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美丽广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广州白云山 羊城第一秀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东北部,由30多座山峰组成,面积20.98平方千米,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每当雨过天晴或者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景色壮观,“白云山”之名由此而来。白云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山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九连山的支脉。白云山是广州市唯一同时拥有“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项荣誉的景区。

广州的“市肺”

白云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位于赣粤边界的九连山向西南延伸的支脉,属岭南丘陵地形,地势中间高,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间沟谷纵横,坡度陡峭,相对深度多在100米左右。白云山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在1689.3~1876.5毫米之间,4~9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以上。

温暖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使得白云山的自然资源异常丰富。这里有植物近900种,其中土沉香、油杉、鹅掌楸、降香黄檀、大叶竹柏等都是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在600多种野生植物中,药用植物30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和用材树种近百种,具有非常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是个天然蓄水的固态水库,又是空气的净化和调节器。据统计,白云山每天可以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释放2100吨氧气,可以供近300万人的正常呼吸之用。因此,白云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广州的“市肺”。据测定,白云山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环境质量达国家0类标准,地表水质也达到国际标准。一些泉水、山涧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麓湖

麓湖湖水面积25公顷,1958年挖筑,是广州市目前最大的人工湖。

羊城第一秀

白云山山体宽阔,峰峦叠嶂,溪涧纵横,自古以来就是广州著名的风景胜地。“白云晚望”、“景泰僧归”、“蒲涧濂泉”等美景均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之中。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白云山的“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绣”又被纳入“羊城新八景”之中。

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散落着7个游览区,依次是: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这些游览区内有四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观光索道——白云索道;全国最大、亚洲第二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公园——广州雕塑公园。

位于白云山麓的麓湖又名金液池,湖面水光潋滟,波平似镜;岸边绿树蓬勃,郁郁葱葱;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如诗如画,别有情趣。虽然是人工湖,却浑似天成,与白云山其他美景完美融合,成为点缀白云山的一颗美丽翡翠。

坐落在三台岭游览区内的云台花园,于1995年10月建成开放,总面积12万平方米,园中草木繁茂,四季名贵花卉争奇斗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西合璧园林式花园。这里聚东西方园林建筑精华于一体、汇国内外四时花卉于一园、纳国际友邦情谊于一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城明珠”。

鸣春谷坐落在白云山“天南第一峰”旁边,1989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天然式“鸟笼”。“笼”内可以看到众多品种的飞禽,还可以聆听百鸟鸣唱,了解鸟类知识,观赏精彩的驯鸟表演。

摩星岭高382米,是白云山最高峰,山间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登上摩星岭远眺,可以俯瞰广州全市风貌,遥望珠江。著名诗人苏轼、杨万里、王士祯等都曾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不朽诗文。

“白云晚望”早在宋代便是“羊城八景”之一,此后元、明、清三朝的“旧羊城八景”,也位列其中。“白云晚望”景点建于1964年,位于山顶公园“罗伞顶”之巅,依山而建,一面临崖。主要是以观看夕阳与珠江夜景而著称,这也是“白云晚望”名称的由来。当夕阳西下时,凭栏远眺,五彩缤纷的晚霞将白云山镀上金边,云烟缥缈,令人颇有“不舍夕阳在人间”的惆怅与美感。随着夜色深沉,明月初升,花城的灯火越来越多,逐渐灿若繁星,十分辉煌。此刻,站在山巅,不禁有种置身灯海的感觉。随着夜色越来越深沉,一部分灯火熄灭,衬托着明月更加明亮皎洁,在此品茶赏月,畅叙幽怀,确为人间一大乐趣。

云台花园

云台花园因背依云台岭、园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贵花卉而得名,是白云山风景区新景点之一。

白云晚望

如果说“白云晚望”是用眼观赏,那么,“白云松涛”则需用心聆听。群山起伏,苍松遍野,一望无际,山风吹过,松声如涛,这就是历史悠久的“白云松涛”。曾经“何须钱塘观潮涌,且上云山听涛声”流传一时。至于松涛声有多美,粤剧大师白驹荣与谭佩仪对唱的《白云松涛》可以给出答案:“松涛声渐近,刹那那,刹那那,似万马千军,声过处,声过处,山谷摇撼。震声威,震声威,动魄惊心。”

千年传颂的白云山文化

但凡风景秀丽的地方,都会吸引文人墨客到访,从而留下丰厚的文化积淀,白云山也不例外。白云山的文化积淀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山北的黄婆洞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址。秦朝末年,方士郑安期曾在白云山一带采药行医;晋代葛洪也曾在白云山隐居,炼丹配药,行医济世;南梁时景泰禅师来到白云山,建立景泰寺,这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庙,并留下了“景泰僧归”这一景观,是“羊城旧八景”之一。

唐宋时期,白云山文化氛围的浓厚程度,绝不亚于泰山、庐山等其他名山。当时,许多正直贤明的人被贬到尚属“荒蛮之地”的广东,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著名的诗人,能诗善文。这些人难以实现的抱负郁结在心,不吐不快,往往借山水抒怀。因此,白云山就成了他们足迹所至的吟咏之地了。最先走上白云山的诗人是唐朝的杜审言,之后又有韩愈、李商隐、李群玉、苏轼、杨万里等。他们的诗文寓情于物,成为岭南宝贵的历史精神财富。明清以后,文人纷纷来白云山聚会结社,赛诗比文,比较著名的有南园诗社、越山诗社、东泉诗社、南雅堂诗社等。一时间,白云山成了文人的世界。这些诗作,为萎靡的明清诗坛吹来了清新刚健之风,也给中国古代诗坛增添了异彩。在中国近现代,白云山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留下了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北伐战争中著名人物的足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为白云山吟诗题词。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曾在当时被誉为“南国钓鱼台”的白云山山庄旅社进行国事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及外国友人来白云山观光并题词,为白云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白云山像一位逸士、一位隐者,它用洒脱飘逸的风姿和卓尔不群的气质,谱写了一段千年传颂的白云山文化。

能仁寺

佛教寺院能仁寺于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坚和尚始建。1924年5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游览白云山时游览了能仁寺。1993年广州市政府参照旧制重建能仁寺。能仁寺与别的寺庙不同之处在于:寺内没有香火。这是为了更好地净化“市肺”白云山的空气,同时也是为了杜绝山火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