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性格类型(4)
他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较疏远,这就引发了意识的主体化。在意识的主体化为后盾的情况下,与本人有密切关联的东西就会变得至关重要。这时他开始把自身与他的主观真理相混淆,他虽然不会强迫别人也拥有他的信念,却可能用犀利的语言恶意中伤每种批评意见的来源,不管那些批评是好意还是恶意的。所以,他会在各个方面都感到身陷孤立无援的境地。时间一外,这会使他原本丰富的观念因为沉积、憎恨的侵蚀而变得带有破坏性。他由于同外在环境存在着隔阂,导致他对来自潜意识作用的抵抗越来越强,直至他开始慢慢丧失行为能力为止。他以为要想不受潜意识的影响,必须退到更深一层的思想空间。实际上,这会将他卷入更深的、从内部毁灭他的矛盾冲突中去。
内向型思维将积极而综合地在那些很接近原始意象,且具永恒态度的观念上谋求发展。这些观念与客观经验的联系渐渐疏远,观念会变得越来越具神秘感,此时它不再是真实可信的了。只有他的思维与他所处的时代中所发生的大事件有鲜明的关联时,那些与他相处在同一时代的人才会认为那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旦思维真的成为诸如神话之类的东西,它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越来越不相干了,直到最终解体。
所有这一类型困扰的客观影响都来源于下面这种特征,这是一种与内向型思维对立抵抗且相对于潜意识的情感、直觉和感觉功能所具有的一种原始外向特征。这些功能不占任何优势。各式各样的自我防御措施以及更夸张更离奇地笼罩在自己周围的保护网,都是这类人一惯用来防范“魔力”影响的手段。
(2)直觉型
在内向型性格中,直觉直接针对着内在客体(这是潜意识内容的专用术语),因为意识的关系与外在客体的关系类似。当然,内在客体的现实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特质的。
内在客体以事特的主观意象出现在直觉知觉中,它们形成潜意识的内容,特别是集体潜意识,尽管它们不与外在体验融合。从其所具有特点的角度上讲,这些用来构成潜意识的内容是其与外在客体共有的一种性质,不容易被经验所控制。外在客体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相对形似。不只是外在客体,就连内在客体的形象形式也是如此,因为直觉功能的特殊性及内在客体的本质不易被我们了解和控制而导致的。
直觉与感觉一样都有主观因素。这种因素在内向型直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外向型直觉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压制。直觉并不关心它是否受外在客体的刺激而产生功能,尽管外在客体有时会给直觉投射内容。内向感觉主要是被潜意识所知觉到的神经刺激现象所局限在这一范围内,同时这一限制范围方面的主观因素也受到了内向直觉的抑制,并且内向直觉透过这些方面去感知那些引发神经刺激的意境。这一过程是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一个人心因性晕眩发作时,神经系统紊乱的这一特性是感觉所关心的事项,并且要去认知它的全部特殊性质、强度、瞬间变化情况,以及是如何到来又是以何种方式离开的所有细节,它却不会去研究那些造成神经系统紊乱的因素。
而直觉对于直觉来说,它却只从感觉中获得了直接行动的动力或是洞悉到场景的内幕,快速地感知到引起晕眩发作的这一特殊现象的那种内在意象。它看到的意象是任意的,如看见一个悬挂着的人,摇摇欲坠,他的心像被利箭穿透。这种奇怪的意象使直觉活动迷失或是直觉被意象捕捉。它抓住这一机会,以最高的兴致观察、研究这个图像的变化、发展、消失状况,甚至用一切办法去探究意象的所有细节。
内向型直觉知觉了意识背后的全部过程,这鲜明的程度和外向型感觉对外在客体的感受相同。潜意识意象得到了事物的尊贵性(dignity)。对于直觉来说,因为它拒绝了感觉的协作,对神经系统的扰乱和对潜意识的意象会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就不得而知,最多只对其有不充分的注意。这样意象似乎与主体全部分开,与人没有任何联系地独自存活着,所以当内向型直觉者晕眩发作时,他不会想到或许是知觉的意象以某种方式指挥着自身。与这类人相处时,我们往往会感觉到这种意象的存在。这是个不可争论的事实,而那些倾向于理性的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内向直觉型的人,荣格大师这样评价,他们很难适应现代繁纷复杂的社会环境,即使有直觉能力,也将偏于固执己见。根据这一特征,荣格大师认为他们适合从事与宗教及神秘事物有关的活动。
