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幕拉开(冲新书榜求推荐票)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第二十三章大幕拉开
我那个世界,一位姓周的伟人曾说过:“传邮万里,国脉所系”。邮驿,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之一。而我那个世界,更被称之为信息的世界,信息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早已成为和财富同样重要的东西。
而在三国这个世界里,其实对于信息,人们也是相当的重视的,比如汉代有专门的烽燧制度,这种制度规模很大,管理很严,据说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寨”。这些设施按照行政区域,由各郡太守管辖。太守以下,专设都尉、鄣尉、候官、候长、燧长等各级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各台还按照远近大小,分别配置若干兵卒。举放烽火,昼夜不同,白天放烟,夜晚举火。此外,还采用各种不同的暗号来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敌人在500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500以上的,放两道烽火,等等。并且朝廷制定有临敌报警和举放烽火的条例。该条文规定了在匈奴侵扰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变动以及天气异常等情况下,各塞举放烽火的类别、数量、传递方法以及发生失误如何纠正等细则。就连燧长有病请假,都得经上级批准。这种信息传递方法,对防守边疆,抵御敌人,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白的,它传递军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达深刻繁杂的军事内容。这也是以人畜传递信息的方式代替烽火的原因所在。
建立专业的完善的驿站网络,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个网络是直属的,人员、资金都是独立的,它是线条管理,而不向属地负责,这就保证了父亲或者是我对所辖各地信息的直接掌握。它就象是一张撒出去的网,虽然很小,很细,但是它敏感而灵活,如蜘蛛捕虫,整张网上有任何一点变动,都会沿着这张网的主线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网中心,也可以把父亲的任何一个命令,准确的传送到任意一个点。其次,这个网络建立起来,我就拥有了自己的覆盖荆州的物流网络,到时谁要运货物,得找我说话,不然的话,咱们运同一批货物比一比,我的不用交税,速度快捷,安全可靠。谁敢抢军驿,那就是造反,我起兵收拾他。你个人的,不说途中的种种困难,碰上回山贼你就哭去吧。再次,我将在荆州建立一个独立于三国官僚体系之外的情报系统,而这个系统并不单纯是在荆州之内的,我将把这外网络向外延展。这个时代,一个消息从荆州传到豫州差不多要几个月,如果雒阳发生的事情,我第二天就能知道,而你三个月之后才知道,这反应之间的差异,你再神机妙算也扭转不过来。
眼下我手头的人也不多,真正跟我近的,听我招呼的,在我身边的,大约也就一个文聘。我于是把文聘找来,和他商议此事。文聘果然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子就察觉到驿站系统建立起来的好处。
“现在公文传送,都是专人专车,费力耗时不说,送信人迷了路找不到方向的事情也是有的。若是平时也还罢了,若是战时出了这样的事情,简直是要命。公子此法,必能解决这个问题。公子,您准备怎么办,尽管吩咐下来,文聘一定听命从事。”
我摆摆手道:“坐下说话,虽然父亲命我全权负责此事,但是我还是想,一定要少花钱,办大事,咱们现在,缺地盘、缺人、缺钱,什么都缺,虽然父亲答应全权帮忙,但是咱们还是能节约,就节约。我已征得父亲同意,你所部一千军马,全部划入邮驿系统,这样一来,现有的军饷、士兵、营盘,就顺理成章收归咱们所有了。既然要建成一个可以集搜集情报、筹措资金、传递消息于一体的网络,那么,就不能学原来的官邮那样做:其一,不能使过于严格的关防制度,妨碍和限制了正常的信息传递与物资交流;其二,不能强调传车供应的等级限制,降低了信息传递使用范围;其三,不能让各级官吏插手此事,将邮驿作为贪赃枉法、剥削百姓的手段(这三点是古代邮驿没起到作用的原因,但司雨不展开说了,不然用得时间太长,毕竟这是小说,不是论文)。这三点不解决,我们的工作就没办法顺利开展,也就很可能会失败。”
“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我一笑,挥笔写下几个字:“为需要者服务。”
“为需要者服务?”
“不错。”
文聘笑了:“那我们主要做什么?除了送信之外?”
我说道:“除了公文传递之外,还可以运送客人、商货,传送私人信件。”
“那我们岂不成了商人?”
“怎么,你看不起商人?”
“有一点。”
我笑了:“不要看不起商人,国朝重农抑商二百余年,孝武皇帝(汉武帝)见到商人就抓起来当敢死队,商人如何了?灭掉了么?商人,是这个世上最聪明的一批人,他们知道利益在哪里,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冒着砍头的风险,为了利益,他们可以穿越死亡的沙漠,为了利益,他们能到吃人的生番部落里寻找宝藏。为了利益,他们能暴发出最为强大的能量,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事情。如果我们的人,也敢这样闯,这样强悍,那才是我们的福分。”
“公子,我的人,个个都能做到这一点,我让他们到水里火里,绝没有一个有二话。”
我看看文聘,笑道:“这话我信,但是是既不让他们去死,又能让他们赚到钱呢?”
