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碧霞观专访碧霞仙 正气殿揭晓正气身
董海川正为师父的传家宝刀丢失焦急,猛一抬头,看见宝刀正插在相国寺墙外的一株银杏树干上。董海川飞身取下宝刀,只见宝刀尖处插着一个诗笺,诗笺上写着一首五言绝句诗,诗曰:“八方一杯酒,卦卜观京华。掌上有奇山,传书武林观。”
董海川回到客店,把诗笺铺在坑上,左右观阅,不解其意。董海川请店小二来看,他更看不出什么名堂。
店小二眉头一皱,说道:“我去把相国寺住持铁佛法师找来,他老人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肚子里有文章,可能会瞧出点门道来。”
董海川道:“那就麻烦你跑了趟了。”
一会儿,店小二引一位身披火红袈裟的白眉法师进来,正是相国寺的铁佛法师。董海川与法师见过礼,忙把诗笺递给他。铁佛法师看过诗以后,笑道:“这是珠联妙名,右首诗尾是九华山观,一定是安徽九华山有高人传你武艺。”
董海川听了大喜,说:“我找名师‘踏破铁鞋无觅处’,如今竟有高人指点,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了!”
这时,只听铁佛法师叫一声:“哎呀,不好!”
董海川忙问何故。铁佛法师把诗笺翻过来观阅,诗笺背面也有一首五言诗,诗日:“明天复明天,复字何时完?清月照零丁,反被世人传。”
铁佛法师惊道:“这是一首反诗!你们看,这四诗的诗头反过来看,是‘反清复明’四个字。这位高人一定有许多委曲,是位反清志士,你去寻他,日后必能成大器。”
店小二哆嗦着拍了拍董海川的肩头:“客官,这年头还是持重点好,反朝廷是要杀头的!前一段,湖南闹起什么天地会,朝廷‘咔嚓’、‘咔嚓’可杀了不少乱党,脑袋这个玩笑是开不得的!”
铁佛法师听了微笑不语。
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并称四大佛教圣地,相传在东晋时代这里就建有道观和寺庙。唐永徽四年,新罗国王族金乔觉渡海而来,见九华秀丽端庄,隐修于此,苦行七十五年,到开元十六年农历三十夜坐化,享年九十九岁。世人看到他去世后的肉身与佛经中的地藏菩萨相似,因此称他为“金地藏”,并建立地藏塔,供以朝拜。九华山古称九子山,汉代称陵阳山,还有求子山、天台山、去冠山等旧称。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遨游此山,见山色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摸绿水,绣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便将九子山改称九华山。九华山有三百余座寺庙、道观,僧尼道士一万多名,香客遍于长江流域数省,隐士高僧不乏其人。董海川来到九华山时,天已破晓云横雾绕,只见九华山诸峰宛若朵朵金莲,竞相开放。寺庙星罗棋布,苍松异花点缀其间。那化城寺、旃檀林、肉身殿等高低错落,各占一处。
董海川沿山寻觅道观,道观中那些道士、道姑见他只是不睬。董海川寻师没有结果,有些焦躁,来到后山时,已是深夜,雾气缥缈,奇径纵横。忽听前面有潺潺水声。他觅水而去,来到一条小河边,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正踏水过河,虽是涉水,声息极微。
董海川知老道功夫高深,心想可能正是欲寻之人。仔细一瞧,正是开封客店里遇到的那个老道。于是快步来到老道面前,揖首道:“师父,请受我一拜。”
老道说:“我们出家人,每天拜坛求道,只图个清闲自在,哪里会什么武艺。”
董海川道:“方才我已看见师父的踏水功,您功夫非凡,不必瞒我。我在河南已得您的指点,才千里迢迢寻到这里。”
老道一挥鹅毛扇:“我们观中不养闲人,你还是另找山门罢。”
董海川道:“我可以不用观中口粮,每天在山里耕田砍柴为生,只学武艺。”
老道问:“你有什么本事?”
董海川慨然道:“我有‘程门立雪’的精神。”
老道微笑着眯着眼睛:“你学艺为什么?”
董海川昂然答道:“救苍生,壮国门;承师艺,传乾坤!”
老道听了,微微一笑,飘然而去,董海川紧随其后。
董海川随老道穿过茂林修竹,沿着蜿蜒石径逶迤而行,来到一个幽静所在。只觉异香扑鼻,炉烟袅袅。翠竹丛中掩映着一座巍峨壮丽的道观,依山递进,金殿秀阁,隐约可见。老道来到观门前,轻合双掌,掌声响彻山谷。一忽儿,道门半掩,老道进去,吩咐道童关门,把董海川关在门外。
董海川借着月光看那道匾,上书三个瓦蓝大字:碧霞观。
董海川见老道一时不肯收他为徒,有些闷闷不乐,又加上几日兼程,身体疲惫,便倚住一株桑树睡了。
睡梦间,他被一阵“咯咯”的笑声惊醒,睁眼一瞧,见天已大亮,两个妙龄少女,正从观里出来。董海川不禁纳闷:道观里为何住着身穿明代服饰的女子。其中一个穿藕荷色衫的女子笑道:“呆子,既然想拜师,还不跪在门口,一点诚意也没有”。
另一个穿粉衫的女子笑得更响,说道:“师父快出来了,还不跪下!”
