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楷模(科学知识大课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开天辟地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5)

笨鸟先飞的小报童在伊利湖南岸不远的小镇米兰,有一座规模一般,但生意颇为兴隆的木材场,场主山墨尔·爱迪生与他的妻子南希和孩子们就生活在这木材场的一座小楼内。他们已生有6个孩子,但有3个孩子因病夭折。在1847年2月11日他们的第7个孩子又出世了。这时山墨尔已经43岁,而妻子南希也37岁。夫妻俩中年得子自然喜悦万分。山墨尔为他们第7个孩子起名叫:托马斯·爱迪生。小爱迪生的出世虽减缓了夫妻俩连失3子的悲痛,但为他单薄、瘦弱的身子骨儿,又增添了几分担心,特别是母亲南希总是担惊受怕。好在爱迪生瘦弱的小身体一天天壮实起来,她心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脸上挂起一丝笑意。

转眼间,小爱迪生已经咿咿呀呀能说会跑了。那一天,加利福尼亚州掀起了淘金热潮,人们一群群、一伙伙,打他家门前路过,梦想着到金矿上去谋求美满的生活。爱迪生混在人群当中,跟在人家屁股后问个不休。如:“你们上哪儿?”“加利福尼亚远吗?”“金子是啥呀?”等等。

这孩子就是这么个习性。他跟上面的哥哥姐姐不同,老爱问,问了就想,想了就模仿去做。

有一天,爱迪生好像忽然发现了什么,他将妈妈南希拉到一边,面带神秘地告诉妈妈,一只母鸡不知得了什么病,将它下的蛋都放在它的屁股下面。妈妈听了笑眯眯地告诉他,鸡什么病也没得,那是它将要孵小鸡呢。于是南希便耐心地将孵小鸡的经过讲了一遍,爱迪生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妈妈。

当天下午,这孩子突然不见了,接连好几个钟头不露面。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四处寻找,也不见他的踪影。结果,山墨尔跑过邻居家仓库门前,往里一瞧,嗬!小家伙在人家仓库里做了个“窝”,里面放了些鸡蛋,一本正经地蹲在上头孵小鸡哩!

1855年,爱迪生8岁时,才进入一所白人开办的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每逢测验考试,爱迪生的成绩几乎总是最差的一个,平时他总向老师提一些与学习不相干的问题,老师对此很反感,仅仅上了3个月的学他就眼泪汪汪地被撵回了家。他告诉家里人说,老师斥责他为“糊涂虫”。

母亲南希听到后,非常生气,她拉起爱迪生来到学校找老师评理。爱迪生的班主任老师对此不冷不热地谈了他的观点。这一下激怒了南希,她拉住小爱迪生的手,气愤愤地说:“走,回去,孩子!这学咱们不上了,往后妈妈自个儿教你。”

从此,做母亲的肩上,除了料理日常家务以外,又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担。母亲发现孩子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专程上街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给他。这书在当时是本很有名的著作,专讲物理和化学上的实验,有简单扼要的说明,有详详细细的插图。爱迪生照着书本,自个儿琢磨着,把上面讲的道理,一条条搬下来亲手试验。只要能试的,不试成了不罢休。

没过多久,光照书本办事已经嫌不过瘾了,于是他就向外发展,别出心裁地去找一些对象来试。有一回,他读到富兰克林在电学方面的发现,便去弄来两只大雄猫,用根铜丝把两条猫尾巴一拴,使足力气在猫脊梁上狠命揉搓,想搞摩擦生电的实验。结果摩擦生电没试成,反倒给两只大雄猫狠狠抓了几家伙。

1859年,格兰德特伦克铁路部分通车,其中包括距离爱迪生家不远的休伦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单线列车。12岁的爱迪生认为铁路为他提供了新的机会,他终于说服母亲让他在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担任报童。

早班列车清晨7点从休伦港出发,行驶63英里,4小时后抵达底特律,下午5点30分往回开,9点30分抵达休伦港。这14个半小时的工作日对年轻的爱迪生来说,有双重益处。作为报童,他除了靠卖报赚钱,还可以代销糖果。此外,列车要在底特律逗留6个小时,他又能利用这段时间在青年人协会的阅览室里读书。那里不久就被开辟为底特律公共图书馆。

然而,当爱迪生的生意刚刚开始不久,就有一件意外的不幸发生了。那是一个天气略阴的早晨,爱迪生背着一大叠当天的报纸在火车厢内叫卖,这时混合列车进入了富拉瑟车站,于是爱迪生就下车去了车站。谁知那天车站上的人特别多,买报的人竟将他团团围住,开车的铃声响起,爱迪生才猛然意识到情况紧急。于是,他挣脱人群,迅速跑向列车,但这时列车已徐徐开动,他紧奔几步,抢到最后一节车厢,抓住了车后的扶梯,但无法攀上去,差点被甩了下来,因为那时的列车扶梯离地面很高。一个列车员赶来了,伸出一双大手,抓住爱迪生使劲一拎,将他拎进了车厢。

