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决定你的一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能听会说,展现沟通中的个人魅力(2)

赵高特意找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秦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赵高见时机已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还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联。

秦二世偏听偏信,赵高又操纵了对李斯的刑讯过程,最终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于刑场,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因受株连而被杀尽。

李斯的失败,赵高的得意,正是在于对说话时机的把握上。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听者的内心往往会随着时间变化而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要让对方愿意听进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你就不得不考虑到对方的心理,选择恰当的时机。所以,时机对于沟通而言非常重要。

有这么一段话形容了说话时机的重要性: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是一种城府……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把握说话时机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最佳时机,才能够将话说得恰到好处。如果时机掌握得不好,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也难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并判处其领袖李列耶夫死刑。当绞刑开始时,李列耶夫在一阵摆弄之后,绳索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情会被当成是天意,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后,向着人群大喊:“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并说:

“陛下,李列耶夫这样说:‘你看,他们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沙皇说:“那么,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吧。”就这样,李列耶夫第二日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次他可没有那么好运了。

李列耶夫如果按照上面的标准来评价他,只能算是愚蠢。他不懂得挑选说话的时机,更不懂得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只为了贪图一时嘴的痛快而枉送了性命,实在太不应该。

在你要表达意见之前,要必须先确定对方已经准备好,愿意听你说话了。否则,与其浪费力气,对牛弹琴,不如保持沉默或者为自己争取最好的说话时机做些准备。

有一位女士深有体会地说:“自己的丈夫白天上班忙碌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挤公交回到家中。如果这时家中的人不体贴这种困苦,一开口又是诉苦,又是告状,再有耐性的人也难免会有所顶撞。相反,我总会先把这些‘苦’搁在一边,先温和地说:‘公共汽车太挤了吧?太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等到丈夫安静下来后,再把家里的事情说出来,这样每次都能得到丈夫的同情和支持。”

这位女士是聪明而明智的,是懂得宽容,懂得沟通方法和技巧的。如果我们每次都使着性子由着自己,那么对方即使再好的脾气也是无法容忍的。只有把握好说话的时机,懂得忍耐,做足了说话前的准备,那么自己说出来的话才会起到最好的效果。

巧妙掌握说话的时机,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请谨记:

第一,说话要注意场合。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正如李列耶夫的故事一样,因为没有考虑到说话的场合,所以只能为自己的多言付出惨痛的代价。放在我们身上来说,如果想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最好选在工作总结会上或者是在领导心情不错又不忙的时候。若是你在公司组织的聚会上大家都在唱歌喝酒时汇报,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就算你的汇报再好听也会让人烦。

第二,说话时要看看对方的心情。之所以把人的心境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考虑是必要的。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看了脸色,再决定说什么话。这种所谓“脸色”,不过是心情在脸部的一种表现而已。在人心情好时,无所不乐;心境不好时,无所不愁。当你与人说话时,必须把这作为一个前提来考虑。

《弟子规》中也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搅。”当对方很忙或不开心的时候,不要去打扰;等对方空闲,心情舒畅的时候再开口也不迟。

机智应变,巧妙化解“不便言明”的话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的甚至可能很尴尬、很刁钻的问题,再难说的话也有容易表达的说话技巧,只是你没有掌握。如何在面临各种问题时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让对方感到满意呢?要想使这些难说的话轻易地说出口又不得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懂得这些拐弯抹角、委婉含蓄的表达技巧,这也是考验我们的表达技巧和反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时候。

在总统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肯尼迪的年轻和孩子般的外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利条件。众议院发言人萨姆·雷伯恩就是攻击肯尼迪乳臭未干的几个民主党领导人之一。肯尼迪哈哈一笑,把问题抛到一边,说:“萨姆·雷伯恩可能认为我年轻。不过对一位已是78岁的人来说,他眼中的大部分人都年轻。”

面对刁钻、“不便言明”的问题,肯尼迪回答的诙谐幽默、滴水不漏。虽然我们要达到如此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还有些困难,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也是可以实现的。

当你面对各种“不便言明”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一个娱乐的心态,而不是心胸狭隘、暴跳如雷,然后才是考验你的口才驾驭能力。当然,化解棘手的问题总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循的,我们可以灵活地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给予化解。

1.“不便言明”的紧急情况要早作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得不说对方不愿意听的话,因此会因为难以启齿而一拖再拖,结果不但开不了口,当山穷水尽不得不说时,只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还会因此而被责备。所以,有些紧急的“不便言明”的话需要尽快说出口。