“呵呵。”文聘笑了,他是一个外柔而内刚的人,只要对他讲通了道理,他自然尽全力帮我去做。这个人,是将才,无论放在哪里,都能独当一面。
送文聘出去时,我让他帮我做一件事。
“去代我看看孙功的家人,就是那个我在宛城的替身。照顾好他们,年供米月供柴,对,和刘福说一声,把他的家人接到我的庄园里,我刘家,会养他们一辈子。”
孙功,已经死了吧。
这个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似乎不会有第二种命运。
死士,这就是他们这样的人的名字。
新年终于到了。
而我在年前,终于忙得没有时间把黑火yao配出来,这是对是错,我自己也不知道,算了,就当我不会配这种东西吧。这个时代里,杀戳的利器已经够多了。
全家人共同守岁过了我在这个世界的第四个除夕。这是四年来,父亲唯一一次和我们一起过除夕,这也让这个除夕充满了家庭中温馨的味道。
刺史府里,每一个人都在欢笑着,那一张张笑脸,有如鲜花。
襄阳城里到处有爆杆爆响的声音,襄阳多竹,爆杆也比我老家高平数量多。这样一来,很有些在我那个世界里过年的氛围了。只可惜这声音到了除夕之夜就没有了,据说是年兽被逐走,真正守家的神灵在路上,不能再打跑了。
“父亲,这沙饴花糕真好吃。”刘琮舔着舌头,意犹未尽,“前几个月在老家,有一回我特想吃沙饴花糕,就一口气吃了十来斤,结果还是饿。”
“?”我们都惊疑的望着这个孩子。
“后来我就醒了。”刘琮遗憾的摇着头,看看桌上的花糕。
“哈哈哈。”我和父亲全笑了。
“可怜的琮儿,愿意吃,就再吃一块,今天为父管够。”父亲慈爱的抚着刘琮的头。
“真的?”刘琮又惊又喜,不过他望望我,又把拿在手里的糕放下了,“哥哥说了,我吃甜得多了对牙不好。”
“琮弟真乖。”我笑眯眯的拍拍他的头,“听哥哥的话就好。既然今天父亲同意了,你就再吃一块,不过下不为例哟。”
“好啊好啊!”刘琮抢起一块花糕就往嘴里填,一下子呛住了,吭吭的咳了起来。
“慢点慢点,没有人和你抢。这孩子!”父亲笑得亲切。
“不知怎么,看到刘琮这样子,我就想起了另外一个人。”我看着刘琮少了一颗门牙的嘴巴,幽幽说道。
“谁呢?”
“孙权。”
“孙权,那是谁?”
“孙坚的儿子。”
“怎么?你在宛城,对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是。孩儿在宛城看到了孙坚的两个儿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孙策到明天就十七岁了,小孩儿两岁,而孙权则和琮弟一样大。这两个孩子,不是池中之物,日后必有大的作为。”
“琦儿你还学会算命了不成?”
“那到不是,不过孩儿自问看人还是挺准的。孙策与孩儿在一起时,他和儿子谈论的都是攻杀战守,破阵攻城;而孙权与孩儿在一起时,他却总问孩儿高祖的故事;这样的两个孩子,让人不敢小视,况且他们还有那样一位父亲。”
父亲点点头:“不错,你们两个,似乎从来没有说过这一类的话题。你们两个,和为父在一起,谈得更多的吃什么好吃的。”
“不过,”父亲转换着口气,“我希望你们一辈子都能说这样的话题,因为那就表明,你们还过着平安喜乐的日子。”
公元190年,东汉初平元年,就这样悄然的过去了。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而更加风起云涌的历史大幕,正在悄悄拉开。
PS:乌龙事件,昨天我因为襄阳纸的名字对雪儿大神致谢,她却没有接受,她说,那襄阳纸不是她的发明,是我的,在阿斗里,陷害诸葛亮那一章我用过了。是么?司雨连忙去查,果然不假,真的是我曾用过的。汗呐,我居然早就忘了,当时只是因为剧情需要,而随意创造了这样一个名字,过后早丢到九霄之外去了。于是,一方面我为自己的白痴脑筋感到惭愧,另一方向,想到还有人记得我书中的细节,而且不是一般的人,很感动一下。。。。^_^。。。再小得意一下。。嘿嘿。。^_^