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与吊水楼瀑布 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和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吊水楼瀑布位于镜泊湖的北湖头,瀑布宽70余米,遇到雨水量大的时候,甚至可宽达300米,上下落差20米,是世界最大的玄武岩瀑布。瀑布飞流直下,轰鸣声宛若雷霆咆哮,水雾蒸腾,折射出缤纷的彩虹。
堰塞成湖,传说纷纷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50千米处的牡丹江上游,第四纪中晚期发生过一次火山喷发,玄武岩浆堵塞牡丹江道,形成了火山熔岩堰塞湖泊,也就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堰塞湖——镜泊湖。在熔岩凝固成的岩岸有一些缺口,湖水从缺口流下,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瀑布。其中,最美丽的吊水楼瀑布落差高达20米,水帘横空,银河倒挂,雾气腾腾。镜泊湖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唐代就有记载称其为“忽汗海”,明清时称作“毕尔腾湖”,大概意思是“平如镜面的湖”。
镜泊湖平均水深在40米左右,从南向北逐渐加深,最深处达62米。湖区纵长50千米,最宽处9千米,最窄处300米。全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4个湖区,总面积达到90.3平方千米,沿岸多港口,还建有发电站。
镜泊湖有很多关于仙境美谈的神话传说,最著名的要数红罗女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叫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谁家有困难,她就会赶到,用宝镜一照,什么灾祸都能袪除。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天庭,王母娘娘心生妒忌,便派遣天神下凡盗走了宝镜。红罗女得知宝镜被盗,便上天索取,在与天庭争执时,宝镜不慎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化成了现在的镜泊湖。
湖水外泄形成小瀑布
湖光山色,素雅恬淡
镜泊湖的美完全是原生态的,是熔岩堆积形成的独特景色,崇山峻岭与湖水相荡,涂绘出一幅湖光山色的山水画卷,其美景堪称凡间瑶池、人间仙境,华丽中不乏素雅,朴素婉约,让人流连忘返。
在镜泊湖景区中,镶嵌在万绿丛中的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吊水楼瀑布、珍珠门、道士山和老鸪砬子等八大胜景最为著名。
大孤山是一座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浑圆形山峰,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耸立在湖中,露出湖面约150米,是原形成于地壳深处的花岗岩出露地壳被侵蚀后留下的残丘,远看好像一头横卧在湖中埋头饮水的水牛,别有一番情趣。在春暖花开之时,大孤山上开满了杏花、李花、玫瑰花、兴安杜鹃花等各种各样的野花,缤纷绚丽,因而大孤山又有“花山”的名称。在这水天一色的山峰上,还有一段抗战的光辉历史,这里曾是周保中将军率领的抗日联军的革命根据地。
在靠近大孤山的水面上,突露出一座刺猬般的礁山,这就是小孤山,小孤山在镜泊湖八大胜景中犹如一件精品盆栽,袖珍秀丽。
城墙砬子位于镜泊湖中部西岸山顶,是唐代时渤海国的山城遗址。城墙山城高耸入云,站在山城之上可向北远眺小孤山,向南俯视珍珠门,山城与碧波交相辉映,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山城按照山势走向用石块筑成,城北和城东都是峭壁,城西和城南都是陡坡,城南与城东北各有一瓮门,可与山下相通。除了部分城垣塌陷外,其余大部分都完好。
距离城墙砬子不远处便是珍珠门,由于两个小岛分立左右,高出水面15米,相距只有10米,远远望去仿佛两颗珍珠对峙,形成一道天然门户,故称“珍珠门”。
驶过珍珠门,远远地便能看到一座山峦岛屿兀立湖中,它高出水面78米,这就是“道士山”,其左右各有一山环抱,犹如“二龙戏珠”。岛上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在浓郁的树木遮掩之下隐约能看到一座古庙,据说修建于清咸丰年间,人们叫它“三清庙”。传说当时庙中有一位道士,后来修行成仙,便起名“道士山”。
镜泊湖雾凇美景
白石砬子位于镜泊湖北,是一座白石层叠、错落有致的白崖岛,由三座白石峰组成,左右两座比较矮,中间的格外高峻,由于岛上常年堆积着一些白色的鱼鹰粪便,看上去好像是数不胜数的岩石交叉叠加在一起,外形奇特,“白石砬子”由此得名。
老鸹砬子是位于镜泊湖湖区中的一座小岛,岛屿形状宛若静卧在湖中的老鸹,故得此名。
另外,镜泊湖还有熔岩隧道、镜泊山庄、地下森林等美丽风光,都值得一看。
镜泊湖附近还有许多文物古迹,例如,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城子后山城遗址、舍利塔遗址、兴隆寺、虽哈纳墓碑等。上京城建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千年,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附近,还有渤海国的墓葬、窑址、桥址等古迹,尤其是在吊水楼瀑布东北3000米的山顶上,有一处东夏国时期的古城遗址。