2.委婉、含蓄,逐步缓解对方的承受压力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给对方做出正面的回答,承认对方的见解,“是的,是这样的。”“你说的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我认为”,“我觉得……不知道你觉得如何”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回答技巧。

第一,先设铺垫,再表明想法,给别人心理一个缓冲的过程。

中国人就常常采用这种迂回的方式,先让对方表明不会生气,然后说出可能会冒犯对方的话,这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可取技巧。

在《红楼梦》中,袭人对王夫人说贾宝玉该打这种绝对会冒犯王夫人的话时,采取一波三折的方式。袭人道:“别的缘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为了让对方听得进去,我们很容易采取讨好的方式,尽量说一些好听的话,让对方听起来很高兴,而易于接受。

既不能单纯地讨好对方,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话说妥当。只是说得对并没有用,有时候,你说得越对,对方会觉得越没面子,以致恼羞成怒,更加听不进去。说错了,后果更加严重。

第二,间接地指正别人的错误,巧用“弦外之音”来暗示对方。

住在罗德岛的玛姬·贾可布请了建筑工人加盖房间。刚开始几天,每次她回家的时候,总发现院子里乱七八糟,到处是木头屑。由于他们的技术还不错,贾可布太太不想引起对方的反感,便想了一个解决办法。

她等工人离去之后,和孩子把木屑清理干净,堆到园子的角落里。第二天早上,她把领工叫到一旁,对他说:“我很满意昨天你们把前院清理得那么干净,没有惹得邻居们说话。”从此以后,工人每天完工之后,都把木屑堆到园子角落,领工也每天检查前院有没有维持整洁。

说得对,还不如说得妥当来得有效。但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很妥当,这实在也不容易。任何话一出口,对方大多不会“就听到的话来判断”,反而多半“在听到的话之外去猜测用意”。弦外之音,往往比说出来的话更重要。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梁晓声,现场拍摄采访的过程。记者是个老练的英国人,他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回答,最好只用简短的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

梁晓声点头认可。

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面前,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着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呢?”

梁晓声回答得如此巧妙,使英国记者为之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往往可以立竿见影、转败为胜,但是也正是考验一个人应变能力的时候。正是如此,这次采访中的短短的一瞬间,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4.模棱两可,模糊表态

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幼年时,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笼的獐和鹿,却故意问他“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答道:“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虽年幼,却知道模糊语言的作用,机智地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解了围,显示了他的非凡应变能力。

5.偷梁换柱,转移话题

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偷偷的转移话题,明着是回答了问题,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二片,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巧妙应对棘手的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通过含蓄、委婉的回答,或是闪烁其词,或是拐弯抹角能让对方减少压力和尴尬,乐于让对方接受,又能使整个沟通过程更为流畅,何乐而不为呢?万事相通,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多多积累相关的应变经验,多多学习沟通的技巧,为自己的人生之路保驾护航,让棘手的问题不再成为沟通的羁绊。

幽默措辞,让沟通更出彩

幽默是通过笑的方式弥补人际间的思想鸿沟,跨越人际间的感情分界,增进人际间的信任,最终加速社会组织的内部机器和外部机器的正常运转。概而言之,幽默就是为了使人生更加和谐美好,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

和谐美好的人生,愉快融合的沟通氛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事情往往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一帆风顺,生活并不一定能给予我们公正的回报。遇到这种情形,有些人会耿耿于怀,使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而另一些人则会泰然处之,以幽默去消除敌意。

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与售票员发生了争吵。乘客抱怨售票员不提醒他,使他坐过了站。售票员则解释自己报了站名,是乘客自己粗心没有听见。乘客大怒,叫道:“小姐,下车!”售票员不慌不忙地说:“小姐不能下车,小姐下了车,谁来卖票呢?”就这一句风趣的回答立刻让乘客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忍不住也笑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美国作家普里兹文曾经说过:“生活中没有哲学还可以应付过去,但是没有幽默则只有愚蠢的人才能生存。”幽默,是沟通过程中的润滑剂,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轻松一笑中,对方表明了沟通双方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理解,这就迈出了社交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幽默既然可以让沟通如此出彩,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幽默的技巧:

1.巧用谐音

传说纪晓岚在行舟途中,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还给纪晓岚送来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殿后。”老者的上联是:“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是一副语意双关联。

“橹速”谐指三国着名文臣鲁肃,“帆快”暗指西汉着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正巧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橹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纪晓岚深知此联难对,不禁冥思苦想,结果让老者扬帆远去。他到福州后,主持院试,乐声轰鸣。纪晓岚触景生情,想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笛清”暗指北宋名将狄青,“萧和”暗指西汉宰相萧何,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