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美丽宁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伊斯兰文化 让信仰找到归属

宁夏是中国有名的回族聚居地。在南部固原、吴忠一带,男人都戴着小圆帽,女人则用长巾蒙住脸,尖顶穹盖的清真寺随处可见。尽管他们身处半干旱之地,却十分爱好洁净。他们就是富有伊斯兰信仰的、独具风情的回族人。

回族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回族人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宁夏之所以成为回族聚居之地,是由于这里地处东西方交流之枢纽地带,十分便于伊斯兰教的传播和进入。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揭开了中国回族历史的第一页,对于中国回族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回族形成历史在宁夏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至唐代初期。

伊斯兰最初在中国的传教,是由唐初时期来华的穆斯林商人以通商的形式完成的。唐朝初年,都城长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穆斯林商人的身影。由于这时来华的多为商人,所以他们多居留在交通沿线的商业中心。如唐朝首都长安和内地城市洛阳、开封;沿海港口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这部分被称为“蕃客”的穆斯林与当地汉人通婚,繁衍成“土生蕃客”、“四世蕃客”、“五世蕃客”……构成了早期的“回回先民”。这些回回先民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以至对回回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落日余晖下的回族村落

清真寺在宁夏分布广泛,全自治区有大小各类清真寺1800座。凡有回族人聚居的地方,必有清真寺。

由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宁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来往于中原与西域的各国商人,不绝于道,其中大食人、波斯人及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占有很大的比重。7世纪中叶,由于阿拉伯哈里发帝国的向东扩张,使伊朗、中亚地区讲伊朗语的人逐渐改奉伊斯兰教。讲伊朗语的穆斯林也被视为阿拉伯人,他们在唐代文献上被统称为“大食国人”。《旧唐书·大食传》中载,“永徽二年始遣使来贡。自云有国已三十四年,历三主”。

古丝绸之路十分漫长,为了经商方便,他们中有部分长期在宁夏留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一批回族先民。据史载,唐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有大食、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叛乱平息后,其中的一些大食人、回纥人留居此地,成为另一批回族先民。北宋西夏时期,大食及西域诸国的“回回”贡使、商人非常活跃。元朝时期,由于元统治者蔑视汉人,成为西域回族人大量进入中国的时期。那时,元朝廷曾签发大批中亚、阿拉伯、波斯的军士、工匠、商人进住宁夏。西夏地区的蒙古宗王阿难答及其所率的15万部众之大半皈依伊斯兰教,进一步壮大了该区域的穆斯林队伍。《明史·西域传》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可见,回族人及其宗教是在元朝得到发展壮大的。

信仰归属之地

13世纪末,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地区成了我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并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永宁县纳家户清真大寺,就是当时回族人丁兴旺、经济发达的真实反映。在清代前期,宁夏回族已有相当规模,乾隆四十六年(1781),“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到了近代,宁夏回族大部分集中在固原、吴忠等地区。

银川市南关清真寺

《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图为阿拉伯文书写的明代描金手抄《古兰经》,现存于宁夏博物馆。

回回人都是穆斯林信徒,他们在宁夏这个地方早已扎下了根,找到了精神的归属。凡有回族聚居的村镇,都建有清真寺,有的还不止一座。著名的教堂包括同心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大寺、银川南关清真寺、银川中大寺、固原上殿坊清真寺、银川大寺等。同时,在回族地区可见带有苏菲主义色彩的道堂或拱北,它们是苏菲派教众们的宗教活动场所。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人既引进了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也逐渐形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独具特色的回族风情。

中华回乡文化园

位于银川市的中华回乡文化园,是一座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中国回族文化习俗的展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