列车员只顾救人,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偏巧抓的是两只最经不起震荡的耳朵。爱迪生叫他这么一抓,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响,疼痛难忍,之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母亲得知这件事后,大为伤心,领着爱迪生几经求医,仍无结果。从此爱迪生在漫长的一生中一直饱受耳聋之苦。

爱迪生从此进入了一个寂静的世界,但他的心情并未因此消沉下去,他仍然在列车上卖报。

后来,他发现每天的列车都挂一节备用的货车车厢,他把那里变成了旅行阅览室和实验室。

而且未经许可,就在那儿开始了印刷工作。他弄到一架手推印刷机,又从一位在《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社工作的朋友那里讨来了足够的铅字,这样,他每星期能印出400份《先驱报》

出售,剩余的时间他就在车厢里埋头搞实验。

一次,他在实验中不慎将盛有磷的容器碰洒,磷块与其他药液混合立即在车厢里爆炸起火,结果连实验品带印刷机都被人扔出了车厢,就连在火车上卖报的差事也差点丢掉(也有一种说法说他的耳朵就是因此事被列车长打聋的)。

后来,碰巧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爱迪生从一名报童成长为一名具有正当职业的电报员。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爱迪生发现了一个身处危险境地却全然不知的小男孩正在火车道上垒石子,一节被甩掉入库的货车车厢正向他驶去,爱迪生见状急忙把报纸连同帽子扔在站台上,一个箭步冲上去救出了孩子。但两人都头朝下摔到了尖锐的碎石上。他们摔得那样狠,以至于碎石末都嵌进了肉里。当孩子的父亲——车站站长、优秀报务员麦肯齐赶来时,他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答应教爱迪生有关收发报技术。从此,爱迪生的天才便在这一领域内展示出来。

四处奔波的电报员

刚刚拜师学艺的爱迪生很快就获得了一个报务员的职位。因为休伦港的小电报房有一位电报员急于参军,在离职前,必须找到一个补缺的人。这样作为麦肯齐的徒弟,无论做什么又都能成功的聪明鬼爱迪生当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爱迪生获得这个职位以后的几个月,每天都是白天收发报,晚上一直熬到次日凌晨,观看一位有经验的电报员接收通讯社的来稿。

从雇主的角度观察,爱迪生在工作中漫不经心。他并不是想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电报员,而是要了解电的原理如何在这儿应用。白班的工作是断断续续的,在没有收、发电报任务时,他经常去地下室做《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刊载的试验。

在休伦港电报房的好处,还不只是能自由自在地对待工作,电报房的办公室又是珠宝店的一部分,表匠的工具也放在这里,因此,他可以随时拿来摆弄自制的电讯设备。除此之外,爱迪生还能在夜里“偷学”接收通讯稿的那位电报员的经验。因为接收这种通讯稿,可不像接收一般短短的电文,它要求一字无误。倘若达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能干的人了。然而,1863年还未结束,爱迪生便觉得在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了。

于是,他又在麦肯齐的帮助下,当上了格兰德特伦克铁路斯特拉福德枢纽站的电报员。这个地方距加拿大不远,离休伦港也只有100英里。他在秋天来到这儿。这也是他生活中的第一次迁徙,这次迁徙对他以后的成功起了巨大作用。

在19世纪60年代,像他这种动荡的电报员的生活是艰苦而冒险的,生活没有保障,常常随意被调换工作。

在斯特拉福德,爱迪生是作夜班报务员。为了白天能很好地进行试验和学习,值夜班时,他就尽可能养精蓄锐。但其中有个问题就是如何发出“六个信号”——即电报员每隔一小时必须发一个信号,表示他在坚守岗位。这对于爱迪生这位未来的电灯与留声机的发明者来说并算不了什么。他制作了一个带缺口的轮,将其与钟表连接在一起,每隔一小时,就接通一次电路,使之发出“清醒”的信号。

他的这种装置虽然没被发现,但是他却未能发出让一辆货运列车停车的信号,结果那辆列车险些与另一辆列车正面相撞。爱迪生为此十分害怕,便逃到了加拿大边境的萨尼亚,然后乘轮渡回到了休伦港。

爱迪生回到休伦港之后,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解决难题的才能。这年冬天,天气奇冷。连接休伦港和加拿大城市萨尼亚的大湖冰封雪冻,不仅折断了两市通讯的电报电缆,而且湖面已经停止了交通,致使两座城市完全失去了联系。

正在人们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爱迪生爬上了靠近湖边的一辆休伦港路段的机车。他拉响了汽笛,用笛声发送莫尔斯电码。汽笛的尖啸越过冰封的湖面问道:“喂,萨尼亚,萨尼亚,听到我的呼叫没有?”起初对方没有反应。再试了一次,仍无反应。随后,萨尼亚方面有人意识到了汽笛声的意义,于是美国这边的观察人员也收到了加拿大机车发来的莫尔斯电码。

两座城市间的联系就这样恢复了。

1864年初,爱迪生在距底特律西南60英里的艾德里安找到了工作。他被雷克肖——密执安南方铁路雇用。像以往那样,他又使用了以前上夜班时惯用的那套“把戏”,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为他赢得次日的试验时间,而且,他还可以利用上班的时机进行阅读——一会儿读《警察日报》,一会又换成《高等数学杂志》。

