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处事哲学与商战心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哲学二 建立自我

追逐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建立自我的过程。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日常生活中,李嘉诚一直是个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领导者,他的良好品质赢得了海内外广泛的赞誉。舆论一直认为,李嘉诚是个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他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他同时又是个道德至上者,他说的每句话,莫不符合道德规范,堪称道德圣典。他既是那般说,也是那般去追求,谨慎小心,唯恐有什么闪失。

西方商界,多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讲道德,就勿涉足尔虞我诈的商场;要追求利润,击败对手,就要不择手段。在他们看来,既要拜金,就没有资格谈道德、谈仁慈、谈友谊。信誉不是做人的目的,仅仅是经商的手段,是为了下一单生意,为了更多的盈利。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嘉诚谈及他捐赠的情况时说:“一个人生活其实很简单,需要的钱不是很多的,最近国内有人问我一共捐出了多少钱,我一向没统计,用了三四个星期去查支票本,结果发现总共捐了22亿港元给香港和内地,可能没人信。”

李嘉诚捐款,不论款多款少,往往会对公众或传媒,说一席爱国爱港、利国利民的话,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有人说他沽名钓誉,抑或最终是为其商业利益。对李嘉诚捐赠动机的了解,大概非梁茜琪莫属。梁茜琪是李嘉诚专职负责捐赠事宜的私人秘书,她深有感触地说:

“李先生捐款与别人不一样,他的捐赠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李先生不是那种捐出100万、200万,只要有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的人,他是真心实意去解决这些问题……”

“李先生的捐款与别人完全不一样,他的不一样在于别人在捐出款项以后,所考虑和关心的仅仅是其善举为不为社会所知;而李先生考虑的是捐出款项之后,是否解决了问题。”

潮汕的人士说,李嘉诚所捐赠修建的各种建筑物,均拒绝以他本人和亲人的名字命名。他在汕头大学,不是扔下一亿两亿了事,连教学安排、图书资料、师生食宿等细微问题,他都要一一关照到,并勉力解决。要知道,李嘉诚一天的时间,价值几百万,乃至几千万。谁也计算不清,他在汕大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李嘉诚自言:“我喜欢看书,现代的、古代的都看,有时看到深夜两三点钟,看完就去睡觉,不敢看钟,因为如果只剩下两三个钟头,心就会很怯。”他有感而发:“在读完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是错在出名,错在出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毫无风头意识,尽可能保持低调,但他又做不了彻底的隐士。他不是一架赚钱机器,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他清清白白地赚钱,清清白白地做人,也善意地希望社会上的人都这样。因此,他在公众与记者面前,会自觉不自觉地宣传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李嘉诚并非整天与记者打得火热。香港记者写的有关“超人”的新闻报道,多是来自记者招待会,或“外围”采访。李嘉诚似乎对远道来的记者要客气些,如欧美记者。内地的深圳市记者夏萍小姐曾独家专访过李嘉诚,这令自诩无孔不入的香港记者为采访不到李嘉诚而汗颜。

据传,在香江才女林燕妮采访李嘉诚之前,香港记者曾无一人专访过李嘉诚。林燕妮名气不可谓不大,那时她替《明报周刊》做“数风云人物”访问,遭李嘉诚婉拒。最后林是以广告商的身份去长江实业洽商业务,才接触到李嘉诚。

林燕妮说:“李嘉诚亦不是绝对不肯接受访问,熟知他性情的长江中人说,老板小锋(风)头不肯出,很大的锋头又不同。如果是《TimeMagazine》(时代杂志)、《Newsweek》(新闻周刊)访问,便当然有希望了。”

李嘉诚绝无歧视香港记者之意,他不便开这个先例,香港有这么多的报刊,这么多记者,李嘉诚什么都不干都应付不过来。不过,李嘉诚会在公众场合,很友好地回答众记者的提问。

对记者,李嘉诚的态度是十分友好的。他曾经谈到过:“我做人的宗旨是对己刻苦,善待别人,还有勤奋和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的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他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待。”

