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的幸福体温
幸福到底是何物?
流传最广的观点是,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观点的背后指的是,幸福与外在环境无关,只与你的心情有关。
那么,幸福真的只是一种内心感觉吗?
极端的例子,吸食毒品者心中快乐、兴奋,却未必幸福。
无痛觉病人虽然内心感觉不到痛苦,其痛苦比常人尤甚。
心随境转,你我凡夫,不可能无视外在环境,而独自幸福。
疾病缠身,债台高筑,吃了上顿为下顿发愁,不可能心灵感到幸福。
在牢狱中挨打受饿,不可能感到幸福。
快乐是一种感觉,兴奋是一种感觉,我们说的“幸福感”也可以说是瞬间的感觉。
但幸福不是纯粹的感觉。
幸福是一种对于当下状态比较满意,对于未来抱有希望的综合描述。
幸福不是一个实体。
幸福是一种状态,犹如我们的体温。
幸福是客观环境与主观精神的统一。
幸福需要主观心理的调适,亦需客观外在环境改变的努力。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能吃上一个冰淇淋,有一个好玩具就大呼小叫,异常幸福;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顿海鲜都未必能带来幸福。
对于一个平常人,一年收入20万就很幸福;对于一个大企业的老总,一年收入2000万仍觉得没有完成收入预期。
乞丐觉得常人有吃有喝,真是幸福!
民工觉得能当工头就很幸福。
白领觉得能当金领就很幸福。
小老板觉得当上大老板才幸福。
小官觉得当大官才幸福。
……
幸福的标准是动态的,随着人们的要求水涨船高。
幸福是没有标准的,然而,幸福却有基本的条件。
约略言之,对于普通人,幸福有两个层次:
本能的幸福——保证衣食住行的收入,健康的身体,丰盈的情爱。
精神领域的幸福——成功的工作,同僚的尊重,艺术欣赏,自我的实现。
拥有本能幸福,幸福有了基本的保证。
拥有精神领域的幸福,幸福更为深刻。
前者是根,后者乃木。
前者是源,后者乃水。
无本能幸福之幸福,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断不可长。
只有本能幸福而无精神领域的幸福,其幸福则多少有点遗憾。本能幸福是生物属性的幸福。
人本生物,那么做好一个大自然生物的本分,非常重要。
本能的幸福之所以是基本的条件,是因为这是幸福的基础,是精神领域的幸福所不能替代与弥补的。
高的收入与高的名望,如果失去本能幸福的支持,往往是不幸福的。
乡村偏野的农家,虽不富足,但环境清新。身体壮实,劳累之后,疲了睡,饿了吃,渴了饮,情爱简单淳朴,生殖能力也强。较能符合基本的幸福的条件。
经济的增长,对于现代人来说,吃饱穿暖,基本的住宿已经不成问题。
然而,不能说,本能幸福只是一种生物属性的低层次幸福,现代人就解决得很好了。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造就了极多精神领域幸福者,有成功的工作、高贵的名望、优渥的生活条件,然而,受着心理焦虑、健康及不育症困扰的都市人群却大幅增加。而在情爱方面受到阻碍的现代都市人更不在少数。
下雨的时候有地方避雨是幸福的
由于生存竞争的加剧,食物的污染,也由于错误的工作、健康观念,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而由于医疗制度的不完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小病不上医院,最后贻误成大病的也不少。
据统计数据表明,不育症已经在社会中漫延开来。每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受到不育症的困扰。治疗不育不孕的广告盛行,医院也大发其财。
在情爱方面,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另外一方面由于工作与经济的压力,晚婚的人大幅增加,尤其在大城市,已过适婚年龄,三四十岁仍然没有结婚的占据很大比例,而单身群体也在不断增加。
“浪漫爱”的兴起,情爱观念的混乱,使得家庭离婚率正在上升,作为社会基本细胞——家庭的安定受到挑战。
孔子在古代已经提出“无旷男无怨女”应该是理想社会的基本条件,如果孔子在世,他对现代社会会很不满意。
精神领域的幸福是一个受到相当教育与训练所能享受的幸福。成功的工作与同僚的尊重占据其中的大宗。成功的工作与吃穿住行的质量息息相关,同时同僚的尊重也与归属感息息相关。
而艺术欣赏及自我实现是更高层次的幸福。艺术的欣赏能够培养健康的性灵,在审美对象中获得愉悦与满足。自我实现则能够提高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并更多地为他人带来幸福。
推崇“以成功为中心”的社会往往会产生本能幸福的缺失者,而本能幸福与精神领域幸福的冲突与不调和,往往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个人对抗自己,个人对抗社会。对抗自己者自我情绪低落、忧郁,甚至自杀。对抗社会者,后果更加严重,缺少对他人的友善与关怀,与社会敌对。越成功,能量越大,其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
一个建立恰当幸福观的社会公民,其本能幸福与精神领域的幸福是和谐的、均衡的,性灵是健康的,自我是统一的。他的自我不会分裂来对抗自己,更不会分裂来对抗社会。
一个建立恰当幸福观的社会公民,明白最大的福祉来自于对外在世界的关注,对他人的友善与关怀。他不仅自我幸福,也协助他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