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
(一)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
中国古代军事学源远流长,成就巨大,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金属兵器和战车,建筑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火器的创制,在世界军事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技术专家;最早创立了较系统的军事理论,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先后有两千多种兵书问世,并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军事历史、军事地理著述,编纂了卷帙浩繁的军事类书。
人类最初的战争,主要是制作和使用石(骨)兵器。相传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部族融合时期,黄帝、炎帝两大部落联盟同蚩尤部落联盟战于逐鹿之野,蚩尤部落“以金作兵器”。说明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开始生产金属武器。
公元前二千多年,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后,虽仍以石兵器为主,但已能制作刀、戈、戚、镞、矛、匕首等青铜兵器。商代有了专门炼铜的坩埚,能较大量生产铜兵器,开始了以金属兵器为主的时代。西周制造铜兵器的技术和形制都有显著改进,出现了合戈、矛为一体的戟。周代青铜兵器制造进入鼎盛时期。
古代军队已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军队编制最大单位是“师”。士卒由贵族和自由民充任,战时应召出征。奴隶在军中一般只担任运输或勤杂劳役。西周军制沿袭殷商而有所发展,已有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
文献记载表明,夏初甘之战已出现战车。商在灭夏的鸣条之战中使用战车70乘。商代后期车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武王伐纣用战车300乘,周宣王攻楚用战车3000乘。车战一般在平原地区进行,根据地形情况将战车列成方阵,作战时通常是对攻。在作战指挥上,最迟到西周中晚期已用金鼓旌旗。
世传所谓黄帝兵法,虽难以稽考,但到氏族社会末期,战争指导中已不乏谋略。军队出现后,谋略运用成为重要问题。据载夏少康以武力夺回王位时,在战前就注意谋略,还派出了军事间谍;商灭夏,先攻取夏的属国,改变了力量对比再伺机决战;周灭商也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地剪除对方羽翼的谋略,然后趁商王室内部纷乱、商都空虚之机,联合诸侯大举东征;牧野之战武王誓师,揭露商纣罪行,进行战场动员以鼓舞士气。
古代军事理论,并非一开始就以兵书形式出现,而是散见于国家的典章法令和其他文献之中。《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中就有一些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如认为国政衰败不能兴师,深得民心则可用兵;主张师出有名,纪律严明;作战时避敌锋锐,伺机而动,诱敌而动等。中国古代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和诗歌总集《诗经》也记述了夏、商、周三代一些军事理论片断和零星的谋略思想及战争情况。
春秋以前已有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诞生的重要标志,相传,中国最早的阵法已于春秋之前形成,后由孙膑总结为“八阵”,可惜它们已经失传,仅能从其他典籍的一些引录中窥其一斑。
(二)中国古代阵法的发展
秦统一之前天下长期处于战争之中,各国的常备军数量庞大且有效,从客观上保证了通过阵法对士兵进行有效的约束,也保证了将领们能有效地排出他们想要的、最适合战场形势和双方兵力对比的阵势。秦灭六国,天下一统,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涌现出两股有影响力的义军。一是西楚霸王项羽,二是汉王刘邦。此时的步兵阵在中国几乎已发展到一个高潮,随着三十几万秦军主力被项羽在巨鹿击败,早期的楚汉争霸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兵团,有组织地将阵用于战争,这样比刘邦更强悍的项羽占尽了优势,一度把刘邦打得狼奔豕突,溃不成军。只是在韩信出现之后,汉军才凭借其出色的用兵,终于击败不可一世、只凭勇力的西楚霸王。东汉建立后,随着北方匈奴的屡屡入侵,汉军的步兵又几乎没有用处,只好凭借强大的国力组建庞大的骑兵集群。而骑兵又不大可能像步兵一样进退有序地列阵,这就意味着将步兵的阵近乎完全放弃 (只有弩兵的战术雁行阵还保留着)。骑兵的战术大部分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两汉之后,进入三国两晋,中国在骑兵方面对北方民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三国时期曹操深知阵的奥妙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经过隋、唐二百多年的短暂强盛之后,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军事上的低潮,反过来说,步兵的阵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宋明两朝,“岳家军”的“疏阵”、戚继光的“鸳鸯阵”都在军事作战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古代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以及中国国门的被迫打开,古代阵法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