镜泊湖形似蝴蝶,其西北、东南两翼的陆地翘起,湖水主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延伸,局部受次级构造影响有西北——东南向分支,在平面上呈“3”字形,最宽处4.85千米,最窄处0.55千米。在350米高程水位时,湖岸线长198千米,湖面面积91.5平方千米,湖泊容积11.8亿立方米。镜泊湖属于中营养湖,有为期半年的富营养化,以7、8、9三个月最为严重,主要是磷含量高。镜泊湖盛产鲫鱼,俗称“湖鲫”,过去曾被作为皇室的贡品。镜泊湖周围林中有虎、豹、熊、鹿、獐、狍、灰鼠等珍贵动物,树林生长迅速,树种更是达百种以上,像这样的生态特征已经不多见了。
红罗女文化园
红罗女是镜泊湖的象征,被誉为“镜泊湖之魂”。红罗女文化园修建于2003年,园名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题写。
霞飞雾漫,露浸岸秀
古时的土著人送了吊水楼瀑布一个响亮的绰号——“发库”。它距离“镜泊山庄”3千米,从“镜泊山庄”乘车出发,沿山路抵达龙泉山脚下的招牌冷食店“湖光阁”,左转,进入盘山道,通过悬架在激流上的“飞虹桥”,然后穿过一道密布林木的绿色长廊,就会看到一座古朴雅致的六角亭台。到此,就可以听到吊水楼瀑布的轰鸣,迎面而来的清风夹杂着一股水汽的清新凉爽。
从此前行,穿过一片林地,就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吊水楼瀑布了。在熔岩为基底的河床里,湖水波涛翻滚,犹如千军万马奋勇奔腾,从断岩峭壁上一泻九天,撞进深潭之中,顿时飞花四溅,浪涌涛滚,飞沫层层叠叠,云气漫天,飞虹横卧,声如轰雷,凉气袭人。
平时,吊水楼瀑布宽约70米,落差近20米,如果遇到水量充沛的雨季或汛期,总展宽可达300米以上。瀑布的两侧,悬崖陡峭,怪石峥嵘,让人目不暇接。站在崖边向瀑布望去,雷霆贯耳,前临万丈深渊,顿感双腿发软,心惊肉跳。
在峭壁的怪石嶙峋之间,有一棵异常高大的遮天古榆,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天然遮阳伞。浓密的树荫下,是一座小巧的八角亭,在此观瀑,视野开阔,远近适中,因而该亭又称“观瀑亭”。从观瀑亭到瀑布流口及北沿筑有铁环锁链护栏,以策安全。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阶梯,细细长长,从古榆下一直延伸到崖底的黑石潭边,使你能在不同高度和不同位置体验吊水楼瀑布之雄奇与壮美。
枯水期的吊水楼瀑布往往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黑石潭虽深达60米,直径也有100多米,但潭水却一片宁静,波澜不兴。阳光普照的时候,瀑布上空经常有色彩斑斓的彩虹出现,令人惊叹。因其景色秀丽壮美,曾有诗人题词道:“飞落千堆雪,雷鸣百里秋。深潭霞飞雾漫,更有露浸岸秀。”
吊水楼瀑布的形成,据考察,乃是镜泊湖火山群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涌动流淌,外层岩浆遇冷凝结,形成一层硬壳,在凝结的过程中,内部熔岩中有一部分气体未得到逸散,熔岩全部硬成岩石以后,内部气体排出,形成众多孔洞,日后这些气孔和孔洞塌陷,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洞,湖水从熔岩洞的断面落下,就形成了壮观的瀑布激流。
身边有湖,美景镜泊
吊水楼瀑布的美,并不仅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它的上游有镜泊湖的衬托。
史前洪荒时期,大约距今8300至4700年,就在今天的宁安市境内,地壳运动十分强烈频繁,火山频频爆发,前后连续爆发了5次。火山爆发致使大量岩浆流出,岩浆把奔流的牡丹江水截断了。岩浆冷却凝结成岩石后,堆积在牡丹江河道上,就像是一座座大坝。被截断的牡丹江上游河段,形成了火山堰塞湖——镜泊湖,镜泊湖由此得名。
吊水楼瀑布美景
镜泊湖的湖水通过熔岩坝的缝隙不断流出来,跌落崖壁,落差之下,就形成了今天的吊水楼瀑布。镜泊湖的形成,是因为牡丹江被阻塞,所以其形状还有一些河道的特点,不像一般的湖泊或呈圆形或呈半圆形等,而是像一条宽窄不一的河流,嵌在群山环绕之中。整个湖泊长达45千米,宽的地方有6千米,最窄的地方还不足1千米,上游的湖水进入镜泊湖,通过吊水楼瀑布流向下游。
吊水楼瀑布的壮美景观远不止于此,除了柔静的镜泊湖,还有奇特的地下熔岩洞和地下森林。地下熔岩洞,是火山喷发时涌出的岩浆,在冷却的过程中堆积、收缩而形成的。这里的熔岩洞,更像是一条地下隧道,长达数千米,高3米有余,宽5米左右,内有各种熔岩景观。按熔岩的形状,人们给熔岩起了生动形象的名字,如熔岩乳石、熔岩花、熔岩瀑布以及熔岩蜂窝等。
地下森林就是指生长在火山口的森林,因为火山口的地面下陷严重,生长在火山口的树木,看起来就像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地下森林由此得名。实际上,这些树木高达50~60米,甚至有一些高达百米。这种独特的地下森林奇景,是十分罕见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少见。
吊水楼瀑布美景
远观吊水楼瀑布,静静流淌的湖水变为声闻数里的瀑布,抛撒万斛珍珠,溅起千朵银花,水雾弥漫,堪称人间一大“奇观”。
神奇的地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