二人说着,下山而去。董海川听了两个女子的言语,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跪在道观门口。一直跪到夕阳西下,道观内还是没有动静。
一会儿,皓月当空,冷风袭人。董海川觉得腹中饥饿,便想找点野果充饥,他绕着观墙往前走,走了约摸三里还是没有尽头。他看见旁边有一株桃树,便攀缘上去,嗬,这道观好大,那八仙殿、玉皇殿、灵官殿、太祖殿、藏书楼、老律堂,错落有致,观内回廊环绕,假山重叠。
这时,听“噗”的一声,一颗石子落在观内的水池内。一个黑影沿着观墙脊飞奔,动作敏捷轻如野猫,那黑影愈来愈近。皎皎月下,董海川见来人是个秀丽女子,一身青色夜行衣,身后背一柄宝剑。女子一招“白鹤穿林”,飘然落地,躲于假山之后。此时恰有一位道童手持一个朱纱灯笼,晃晃悠悠走来,类笼上写着一个金字:毕。
道童经过假山时,那女子旋风般转出来,施展点穴法,用手指轻轻在道童身上一点,道童未哼一声,倒在地上。董海川思忖:这女子一定是个飞贼,来观内偷盗。那女子来到一座楼阁前,潜身上了楼。董海川为探个竟,也尾随那女子上了楼。
董海川上了二楼,却不见了那女子踪影,他见楼阁内有烛光,便将手指放在嘴里蘸湿,在纸窗上捅破一个小口,往里一瞧,看见前夜所见的那位老道正坐在一个大浴盆内纹丝不动,双目若睁若闭,木凳上放着金黄道袍、内衣等物。看来老道正在洗浴,不知为何呆坐盆中。董海川猛一抬头,看见那青衣女子像游蛇一般盘醒在西壁上,一只手朝一块诗匾摸去。诗匾上写着一首草体五律诗:沙睛冬候暖,古观晚苍凉,一径踏残叶,半庭除夕阳。泥封丹灶合,石护蘸坛坊。华表依稀似,蓬莱是故乡。
那女子朝木盆内的老道嫣然一笑,然后用手托起诗匾,露出一个洞。洞内放有一个木匣,锦缎包裹。女子取下木匣,喜出望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套古色古香的线装书,上写两个隶字:易卦。
女子轻轻拭汗,将书放入木匣,揣入怀中,飘然下来。
董海川一瞧,急得大叫:“不好,有贼!”言犹未尽,只觉脑门上被什么东西击了一下。一个倒栽葱,滚下楼来。滚了有四、五个木阶,身子被一人扶住。
董海川猛闻得芳香徐徐。早有七、八个道童高举灯笼,手持刀枪拥进楼阁。借着灯光,董海川见那女子红装素裹,身背一柄鸳鸯宝剑,分外妩媚。仔细一瞧,不禁失声叫道:“啊!是你!”
那女子正是沧州酒楼仗义助他的那位巾帼英雄。
女子正色道:“还不去看师父。”说罢,疾步上楼,董海川和众道童也尾随上楼。这时,老道已道服穿上,笑吟吟地端坐在木凳上。
女子问:“师父可好?”
老道说:可惜这‘小壁虎’溜得太快,又没有抓住。她想用锁魂香迷我,我佯装迷醉,就是想抓她。
董海川急问:“那宝书被她盗走了?”
老道笑道:“那书是假的,里面全是戒恶诗。”
董海川双膝跪地揖首道:“师父,请受弟子一拜!”
老道急忙扶起董海川道:“你沧州孤身救师,开封助弱斗恶,方才又早晨险捉贼,这足以见你的人品德行。大德大勇大仁大义,才是本道梦寐以求的。好,今日本道正式收你为徒。”
董海川再三叩头。老道将他再次扶起,然后一同到里间入座。
老道正襟危坐道:“本道姓华,名澄霞,号碧霞老道。从今以后,本道向你传授道家拳法,但日后成功还须你集各派拳法之大成,仔细揣摸,扬长补短,本道向你传授的是一种内家拳,是把道家的‘导引吐纳术’和中国的传统武术相结合,以走圈为基础,变换掌法的拳艺比武时要以变应变,借力推力,旁敲仙击,避实就虚,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正如孙子所云:‘战势不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就能穷之。’此拳是利用八卦图中的无极圈和八卦方位攻击的一种武艺。”说着,碧霞道长行了一套掌式。他走如蛇,转如猿,抖如鹰迈步形如剪,走路稳如车,董海川看得眼花缭乱。
碧霞道长说:“从明天起,你每天围着云集园内的八棵菩提树转五百圈,这是基本功。”
董海川点头称是。
碧霞道长又说道:“本观有三条规矩,你要牢记。一、学艺竭尽心力,不得怠慢。二、比武不伤无辜。三、不准进西南角月亮门和东南角瓶门。否则,撵出道观,废为无用之人。”
董海川道:“弟子牢记在心。”
碧霞道长一挥袍袖:“好,歇息去吧。”
董海川与那女子及众道童走下楼来,路上,董海川忍俊不禁,问那女子:“你叫什么名字?为何在此?”