李嘉诚是一个具有刚毅性格的男子汉,无论外界如何评议他,他一如既往按照他内心所认定的目标去奋斗拼搏,去为人处事。尽管市场总会冒出不利他的传言,却无损他的良好声誉。也正因此而证实他的声誉不是炒出来的,是经得住考验的。

“自我管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永远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个商人成功的要诀。

李嘉诚曾经给自己规划日常管理的8个要点是:

(1)勤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勤劳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2)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则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3)始终保持创新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注视世界,而不随波逐流。

(4)坚守诺言,建立良好的信誉。一个人良好的信誉,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5)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6)给下属树立高效率的榜样。集中讨论具体事情之前,应预早几天通知有关人员准备资料,以便对答时精简确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7)政策的实施要沉稳持重。在企业内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决定一件事情之前,想好一切应变办法,而不去冒险盲进。

(8)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这8个要点,堪称李嘉诚的成功要诀。

管理自己是成大事的基本因素。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管理自己更应该到位,不可乱了方寸。李嘉诚把做人与经商密切联系在一起,严格要求自己,谦虚对待他人,令人敬仰。

诚信二字不是简单说一说就能做到,一般人很难做到的自我管理就是诚信的必要条件。

简单生活,花钱有方

清晨六点起床,打打高尔夫球,或者游泳,然后便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之中;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戴仅值26美元的手表;跟家人的聚餐通常是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化以及新技术方面的书籍。

这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简单生活。

在李嘉诚的身上似乎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矛盾:他的事业与经历拥有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式的情节——财富、权力、名声与时代风云,但他却以罕见的低调方式行事,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在李嘉诚自己的住宅里没有游泳池,他的两个儿子在上学时只有有限的零用钱。多年来,他一直自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他在公司里不领薪水,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所有私人用品,甚至午餐也从不开公账。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李嘉诚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价值26美元的日本表,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

有一次,李嘉诚接受《财经》杂志的采访,记者看见他穿了一套已经洗得褪色的西装,皮鞋的前面已经裂开了一个小口,便说道:“看到您我简直难以相信您是华人首富,我觉得您更像一个平凡的慈祥的长者。”李嘉诚听后哈哈大笑。后来他又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原来,在李嘉诚少年时代,曾经遇到一个算命人。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命,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于是,很多人将李嘉诚的发家史看做是命中注定的,大家也以为发家以后的李嘉诚肯定过着奢侈的生活。讲完这个故事,李嘉诚淡淡地说:“我不相信什么龙命,也不知道什么叫大富大贵,但我坚信只要能勤劳肯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如果说我从14岁开始做推销员,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如此而已,那已经是亿万身家的我完全没有必要再过简单的生活。但我之所以选择30年如一日的生活,是因为生活简朴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赚钱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实现人生价值、挑战自我的手段,所以无论我有多少财富,我的生活享受,与30年前无异。”

事实上,李嘉诚简朴的生活理念和对待金钱的态度也表现在他的每一次投资里。

有一次,李嘉诚基金会西部教育计划访问团一行到西宁访问。在青海大学座谈会上,当青海大学负责人谈到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资金800万元时,李先生详细询问了光纤铺设等情况,没等校方介绍完,他便抓起桌前的矿泉水瓶,走上前台,指着手中的水瓶说,本来生产这瓶水需要8万元,但在申请资金时却说需要10万元,那么多余2万元就是浪费,办多少事就该花多少钱。等李嘉诚拿着水瓶走下台时,对迎上前来的青海省领导说:“要我马上拿出一个亿,我面不改色,但谁要在地上丢一元钱,我会立刻捡起来的。”后来在胜利宾馆听取青海省政府介绍的几个项目时,李先生再次举起桌前的矿泉水对在场的人说:“这个水瓶的厚度已完全够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花钱把它加厚呢!再有钱,也不能浪费;再花钱,也要花到实处。”