外向直觉者对外在客体的明显冷淡态度,与内向直觉者与内在的客体的关系相似。内向型直觉者从一个意象进入另一个印象,在潜意识丰富的内部寻找每一种可能,但并没有将自己与它们建立起任何关系。这点与外向直觉者不断地寻找新的可能性相似,而且在寻找可能性的过程中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完全不被关注,没有任何关于人的考虑,只是义无反顾地前行,并将他坚持寻求变化的过程中新建的事物统统破坏掉。对于只用感觉来看待世界的人来说,世界并不会成为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这点同样适合用于直觉者。在直觉者的内在意象中,世界也同样不会成为简单的道德问题。从两者共同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审美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知觉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一种“感觉”。这就是外向直觉者很少意识到自己肉体的存在,也很少意识到肉体的存在会对他人造成影响的原因。因此,他会对自己有“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甚至没有我生存的空间”的想法,常常使自己沉浸在毫无意义的幻想当中。
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可使潜意识越来越丰富,但对潜意识意象的知觉不会直接产生功效。尽管如此,其对丰富整个心理经验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它也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并且能为个体提供新的潜能。就像内向直觉型是一个民族心理生活的必备型,虽然它对外在世界还很陌生,如果没有这一类型,那么以色列的先知们就不会出现。
内向直觉者所追求的是那些先天性的东西,即产生于潜意识心理内的遗传基础的意象。这些雏形的内在性质是历代先人心理运作的结果,是无法被经验所掌握的。这一内在类型是机体存在的广泛经验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凝聚、累积或汇集而成的。经验越丰富,效果就越明显,就越有聚焦性。用康德的话说:原型是被直觉所知觉,并在无知觉中创造的意象的个体。
荣格认为,潜意识是与我们形影不离,并且不断地经历着转化的东西,这些转化内在地扣连在一般性的事件上。内向型直觉通过潜意识对这种内在过程认知,就对外在世界事件的理解提供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材料,甚至能够清晰地预料到可能发生的事物的轮廓,以及随后发生的真实情形。因为原型表示统领一切可得到事物经验之道的规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它与原型的关系来理解这种先知先觉的预见性。
内向直觉的特殊性质如果处于优势,就会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人产生,也就会有神秘莫测的幻想者、预言家或幻想的狂人和艺术家。其中艺术家被看成是这种类型中的正常情形,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有把自身局限于直觉和知觉特性之间的倾向。知觉是直觉者的主要问题,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也是如此,知觉也成了形塑的主要问题。爱幻想的狂人由于是这些灵视(vision)的观念所描绘与限制出来的,因此满足于灵视的观念。
个体与真实之间强烈的疏远是由直觉的强化所导致的,这使得他在生活圈子中变得像个“谜”一样的人。他如果是一个艺术家,就能在艺术领域创造出许多新奇古怪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既有色彩斑斓的,又有烦屑无聊的,还会有可爱的、怪诞的、狂妄的……如果他不是艺术家,将会是一个得不到赏识的天才,一个“走错路”的伟人,一个聪明的傻子,或是一个“心理”小说中的角色。
把知觉当作一个道德问题来看,必须对理性判断功能进一步强化,而且必须强化到某种程度。这一看法跟内向直觉型的倾向不相吻合,但判断功能的轻微变化足以将直觉知觉从完全的审美观念领域转至道德观念领域里去。如此,这一类型便有了从本质上区分审美形成与变化的依据。但此时它仍有内向直觉者最典型的特性。当直觉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知觉及其审美外观和审美评价时,它会试图与灵视建立起某种联系,在他面对诸如“这对我和世界有何意义”、“对我和世界来说,从这种灵视中出现的有关责任或任务的东西是什么”等问题时,道德的问题就会跟随而来。