女子眉毛一扬,笑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这里也有个规矩,不能多言,今后你就叫我小姐好了。”说罢,“咯咯”笑着朝东南角门走去,一闪就不见了,董海川也回房中歇息。
第二天天蒙蒙亮,董海川来到云集园内,碧霞道长正端坐石凳上,两边有道童侍立。碧霞道长把董海川带到一片菩提树下,说:“从今日起,你在这八棵菩提树之间练转圈,每天走五百圈,先练一年。”说完拂袖而去。
董海川见那菩提树枝繁叶茂,每株树要七、八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就像八个粗壮的武士。董海川绕树转起来,转着转着,气喘吁吁,愈转愈慢,感到头晕眼花,竟一踉跄,头撞在一株菩提树上,头上撞出一个大包来。猛听“嘻嘻”笑声。董海川从地上爬起来,左右瞧瞧,并无人迹,心中纳闷。
“呆子,记住!你练的是‘九宫步’。”董海川抬头一看,只见藏书楼窗口探出小姐的半截身子。
董海川埋怨道:“人家在练功,你却凑热闹?”
小姐扬了扬手,叫道:“送你一个诗诀:疾走如狂蛇,迈脚稳如车。身形走利剪,双腿功夫多。”说罢,倏忽不见。董海川思忖这诗诀,觉得有道理。于是鼓起勇气又绕树转起来。
次日,董海川又来到云集园内,只见碧霞道长也在菩提树下练艺他穿梭如飞,身轻如燕,仿佛身陷重围,左劈右闪,煞是热闹。道长一招“嫦娥奔月”,伸手将一只云雀抓在手中。董海川看得兴起,禁不住发一声喊:“真绝!”
碧霞道长慈祥地朝他笑了笑,悄然离去。
董海川抖擞精神,又围着菩提树转起来。这时竟有一个纸团向他头上打来。他左右瞧瞧,并无旁人。
他捡起纸团,打开一瞧,上面写着:有志者,事竟成。
他茫然四顾,一篮水灵灵的荔枝从树上飘然而落,他伸手接住,抬头一看,小姐从树上飘然而下。
小姐笑道:“练得不错,赏给你的!”说完,莞尔一笑,匆匆离去。
日月如梭,一晃一年过去,九华山层林霜染,如同火炬一般,更显得绚丽多姿。这时,碧霞道长又开始教董海川拳法,让董海川每月在冷梅苑碑林练习用掌击碑。董海川一连练了几日,没想手掌震得巨痛,碑石纹丝不动,不由十分烦恼。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久久未寐。更深人静,后园内仿佛有什么响动,他机警地披衣起来,来到后园,只见西南月亮门半掩,门内传出响动。
董海川想探个究竟,竟忘了师父讲的道规。他悄悄来到西南角月亮门前,往里窥视:庭院幽雅,古柏参天。见老道颤巍巍跪地膝行,沿着石甬道跪到大殿内。一忽儿,大殿内飘出缕缕幽香。
一会儿,老道从大殿内走出来,来到一株古银杏树下。他大喝一声,练起功法,走如行云流水,旋若游龙飞凤。道长练罢,又从殿堂内取出一柄鸡爪鸳鸯钺,成双成对,钺头呈鸡爪形,明光锃亮,看样子煞是锋利。碧霞道长舞起来如金蛇狂飞,形成一个光圈,精彩动人。
碧霞道长练完后,又将那钺放回殿内,然后走出月亮门,这时董海川已隐到碑林之中。董海川等道长走后,攀墙翻进去,来到殿前,殿堂正中上书三个朱红大字:“正气殿”,湖蓝镶底,金色镶边。两边有一副对联,左联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右联是:身世浮沉雨打萍。
他走进殿堂,正中一尊塑像,正是南宋末期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供桌上鲜果飘香,香炉内烛香袅袅。
董海川回屋后,百思不得其解,他想道长决非凡人,一定有许多来历。从这天起他每日深夜都来那里查看动静,原来道逢长逢九才去那里。因此每逢九字日,董海川都去那里偷看道长练武。过了三月有余,董海川看师父练功正看得入神。忽然,有人一把揪住他的左肩,他屏气用力也挣脱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