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青少年的名著导读 中国现代名著导读(校园文学必读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野草》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

抒情成分极浓的《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1927年编成。书中所收23篇散文诗是作者1924年~1926年所作,陆续发表在《语丝》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当时,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迅速召开各科系主任紧急会议,要求大家想办法营救被捕的学生,然而,营救的计划失败了。4月29日上午,鲁迅辞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职务,以示对国民党的这一反革命罪行的抗议。离开中山大学后,鲁迅蛰居广州东堤白云路寓所。怀想近一段时期由北京到厦门,再到广州的经历,目睹身边的风云变幻,鲁迅深深感到震惊、悲愤。

在百感交集之中,鲁迅觉得“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这么芜杂”,“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朝花夕抬·小引》)。于是,他便开始整理过去的稿子,最初结成的集子便是发表在《语丝》上的散文诗,集子名为《野草》。

1927年的时候,“五四”狂飙已经过去,而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鲁迅经历了同一战阵中伙伴的分化,感受到处于革命低潮时文化战线的荒凉和寂寞。据1932年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回忆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历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阶级斗争的血的教训促使鲁迅从进化论转向阶级论。尽管“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但鲁迅坚守阵地,继续对陈旧的邪恶势力进行着坚决的斗争。但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所以还不能清楚地看到斗争的前途。“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正如1934年10月9日鲁迅致萧军的一封信中所说的:“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

《野草》反映了鲁迅当时的复杂的思想矛盾,它与鲁迅的杂文有很大的差别。收录《野草》中的许多著名篇章,如《题辞》、《影的告别》、《希望》、《风筝》、《好的故事》、《死火》等等,并非照秽水、看针砭时弊的时评,并非致敌于死命的标枪,而是自我心灵最坦诚、最无情的解剖。同时“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些措辞就很含糊了”。作者在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以后,对《野草》部分作品中所包含的消极一面,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判。

《野草》中的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在现代散文中,《野草》可以说是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