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互联网+”时代来临!
半个月以来,我和同仁及朋友们在不耽误繁忙工作的前提下,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终于迎来了为大家奉献本书的这一天,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惶恐。
喜悦的是,我们成为国内真正意义上系统性、全景式介绍“互联网+产业”著作的见证者与梳理者;而惶恐的则是,在社会的期许下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倒点啥都能发财,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20世纪80年代,摆摊成就百万富翁,因为那时候撑死胆大的;90年代,小作坊主成为社会中坚,因为由区域化经济带动;21世纪00年代,房地产造就了“土豪”,因为前几代“土豪”攒足了钱;10年代,互联网推动了经济发展,革了传统产业的命。现在是传统产业全面触网和发展智能经济模式的时代,谁将是弄潮儿?只要踩准时代步伐,必将获得空前发展,因为这不是智慧,而是“机会”!
在“新常态”下的中国,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无疑是最大的财富。在时代大潮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成功者靠努力,英雄人物则靠选择,时势造英雄。比如2000~2010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如果你参与其中,财富和地位肯定会得到高速增长。而此时的互联网也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这就是时代,这就是“风口”!
“互联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平台,以传统产业为融合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动力,以品牌的市场重构为生态模式,催化市场格局从本地化发展为国际化,加速品牌版图由区域化演绎为全球化。
当下的企业,若不触网估计已经无法生存。互联网已经将传统行业集约化、聚集性的整合型集团分化为品牌输出、设计输出、产品输出、物联网络、体验评价、收付货款、品牌收成等一个个中心,每个中心都能够成就一个“企业帝国”。每一个踩准时代节拍的个体都能获得成功,每一个坚守时代节拍的企业都能发展壮大。世界上没有一次伟大的成功不是顺应时代的节拍,所以引领潮流和时代的人可以说是幸运儿。
今天,“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它不只是淘宝网购,不只是O2O,不只是智能穿戴,不只是移动终端,不只是物联网,不只是云计算,不只是大数据,不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不只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它是融合、跨界、混生的商业生态,更是等待创新和实践者发掘的“未知地”。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颠覆”,是颠覆传统产业模式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互联网新形势下的一种重生、一种革命!
在相同环境下,每个人关注的资讯和数据完全不同,在设备屏幕的指引下,有的人访问了淘宝,有的人访问了京东,有的人在阅读,有的人在观影,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传统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弱,思维越来越难以统一。
一个新观念的流行以前需要三五年,现在只需三五天,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潮流变化;以前看病跑千里,现在远程诊断,这就是“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巨变。
互联网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原来以PC终端为重点的互联网方式向以移动设备为终端的智能化方向转变,这必将使原来的“单位文化”向个体文化转变,而这一转变将是革命性的文明重建过程,其中包括“商业文明”。
“互联网+”必然带来商业文明的重建,“互联网+”的本质是“商业民主思维”的崛起,它所颠覆的是强调控制、标准、国际化的“工业时代文明”。
在以PC连接为基础的传统互联网时代,网络结构存在很强的社区特质,具有集群的概念。而移动互联网具有“去社区”的特质,每个人、每个终端都是中心。在移动社交网络的情境下,数据的聚合变得无处不在。网络连接的端口从物理走向虚拟,从单一走向多元。移动浪潮时代,用户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来完成自己的生活任务。比如,不再需要登录大而全的门户网站,而是通过APP、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满足资讯、阅读与分享需求。
互联网拥有不同维度,但没有一个点是绝对的基点——互联网技术结构决定了它的内在精神是“去社区”的,是自由、分散、平等和互动的。而自由和平等也成为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基本原则。
这种精神正在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光速传播的效率渗透到70后、80后、90后、00后心中,传统产业将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最终走向越来越小众的品牌路线,由地域化市场向全球化互联网“圈”文化方向发展。产品将会关注越来越简约的特定功能和需求,模块化设计将成为趋势,通过定制化组合来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线上和线下不再有界限,电视、网络、移动终端、云中心等作为介质,品牌价值和理念不再大而全,而是越来越个人化。
世界真的变了!
互联网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互联网产业化、产业互联网化将是中国商业未来的主旋律,大量传统产业面临互联网改造升级、产业升级与流程再造。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时代呼之欲出,其核心包括:
·交流工具。互联网思维的一个原点来自于我们对便利性的认知,QQ、微信、短信、彩信、UC、移动电话等带来的便利就是生产力。把便利变为客户对产品的体验,无论是购买还是使用,无论是功能还是配置,你的产品足够便利吗?
·职业工具。互联网使我们很快就认识到职业的全部,甚至职业的尽头,然而在这个已经完全看懂的世界里怎么没有我的闪光神坛?互联网加速了职业老化的速度,也加速了对商业逻辑的颠覆。
·精神工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寻求存在感,互联网就是个体提升存在感的通道,如果产品也能思考存在感的意义,那将是一个有灵魂的产品,会成就一个有灵魂的品牌。精神工具包括知乎、天涯、百度互动、专业论坛、贴吧等,植入产品不如植入品牌的精神。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的应用,将带来新一轮的制造商迭代与制造商关系重构,也必然会大大提升生活效率。
在“互联网+产业”研究领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一直是产业变化轨迹不可或缺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并长期致力于打造中国“互联网+产业”智库。我们的核心研究与服务领域已囊括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业的互联网化,希望借本书的出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各产业的“互联网化”奉献绵薄之力。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编写也充分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参与编写的除了我和我们研究中心的陆易媛、张周平、莫岱青、钱海利、陈莉、孙璐倩、沈云云、姚建芳等多位业内知名分析师外,还有中心外聘的多位“特约研究员”,这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思想。他们分别是:国内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从品牌到品牌力》作者、华闻沟通首席顾问许英豪,“亿超”眼镜创始人李昌利,钻库网创始人刘宗源,哇点科技副总裁孙彦良,“阿黄网”创始人陶太胜,成都国际商贸城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赵丽华,生意社总编助理、中国大宗商品交易行业资深研究员满荣荣,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王慧副教授,德国莱茵TV集团陈奇俊,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互联网电商部副主任麻策律师,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以及多位在垂直领域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感谢你们为本书做出的奉献!
此外,在案例征集与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阿里、京东商城、苏宁、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数十家国内主流电商、O2O、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对我、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首本系统性介绍“互联网+产业”著作的大力支持,特此一并鸣谢!
曹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4月3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