简单生活,花钱有方,是李嘉诚一贯律己的标准,也可以说是一位华人首富难得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低调是身价的一种高度

李嘉诚说:“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看取世间的一切。有此心态,便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人不论做什么事,应罢手不干时,就要下定决心结束,低调是体现强者身价的一种高度。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

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

我国古代许多名人正是采取低调的处事哲学而功成名就,范蠡就是其中一位。

春秋后期越国的名臣范蠡,精通韬略,足智多谋,被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入吴称臣。范蠡在吴国作了两年人质。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实施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20多年,苦身戮力,终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他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然而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乐,于是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携妻带子,秘密离开了越国。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三年后,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的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以诚待人,诚信待你

李嘉诚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总有一些电视报纸杂志广告,说某某牌子的产品很好,或是说某家企业所提供的货品或服务价廉物美。于是你到这些商家购买这些广告中宣传是物超所值的产品。但当你购买了这些产品之后,这些货品价高质劣,或是重量不足,或是冒牌,又或是这些商店服务人员态度恶劣,你所付出的,并不能够收回同等的价值。这些产品或服务,和广告中的宣传刚刚相反,不是物超所值,而是物非所值。

当你光顾了这家店铺之后,发现所购回的货品或服务物非所值时,你会怎样做?即使你不去消费者保护协会去投诉,至少,你一定不会再光顾这一家店铺,或是购买这一种产品或是服务了。为什么?因为在你心目中,这一家店铺或这一种产品或服务,他们宣传的和实际的是两回事。宣传过于夸大,使你失去了信心。这家公司,这家店铺,这种产品或服务,对你来说并无诚信,宣传中说的,并没有实现。

表面看来,这些事情差不多日日都会发生,但如果你是从商的话,你对这个问题就要深思熟虑了。即使你不是从商,对这样一个会使人失去信心、不再信任的问题,也同样应该深思熟虑。

又譬如:你到某些商店购买货品或服务,他们真的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而且如果他们有宣传的话,所有宣传中所讲的,他们都一一兑现,宣传并没有夸大,而是和实际情况一样。你买了这些产品或服务之后,感到满意至极,之后,你会怎样做?通常,如果你再有需要,要购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你一定会再次光顾这家商店或购买这种产品或服务。为什么?因为之前你尝试过这种产品或服务,或是光顾了这家商店,对这家公司或这些产品有信心,他们也没有欺骗你,诚实做生意,所以你认为你所购买的商品是有所值的。

这些故事,也可能每日都在发生,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当中有什么含义。但如果你身在商场,你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有诚信的产品、店铺或是企业家,会得到其他人的信任,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好?其实答案也很简单,这些成功的生意人、企业家,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诚信。他们有诚信,就会使顾客信任,对他们的公司或产品有信心,他们就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在商场之中,诚意待人,是会得到其他人信心和信任的。以诚信待人,其他人也一定会以诚信待你。以诚信待顾客,顾客也同样会以信心、忠诚待你。诚信实际是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则。

你可能认为,在商场中,大家尔虞我诈,有什么诚信可言?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最简单地说,在商场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其他人签订合同。合同可能是白纸黑字,亦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协议。如果我们根本就没有打算以诚待人,随意不遵守协议的条款,到头来有问题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没有诚信的生意人,或迟或早都一定会遭到消费者所唾弃,长远地说,很难在商场内立足。在商场中,不一定是耍奸才会得到成功。相反,待人以诚以信,一样可以得到成功,甚至是伟大的成就。

你如果不信,可以听听李嘉诚所说,为何诚信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你要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的事业非常有帮助”;“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一位旷世商业奇才、世界华人首富,对名誉原来是如此看重的。我们想成功,就需要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即以诚信待人。只有以诚信待人,才能够在其他人,包括朋友、家人、顾客、供应商、来往的银行、股东、广大的群众心目中,建立起他们对我们的信心和信任。在他们心目中,对我们有信心,肯信任,我们的事业又怎么会不成功?