然而,那些抑制判断或知觉机能支配判断的直觉者不会遇到这类问题。他们惟一的问题是如何知觉事物。在他们眼中,道德问题是不理智的、荒唐的,认为它最大限度地阻止了自己考虑那些无法捉摸的东西。但有道德定向的直觉者与之相反。他会反省灵视的意义,较多地考虑从灵视内在涵义里表现出来的道德效果,较少地发掘其较深一层的审美可能性。不管他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他的判断力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和一个整体的人,是用某种方式与他的灵视以内在的形式联系着的。还认识到这并不只是可被知觉的,而且是渴望加入主体生命的。对这一切的认识,使他意识到必须将他们的灵视转移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内向直觉者的潜意识主要是对客体的感觉方面进行限制或压制,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可以找到一种外向感觉功能。这种外向感觉功能具有原始特征的补偿性,所以潜意识人格被说成一种相当低级和具有原始秩序的外向感觉型。
对于这里所说的补偿性,阿德勒这样评价:那些低等器官及其系统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冲突,是在脱离母体器官时开始的。这些冲突会被触发,其激烈程度比在较为正常发育的器官中发生的冲突严重得多。胎儿的特性也提高了补偿与过度补偿发展的可能性,促进一般抵抗与特殊抵抗的能力的发展,保证了更新、更高的形式和成就的发展。
心理症患者由于自卑而带来的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特性,叫做补偿性。这种补偿性能够指出一种“虚构的引导路线”,以使心理获得平衡,消除自卑感。这种“虚构的引导路线”是“努力”把劣势转变成优势的心理系统,补偿性功能在心理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功能与生理学领域中的某些类似功能相对应,如生命有机体的自我调节或自我定向。
阿德勒的理论将补偿限制为简单的自卑感和平衡。
荣格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补偿性是心理机制内在的一般性的自我的功能调节。
根据荣格对补偿的不同理解,我们将潜意识行为视为对一般的由意识功能产生的态度的片面性的补偿。心理学家形象地把意识说成眼睛,如有人常说“意识的视野与焦点”。只有很少的内容可以同一时刻在意识领域中被掌握和了解,能达到意识程度的最高峰是极其困难的。这一比喻形容而贴切地说明意识的本质特征。意识的成功是挑选,挑选的要求是定向。(定向是用来表达态度的一般原则,每一态度都定向于某一观点,无论这一观点是潜意识还是意识。如权力态度就是定向于施加强制性影响与限制的自我权力的观点;思维态度则是定向于将逻辑原则当成其最高的法则;感觉态度却定向于过去已经规定的事实的感官知觉。)定向要求摒弃一切无关联的东西,所以意识定向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的特性。那些由于对定向的选择而被摒弃或被抑制的内容就进入了潜意识当中,并在其内部形成一种意识与定向相抗衡的力量。这种相互对立的阵形的增强和意识的片面性的强化一同进步,直到心理紧张出现为止。这种心理紧张有对意识活动的抑制,也会遭到意识的破坏。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随着心理紧张变得越来越激烈,潜意识内容将从紧张中挣脱出来,以梦幻与自发意象的状态潜入意识中。
意识越片面,从潜意识中唤醒的内容与其就越敌对,这就证明意识与潜意识本身就存在着真正的敌对关系。此时,补偿会以对立功能的形式出现,这一形式是极端的。潜意识的补偿可以说是意识的对立对象,说成意识定向的平衡或补充更为恰当。如,梦中潜意识可能会提供所有意识情境,搜集到的内容被意识挑选或限制。
荣格认为,在常态下补偿是潜意识的。在患有心理症的情况下,潜意识与意识间的强烈对比,导致补偿作用被打乱,所以对这种心理症的分析疗法就是为使意识的内容能被意识到,使补偿重新发挥它的作用。
再回到内向直觉者的补偿性的外向感觉功能这一话题上来。这种感觉的主要特征是本能性以及它不受节制,并有很强的明显的对感觉印象的依赖。它是对意识态度的一种补偿,给意识态度增加了几分能量,避免了那种过度的“升华”(sublimation)。潜意识会变成一种敌对的状态是因为直觉态度的强制性被夸大,使得屈服于内在知觉的情况有了进展,这一对立使太过依赖客体并与意识态度公开对立的强制性的感觉产生了。这种形式属神经症的表现,即强迫性心理症。这其中有忧郁症的表现,有些是感觉器官的神经过敏,有些是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强迫性联结。
(3)情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