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版自序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用有限的篇幅讲述人类文明的主要历程。
《人类文明的历程》这一题目,决定了本书写作的三个要点:(1)人类是全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主体;(2)本书的叙述必须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要内容;(3)本书的叙述又要以历史发展为主要线索。因此,本书讲述的是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历史。
但与西方的“文明”概念不一样,本书不把“文明”仅仅看做是与城市有关的市民社会的产物,而强调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和对立。因此,自人类脱离原始社会而进入农业社会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物质的和精神的遗产都应纳入本书叙述的范围,因而自然应突出东方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而不能用西方文明史来代替人类文明史。当然,我们认为,如果说人类的起源可能是一元的话,那么文明的起源则应是多元的。因为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演进是由人类本身的活动和实践决定的,而人类的活动和实践又要受种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
本书与世界通史也不一样,不是从形态演变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历史,而是从文明演变的角度来观察,因此本书将注重构成文明的四大因素,即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用以补充以往通史教材的不足。文明的特征,是社会关系的国家和法的规章、等级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状态,受人们社会地位、社会分化和一体化制约的各种权利、自由和义务的水平。但在叙述时又要牢记: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水平有关的形态方面的参数毕竟是第一性的,而对一个民族的整个命运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和文化方面的特点只是第二性的。
本书是人类文明史,而不是单一民族文明史,更不是地区或专题文明史,因此要照顾到整个人类的活动。但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主要民族和地区,构成人类文明的中心,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决定该时代文明发展的方向。因此,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只能抓住一些主要民族的活动和成果,以期讲清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本书在叙述的时候,从横的方向上看始终不离开亚欧农业带这个人类文明演变与交流的核心地带,在纵向上则把文明的演进划分为神话、宗教和理性这样三个时代,并试图以它们为标志来界定各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本书作者认为,文明的本质特征应是精神的,物质之所以会成为文明的组成部分,是因为它们被赋予了人文的因素。
神话时代、宗教时代、理性时代,可以被视为人类已有的文明演变的几个阶梯。在神话时代,人类正逐步脱离自然界而进入文明,但又无力完全战胜各种自然力对人类的压制和束缚,因此这时候所出现的众神都是自然的化身,是外在于人的。在宗教时代,人类的物质文明已有很大进步,征服自然的能力已大大增强,因此这时人们虽然还保持着对神(上帝)的崇拜,但这时人们所崇拜的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人自己塑造出来的并且是唯一的神,耶稣基督、穆罕默德、佛祖释迦牟尼,或被视作上帝或安拉的使者,或被尊称为圣人而神化,但都有人作为他们的原型,各大宗教所制定和传播的教义,无不渗透着自己独特的人文—伦理价值观念。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神的巨大影响之下,不管这种神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当物质文明的积淀足以使人摆脱自然的限制的时候,人类也最终具有了在精神上摆脱宗教控制的力量,开始逐步觉醒并确立起自己在自然中的中心地位,这时理性时代就会到来,而科学只不过是理性之花所结的果实。
本书不认为二战前后兴起的高科技革命是现代工业社会内部的第三次或第四次结构性调整,而把它视作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并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具有亘古未有的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因为这次革命提供的动力在性质上既不同于农业革命所提供的生产力,也不同于工业革命所提供的生产力,但由于这场革命才刚刚在世界的一角拉开帷幕,许多方面的发展还未完全充分展开,故本书只能在工业文明之后安排一个“补篇”,做专门的叙述,这种安排有别于目前流行的大多数类似的著作,作为一种尝试,请读者指正。
作者 谨识
2000年2月于北京大学
§§导论 人类的起源与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