有备而战,洞察入微

李嘉诚打工时不断“跳槽”,而他当老板后也经常推出新的主打产品,当然,只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才会“跳槽”;只有在对市场前景做出准确判断之后,他才会推出新产品。

1946年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舅父庄静庵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去了一家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推销员。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同事大惑不解……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有本事的青年,在公司前程无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为的是哪般?莫非他神经出了毛病?

李嘉诚是看好中南公司的前景,但他更为香港的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李嘉诚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他想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不如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进了五金厂,李嘉诚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诚出席高贵场合,不知凡几,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可在他腼腆的另一面,却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写在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

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100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铝桶。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李嘉诚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又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但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家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锐地感觉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醒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有了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趋势。可见,李嘉诚的洞察力是相当敏锐和独到的,这也是他在商场上不断创造辉煌的原因所在!

一个人倘想成功,勤奋无疑是必备的素质,然而,世上勤奋者成千上万,成功者却寥寥无几。李嘉诚的成功告诉我们,将勤奋建立在敏锐洞察力的基础上,才能抓住机遇,发挥特长……为创业的成功扬帆导航。管理学对洞察力是这样来定义的:“影响和推动一个群体或多个群体的人们朝某个方向和目标努力的过程”。成功者行为的核心在于影响和推动,其特征在于担负目标使命并能够使其他成员贯彻实施。高瞻远瞩是对成功者远见的赞许,也是对其敏锐洞察力的认可。

含蓄做人的基本姿态

李嘉诚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消除了自私自利思想的人,能表现出客观、永恒、无限的精神,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世世代代的人的尊敬。那些能以神圣的谦卑放下架子的人,他不仅清除了自身的自私品性,还把自己无私的博爱精神奉献给别人,使他的才能受到极度的尊崇,并掌握人的精神世界。

所有否定个人的奢华享受和回报,拒绝世间权力之争的人,能够真正领悟超脱个人的客观真理。比较他们的生活和信念,你可以发现同样的纯朴、自我牺牲和谦卑,还有他们实践并宣扬的高尚品德与爱。他们遵循同样不变的原则,并付诸实际以消灭罪恶。

人生在世能减少一些麻烦,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如交际应酬减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困扰;闲言乱语减少,就能避免很多错误和懊悔;思考忧虑减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聪明睿智减少,就可以保持纯真本性。假如不设法慢慢地减少以上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反而千方百计去增加这方面的活动,那就等于是用枷锁把自己的手脚锁住。

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直到70多岁高龄,朝廷才允许他退休。接替他的任尚向班超请教对治理西域的经验,班超忠告他说:“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要他以简易宽和为主。任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就抛之脑后,还对人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后来不过4年,任尚因过于严苛急躁,失去与边疆民族的和睦关系,导致西域各国纷纷叛汉来攻打他,任尚退到班超精心经营的疏勒根据地,靠疏勒人的保护才捡回性命,但西域的土地却全盘丢失了。可见求大同、存小异,才能真正把握全局。班超经营西域达30年,得到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钦佩和拥戴,使汉朝扬威异域直达中亚细亚,因功拜定远侯,正是依靠这一要领,可见这乃是英雄人物处世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做人术中,“大智若愚”演变为一套内容极其丰富的韬光养晦之术。

乐毅率燕军踏平齐国,田单又率齐人大破燕军,功成名就之时,却是遭君王猜忌之日。那些见过大风大雨的“过来人”对老子的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理解格外深刻,因而每当身处一些“特殊关系”的微妙场合,或者在面临生命威胁的紧要关头,韬晦一方无不恬然淡泊,大智若愚。

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残忍,一次作长夜之饮,昏醉不知昼夜,问左右之人,“尽不知也”,又问贤人箕子。箕子深知:“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于是亦装作昏醉,“辞以醉而不知”。

