女帽,她把帽子上俗气的饰物统统拆掉,适当加以点缀,改成线条简洁的新式帽子。这种帽子透着新时代的气息,非常适应大众化的趋势。香奈尔为顾客示范帽子的戴法时,也一反常态,总把帽子前沿低低地压到眼角上,显得很神气。这种新颖别致的帽子,大受巴黎妇女的欢迎,被称为“香奈尔帽”。这种别致的戴法竟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流行开来,成为时尚。

“香奈尔帽”的流行,使香奈尔很快还清了借款,并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小试牛刀即旗开得胜,香奈尔的信心大增,她不再满足于当制帽商,而是大胆地涉足服装业。在卡佩尔的支持下,她把帽子店改为时装店,自行设计,自行缝纫,全力投入到服装改革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观察和研究,她发现巴黎妇女服装的问题是:不仅式样上陈旧,而且在用料上过于保守落后,仅凭高级华丽的料子,很难做出舒适合体的衣服来。于是,她从布厂买来一批纯白针织布料,用这种价格低廉的布料做成最新样式的女式衬衫,是宽松舒适,线条简洁,没有翻上覆下的领饰,没有一道道袖口花边,也没有什么点缀物,领口开得较低,等等。为了便于推销,她还给这种服装起了个挺别致的名字“穷女郎”。这种简洁、宽松的衬衫,如今看来很平常,但相对那时候的巴黎,相对老式服装而言,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穷女郎”一露面,立即得到巴黎妇女的认可,并很快争购一空。

一炮打响后,香奈尔又接二连三推出一批与巴黎妇女传统服饰大相径庭的服装。她将女裙的尺寸尽量缩短,从原先的拖地改成齐膝,从而诞生了有名的“香奈尔露膝裙”。她设计出下摆较大的长裤,即当今的喇叭裤,成了喇叭裤的设计发明者。在款式上,她推出了一些新式服装,有纯海军蓝的套装,线条简洁流畅的紧身连衣裙,宽大的套衫,短款的风衣,阔条法兰绒运动服,漂亮实用的简式礼服,等等。在色彩上,她不用艳丽的大红大绿,而是以黑色和米色为基调。她认为,黑色优雅,米色素雅,用这两种颜色面料加工成服装,最能体现女性美。纯白和纯海军蓝,也是她爱用的色调。

香奈尔发明了女式挎包,而原来的女包是手拿式的。她认为,劳动妇女两手都得干活,不能因拿包而占用一只手。于是,她把手拿式女包稍加改装,安上较长的包带,往肩上一挎就行了。她又制作了仿宝石纽扣,这种纽扣成本低,色彩与光泽都比真宝石纽扣好看。此外,她还别具一格地制作了“大框架太阳镜”。“香奈尔服装”配上这些配件,更是锦上添花,增加了不少魅力。

这些服装和配套物品,今天看来是十分寻常的。但在当时与那些里三层、外三层的繁复的穿戴习惯相比较,无异于一场了不起的革命。香奈尔终于用自己这种脱俗的设计风格,为巴黎时装界开拓出一片明朗的新天地。

香奈尔能够成为“时装女皇”,可以说来源于朋友卡佩尔的最初支持。离开了朋友的支持,很难想象她在巴黎能够成功。

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有限了,就算你浑身是铁,也打不成几个铁钉。真正的友谊,能使你从朋友那里获得支持,产生巨大而神奇的力量。

朋友可以为你提供信息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拥有无限的信息,就拥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信息来自你的信息站,信息站就是你的朋友网,朋友有多广,信息就有多广,这是你事业无限发展的平台。

你如何获得工作上必需的信息呢?通常所知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看报;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养成读书习惯。

换句话说,你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人”。对他们来说,“人的信息”无疑比“铅字信息”重要得多。越是一流的经营人才,越重视这种“人的信息”,越能为自己的发展带来方便。

日本三洋电机总裁龟山太一郎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被同行誉为“信息人”,对于信息的收集别有心得,最有趣的是他自创一格的“信息槽”理论。他说:“一般汇集信息,有从人身上、从事物身上获得两个来源。我主张从人身上加以汇集。如此一来,资料建档之后随时可以活用,对方也随时会有反应,就好像把活鱼放回鱼槽中一样。把信息养在信息槽里,它才能随时吸收到足够的营养。”

把人的信息比喻成鱼非常有趣。一位有名的评论家也说:“我每一次访问都像烧一条鱼一样,什么样的鱼可以在什么市场买到,应该怎么烹调最好,我得先弄清楚。”如何从人身上得到信息和处理信息?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没有新闻时,设法找个话题和人聊聊。也许你没有办法随时外出,那就可以利用电话向朋友们讨教。

日本前外相宫泽喜一有个闻名的“电话智囊团”。宫泽在碰到记者穷追不舍时,往往要求给予一个小时的时间考虑。如果碰巧在夜里,则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些答复来自他的10名智囊团成员,这也就是所谓的“人的信息”。

一个人思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建立品质优良的朋友网为你提供信息,成了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