工作之余,爱迪生的生活更是紧张,除了四五个小时睡眠之外,其余时间都用来读书,或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购买设备进行试验。一次,在试验中,他弄翻了一瓶硫酸,硫酸一直流到了下面报务主任的房间。第二天,他被告知,电报房需要的是报务员,而不是试验员,让他领了工资立即走人。

爱迪生在他6年居无定所的学徒生活中,总是把做试验看得远远高于岗位责任,加上他年轻随便,又有些无视权威,所以他往往受到斥责,而且频繁地遭到解雇。然而,他每换一次工作,就获得一些新技术,这样渐渐地积累起一套足以应急的经验,为他以后走上发明创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崭露头角

随着爱迪生收发报业务能力显著增长的同时,他意识到这种熟能生巧的荣誉并非是自己追求的目的,应把自己的精力放到真正的创造发明上去。于是,在波士顿工作期间,他更加抓紧时间学习和实验,终于在当地一家工厂里,他创造了有生以来的第一项发明——选票记录机的原始模型。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天资聪颖的人,在首次发明中竟一败涂地。

他先将这架机器拿给了麻省的官员们欣赏,然而官员们未表示太大的兴趣。尔后,爱迪生又把它送到华盛顿国会进行实地演示,那里的官员给他的仪器做出了蛮横然而却是最直爽的判决:“年轻人,如果说这个地球上有什么我们所不需要的发明的话,那就是你的投票机。因为少数派用来阻止错误议案通过的最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拖延投票时间,而你所发明的这个东西则使拖延成为不可能。”毋庸置疑,这种说法确有道理。

投票机的失败并未使他灰心,一系列的推销实践使爱迪生悟出了一条道理:要把发明精力集中在社会需要的课题上。

正是这一种认识促使他着手改进股票交易记录器。这是一种电器设备,它可以及时地向商人们提供股票交易所里股票价格每分钟的变化情况,以便适应内战后金融活动迅速膨胀的需要。

爱迪生在波士顿不仅设计出了股市情报收录机——这是一种既能印出数字,还能印出字母的设备——而且还开办了一家提供股市情报的代理处,不久就征得了三四十家订户。

与此同时,爱迪生又在一个后来为他赢得名誉与金钱的领域着手工作,即设计一种装置,可使两份以上的电文同时用一条线路发送。但在现场实验中,以失败而告终。身无分文的爱迪生只好悄悄离开波士顿,去纽约谋生。于是,一个穷孩子以自己的智慧,开创自己未来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初到纽约的爱迪生人地两生,只能投靠洛斯公司工作的朋友波普。但此时的洛斯公司也没有空位,作为好友,波普只好收留爱迪生睡在洛斯公司总部的一个地窖里,直到找到工作为止。这样,爱迪生便可以借机熟悉一下洛斯公司的设备。

这家公司是一个金融服务机构,是几年前由纽约黄金交易所副总裁兼执行官员洛斯博士创办的。在这里,洛斯创制了一种中心发送机,采用股票交易中的办法,通过电线与各个经纪人的办公室相连,这样黄金情报的输送就会及时到达交易商的手里。由于用户多达几百家,因此洛斯系统相当复杂。

爱迪生借住在洛斯公司,每当公司下班后,爱迪生就遍察总部的每一角落。不久,他就掌握了洛斯系统的每一细节。

一次,公司突然发生了发送机停车事故。几十家经纪人的商号都派来通讯员,他们拥在洛斯的办公室里,抱怨线路不该中断,要求立即修复。这时爱迪生正好在场,他走到机器旁,发现一只弹簧折断,卡住了两个齿轮。几秒钟后,洛斯博士亲临,总工程师波普也随后而至,但在一片混乱之中,这两人似乎都变得束手无策。接着,爱迪生向洛斯表示,他发现了机器的毛病,洛斯让他马上动手修理。爱迪生卸去弹簧,将齿轮旋至零位。两小时后,机器又开始了运转。

爱迪生被洛斯博士召见,受到了细致的盘问,所问都是有关这种机器的知识。洛斯听了他的回答,当即决定录用他,并请他翌日报到。第二天,爱迪生应约而来,被授权协助波普工作。一个月后,波普辞去公司职务,成立了他自己的电气工程顾问处。爱迪生接替了他的职位,挣到了对他来说是异乎寻常的高薪,每月300美元。

但不久,洛斯公司被西方联合公司吞并,于是爱迪生就辞去了公司的职务与波普和阿什利合伙开办了一家商号。

在承办商号业务的同时,爱迪生在设计他的万用股票信息印刷机的过程中,完善了一种新型的“黄金行情印刷机”。他因此组织起一家服务处,将机器租给订户使用,每星期收费25美元。这对西方联合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于是该公司自然迫不及待地出价盘下了这家服务处。爱迪生由此挣到了第一笔大钱——5000美元,这是他在此项资产中占有1/3的股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