战国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广结天下豪杰,广纳天下贤才,“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拥有足以与魏王抗衡的政治实力,魏王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可是当他公然“窃符救赵”,违背魏王的意志,解救了正遭受秦兵压境威胁的赵国,建立巨大功勋之后,却使魏王难以容忍,“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秦国马上施以离间之计,促使魏王剥夺了信陵君的实权。魏王担心信陵君威望犹在,有朝一日会东山再起,仍然视作心腹大患,信陵君为此“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以降低人格的方式减轻魏王的戒惧。

韬晦之术在汉代以后的所有做人术中发展最为充分,许多成大事者,在成就之前都有韬晦的历史,那些看似胸无大志、实际暗藏杀机的身边人,无不以弱者的形象做出强者的举动。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是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聪明者。

圣人、智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已经领悟到最深刻的卑微,具有无私的品质,并且放弃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个性。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神圣的,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他奉献,却从未想到索取;他努力工作,却从不为过去感到遗憾、后悔,而且永远不索求回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到处都受人欢迎,凡是与他交往的人,也都会觉得亲切愉快。一个人有了这种品格,就无异为自己增添了无穷的资源。”这就是李嘉诚成功做人的秘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你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你,你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采纳,你渴望听到真心的赞美,你希望别人重视你……那么让我们自己先来遵守这条诫令: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先怎么对待别人。

你遇到的每个人,都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是个重要人物。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所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出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如果一个成家的男子想每天得到快乐,绝不能责备太太的治家本领,也不能拿她和自己母亲做不利的比较,而应经常赞美她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要公开表示很幸运地娶了一个既有内在美又有外在美的妻子。甚至当牛排像羊皮、面包像黑炭时,也不要抱怨,只说这些东西没有平常的那么好,她就会在厨房里拼命努力,以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

柯达公司的老总伊斯特曼发明了胶片以后,才能摄制电影。他的发明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并使他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人。尽管如此,他仍然像你我一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称赞。

伊斯特曼曾在洛加斯达城捐造“伊斯特曼”音乐学校和“凯伯恩”剧院,用来纪念他的母亲。纽约某坐椅制造公司经理艾特森,想谋取该剧院坐椅的合同,于是他就和伊斯特曼约会见面。

一天,一位工程师告诉艾特森说,伊斯特曼的工作极忙,每次访问占用的时间都不会超过5分钟。于是艾森特在去见伊斯特曼前特地进行了准备。

当他被引进总裁办公室时,他看见伊斯特曼正埋首于桌上堆积的文件之中。听见有人进来,伊斯特曼抬起头朝来者方向说道:“早安!先生,有什么事情吗?”

经介绍后,艾特森说道:“伊斯特曼先生,当我在外面等着见你的时候,我很羡慕你的办公室,假如我有这样的办公室,我一定很高兴地在这里面工作,你知道我是一个内在本分的商人,从来不曾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

伊斯特曼答道:“你使我想起一件几乎忘记了的事。这房子很漂亮是不是?当初才盖好的时候我非常喜欢它,但是现在,有许多事情忙得我现在甚至几个星期坐在这里也无暇看它一眼。”

艾特森走过去用手摸摸壁板,说道:“这是英国橡木做的吧?和意大利橡木稍有不同。”

伊斯特曼答道:“是的,那是从英国运来的橡木。我的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他为我挑选的。”随后伊斯特曼领着艾特森参观了他自己当初帮助设计的房间配置、油漆颜色、雕刻工艺,等等。

当他们在室内夸奖木工时,伊斯特曼走到窗前,非常亲切地表明要捐助洛加斯达大学及市立医院等机关一些钱,以尽心意。艾特森热诚地称许他这种慈善义举的古道热肠。

两个人接着谈了许多生活中、工作中、商业中的事,艾特森总是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他们的谈话远不止5分钟。最后,艾特森不仅得到了那笔桌椅合同,还与伊斯特曼成了好朋友。

读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要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了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就是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是宽恕原则的表现之一。一个人要办什么事,首先要想一想,假如自己处在这样的地位,将会怎么做?这样思考问题,就可能使问题得到比较正确的处理。也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能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